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爱国志士的诗句

1.爱国志士的诗有哪些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兼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退归乡下,在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的一天作此诗。

“僵卧孤村不自哀”,已经老了,身子不灵活了,只能僵卧在孤村里,可是还在想为国家去镇守西北边疆。“戍”,驻守防卫。

“轮台”,在新疆。“夜阑卧听风兼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阑”,夜深。他在夜深时听到风雨声,梦中仍在想望骑兵正向结冰的黄河进军去击金兵,收复失地。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 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 初。燕兵夜女足银胡鞣,汉箭朝飞金仆 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 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 种树书。

这首词,作者写他“少年时事”。词里又说“壮岁。

这“少年时”与“壮岁”指多少年纪?原来辛弃疾在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农民起义军时为22岁;绍兴三十二年率起义军万人归南宋时是23岁。古代称30岁以前为少年,所以他在二十二三岁时的事称“少年时事”。

又年轻也称“壮”,如《后汉书·任延传》:“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壮岁”,即年轻时。

因此“少年时”与‘‘壮岁”都指他二十二三岁时,即从参加起义军到率领起义军万人归南宋时。 上片:“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袼突骑渡江初。”

他22岁时参加耿京的起义军,任掌书记,去与南宋联系。23岁时回到山东,耿京被部下张安国所杀,他活捉张安国,率领起义军万人突破金兵包围,回到南宋。

“锦檐(音搀)突骑”,穿着漂亮的军服,突破敌阵的骑兵。“燕兵夜_娌银胡鞣,汉将朝飞金仆姑。”

“燕兵”,指北方来的金兵。“汉将”,指起义的汉族将军,包括战士。

“ (音戳)”,整顿。“银胡 (音录)”,银色的箭袋,藏箭用。

“金仆姑”,名箭。这都是写年轻时的战斗生活。

下片:“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把过去的战斗生活,与今天的闲居生活来对照,胡子白了,春风不会把它染黑。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作者到了南宋,在宋孝宗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上了《美芹十论》,后来又写《九议》,提出了抗金的战略措施,没有得到南宋朝廷采纳。

他忠心耿耿献上抗金的万言书,得到的却是向东家换来学习种树的书,就是朝廷不用他,让他免职在乡下闲居。 这首词,把年轻时抗金的战斗生活与晚年在乡下的闲居生活构成对照,把“平戎策”和“种树书”构成对照,把“往事”和“今吾”也构成对照。

在战斗生活中,还把“燕兵”和“汉将”相对照。在这里又用互文手法,即“燕兵”里也含有“燕将”,“汉将”里也含有“汉兵”;燕兵里有箭袋也有箭,汉将里有箭也有箭袋。

在今昔的对比里,在抗金斗争与赋闲种树的对比里,作者抗金斗争的爱国抱负无法实现的痛苦心情,得到有力的抒发。 沁园春 长 沙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 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日ht_ 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 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一九二五年 **(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冲人。1921年7月,出席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6年,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8月,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井冈山创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0年到1933年,领导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四次军事“围剿”。1935年遵义会议后,确立了在**的领导地位,率领红军完成长征。

此后又领导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建国后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925年,北洋军阀统治着中国,互相混战。帝国主义肆意屠杀中国人民,先后制造“五卅惨案”、“六一惨案”、“沙基惨案”。

在这样黑暗的年月里,作者在深秋的长沙橘子洲头独自立着发出忧国忧民的感慨。上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独立”,指同学少年都不在一起。“寒秋”,深秋“橘子洲”,在长沙市区西面的湘江中。

‘‘湘江”,源出广西海洋山,向东北流经长沙,北入洞庭湖。“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向上看,看到长沙西南的岳麓山和湘江西岸的群山,到了深秋,山上的枫树经过霜打,枫叶都红了,山上一层层的枫树林都好像染上了红色。向远看,江上有无数大船在争着流动,指航行。

“漫江”,满江。“碧透”,指江水清澄透明。

“舸(音葛)”,大船。“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再看生物,向上看,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腾。“击”,像准备搏击小鸟。

