1.生活中我们通常会用到一些描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1)遗传现象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现象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体现了生物亲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蝉吸取树汁,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因此食物链是:树(或植物)→蝉→螳螂→黄雀.如果黄雀被大量捕杀,螳螂因天敌减少,数量增加,捕食的蝉增多,导致蝉的数量减少,因此,在一定时间内蝉的数量将减少.(3)黄鼠狼和鸡,黄鼠狼吃鸡,黄鼠狼偷吃鸡是为了获取食物来生存的,因此黄鼠狼和鸡之间是捕食关系.故“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没安好心的原因是黄鼠狼和鸡之间是捕食关系.(4)沧海桑田: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因此,“沧海桑田”是指 海洋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转变,其寓意是世事变化很大.(5)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水分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素.故答案为:(1)遗传 ( 2)减少 (3)捕食 (4)海洋 (5)水分(答水、雨水也给分)。 2.急求描写人与动物之间感情的诗句你看看这里面有吗?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约客》 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6.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曾几《三衢道中》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8.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歌子》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唐·苏轼《惠崇》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宋·李清照《如梦令》 1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 1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王维《使至塞上》 17.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曰升。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 20.山下兰溪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宋·苏轼《黄鹤楼》 2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宋·苏轼《浣溪沙》 2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23.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东汉·曹操《龟虽寿》 2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东汉·曹操《龟虽寿》 25.山气曰夕佳,飞鸟相与还。 晋·陶渊明《饮酒》 2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 2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 29.鸡栖于埘,曰之夕矣,羊牛下来。《诗经·君子于役》 30.鸡栖于桀,曰之夕矣,羊牛下括。 《诗经·君子于役》 3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 3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宋·陆游《游山西村》 3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 李商隐《无题》 36.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 李商隐《无题》 3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8.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东汉·曹操《苦寒行》 3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40.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 4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宋·范仲淹《渔家傲》 42.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静中生。 五代·韦庄《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43.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4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4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四首》 47.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乐府诗集·木兰诗》 48.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乐府诗集·木兰诗》 49.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乐府诗集·木兰诗》 5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乐府诗集·木兰诗》 51.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2.散入竹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4.长风万里送秋燕,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5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5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 唐·崔颢《黄鹤楼》 5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禅院》 5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9.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汉乐府·陌上桑》 60.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躇。 《汉乐府·陌上桑》 61.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汉乐府·陌上桑》 62.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陌上桑》 63.结庐在人镜,而无车马喧。晋·陶渊明《饮酒》 64.山气曰夕佳,飞鸟相与还。 晋·陶渊明《饮酒》 6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66.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67.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6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淡淡风。 宋·赵师秀《约客》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写动物的诗1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2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3长风万里送秋燕,对此可以酣高楼。 4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喇鸣。 5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6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8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踢轻。 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2蟾蜍饰圆影,大明夜已残。 13暮将条系缆,著处有蝉号。 14垂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15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6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7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18垂钓绿弯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19年年到我蚕辛苦,底是浑身着苎麻。 20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鸣。 2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2黛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23春风得意马踢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4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25谢公宿处今安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熊咆龙吟殷岩泉。 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4.B 试题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在落花传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和真菌.。 5.蕴含生物知识的古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的是生物与海拔的关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昆虫变态发育。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发光。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生物趋光性。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生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物质的循环。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植物的光周期。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植物的繁殖。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种子的传播。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的种间竞争。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园中一朵奇葩,她以其绚丽的色彩,迷人的风姿,醉人的芬芳,一直为炎黄子孙所瞩目,那大家是不是知道呢?诗词中还有许多描述生物学现象的句子。我们小组通过收集整理找到了这些,让我带着大家一起欣赏吧。“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是描述柳树阿娜多姿的,听到这样的诗句,在校园及城市绿化中,侈能不选柳树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描写秋叶的,大家都知道,叶子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叶绿素,但叶子中不只有叶绿素,还有一些其他的色素,就拿枫叶来说吧,秋天时叶绿素分解,叶子中的花青素呈现出来,所以叶子就变成了红色。同学们都知道白居易的那首《忆江南》吧,“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多么美啊。可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么形成的吗?让我来说吧,前半句大家好理解,后半句就是咱们的生物学现象了,那是由于大量藻类繁殖,而使江水呈现的颜色,总之,通过我们的调查,诗词中有好多都是描述生物学现象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中描述了这样的情景,山下的桃花都已经开败了,可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说明开花要受到温度条件的影响。其实还有描述这种生物学现象的诗句。例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燕草如碧丝,春风吹又生”。我们还找到了这样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说落叶落下后,溶入土中,被土中的细菌分解成无机物,被植物体重新吸收,为植物体提供营养。我们小组最大的感受是,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学现象,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物的美丽。 “鹅,鹅,鹅,由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大家是不是看到了白鹅在水中游动的美景。这是骆宾王六岁时写的诗句。大家都知道,那你们知道吗?它其实属于鸟的一种,大雁是它的祖先。大家对李白的《下江陵》也不陌生吧,“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谁知道为什么猿猴叫个不停呢?其实很简单,那是它们寻求配偶的信号,是动物的语言。其实还有描写动物行为的诗句,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这里我们小组更喜欢那们老渔翁,他不畏严寒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把人-鸟-风雨-花巧妙联系起来,让我们不难想象这样一个生态环境:树木葱郁,鸟语花香,气候宜人。让我们体会到了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之美。其实这样的诗句实在太多了。“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为我们勾画出一派乡村田园风光之景色。但是现在这样的景象我们却很难见到和听到。因为我们的生态环境日益被破坏。这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啊。所以在这里我们倡议,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把我们的环境治理得更好,更美。 6.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在落花传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和真菌. 故选: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