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骊姬诗句

1.《国语》中的写骊姬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献公伐骊戎,克之,灭骊子,获骊姬以归,立以为夫人,生奚齐。

其娣生卓子。骊姬请使申生主曲沃以速悬,重耳处蒲城,夷吾处屈,奚齐处绛,以儆无辱之故。

公许之。史苏朝,告大夫曰:“二三大夫其戒之乎,乱本生矣!日,君以骊姬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

昔者之伐也,兴百姓以为百姓也,是以民能欣之,故莫不尽忠极劳以致死也。今君起百姓以自封也,民外不得其利,而内恶其贪,则上下既有判矣;然而又生男,其天道也?天强其毒,民疾其态,其乱生哉!吾闻君之好好而恶恶,乐乐而安安,是以能有常。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今君灭其父而畜其子,祸之基也。

畜其子,又从其欲,子思报父之耻而信其欲,虽好色,必恶心,不可谓好。好其色,必授之情。

彼得其情以厚其欲,从其恶心,必败国且深乱。乱必自女戎,三代皆然。”

骊姬果作难,杀太子而逐二公子。君子曰:“知难本矣。”

译文晋献公讨伐骊戎,征服了这个国家,杀了它的国君骊子,俘获骊姬回国,立她为夫人。骊姬生了奚齐,她妹妹生了卓子。

骊姬请求献公派太子申生去曲沃说可以解救国家得危难,另派公子重耳去蒲城,公子夷吾去屈,而把奚齐留在国都绛。她说这是为了防备敌国的入侵,不让晋国受到耻辱。

献公同意了她的请求。史苏上朝时对大夫们说:“我们这些人可要戒备这件事哩,晋国内乱的根子已经产生了!当年,国君立骊姬为夫人,民众不满的心态原就达到了极点。

古代的明君从事征伐,是发动百姓为百姓除害,所以民众能高兴地拥戴他,无不尽忠竭力甚至不惜一死。现在国君发动百姓却是为的自己丰厚,民众对外攻战得不到利益,又厌恶国内君王的贪欲,所以上下已经离心了。

然而骊姬生的又是儿子,难道这是天意让晋国混乱吗?上天加强了晋国的祸害,民众不满这种状况,内乱就要发生了!我听说国君应该喜欢好的事物,憎恶坏的事物,欢乐时就高兴,安定时就放心,这样统治才能持久正常。砍伐树木不从树根开始,必定会重新萌生;堵塞河水不从源头开始,必定会重新流淌;消灭祸乱不从根本着手,必定会重生祸乱。

如今国君杀了骊姬的父亲却又留下骊姬,这正是祸乱的根基啊。既留下骊姬,还要顺从她的欲望,她想报杀父之耻就会伸张野心。

虽然外貌很美,但内心一定很丑恶,不能算是真正的美。国君喜欢她的美丽外貌,必定会答应她的要求。

她得到国君的宠爱会进一步加强政治上的欲望,扩张其野心,这样就必定会使晋国败亡并且造成深重的祸乱。祸乱一定来自女人,夏、商、西周都是这样。”

后来骊姬果然作乱,杀了太子申生并驱逐了公子重耳和夷吾。所以有识之士说:“史苏懂得祸乱的根源啊。”

2.描写妖姬的诗句

秦楼月 ----妲己 (满雪莹)

情丝截,不愿回忆伤心切,伤心切,心如蛇蝎,心似碎屑。

梦魇打出同心结,心中血泪不停泻,不停泻,酒池之外,枯风残月

屈原的《楚辞·天问》

“穆王巧挴,夫何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

《诗经·雅 瞻昂》

瞻昂昊天, 则不我惠。 孔填不宁

降此大厉。 邦靡有定, 士民其瘵

蟊贼蟊疾, 靡有夷届。 罪罟不收

靡不夷瘳。

人有土田, 女反有之。人有民人

女覆夺之。 此宜无罪,女反收之

彼宜有罪, 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 哲妇倾城。 懿厥哲妇

为枭为鸱。 妇有长舌, 维厉之阶

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

时维妇寺。

鞫人忮忒, 谮始竟背。 岂曰不极

伊胡为慝! 如贾三倍, 君子是识

妇无公事, 休其蚕织 。

天何以刺? 何神不富? 舍尔介狄

维予胥忌。 不吊不祥, 威仪不类

人之云亡, 邦国殄瘁。

天之降罔, 维其优矣! 人之云亡

心之忧矣! 天之降罔, 维其几矣

人之云亡, 心之悲矣!

