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父爱的古诗诗句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文章阅读网: )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我食可自营,勿用念甘旨。我穿听露肘,履破从见指。出门虽被嘲,归舍却睡美。《送子龙赴吉州掾吏*节录》 吾儿虽憨素业存,颇能伴翁饱菜根。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五更读书示子》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北郭闲思》 半夜来原田,月落天将晓。溪流涓涓鸣,今年雨水好。 前种已生苗,万事勿如早。解揠唤大儿,牵牛食露草。 明代袁中道的《朝耕》 2.名人名诗中孔子说的。 原文如下: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德义,而民兴行。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翻译: 曾参说:“太伟大了! 孝道是多么博大高深呀!”孔子说:“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 天地有其自然法则,人类从 其法则中领悟到实行孝道是为自身的法则而遵循它。效法上天那永恒不变的规律,利用大地自然四季中的优势,顺乎自然规律对天下民众施以政教。 因此其教化不须 严肃施为就可成功,其政治不须严厉推行就能得以治理。从前的贤明君主看到通过教育可以感化民众,所以他首先表现为博爱,人民因此没敢遗弃父母双亲的;向人 民陈述道德、礼义,人民就起来去遵行,他又率先以恭敬和谦让垂范于人民,于是人民就不争斗:用礼仪和音乐引导他们,人民就和睦相处;告诉人民对值得喜好的 美的东西和今人厌恶的丑的东西的区别,人民就知道禁令而不犯法了。 《诗经。小雅。 节南山》篇中说:‘威严而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都仰望着你。’”。 3.关于父爱的古诗句有哪些我食可自营,勿用念甘旨。 我穿听露肘,履破从见指。 出门虽被嘲,归舍却睡美。 《送子龙赴吉州掾吏*节录》 吾儿虽憨素业存, 颇能伴翁饱菜根。 万钟一品不足论, 时来出手苏元元。 《五更读书示子》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北郭闲思》 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明代袁中道的《朝耕》 半夜来原田,月落天将晓。溪流涓涓鸣,今年雨水好。 前种已生苗,万事勿如早。解揠唤大儿,牵牛食露草。 唐朝诗人杨万里《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戏晚情。竹马琅锵冲掉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藕还从父老耕。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功名。 4.关于孝敬父母的诗句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出自清代黄景仁的《别老母》 白话文释义: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 白话文释义: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出自先秦:佚名《蓼莪》 白话文释义: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 4,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出自春秋《礼记》 白话文释义: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当然连养老送终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出自秦汉《孝经·圣治章第九》 白话文释义: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