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夕阳意象的诗句

1.描写夕阳的古诗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美人夕照相映红,我欲揽怀晚霞飞一阵西风吹雨散,夕阳还在水边明。

——《溪上》 年代:元 作者: 刘秉忠夕阳山外山,春水渡旁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楚天遥带过清江引》 年代:元 作者: 薛昂夫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临江仙》 年代:明 作者: 杨慎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

——《道吾山》 年代:清 作者: 谭嗣同紫阁峰西清渭东,野烟深处夕阳中。——《县西郊秋寄赠马造》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

——《渡淮》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送僧归金山寺》 年代:唐 作者: 马戴竹间残照入,池上夕阳浮。

——《同独孤使君东斋作》 年代:唐 作者: 孟浩然戍鼓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西江晚泊》 年代:唐 作者: 赵嘏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

——《代寄情楚词体》 年代:唐 作者: 李山密夕阳多,人稀芳草远。——《长安送友人游湖南》 年代:唐 作者: 杜牧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秋霁寄远》 年代:唐 作者: 杜牧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初到陆浑山庄》 年代:唐 作者: 宋之问 永愿香炉洒甘露,夕阳时映东枝斜。

——《照公院双橙》 年代:唐 作者: 李颀 山中人不见,云去夕阳过。——《蓝上茅茨期王维补阙》 年代:唐 作者: 储光羲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年代:唐 作者: 刘长卿夕阳帆杳杳,旧里树苍苍。——《送李端公赴东都》 年代:唐 作者: 刘长卿朝气和楚云,夕阳映江树。

——《晚次湖口有怀》 年代:唐 作者: 刘长卿春草连天随北望,夕阳浮水共东流。——《和樊使君登润州城楼》 年代:唐 作者: 刘长卿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年代:唐 作者: 岑参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寄刘员外长卿》 年代:唐 作者: 皇甫曾丹凤城头噪晚鸦,行人马首夕阳斜。

——《送崔十三东游》 年代:唐 作者: 钱起夕阳入东篱,爽气高前山。——《蓝溪休沐,寄赵八给事》 年代:唐 作者: 钱起新月能分裛露时,夕阳照见连天处。

——《江草歌送卢判官》 年代:唐 作者: 皇甫冉 河水平秋岸,关门向夕阳。——《送胡校书秩满归河中》 年代:唐 作者: 耿湋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登沃州山》 年代:唐 作者: 耿湋相思万里道,春去夕阳西。——《江上柳送人》 年代:唐 作者: 戎昱高树夕阳连古巷,菊花梨叶满荒渠。

——《秋中过独孤郊居(即公主子)》 年代:唐 作者: 卢纶岸芳春色晓,水影夕阳微。——《黄子陂》 年代:唐 作者: 司空曙白云秋色远,苍岭夕阳高。

——《遇谷口道士》 年代:唐 作者: 司空曙。

2.夕阳的意象名篇

能否说得更清楚些~~

夕阳

晚风轻轻拂过我的耳边,我骑着自行车沿着河边,慢慢地向学校踩去,悠闲地吭着歌儿。

傍晚的大地回复了平静,就连鸟儿都飞回了自己的家。远处的天边,还有一轮红日,红红的,大大的,正把自己最后的一丝光芒尽情地洒向大地,傍晚的大地恢复了平静,就连鸟儿都飞回了自己的家。远处的天边,还有一 轮红日,红红的,大大的,正把自己最后的一丝光芒尽静地洒上向大地,炽热的光又把刚降温的大地燃烧起来.金色的光伴随着水波轻轻地荡着,荡着…… 到了最后,夕阳用尽了自己生命燃料,就在那一瞬间,消失了影踪,残留天边的,只剩下几点疏星。

可是这短短的一瞬间,就能是我感受到生活的宁静,抛开了一切的反恼,尽情地享受眼前的一切。就是这短短的一瞬间,使我领悟到,这并不是一个生命的结束,而是一个生开始。夕阳的消失将是宣告着明天朝阳的温柔,宣告着必须历经漫长的夜,才能迎接明天的第一缕曙光。那短短的一瞬间,充满着完美,或许下一秒生命就要结束了,但已毫无遗憾。

夕阳

夕阳是一种坠落的美,它虽稍纵即逝,但大多数人都不能抗拒它的美丽:就在那黄昏短短的一刹那,霞光倾泻重峦,是那么的壮丽啊!很快地,夕阳西下了,夜幕轻轻地笼罩着大地。

又一个夏夜开始了……

或许当你匆匆走过的时候,你并没有歇下来好好地欣赏一下夕阳。这擦身而过的时刻,我却被这殷殷如血的夕阳深深地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倚在窗边看日落,那种坦然得无忧无虑的感觉真是无与伦比!

