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青灯古佛的诗句

一、关于青灯的诗句

1、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曹雪芹

2、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刘辰翁

3、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姚燧

4、露蛩悲,青灯冷屋,翻书愁上鬓毛白。——史达祖

5、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吴文英

6、寒泉贮、绀壶渐暖,年事对、青灯惊换了。——吴文英

7、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陆游

8、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文天祥

9、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龚自珍

10、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崔与之

11、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方岳

12、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文延式

13、一点青灯明更微,照人双泪垂。——朱敦儒

14、语罢休边角,青灯两鬓丝。——李商隐

15、古壁青灯动,深庭湿叶埋。——喻凫

二、“从此青灯伴古佛”相照应的诗句是什么

全诗为: 作者: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

一盏青灯伴古佛,半为修行半入魔。 红尘看破此生后,愿长伴青灯古佛。

从此青灯伴古佛,不负如来不负卿。 译文: 一盏青灯陪伴古佛,外在如法修行,内心欲念滔天。

看破了此生不会长,愿意独坐青灯下陪伴古佛旁。从此之后常伴古佛,我无法和你在一起,但我在心里永远不会辜负你的意思。

本诗源于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 扩展资料: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诗,他是天生的活佛,西藏著名的诗人,可他也是个情种。

活佛的身份使他无法和情人在一起,他的多情也不容于世俗礼,只能青灯古佛伴一生,皈依佛门。 仓央嘉措诗歌综述: 1.内容之美 仓央嘉措的诗歌表现了他短暂而传奇一生的爱与憎、苦与乐、行与思、感与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愿望,主题积极深刻,其思想内容上的特点主要如下:大胆的写实性。

仓央嘉措是宗教领袖人物,但他敢于写出自己的现实行动、内心感受和生活理想。 突破了宗教对人性的束缚,大胆地向传统势力挑战,表现出巨大的勇气。

真挚的情感性。仓央嘉措的诗歌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诗中有初识乍遇的羞怯,有两情相悦的欢欣, 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坚贞,也有对于负心背离的怨尤。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生活的热切渴望与真挚追求。深刻的哲理性。

仓央嘉措的诗歌, 有不少在叙事的同时,概括出丰富的人生哲理, 通俗中透着深刻, 给读者以启发。 2.形式之美 和谐的音乐美。

仓央嘉措的诗歌运用了语言本身的抑扬节奏和藏族“谐体” 民歌的特点, 使诗歌韵律极强, 呈现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 读起来琅琅上口, 铿锵悦耳。主要表现在: 一是运用民歌“谐体” 的特点和语音的抑扬顿挫来体现韵律美。

仓诗大多每首四句, 每句六个音节, 句法整齐。 每两个音节一“顿” ,每句分为三个“顿” , 即“四句六音三顿” , 再加上一、三句表示语气未完的“扬式” 和二、四句收尾的“降式” ,就显得节奏清晰,起伏跌宕,简短有力, 形成一种优美的音乐效果。

悠远的意境美。 仓央嘉措的诗歌大量地运用了比拟、双关、象征、排比等手法, 以此烘托渲染气氛, 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创设出悠远的艺术境界, 取得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仓央嘉措堪称使用意象传情达意的巨匠,诗歌作品中各类意象比比皆是。 事实上,意象的丰富性已经构成了仓央嘉措诗歌的显著特点之一。

通俗的自然美。仓央嘉措所处的时代, 文人多受“年阿” 诗体的影响,崇尚典雅深奥、讲求词藻堆砌之风盛行, 而他却坚持将通俗的语言写入诗篇, 使《情歌》 语言简洁清新,平淡质朴,自然流畅, 柔美委婉。

三、青灯古佛度余生出自哪句诗词

出自: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原文: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白话译文:

看破了三个姐姐盛景不会长,用黑色尼装换掉了女儿红装。

可怜可叹侯门小姐,独坐青灯下陪伴古佛旁。

出处: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这首诗来自《红楼梦》中惜春的判词。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贾惜春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贾家四姐妹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宁国府中贾珍的胞妹。

她父亲贾敬在书中开场就年岁已高,在道观中沉溺修道炼丹,最后死于金丹中毒,书中惜春母亲在她出生不久去世,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王夫人身边长大。(注意:虽然贾家四姐妹名字相仿,但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是荣国府的人,而贾惜春是宁国府的人。)

她有着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下定决心,撵走尤氏同意原谅的丫环入画,对其求饶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便剃发为尼,缁衣乞食。

惜春曲名“虚花”即镜中花,喻虚幻的荣华。虚花悟,从悲剧的意义上勘破繁华。曲子虽寄于惜春名下,但除了末三句外,前面的大段唱词都在描写贾府抄家后的悲惨景象。

“将那三春看破”,谓孟、仲、季三春易逝,元、迎、探三个姐姐好景不长。后文照应道:“迎春姐姐折磨死了,史姐姐守着病人,三姐姐远去。”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贾惜春

四、青灯古佛度余生出自哪句诗词

出自: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原文: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白话译文: 看破了三个姐姐盛景不会长,用黑色尼装换掉了女儿红装。

可怜可叹侯门小姐,独坐青灯下陪伴古佛旁。 出处: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这首诗来自《红楼梦》中惜春的判词。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贾惜春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贾家四姐妹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宁国府中贾珍的胞妹。

她父亲贾敬在书中开场就年岁已高,在道观中沉溺修道炼丹,最后死于金丹中毒,书中惜春母亲在她出生不久去世,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王夫人身边长大。(注意:虽然贾家四姐妹名字相仿,但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是荣国府的人,而贾惜春是宁国府的人。)

她有着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下定决心,撵走尤氏同意原谅的丫环入画,对其求饶无动于衷。

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便剃发为尼,缁衣乞食。 惜春曲名“虚花”即镜中花,喻虚幻的荣华。

虚花悟,从悲剧的意义上勘破繁华。曲子虽寄于惜春名下,但除了末三句外,前面的大段唱词都在描写贾府抄家后的悲惨景象。

“将那三春看破”,谓孟、仲、季三春易逝,元、迎、探三个姐姐好景不长。后文照应道:“迎春姐姐折磨死了,史姐姐守着病人,三姐姐远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贾惜春。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