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想要儿子的古诗有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四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唐 王涯《春游曲》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 韩愈《春雪》 肃肃花絮晚, 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 春远独柴荆 唐 杜甫《春运》 回答者:u盘论坛 - 助理 三级 10-29 10:08 -------------------------------------------------------------------------------- 描写春天的诗句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 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 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2.表示想孩子的诗句1、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唐代:杜甫 译文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2、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岁暮到家 》清代:蒋士铨 译文 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看见儿子瘦了母亲心疼,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会忍心诉说漂泊在外所受的风尘。 3、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京师得家书 》明代:袁凯 译文 绵绵的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 行行之间没有其他的言语,只是告诉我要尽早回到故乡。 4、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 》唐代:孟郊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唐代:杜甫 译文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3.描写子女的诗句有哪些1.示儿 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朝: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4.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宋代:辛弃疾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5.清平乐·村居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6.杨氏之子 南北朝:刘义庆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古代年岁称呼: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2.称自己的子女为“犬子/女”,别人的子女为“令千金/公子”。 4.清平乐村居描写小儿子的句子继写50~1001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对白发老夫妻亲热地坐在一起用吴地方言聊天,还带着几分醉意.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制鸡笼;还有那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正趴在草地上剥莲蓬. 2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小村庄.溪的两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和荷叶.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一阵风轻轻的吹过,荷叶翩翩起舞.瞧,溪里倒映着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那是谁呢?原来是溪前的一棵大柏树呀!柏树旁,一座低小的茅屋,藤条爬上了房顶,结了许多个大南瓜.屋后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眺眼望去,那儿还种植这一大片的禾苗呢! 3 大儿子十分勤快,再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望着刚发芽的苗儿,大儿子甩了一把汗,高兴地说:“今年一定是个大丰收,到了秋天,我要给爹娘和弟弟们一个惊喜!” 二儿子正坐在大柏树下编织着鸡笼呢!他一边编织一边想:等到鸡笼编织完后,小公鸡便可以住进来,这可是它们既安全又舒适的家呢! 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吃,还喃喃自语地念叨着:“人间的佳肴,我给爹娘和哥哥们带个去!”瞧,他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5.描写孩子的古诗一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唐)杜牧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池 上》——(唐)白居易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见》——(清)袁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雷 震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圆。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