渐渐地,我对夕阳产生了一种不可磨灭的印象,它那嫣红的霞光,把飘荡在微红的天幕上洁白的云朵染成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就好像是一幅绚烂的油画似的,令人深思……

有些人悲观论调地认为夕阳结束了一天,但他们有没有想过,夕阳下山了,它却意味着新的一天的开始,我忽然想起雨果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确,‘黄昏来了,黎明还会远吗?’

我一直抱着这个希望去迎接着黄昏的来临,因为这是黎明到来的象征;望着渐渐西坠的夕阳,心中涌起一阵莫名其妙的叹惋,那时因为我想:如果有一天,太阳消失了,那么谁又能制造新的太阳给我们鉴赏呢?没有了阳光,世界将会变得一片黑白,叶子没有了阳光的照射,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样,世界上的所有植物都会死亡。大自然竟是这样残酷;等到那一天,地球又会进行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一来,历史又会重新篇写、世界又会重新开始……

我的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可是,我却渐渐地乐观起来了:我想太阳消失离现在还有很长时间,我真的不想看见夕阳在黄昏落山后,黎明时朝阳却不会升起。

夕阳给予人们的是一种艺术上的悲感,所谓的“悲感”并非是悲伤的感觉,而是一种悲壮的心情:当你以平静坦然的心情去瞩目西方的时候,那被夕阳染得殷殷如血的云朵就像是一场毫无损害的火灾,将人们心中的烦恼都烧尽了;当淡淡的暮色笼罩着,就宛如一首交响曲的尾音,在人们的耳际久久地回荡,但却渐渐地归于岑寂、无声,引起人们心中无穷的感喟。

现在在脑海中回荡的是那几句优美的诗句:

可堪孤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

我也很喜欢这两几句:

落日照大旗,

马鸣风萧萧。

我更喜欢这两句: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些幽丽、壮丽、美丽的诗句,都使我浮想联翩,但我还是想多诵读下面的一句:

终古闲情归落照。

这是夕阳给人们的最后启示:每个人都应该更严肃、更坚强地生活下去。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日落西山头,人约黄昏后

我觉得这几段很美!!~~~希望对你有用!~~

3.赏析古诗当中“夕阳”的意象

一、怀人思乡的怅惘

夕阳寓相思,除了怀人之外,更有思乡之意。唐朝诗人崔灏登上黄鹤楼,只见暮色苍茫烟波浩淼,诗人极目远眺不见家乡,惆怅失落顿涌心头,便有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感叹。宋代诗人李觏《乡思》中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由见落日而触发思乡之情,把落日可见,故乡难觅的怅然之情表达得婉曲有致。

二、闲适隐逸的恬淡

古代文人往往由于社会黑暗,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无法实现便回归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家园。他们对夕阳下飞禽走兽归巢有种亲切感,因此常描写日暮时飞鸟归巢的景象来表现归隐生活的独得之乐。在这些作品中,“夕阳”往往成为作者情感的一种寄托,把充溢于诗人心中的宁静恬淡推向极致。

三、壮丽辉煌的苍凉

苍凉壮丽的边塞诗中也常有“夕阳”意象,大诗人王维就有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金黄的落日照耀着一望无际的大漠和滔滔的黄河,这是大自然中最辉煌壮丽的奇观,色彩绚丽的雄浑美景,表达出盛唐人旺盛的生命力。

4.诗歌中黄昏的意象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黄昏意象的相思情节 胡花 摘要:黄昏意象的原始意象起源于对太阳的崇拜,他的意象内涵最先在《诗经•君子于役》中确立为日暮相思的内容。

经过后世语言不断的丰富发展,黄昏意象相思的内涵也不断的丰富发展,到了唐宋诗词中,这个意象已经完全定型 。 关键词:黄昏意象 日暮相思 艰难追求 生命意识 时代气息 “音尘自此无因问,泪洒川波夕照明。”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黄昏意象是一个重要的惯常语,用黄昏意象的诗歌随手可拈,光盛唐诗歌中写黄昏意象的就有两百多首,可见古人是非常喜欢用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那么,黄昏意象如何而来,又如何发展,包含了怎么样的情感内涵呢?这篇文章就此内容做一个全面的探讨。

