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乡村四月》描写了哪些景物饮酒诗之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归园田居五首之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青溪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酬郭给事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新晴野(一作晚)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被钱钟书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四时田园诗”,它“叙述了农民一难到头的辛勤生产和刻苦生活。可是这首诗没有起示范的作用;后世的田园诗,正像江淹的《杂体》诗所表示,都是从陶潜那里来的榜样。” (《宋诗选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7]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注释】:《豳风》是豳地一带的诗歌,共七篇。 豳,又写作邠,是周朝的祖先公刘迁居开发的地方,在今天的陕西省旬邑,邠县一带。这一工区多存周人旧俗,“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 (《汉书·地理志》)诗风宽大,乐而不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注)流火:火星在七月黄昏时就已西沉了觱发:风寒盛。栗烈:凛冽一之日,二之日:夏历十一月,十二月三之日,四之日:夏历正月,二月于耜:整修农具。 举趾:举足耕耘馌:音夜,给人食品畯:音郡,管农事的管家仓庚:黄莺懿筐:采桑用的深筐女:女子,女奴。殆:恐萑苇:长成的荻苇。 斨:音枪,斧,受柄之孔方形鵙:音局,伯劳鸟。载绩:纺麻孔阳:甚为鲜明葽:草名,即远志。 蜩:音条,蝉陨箨:草木之叶陨落。箨音唾同:会集。 缵:继续豵:墐豜:音间,三岁的猪穹窒:堵好墙洞。墐:音尽,涂郁:树名。 薁:音玉,李属断壶:摘葫芦。叔苴:收拾青麻。 苴音居荼:音涂,一种苦菜。樗:音初,臭椿树穋:音路,晚种早熟的谷类綯:音陶,绳子凌阴:冰窖兕觥:音四公,酒具【赏析】:《七月》叙述农人一年到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反映了丰富的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浓郁的节气风俗,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风俗画。 诗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索,按月描写,又兼归类,纵横开合,一节一个内空容,一幅画面。从农事耕作开始,到收获举酒祭献结束,送饭的妇子,采桑的女郎,下田的农夫,狩猎的骑士,公室的贵族,人物众多,。 2.描写乡村四月诗景色的作文一个温暖的的下午,诗人翁卷来到郊外的原野上。 这里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远处是一片稻田,稻田里面的水色与天光互相辉映,变得满目亮白,诗人被这片美景迷住了。 突然,一声清脆的鸟叫声把诗人从梦幻中惊醒过来。原来是一只布谷鸟在枝头兴高采烈地唱着“布谷,布谷……”。 眼前的美景让诗人如醉如痴,不知不觉间下起了毛毛细雨,如烟如雾的小雨,给美景增添了一份朦胧与神秘。 因为农村四月正值春耕季节,根本看不到闲着的人,他们都会赶在最佳时期播下种子,种下一年的希望。 诗人来到一户屋檐下想避避雨,忽然听到从房间里传来一个孩子的声音:“爸爸妈妈,你们怎么每天都这么忙啊?刚刚弄完蚕桑,又要忙着插田了,都没有时间陪我!”这时又传来了一个女人的声音:“孩子,如果春季我们不及时采桑、插田,哪来的秋天丰收的果实啊!一年之际在于春啊! 诗人于是即兴吟诗一首: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古诗《乡村四月》描写了哪些景物1、描写的景物有: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2、原文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4、简析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自然景象。 “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 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后两句写农家的繁忙。 “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蚕桑”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以“插田”照应首句的“白满川”,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 4.描写乡村四月诗景色的作文一个温暖的的下午,诗人翁卷来到郊外的原野上。这里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远处是一片稻田,稻田里面的水色与天光互相辉映,变得满目亮白,诗人被这片美景迷住了。 突然,一声清脆的鸟叫声把诗人从梦幻中惊醒过来。原来是一只布谷鸟在枝头兴高采烈地唱着“布谷,布谷……”。眼前的美景让诗人如醉如痴,不知不觉间下起了毛毛细雨,如烟如雾的小雨,给美景增添了一份朦胧与神秘。 因为农村四月正值春耕季节,根本看不到闲着的人,他们都会赶在最佳时期播下种子,种下一年的希望。 诗人来到一户屋檐下想避避雨,忽然听到从房间里传来一个孩子的声音:“爸爸妈妈,你们怎么每天都这么忙啊?刚刚弄完蚕桑,又要忙着插田了,都没有时间陪我!”这时又传来了一个女人的声音:“孩子,如果春季我们不及时采桑、插田,哪来的秋天丰收的果实啊!一年之际在于春啊! 诗人于是即兴吟诗一首: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