觱沸槛泉, 维其深矣。 心之忧矣

宁自今矣。 不自我先, 不自我后

藐藐昊天, 无不克巩。 无忝皇祖

式救尔后。

这首诗写周幽王昏愦腐朽,宠爱褒姒

骊姬墓下作

作者:岑参 年代:唐

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

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

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

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

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

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

3.《国语》中的写骊姬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献公伐骊戎,克之,灭骊子,获骊姬以归,立以为夫人,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请使申生主曲沃以速悬,重耳处蒲城,夷吾处屈,奚齐处绛,以儆无辱之故。公许之。

史苏朝,告大夫曰:“二三大夫其戒之乎,乱本生矣!日,君以骊姬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昔者之伐也,兴百姓以为百姓也,是以民能欣之,故莫不尽忠极劳以致死也。今君起百姓以自封也,民外不得其利,而内恶其贪,则上下既有判矣;然而又生男,其天道也?天强其毒,民疾其态,其乱生哉!吾闻君之好好而恶恶,乐乐而安安,是以能有常。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今君灭其父而畜其子,祸之基也。畜其子,又从其欲,子思报父之耻而信其欲,虽好色,必恶心,不可谓好。好其色,必授之情。彼得其情以厚其欲,从其恶心,必败国且深乱。乱必自女戎,三代皆然。”骊姬果作难,杀太子而逐二公子。君子曰:“知难本矣。”

译文晋献公讨伐骊戎,征服了这个国家,杀了它的国君骊子,俘获骊姬回国,立她为夫人。骊姬生了奚齐,她妹妹生了卓子。骊姬请求献公派太子申生去曲沃说可以解救国家得危难,另派公子重耳去蒲城,公子夷吾去屈,而把奚齐留在国都绛。她说这是为了防备敌国的入侵,不让晋国受到耻辱。献公同意了她的请求。

史苏上朝时对大夫们说:“我们这些人可要戒备这件事哩,晋国内乱的根子已经产生了!当年,国君立骊姬为夫人,民众不满的心态原就达到了极点。古代的明君从事征伐,是发动百姓为百姓除害,所以民众能高兴地拥戴他,无不尽忠竭力甚至不惜一死。现在国君发动百姓却是为的自己丰厚,民众对外攻战得不到利益,又厌恶国内君王的贪欲,所以上下已经离心了。然而骊姬生的又是儿子,难道这是天意让晋国混乱吗?上天加强了晋国的祸害,民众不满这种状况,内乱就要发生了!我听说国君应该喜欢好的事物,憎恶坏的事物,欢乐时就高兴,安定时就放心,这样统治才能持久正常。砍伐树木不从树根开始,必定会重新萌生;堵塞河水不从源头开始,必定会重新流淌;消灭祸乱不从根本着手,必定会重生祸乱。如今国君杀了骊姬的父亲却又留下骊姬,这正是祸乱的根基啊。既留下骊姬,还要顺从她的欲望,她想报杀父之耻就会伸张野心。虽然外貌很美,但内心一定很丑恶,不能算是真正的美。国君喜欢她的美丽外貌,必定会答应她的要求。她得到国君的宠爱会进一步加强政治上的欲望,扩张其野心,这样就必定会使晋国败亡并且造成深重的祸乱。祸乱一定来自女人,夏、商、西周都是这样。”后来骊姬果然作乱,杀了太子申生并驱逐了公子重耳和夷吾。所以有识之士说:“史苏懂得祸乱的根源啊。”

4.关于四大妖姬的诗词

秦楼月 ----妲己 (满雪莹)

