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宋词话秋分

1.关于秋分的诗词

1、金风玉露相逢曲 丙寅中秋,是日秋分 清代:顾太清 天光如水,月光如镜,一片清辉皎洁。

吹来何处桂花香,恰今日、平分秋色。 芭蕉叶老,梧桐叶落,老健春寒秋热。

须知光景不多时,能几见、团圆佳节。 译文:天空如水,月光如同明镜,一片清冷皎洁的光。

哪里吹来的桂花香,正好今天是秋分。芭蕉叶枯萎了,梧桐叶落了,年老之后春天受寒秋天发热。

知道自己的岁月不长了,能见到几次团圆佳节呢。 2、道中秋分 清代:黄景仁 万态深秋去不穷,容程常背伯劳东。

残星水冷鱼龙夜,独雁天高阊阖风。 瘦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听空空。

欲知道路看人意,五度清霜压断蓬。 译文:十分感觉秋天已经来临了,容程常常背着伯劳去向东方。

天空残星点点,江水冰冷,鱼化为龙,一只大雁在天空飞翔,西风冷冷。一匹瘦马,一个病童,走得很慢。

在高原之上,古木葱葱,只听得寂静的声音。想要知道前路需要看人的心意,五更的清霜压断了莲蓬。

3、秋分后顿凄冷有感 宋代: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译文:今年秋天来得早,叶子没到枯黄就落了。

蟋蟀已经在屋檐下鸣叫,突然接近了我的床。何况我老了,该死了,还像小时候到处闲逛。

并不是因为没有酒,身边也有可以读的书。因为一边喝酒一边读书,慨叹想起黄帝和唐尧。

虽然老了但是轻狂没有消失,谁说我病入膏肓呢。 4、秋分日忆用济 清代:紫静仪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

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译文:遇到节日更加想念我的儿子,我对着夕阳念诗。

燕子明天就要离开了,秋天从这时就分成两半了。在旅馆我突然弹着剑把,这辈子只能卖文章生存。

应该趁早乘船回家,别等到下雪的时候才后悔。 5、秋分前三日偶成 宋代:释文珦 秋光几一增,在候已无雷。

显气凝为露,嘉禾秀出胎。 燕衔余暑去,虫唤嫩寒来。

泡影非能久,流光又苦催。 译文:秋天的风光几乎增加了,现在已经没有雷声了。

雾气凝结为霜,美好的禾苗都结穗了。燕子带着余留的暑气离开了,昆虫鸣叫着,带着新寒到来。

人生如泡影,岂能长久。流逝的时光又在催人不断了。

2.关于秋风的诗词句

1、秋风起兮白云飞汉刘彻 《秋风辞》2、秋风萧瑟魏晋曹操 《观沧海》3、秋风萧瑟天气凉魏晋曹丕 《燕歌行》4、秋风吹飞藿魏晋阮籍 《咏怀》5、秋风忽忆江东行唐李白 《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6、秋风多唐李煜 《长相思·云一緺》7、秋风庭院藓侵阶唐李煜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8、秋风原上宋柳永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9、秋风不似春风好宋晏几道 《虞美人·秋风不似春风好》10、秋风原上宋柳永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11、秋风吹绽北池莲宋晏殊 《诉衷情·秋风吹绽北池莲》12、秋风洛水清波宋苏轼 《满庭芳·归去来兮》13、秋风湖上萧萧雨宋苏轼 《菩萨蛮·秋风湖上萧萧雨》14、秋风南浦送归船宋苏轼 《浣溪沙》15、秋风便宋向子諲 《点绛唇·冰雪肌肤》16、秋风吹泪上楼台宋晁补之 《西江月·似有如无好事》17、秋风十里宋向子諲 《满庭芳·月窟蟠根》18、秋风别去如梭宋向子諲 《清平乐·云无天净》19、秋风万里宋张元干 《念奴娇·秋风万里》20、秋风入败荷宋张元干 《南歌子·玉露团寒菊》21、秋风催去宋张元干 《青玉案·水芝香远摇红影》22、秋风几许摧残宋侯置 《西江月·金鼎香销沈麝》23、秋风入帽露华新宋魏了翁 《临江仙·闲放楼前千里目》24、秋风吹发半成宣宋魏了翁 《临江仙·千里楼高人与并》25、秋风鬓宋吴潜 《满江红·唤出山来》26、秋风昨梦少年宋李曾伯 《水调歌头·夜永厌银烛》27、秋风一夜惊罗幕宋无名氏 《导引·柔容懿范》28、秋风又见芭蕉长宋无名氏 《导引·蓬莱邃馆金碧照三山》29、秋风雁序看齐飞宋无名氏 《鹧鸪天·饮了蒲觞五日期》30、秋风萧条何以度宋无名氏 《青玉案·征鞍不见邯郸路。

3.描述秋风的诗词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4.描写春夏秋冬的唐诗宋词

春夏秋冬的唐诗宋词(8首) 春天 唐·韩愈《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宋·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夏天 唐·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盛一院香。 宋代·秦观《纳凉》 携?E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秋天 唐·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去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宋·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冬天 宋·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5.关于月亮的诗句

水调歌头①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⑥ 【注释】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

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 《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 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 长圆。”

⑥婵娟:美丽的月光。 【简析】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①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注释】 ①举:抬。 【简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虞美人①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③只是朱颜改。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⑤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 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 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简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玉簟(dian)秋:指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简析】 此词最精彩的是歇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比起来,范词较平实,李词较灵活,她以"眉头:、"心头"对举,以"才下"、"却上"相应,便形成一条动荡起伏的感情流波。

然而红花需有绿叶相扶,没有前文的铺垫烘托,这三句不可能如此精彩。 。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