( 一) 黄昏意象及其嬗变 黄昏,本来只是作为一个时间名词而出现在中国古书上的。《易经•随卦》云:“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响晦入宴息。”

这里“响晦”就是向晚的意思,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黄昏。在解释“黄昏”这个词时,《汉语大词典》上说:“日已落,天色尚未黑的时候。”

《大辞典》上说:“太阳将落,天色快黑时分。”在这里,黄昏只是一个冷冰的时间名词而已,并未赋予它任何人类的感情。

而最早赋予它人类感情的是《诗经•君子于役》。《诗经•君子于役》描写的是黄昏时分,思妇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期盼。

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到:“傍晚怀人,真情真景。”姚际恒的《诗经通论》说:“日落怀人,真情实况,描写如画。

晋唐人田家语诗,恐无此真实自然。”由此确立了思念主题为黄昏意象的原始意象,从而开辟思妇怀人的写作主题。

清代的许瑶光在《雪门诗抄》中评论此诗说:“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黄昏。”

自《诗经•君子于役》之后,中国古代文人多借助黄昏这个意象来表现思妇怀人的情感,而到唐代尤其如此。 在先秦文学特别是《诗经》《楚辞》中,黄昏意象的相思情感多半表现的是男女之间的相思,例如《楚辞•九歌》中的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写的就是这种男女相思。

到两汉以后,这种相思内蕴得到扩展,已经不限于表现男女恋情,而且包含了游子征人对亲朋好友的乡思乡愁。比如吴迈远的《胡笳曲》:“日当故乡没,谣见浮云阴。”

许庭的《临江仙•咏柳》:“夕阳影里,愁煞宦游人。” 不仅相思这个主题的内蕴随时代而不断扩展,黄昏意象的其他内蕴也随着古人语言的发展,心理变化而不断得到充实,由最初的相思主题发展到《楚辞》里求索的主题,其后经过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黄昏意象早不限于相思和求索这两大内容了,对生命的感悟对时世的领悟都是这个意象所包含的内容。

在古代诗词中,“黄昏”意象不仅在内容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它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断的变化的。 由《诗经•君子于役》中我们可以看到,“黄昏”的原始意象是起兴的作用。

人生于大自然中,则天地与我有情,自然中的草木鸟兽,日月山川及人为器物,都是先人以之入诗的素材,造成了自然鲜活中的混沌意象,外在自然景物引发了创作的因子,表现先民对纯粹自然美的普遍而深厚的感受,诗歌也自然起兴。《诗经.君子于役》对牛羊鸟等黄昏的自然景物描写是如此自然生动,面对此景,思妇怎不油然生情! 到《楚辞》之后,黄昏意象已由兴的作用转向隐喻象征作用。

诗人的愤怒与不满郁结于心,碍于外界压力,不能明白晓畅的抒发,只好借意象来委婉的表达,特别是对时空情境的感伤,对时间无法把握的惶恐有时间隔离的伤痛都只喜欢借黄昏的描写来表现。自古以来,时间和命运几乎都是相连的,作品中常见以时间更迭空间的转换来暗示生命的无常。

或以时间之流的不可抗拒,空间的变化来象征命运力量的可怕。例如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就是以“黄昏”这个时空意象暗示生命的无常,美好事物的无法掌控。

黄昏的隐渝性意象在唐代用得不是很多,李商隐是比较特别一个诗人。唐代最常见的黄昏意象是情感性意象。

这也得益于唐代语言的极度丰富,诗歌技巧的高度发达。在唐代诗人笔下,黄昏这个意象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意象,他常常和春、秋、山、古道荒城、落花衰草等等枯败意象结合,旨在展示自然物与人化自然的盛时已过,凋敝满眼。

黄昏之景渗透了无限伤心,从中折射出了诗人痛苦不堪的心境,诗人之情与黄昏之景达到了高度统一。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岁月悠悠,历史上的杰出诗人名士都随风而逝了,可是他们在夕阳黄昏下的吟唱却千古不衰。黄昏作为一个带有浓郁的伤悼气氛的意象被广泛的使用,深入人心。

(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黄昏意象表现出的日暮途远的艰难追求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文人深深受到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投入到政治进取上。而黄昏作为时不我待的参照物,催动着诗人惜时进取。

《离骚》:“吾令曦和弥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诗歌中,屈原通过。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