情丝截,不愿回忆伤心切,伤心切,心如蛇蝎,心似碎屑。

梦魇打出同心结,心中血泪不停泻,不停泻,酒池之外,枯风残月

屈原的《楚辞·天问》

“穆王巧挴,夫何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

《诗经·雅 瞻昂》

瞻昂昊天, 则不我惠。 孔填不宁

降此大厉。 邦靡有定, 士民其瘵

蟊贼蟊疾, 靡有夷届。 罪罟不收

靡不夷瘳。

人有土田, 女反有之。人有民人

女覆夺之。 此宜无罪,女反收之

彼宜有罪, 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 哲妇倾城。 懿厥哲妇

为枭为鸱。 妇有长舌, 维厉之阶

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

时维妇寺。

鞫人忮忒, 谮始竟背。 岂曰不极

伊胡为慝! 如贾三倍, 君子是识

妇无公事, 休其蚕织 。

天何以刺? 何神不富? 舍尔介狄

维予胥忌。 不吊不祥, 威仪不类

人之云亡, 邦国殄瘁。

天之降罔, 维其优矣! 人之云亡

心之忧矣! 天之降罔, 维其几矣

人之云亡, 心之悲矣!

觱沸槛泉, 维其深矣。 心之忧矣

宁自今矣。 不自我先, 不自我后

藐藐昊天, 无不克巩。 无忝皇祖

式救尔后。

这首诗写周幽王昏愦腐朽,宠爱褒姒

骊姬墓下作

作者:岑参 年代:唐

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

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

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

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

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

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

5.谁有“骊姬进谗”这篇文章的,原文和译文

《韩非子·备内》中有一段话: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为人主而大信其妻,则奸臣得乘于妻以成其私,故优施傅骊姬,杀申生而立奚齐…… 韩非子所举的例子,历史上实有其事,是公元前七世纪中叶发生在晋国的一次有名的内乱。公元前662年,晋献公兴兵攻伐骊戎国,杀戎主,俘获公主骊姬回国。

骊姬妖艳善媚,深得献公喜欢,立为夫人,生子奚齐。母以子贵,献公对骊姬宠爱有加。

但骊姬贪得无厌,想立奚齐为太子。为此,她与情夫优施狼狈为奸,妄图谋害太子申生和其他几个有可能继承王位的公子。

晋国内乱由此引发。《晋语》对此事件从发生、发展到结局,作了详尽的叙述。

骊姬的命运变化是戏剧性的。她先前是一位公主,或活泼浪漫,或养尊处优,或颐指气使,而一场由晋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使她国破家亡,自己也成为俘虏。

所幸的是,她有罕见的美貌。晋献公年事虽高,却淫心不减。

骊姬天姿国色,加上工于心计,曲意逢迎,似乎不必使出浑身解数,就使晋献公沉溺于色欲。骊姬显然没有忠实于这个曾给她的家国带来重创的君主的打算,不然,她不会以夫人之尊去和一个下等的俳优私通。

她的幸运还在于她给晋献公生下的是一个儿子,母以子贵,身单力孤的她终于有了未来的依靠。但这一切没有使她忘乎所以,除了那个活一天便少一天的晋献公,以及毫无地位的情夫和尚处于襁褓中的儿子,她实际上一无所有。

从到晋国的第一天起,她就发觉自己已处于舆论的包围之中,从大夫们的指手划脚、高谈阔论中,她意识到晋国人已把她当成了妹喜、妲己和褒姒。可以想象,骊姬对她的未来会有怎样的恐惧与不安。

而维系她未来地位的惟一出路,就是让自己的儿子能当上太子。但是太子之位已经有人占据,这就是齐姜所生的申生。

骊姬要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就必须除掉太子申生和有望继位的另外两位公子重耳和夷吾。骊姬首先与情夫优施谋划此事。

在这位地位卑微的俳优面前,她毫不掩饰自己的阴谋:“我想做废嫡立庶的大事,却怕申生、重耳、夷吾这三个公子跟我为难,该怎么办呢?”优施见多识广,诡计多端,善于揣摩人的心理。他先分析人的一般心理,说:“人要是知道自己的地位已达到顶点,就很少再有非分之想”。

因此,他让骊姬早点给这三位公子安排位置,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经到达顶点。接着,他详细地分析了申生的心理特征,认为申生的为人小心谨慎,不能忍受耻辱,敦厚固执,不忍心施恶于人。

而不能忍受耻辱的人就容易受辱,可以很快把他除掉。因此,优施让骊姬先从申生下手,用平凡小事污辱他。

骊姬担心申生不为所动,优施认为骊姬有优势做到这一点。他说:“现在你内得君心,外受宠爱,你说好说坏,国君没有不相信的。”

