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中什么叫“压文韵”“压箫韵”诗词的“压文韵”“压箫韵”,指韵脚压在那个韵母上。这是诗词的规矩之一。“压文韵”的韵脚韵母是“yun”,下面的君 耘 文 闻 分 即是;“压箫韵”的韵脚韵母是“ao”,下面的 潮 桥 摇 箫 僚 即是。 拾取流光(押文韵) 拾取流光不负君,半生学海苦耕耘。 挥毫遥忆兰亭序,倚马常思曲水文。 五百诗篇存正气,三千壮语驳绯闻。 神舟若是能同渡,朝暮何愁银汉分。 七律 落花之十七 (押箫韵) 逶随断雾似随潮,柳岸依然万里桥。 竹径银光风少拂,花丛碧影月空摇。 桃胡荐枕庵中寐,绿蜡东墙韵上箫。 梦境犹之肩府尹,阶前斩杀诈诬僚。 2.有什么写春天的宋词,不要对仗,要文韵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恼人天气又春阴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宋·苏轼《一丛花》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宋·周邦彦《蝶恋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宋·李清照《声声慢》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3.以青开头的宋词元曲渔家傲(欧阳修) 青女霜前催得绽。金钿乱散枝头遍。落帽台高开雅宴。芳尊满。挼花吹在流霞面。 桃李三春虽可羡。莺来蝶去芳心乱。争似仙潭秋水岸。香不断。年年自作茱萸伴。 浣溪沙(欧阳修) 青杏园林煮酒香。佳人初著薄罗裳。柳丝摇曳燕飞忙。 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昼偏长。为谁消瘦损容光。 御带花(欧阳修)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宝檠银釭,耀绛幕、龙虎腾掷。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 雍容熙熙昼,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 凤衔杯(晏殊) 青苹昨夜秋风起。无限个、露莲相倚。独凭朱阑、愁望晴天际。空目断、遥山翠。 彩笺长,锦书细。谁信道、两情难寄。可惜良辰好景、欢娱地。只恁空憔悴。 诉衷情(晏殊) 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情拼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法曲第二(柳永) 青翼传情,香径偷期,自觉当初草草。未省同衾枕,便轻许相将,平生欢笑。怎生向、人间好事到头少。漫悔懊。 细追思,恨从前容易,致得恩爱成烦恼。心下事千种,尽凭音耗。以此萦牵,等伊来、自家向道。洎相见,喜欢存问,又还忘了。 菩萨蛮(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生查子(晁补之) 青帝晓来风,偏傍梅梢紧。未放玉肌开,已觉龙香喷。 此意比佳人,争奈非朱粉。惟有许飞琼,风味依稀近。 洞仙歌(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庆金枝(张先) 青螺添远山。两娇靥、笑时圆。抱云勾雪近灯看。妍处不堪怜。 今生但愿无离别,花月下、绣屏前。双蚕成茧共缠绵。更结后生缘。 木兰花(张先) 青钱贴水萍无数。临晓西湖春涨雨。泥新轻燕面前飞,风慢落花衣上住。 红裙空引烟娥聚。云月却能随马去。明朝何处上高台,回认玉峰山下路。 清平乐(张先) 青袍如草。得意还年少。马跃绿螭金络脑。寒食乍临新晓。 曲池斜度鸾桥。西园一片笙箫。自欲胜留春住,风花无奈飘飘。 望江南(张先) 青楼宴,靓女荐瑶杯。一曲白云江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人物误瑶台。 醺醺酒,拂拂上双腮。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胜雪笼梅。标格外尘埃。 4.有什么写春天的宋词,不要对仗,要文韵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恼人天气又春阴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宋·苏轼《一丛花》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宋·周邦彦《蝶恋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宋·李清照《声声慢》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5.辛弃疾的应酬词该怎么写辛弃疾《满江红·两峡崭岩》宋词鉴赏 满江红 游清风峡,和赵晋敷文韵 辛弃疾 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风采妙,凝冰玉;诗句好,馀膏馥。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清风峡中写的和韵之作。清风峡,今江西铅山县,峡东有清风洞,是欧阳修录取的状元刘辉早年读书的地方。赵晋,名不迂。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官中奉大夫,直敷文阁学士。约当庆元六年(1200),赵晋自江西漕使任罢官归铅山。辛弃疾于绍熙五年(1194)自福建安抚使任罢官,其时,正退隐铅山瓢泉。 在词中,作者对赵晋的人格、文采给予了极大的赞美。同时,由于二人遭遇相似,心有灵犀,同是报国无门,志不得伸,也反映了作者那种无奈、抑郁而又清高的思想感情。 词的上片,是写清风峡的景色及赵晋的高尚品格。开篇:“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写出清风峡两侧重岩叠嶂,陡峭挺拔,刘辉曾经读书其中的清风洞,如今归谁占领呢?云儿飘浮,鸟儿飞翔,山涧中野花红似一片晚霞,高山上绿色葱葱,这美丽的景象扑满视野。但这里人迹罕至,住在这里,岂不孤寂?以下数句,就是回答这个问题。“世上无人供笑傲”,还不如在此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即使“门前有客”来访,也大抵是些俗物,还是不要迎接为好。“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如果无人伴君而感到凄凉时,就多栽些竹子吧。这几句词,层层递进,赞美了赵晋超尘拔俗,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词的下片,赞美了赵晋的文采及作者对赵的极度推崇。“风采妙、凝冰玉”,颂扬了赵晋冰清玉洁的品质,是对上片的总结。“诗句好,馀膏馥。