向下看,鱼在水里游得像飞。“浅底”,江水清澈见底;因水的清澄可以见底,所以称“浅”。

看到众多的生物在深秋里自由自在地在活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从生物的自由活动,想到处在反动统治下的人民的苦难,于是惆怅地对着广阔的天空,问这广远迷茫的大地由谁来主宰。

“寥廓”。

2.有哪些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的诗

《离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1]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2]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3]以练要兮,长顑[4]颔亦何伤; 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5];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6]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7]郁邑余挓[8]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媭[9]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

曰:“鮌婞[10]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11]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12]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13]以图后兮,五子用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之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揽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揽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词兮,耿吾既得中正; 驷玉虬以乘鹥[14]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夕,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15]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16]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17]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适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

3.赞美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的诗有哪些

陆游与他的爱国诗(已发) 张志盛 作于 2005年8月21日 -------------------------------------------------------------------------------- 陆游与他的爱国诗 浙江省景宁县城北中学 张志盛 邮编323500 邮箱jnzzs623@163.com 陆游(1125~1210), 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宋代杰出的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今集存诗九千三百余首。陆游生活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当时战争不断,百姓苦难深重,江山支离破碎,陆游的诗歌充分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他的诗毫无保留地体现了自己的肝胆肺腑。年轻时因触犯秦桧被黜之后,仍保持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情,并一如既往;壮年之后坐卧所思仍是抗战立功、洗雪国耻;这些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表现的很明显。

即使是到了八十二岁的高龄,诗人的爱国热情依然没有一丝衰竭,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的爱国诗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直抒胸臆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

“气如山”的雄心壮志与“空自许”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郁结在心的郁闷、失意、悲怆化做了滔滔江水狂泻而出,有着非常强的感染力。 (二) 托物言志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

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

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上片感遇。“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

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

他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被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

此词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三) 借景抒情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就题意而生发,叙写同一个月光之下,关山(边境)内外三种不同人(将军、士兵、遗民)的境遇和心态。前四句写将军:临边不战,沉湎声色,弛废战备。

次四句写士兵:虚度岁月,暴骨沙头,壮志难酬。后四句写遗民:渴望恢复,连年落空,忍死等待。

月亮是全篇的背景光源,三种人都是今夜月下的不眠之人,苍白的月光照出他们各不相同的欢乐悲苦。诗歌的重点是写“壮士心”和“遗民泪”交织成的“月下之恨”,而“将军乐”则从正面揭露了造成这一千古悲剧的历史原因是“和戎”的国策。

全诗以淡淡的月光涂抹了一层悲愤的时代色彩,无声地吐诉着作者心头对“和戎”国策的谴责和报国无门的憾恨。 (四) 以梦述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此诗时作者已经六十八岁,尽管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

一个深夜,风雨交加,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诗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之情。

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一文中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类: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

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

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因此,他认为:“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色并能传诵千古的原因。

他的诗歌创作,植根于现实生活,基本特征表现为现实主义,同时许多诗中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陆游语言造诣很高,风格简练自然,一方面由于内容的扎实,感情的充沛,诗人本无须专意于字句的雕琢,另一方面为了把主旨表达的清晰通畅,使作品富有感染力,诗人也很重视在语言的锤炼上精益求精,追求新意,读起来亲切感人。

陆游的诗不仅在当时,也给后世的诗坛以深刻的影响。梁启超在《读陆放翁诗》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诗中什九从军乐,亘。

4.赞美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的诗

陆游与他的爱国诗

浙江省景宁县城北中学 张志盛 邮编323500

邮箱jnzzs623@163.com

陆游(1125~1210), 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宋代杰出的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今集存诗九千三百余首。陆游生活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当时战争不断,百姓苦难深重,江山支离破碎,陆游的诗歌充分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他的诗毫无保留地体现了自己的肝胆肺腑。年轻时因触犯秦桧被黜之后,仍保持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情,并一如既往;壮年之后坐卧所思仍是抗战立功、洗雪国耻;这些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表现的很明显。即使是到了八十二岁的高龄,诗人的爱国热情依然没有一丝衰竭,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