因此,他让骊姬对申生表面上亲善而在暗中侮辱他。于是,骊姬对申生大肆诽谤。

骊姬知道光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她买通了献公的两个士大夫梁五和东关五,让他们蛊惑献公将三位公子调离国都,并异地而居,分散他们的力量。这一计谋几乎没有遇到阻碍就实现了。

申生被派往曲沃,重耳和夷吾分别被派往蒲地和二屈,而骊姬的儿子奚齐却留在都城。 骊姬并不满足只将他们调离国都,她的目的是要置申生于死地。

阴险恶毒的优施再献一计,让骊姬选择最佳时机向献公进谗,借献公之手杀掉申生。于是,骊姬趁半夜和献公床榻作乐、情意缠绵之际,假装嘤嘤哭泣起来,先激起献公的怜爱之心,待献公表示关切,便从容地张开精心编织的谗言之网,引诱献公上当。

她紧紧抓住献公嫉贤妒能、嗜权如命又深宠于她的心理。一面不停地诉说申生如何贤明仁德,宽厚爱民,一边又把申生打扮成野心家、阴谋家的形象。

她说:“申生仁爱百姓,是有目的而做的。他说您被我迷惑,一定会使国家混乱,他可能借口为了国家的缘故要对您施加暴力。

您为何不杀了我,不要因为一个小妾而使百姓变乱。”表面上是处处为献公着想,实际上是挑唆献公与申生的父子关系。

引献公发问:“申生哪能爱百姓却不爱自己的父亲呢?”接着,骊姬详尽地对献公阐释了为民之长不顾私亲而以民众为亲人”的道理。她说:“假如对民众有利而且能同百姓和睦相处,哪还怕国君呢?由于民众的缘故不爱自己的亲人,民众会更加拥护他。

因此,杀死国君而对民众有很大的好处,民众谁会反对呢?”她又以纣王为例,说明没有孝子的坏处,使献公产生恐惧之情。此后,骊姬进一步加强心理攻势,故意以让献公退位保全性命这样的话刺激嗜权如命的献公,使献公终于下定了除掉申生的决心。

骊姬趁机让献公派申生去征讨东山皋落狄,以寻其罪,献公痛快地答应了。骊姬达到了争取献公支持的目的后,便把矛头指向宫廷大臣,企图通过分化大臣,削弱反对派的势力,进一步孤立太子申生。

这一次,优施不再只为骊姬出谋划策,而是亲自出马。他带着骊姬准备的酒菜来到执政大夫里克家请吃酒。

席间,他施展出俳优的本领,边舞边唱《暇豫歌》:“既想安闲又怕主动和人亲近,还不如那乌鸦鸟雀会投友靠邻。别人都正聚在丰茂的树上,自己却孤独地栖身在枯枝上。”

里克不解,优施便对歌词的含意作了具体。

6.形容美人的诗句(句子)

眉如翠羽,齿如含贝,肌如白雪,腰若束素,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诸如巧笑倩兮,美目盼。

我想即便是修炼多年的老和尚见到她,说不定也会把经书一丢,跑到花店买一束花给她 曹植:洛神赋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红,着粉则太白。 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细腰赛笔管,说话燕语莺声。

粉香处弱态伶仃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嘴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 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所谓美女,应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绣幕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亲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满搦宫腰纤细。

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

初学严妆, 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

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 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

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 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

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 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 额鹅黄。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 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最是那回眸一笑,万般风情绕眉梢。 香腮染赤,耳坠明珠直摇曳。

云鬓浸墨,头插凤钗要飞翔。 春葱玉指如兰花,三寸金莲似元宝。

云袖轻摆招蝶舞,纤腰慢拧飘丝绦。 爱彼之貌 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 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 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 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 美也!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 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出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洛神赋) 树林阴翳,雾气氤氲,甜腥的气息凝然不动,那花儿就在那儿。

我从来没有见过。花朵奇大,洁白泛青,四片花瓣两两相对,如欲合拢的手掌,更像一个青花的大碗。

云归岫,花无语,烟络横林,山沉远照,一弯新月正渐渐清晰。 远远的,我看见他走来。

伶仃独步,蓝衫飞舞,盈盈望断。漫野的山花忽然在风中舞成巨大的旋风。

我转身跑回茅舍,不顾祖母的疑惑,轻轻的,我攀上那株老梅。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每一朵梅花都如飞舞在月色下的白蝶,红蕊点点,如我心底骤然的狂喜和凄怆。