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写得绝好的诗句,可以流传百世,以育后人。在现今社会中,有您这么杰出的一个人物就足够了。这几句把赵晋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人就象秋天的鸿雁,今天落在这里,明天飞向那里,没有固定的住处;事,就象飞出的弹丸,转瞬即逝,对待它,应该圆熟些,何必那么固执。当时作者与赵晋同是被罢官隐退,他们都胸怀大志,又都是栋梁之材,但却得不到重用,这两句词反映了他们那种无奈、悲哀而又不得不自我安慰的心情。“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这次出游,很高兴君侯陪酒又陪歌,真是难得的机会啊!以“阳春曲”收尾,紧承“陪歌”,指赵晋的原词,同时也含有自谦的意思。 这首词虽是应酬之作,但由于词作者与赵晋际遇相似,所以他笔下的赵晋,在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的化身。结合时代背景和辛弃疾的抱负、经历来读,就会感到词中蕴含的忧愤十分深广。(史杰) 6.写宋词的规则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不同于诗。诗分五言七言,分绝句和律诗。 组合在一起,共四种此外还有古风,形式多变一些。但是总体来说,诗的格式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词的格式有上千种,各不相同。 于是为这些格式取名字,即“词牌”一个词牌,基本上对应一种格式(有的格式会有别格,另述)。偶也有同名不同调,或同调不同名的情况。 但基本上,看到一个词牌,就可以知道,这首词共有多少句,每句多少个字。押多少个韵,平韵还是仄韵。 甚至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这就是“词牌常识”。 词牌有词谱,词谱是记录每种格式的字数、韵脚、平仄的一种形式。所谓平仄,就是古代的四声。 古代的四声和今天的不同,不是分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而是分平上去入。平,又分阴平、阳平。 阴平,即对应今天的一声。阳平,即对应今天的二声。 发音多悠扬,绵长。上声,对应今天的三声。 发音多转折。去声,对应今天的四声。 发音多劲远。入声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了,转化为了一二三声。 但在有些方言里,还依稀可以寻找到入声的影子。主要发音特点是急促。 诗词中,把阴平阳平统称为平声,把上去入三声,统称为仄声。仄,就是“不平”之意。 习惯上,写作的时候会把平仄声交替着使用,以达到音律富于变化的效果。同时,因为四声的发音特点不同,于是也就是适合表达不同类型的情感。 补充一点:填词不仅字数、平仄、韵脚要合乎要求,断句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同为五言句,有词牌要做一四断,有词牌须作二三断。 同为九言句,有词牌须作二七断,有的则作四五断,等等。断句的方式在词谱中不会显示,但其规则却确实存在着。 这里在录入后主词时,一并把断句方式给出来。断错句子,虽然表面上看来,还是那个词牌,没有什么影响但实际上,读来已经破坏了词牌应有的气势和氛围。 因此虽然不算出律,乱韵,也依旧是不允许的。很多词,一个字的断法,会影响到整句的理解。 一句话的断法,会影响到整首词的语感。这里,把后主的词与词谱结合在一起。 用熟悉的句子来学习词谱,便于理解记忆,顺便也能普及一下平仄常识。词谱常用符号:○: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押平韵; ▲:押仄韵以下是正文一,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平△。 算来/一梦/浮生◎○◎●○●,醉鄕/路穏/宜频到◎●●○平△。此外/不堪行乌夜啼,别作《锦堂春》、《圣无忧》。 双调,47字,上阙两平韵,下阙两平韵。中途不换韵。 下片两个六字句,可对仗,亦可不对。另有别格上片首句为六字句,余同。 乌夜啼为小令,平韵。多为六言、七言句,句式较舒缓平稳。 适合抒发悠远绵长的情绪,不适合偏慷慨激昂或急促悲壮的情绪。因过片短小,可供过度的空间不大,亦不适合承载复杂或多变的内容。 二、一斛珠◎○◎▲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 一斛珠,又名《醉落魄》、《怨春风》、《章台月》。双调,五十七字,上下阙各四仄韵,中途不换韵。 传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妃不受,以诗谢,有"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之句。玄宗览诗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名《一斛珠》。 故此词牌的本意为咏珍珠。本词中颗、那二字古音皆为仄声字,与过、个属同一韵部。 嚼字古音亦为仄,故本词未有出律者。一斛珠为仄韵小令。 故不适合承载较复杂的内容,且不宜抒发温柔含蓄的情感。三,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帰,◎○◎●△覚来/双泪垂。◎○○●▲高楼/谁舆上,◎●◎○▲长记/秋情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子夜歌,又名《菩萨蛮》、《重叠金》、《巫山一片云》。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韵交替。传宣宗“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往往依声填词”,此为《菩萨蛮》词牌名之由来。菩萨蛮,两句一韵,平仄韵递转。 平韵句温柔,仄韵句着力,适合抒发较为低回、婉转、反复的情感。谋篇不宜平坦开阔、一览无余,以层层转折,逐渐递进,一波三折,欲说还休为佳。 四、更漏子◎◎○,◎◎▲,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仄,●○△,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夜来/更漏残。 更漏子,又名《独倚楼》、《翻翠袖》等,双调四十六字,上片两仄韵、两平韵。下片三仄韵、两平韵。 亦有别格,下片两仄韵,两平韵,换头句(即下片第三字)不押韵。平仄韵递转。 更漏,是古代在夜间表示时间的工具,引申意为夜晚。故早期词人多依其本意,描写夜间的情景。 更漏子,两句一平韵,两句一仄韵,平仄韵交替,与《菩萨蛮》同样,适合层层转折的笔法,语气多婉转,宜抒发含蓄低回的情感,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