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言行的诗句

一、求有关言行的诗词,成语,俗语等

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解释】:⒈ 在一起行走的三个人当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⒉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这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26.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二、有关优雅言行的诗歌和名言

蝶恋花 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

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

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翦灯花弄。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

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

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

月依依,

翠帘垂。

更挪残蕊,

更拈馀香,

更得些时。

三、求有关言行的诗词,成语,俗语等

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解释】:⒈ 在一起行走的三个人当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⒉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这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

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 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26.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四、有关孔子言行的名言警句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译文】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

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

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

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

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

小人相反。” 作者: 妹∞妹 2006-12-11 09:55 回复此发言 --------------------------------------------------------------------------------2 回复:《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 8月20日在济南召开的“2007年高考语文备会议”上,淄博四中的李川老师在会上指出:07年的山东卷将会更加突出地方特色。

“山东的地方特色”会体现在哪方面呢?这是07备考师生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们山东是文化大省,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山东省高考语文卷的命题在这方面是不能回避的。

《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朴素的语句里蕴涵深奥的哲理,睿智的思想里闪烁善美的光辉。体味之总给人启发,因而在历年高考名句名篇试题中多有体现。

现将《论语》中常见常用名言警句及译文60句列举如下。 常见常用《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60例(上)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五、试试看,写写有关孔子言行的名言警句

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态度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做人格言 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孟子》名句精选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