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人关系

1.唐诗人贾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姓名:贾至

字号:字幼邻,一作幼几。

民族:汉

性别:男

生卒:(?--772)

籍贯:洛阳(今属河南)人

学识:文学家

家庭出身:官宦之家,礼部侍郎贾曾之子。

主要经历:天宝初以校书郎为单父尉,拜起居舍人、知制诰。肃宗擢为中书舍人,坐小法,贬岳州司马。宝

应初,召复故官,除尚书左丞。大历初,封信都县伯,迁京兆尹、右散骑常侍。

代表作品:《春思》、《早朝大明宫》等

2.【历史】鲍防、鲍照什么关系

鲍照(约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鲍防(722--790),唐诗人。字子慎。襄阳(治今湖北襄樊)人。天宝十二载(753)登进士第,授太子正字。大历初为浙东节度使薛兼训从事,官尚书郎。五年(770)入朝为职方员外郎。累迁至河东节度使。德宗朝,历京畿、福建、江西观察使、礼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以工部尚书致仕。在浙东时,为越州诗坛盟主,与严维等联唱,编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二卷,与谢良辅全称“鲍谢”。

3."云英未嫁"中的"云英"为何意

罗隐与云英

记不清是哪年子的事了。在某媒体读到一篇文章,有个作者访问了一位伟人的亲属 —— 一位大龄未婚女性,且从政做到高级干部,文中有一句说这位女士“至今云英未嫁”。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是对被访者的尊敬还是亵渎?如果这位作者明白“云英未嫁”典故出处,就不会闹这样的笑话了。云英者, 妓女也。不知被访者知晓不知晓,若是知晓,不大为光火,也哭笑不得。

还得从罗隐说起。罗隐,字昭谏。新登人。生活在晚唐及五代初期。在晚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便投靠盘据江浙的吴越王钱鏐,在那里官做到盐铁发运副使,奏授司勋郎。罗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四海知名。后梁的朱温还来挖他,叫他去做谏议大夫,可能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他没有去。南唐的李氏王朝派使者来吴越,吴越的人问使者见到罗给事(罗隐,给事是官名)没有?使者说没见,也不知道这个人。吴越的人很诧异说:“四海闻罗,江东何拙之甚?!”用现代话表述:知名度这么高的罗隐,四海都闻名,而你们南唐人却不知道,不是愚昧太很了吗?南唐的使者也回答得巧妙:“为金榜无名,所以不知。”你看,重文凭,重学位之风,自古有之。你罗隐没考上进士,别人就不知道有你这样一个人。说不定这位使者是有意这么说,蔑视罗隐无功名。

这就落归到罗隐的一首七绝: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在《唐诗别裁》上,诗题是《赠妓云英》(我估计这题目是后人加的)。诗后还有一段注脚:“隐下第,见旧妓云英。云英曰:‘罗秀才尚未脱白!因赠以诗。”按今天的话说:罗隐参加科举考试落榜,遇见老相好妓女云英,云英说:“罗秀才啊,你还没摘掉白丁的帽子! ”罗隐便写了这首诗送她。可见罗隐未去吴越前的潦倒。顺便说说,秀才是对入学读书人的尊称,不是一级功名,所以罗隐还是白丁。

云英的身份如此 ,前面那位作者把“云英未嫁”用在一位值得尊敬的大龄女性身上,是不是大为不妥?!近来贴了两首七律,当中提到“云英”,特将这故实贴出,求正于大家。

/bbs/topic.cgi?forum=2&topic=1336

另注:1.关于典故《裴航遇云英》:

唐长庆年间,秀才裴航於蓝桥驿机缘巧遇云英,其容姿绝世,航乃重价求得玉杵臼为聘,娶英为妻,最后航夫妇俱入玉峰洞中,食丹仙化,成为神仙眷侣。(见太平广记˙卷五十˙裴航。)

2.所说的典故和“云英未嫁”有关系吗?

没有关系。对于“云英未嫁”,前面的那个云英是仙女,这一个是妓女。典故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唐诗人罗隐初赴考,在钟陵与歌妓云英相遇。12年后,已有十次应次不就,又见云英,知她仍未嫁,赠诗曰:"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后见"重见云英"喻生不逢时,怜惜之情。清吴伟业《临江仙.逢旧》词中有"落拓江湖常载酒,十年重见云英"句。

4.韩愈和张籍什么关系

1、张籍是韩愈的弟子。

2、关系简析

韩愈爱护人才,是个真正的伯乐,也是世所罕有的良师益友。李贺、贾岛都得到过他的教益,但最让后世传颂的是他与张籍的师生之情。韩愈引荐张籍进士及第,后来又推荐他出任水部郎中、国子司业。韩愈并不以张籍的老师和恩人自居,而是视张籍为信得过的朋友。“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就是出自韩愈写给张籍的诗《调张籍》。

3、人物简介

①韩愈,字退之,唐代大文学家,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称。较为出名的韩愈语录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②张籍(约766年 — 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秋思》等。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