他终于站在梅树下了,月光下我看见他微微扬起的清癯的脸,满眼的惊喜与欢愉。 我笑了,笑声清澈而明艳…… 我终于要走进我的故事了,牵着他的手,走进那个必定来临的结局。

山路迤逦,渐行渐远,我听见尘世黄昏的钟鼓,万家灯火正向我展开俗世的欢乐和悲伤。我蓦然回首,却看见我梦中所有的花儿—— 那大片魏紫的牡丹高贵而忧郁, 那一畦朱红的芍药热烈而优雅, 那一片鹅黄的玫瑰娇弱而明艳, 那一株洁白的百合纯净而飘逸, 那一树粉艳的樱花烂漫而凄丽…… 它们在我回首的瞬间纷纷堕下,落红铺满我来时的山路,路的尽头,我居住千年的茅屋已化为巨大青冢,覆满萋萋荒草,那株老梅斜倚半空,遒劲凌厉,所有的梅花一齐飞上深蓝的晴空。

“夜深知雪重。

7.谁有“骊姬进谗”这篇文章的,原文和译文

《韩非子·备内》中有一段话: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为人主而大信其妻,则奸臣得乘于妻以成其私,故优施傅骊姬,杀申生而立奚齐…… 韩非子所举的例子,历史上实有其事,是公元前七世纪中叶发生在晋国的一次有名的内乱。公元前662年,晋献公兴兵攻伐骊戎国,杀戎主,俘获公主骊姬回国。

骊姬妖艳善媚,深得献公喜欢,立为夫人,生子奚齐。母以子贵,献公对骊姬宠爱有加。

但骊姬贪得无厌,想立奚齐为太子。为此,她与情夫优施狼狈为奸,妄图谋害太子申生和其他几个有可能继承王位的公子。

晋国内乱由此引发。《晋语》对此事件从发生、发展到结局,作了详尽的叙述。

骊姬的命运变化是戏剧性的。她先前是一位公主,或活泼浪漫,或养尊处优,或颐指气使,而一场由晋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使她国破家亡,自己也成为俘虏。

所幸的是,她有罕见的美貌。晋献公年事虽高,却淫心不减。

骊姬天姿国色,加上工于心计,曲意逢迎,似乎不必使出浑身解数,就使晋献公沉溺于色欲。骊姬显然没有忠实于这个曾给她的家国带来重创的君主的打算,不然,她不会以夫人之尊去和一个下等的俳优私通。

她的幸运还在于她给晋献公生下的是一个儿子,母以子贵,身单力孤的她终于有了未来的依靠。但这一切没有使她忘乎所以,除了那个活一天便少一天的晋献公,以及毫无地位的情夫和尚处于襁褓中的儿子,她实际上一无所有。

从到晋国的第一天起,她就发觉自己已处于舆论的包围之中,从大夫们的指手划脚、高谈阔论中,她意识到晋国人已把她当成了妹喜、妲己和褒姒。可以想象,骊姬对她的未来会有怎样的恐惧与不安。

而维系她未来地位的惟一出路,就是让自己的儿子能当上太子。但是太子之位已经有人占据,这就是齐姜所生的申生。

骊姬要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就必须除掉太子申生和有望继位的另外两位公子重耳和夷吾。骊姬首先与情夫优施谋划此事。

在这位地位卑微的俳优面前,她毫不掩饰自己的阴谋:“我想做废嫡立庶的大事,却怕申生、重耳、夷吾这三个公子跟我为难,该怎么办呢?”优施见多识广,诡计多端,善于揣摩人的心理。他先分析人的一般心理,说:“人要是知道自己的地位已达到顶点,就很少再有非分之想”。

因此,他让骊姬早点给这三位公子安排位置,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经到达顶点。接着,他详细地分析了申生的心理特征,认为申生的为人小心谨慎,不能忍受耻辱,敦厚固执,不忍心施恶于人。

而不能忍受耻辱的人就容易受辱,可以很快把他除掉。因此,优施让骊姬先从申生下手,用平凡小事污辱他。

骊姬担心申生不为所动,优施认为骊姬有优势做到这一点。他说:“现在你内得君心,外受宠爱,你说好说坏,国君没有不相信的。”

因此,他让骊姬对申生表面上亲善而在暗中侮辱他。于是,骊姬对申生大肆诽谤。

骊姬知道光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她买通了献公的两个士大夫梁五和东关五,让他们蛊惑献公将三位公子调离国都,并异地而居,分散他们的力量。这一计谋几乎没有遇到阻碍就实现了。

申生被派往曲沃,重耳和夷吾分别被派往蒲地和二屈,而骊姬的儿子奚齐却留在都城。 骊姬并不满足只将他们调离国都,她的目的是要置申生于死地。

阴险恶毒的优施再献一计,让骊姬选择最佳时机向献公进谗,借献公之手杀掉申生。于是,骊姬趁半夜和献公床榻作乐、情意缠绵之际,假装嘤嘤哭泣起来,先激起献公的怜爱之心,待献公表示关切,便从容地张开精心编织的谗言之网,引诱献公上当。

她紧紧抓住献公嫉贤妒能、嗜权如命又深宠于她的心理。一面不停地诉说申生如何贤明仁德,宽厚爱民,一边又把申生打扮成野心家、阴谋家的形象。

她说:“申生仁爱百姓,是有目的而做的。他说您被我迷惑,一定会使国家混乱,他可能借口为了国家的缘故要对您施加暴力。

您为何不杀了我,不要因为一个小妾而使百姓变乱。”表面上是处处为献公着想,实际上是挑唆献公与申生的父子关系。

引献公发问:“申生哪能爱百姓却不爱自己的父亲呢?”接着,骊姬详尽地对献公阐释了为民之长不顾私亲而以民众为亲人”的道理。她说:“假如对民众有利而且能同百姓和睦相处,哪还怕国君呢?由于民众的缘故不爱自己的亲人,民众会更加拥护他。

因此,杀死国君而对民众有很大的好处,民众谁会反对呢?”她又以纣王为例,说明没有孝子的坏处,使献公产生恐惧之情。此后,骊姬进一步加强心理攻势,故意以让献公退位保全性命这样的话刺激嗜权如命的献公,使献公终于下定了除掉申生的决心。

骊姬趁机让献公派申生去征讨东山皋落狄,以寻其罪,献公痛快地答应了。骊姬达到了争取献公支持的目的后,便把矛头指向宫廷大臣,企图通过分化大臣,削弱反对派的势力,进一步孤立太子申生。

这一次,优施不再只为骊姬出谋划策,而是亲自出马。他带着骊姬准备的酒菜来到执政大夫里克家请吃酒。

席间,他施展出俳优的本领,边舞边唱《暇豫歌》:“既想安闲又怕主动和人亲近,还不如那乌鸦鸟雀会投友靠邻。别人都正聚在丰茂的树上,自己却孤独地栖身在枯枝上。”

里克不解,优施便对歌词的含意作了具体解释,并用。

8.描写虞姬的诗句

《虞姬怨》

年代: 唐 作者: 冯待征

妾本江南采莲女,君是江东学剑人。

逢君游侠英雄日,值妾年华桃李春。

年华灼灼艳桃李,结发簪花配君子。

行逢楚汉正相持,辞家上马从君起。

岁岁年年事征战,侍君帷幕损红颜。

不惜罗衣沾马汗,不辞红粉著刀环。

相期相许定关中,鸣銮鸣佩入秦宫。

谁误四面楚歌起,果知五星汉道雄。

天时人事有兴灭,智穷计屈心摧折。

泽中马力先战疲,帐下蛾眉□□□。

君王是日无神彩,贱妾此时容貌改。

拔山意气都已无,渡江面目今何在。

终天隔地与君辞,恨似流波无息时。

使妾本来不相识,岂见中途怀苦悲。

《濠州七绝 虞姬墓》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龚宗伯座中赠优人扮虞姬》

年代: 清 作者: 杜濬

年少当场秋思深,座中楚客最知音。

八千子弟封侯去,唯有虞兮不负心。

《虞姬墓》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

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兮有墓田。

《虞姬》

年代: 明 作者: 周玉箫

先刎谢重瞳,差强隆准公。

应为松与柏,岂化草芃芃。

《虞姬》

年代: 明 作者: 朱静庵

力尽重瞳霸气消,楚歌声里恨迢迢。

贞魂化作原头草,不逐东风入汉郊。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