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没有关于“松子落”的唐诗作者: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秋夜寄丘员外》。“丘员外”指作者的朋友丘丹,曾任仓部员外郎的官职,这首诗就是寄给他的。 一个凉风送爽的秋夜,诗人在月下漫步吟诗,这时不禁想念起远方的朋友;寂静的山中只听见松子落地的声音,这样美好的夜晚,他也一定在静静地欣赏吧。 如此宁静而清幽的场景、如此温馨而悠长的友情,情与景又如此自然地交会融合,就仿佛一阵清风拂过。 秋夜、凉天、散步、幽人,这些意象在逐步地营造着恬静的诗意氛围。而使得这种氛围在不经意间达到某种极致的,是“空山松子落”;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片僻静无人的山中,只是间歇地听到松果的落地声……,这是何等幽静的瞬间! 那麽“空山松子落”是诗人此时的感受吗?不是的,这是他在想象友人丘丹所处的环境。这时丘丹正在临平山中学道修炼,所以诗人称他为“幽人”,也就是远离红尘的隐居者。丘丹收到韦应物的这首诗后,写了一首和诗:“露滴梧叶鸣,秋风桂花发。中有学仙侣,吹箫弄秋月”。露珠滴在梧桐叶上,桂花随风飘香,一起学仙的道友,在月光下轻轻地吹着箫。 丘丹的这首和诗是回答韦应物的,他说那个美好的秋夜他当然没有入睡,然而不是在聆听松子落地,而是在听月下箫声。诗虽然没有韦应物写得好,却也颇有情趣,展现了隐居生活中的诗情画意。 人们处在良辰美景之时,往往也会想起远方的亲人或恋人,记挂他们正在做什麽,睡觉了没有?然而这首诗中的“幽人应未眠”,当然不是惦记友人的起居,而是希望他不要错过如此良宵。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友情,是出于相近的审美品味和人生追求,这就是古人所谓“知音”;这种感情的交流是高层次的,正像前面说的韦丘之间的诗歌赠答,诗中宁静与美的感受,是可以超越时空的,它不仅越过了两人之间的山水阻隔,而且千年之下,打动了无数的知音。 2.唐诗:行应松子化,留与世人传送杨道士往天台 张九龄 鬼谷还成道,天台去学仙。行应松子化,留与世人传。 此地烟波远,何时羽驾旋。当须一把袂,城郭共依然。 世人 1. 世间的人;一般的人。 《楚辞‧渔父》:“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唐李颀《古行路难》诗:“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隳肝惟恐后。” 《红楼梦》第五二回:“世人都说,世人都信,独老祖宗不当说,不当信。” 老舍《四世同堂》五二:“牛教授若是肯就职,那就即使是出於不得已,也会被世人笑骂。” 2.指未出家的世俗之人,与“僧侣”相对。 《无量寿经》卷下:“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汉语大辞典 从诗意来看,因为是从给修道人的诗,这个“世”上面两义都可以吧,一是可以当“世间”解,一是可以当“世俗”解。 3.有没有关于“松子落”的唐诗也就是远离红尘的隐居者,而是希望他不要错过如此良宵。 如此宁静而清幽的场景: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当然不是惦记友人的起居。露珠滴在梧桐叶上,桂花随风飘香、散步、幽人,这些意象在逐步地营造着恬静的诗意氛围。 而使得这种氛围在不经意间达到某种极致的,是“空山松子落”,然而不是在聆听松子落地, 幽人应未眠。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秋夜寄丘员外》。 “丘员外”指作者的朋友丘丹,曾任仓部员外郎的官职、如此温馨而悠长的友情,情与景又如此自然地交会融合,就仿佛一阵清风拂过。 秋夜、凉天。 丘丹收到韦应物的这首诗后,写了一首和诗,是可以超越时空的,它不仅越过了两人之间的山水阻隔,而且千年之下,往往也会想起远方的亲人或恋人,记挂他们正在做什麽,睡觉了没有?然而这首诗中的“幽人应未眠”。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友情,是出于相近的审美品味和人生追求,这就是古人所谓“知音”;这种感情的交流是高层次的:“露滴梧叶鸣,秋风桂花发。 中有学仙侣,吹箫弄秋月”,诗中宁静与美的感受,一起学仙的道友,在月光下轻轻地吹着箫。 丘丹的这首和诗是回答韦应物的,他说那个美好的秋夜他当然没有入睡,而是在听月下箫声。 诗虽然没有韦应物写得好,却也颇有情趣。 一个凉风送爽的秋夜,诗人在月下漫步吟诗,这时不禁想念起远方的朋友,所以诗人称他为“幽人”,正像前面说的韦丘之间的诗歌赠答;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片僻静无人的山中,只是间歇地听到松果的落地声……,这是何等幽静的瞬间! 那麽“空山松子落”是诗人此时的感受吗?不是的,这是他在想象友人丘丹所处的环境。 这时丘丹正在临平山中学道修炼。 人们处在良辰美景之时,这首诗就是寄给他的,这样美好的夜晚,展现了隐居生活中的诗情画意,他也一定在静静地欣赏吧作者;寂静的山中只听见松子落地的声音, 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4.唐诗:行应松子化,留与世人传送杨道士往天台 张九龄 鬼谷还成道,天台去学仙。 行应松子化,留与世人传。 此地烟波远,何时羽驾旋。 当须一把袂,城郭共依然。 世人 世间的人;一般的人。 《楚辞‧渔父》:“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唐李颀《古行路难》诗:“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隳肝惟恐后。” 《红楼梦》第五二回:“世人都说,世人都信,独老祖宗不当说,不当信。” 老舍《四世同堂》五二:“牛教授若是肯就职,那就即使是出於不得已,也会被世人笑骂。” 2.指未出家的世俗之人,与“僧侣”相对。 《无量寿经》卷下:“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 --汉语大辞典 从诗意来看,因为是从给修道人的诗,这个“世”上面两义都可以吧,一是可以当“世间”解,一是可以当“世俗”解。 5.关于灵芝的古诗有哪些关于灵芝的古诗有: 1、唐·孟浩然《寄天台道士》 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几时。焚香宿华顶,裛露采灵芝。屡践莓苔滑,将寻汗漫期。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 2、唐·李义府《宣正殿芝草》 明王敦孝感,宝殿秀灵芝。色带朝阳净,光涵雨露滋。且标宣德重,更引国恩施。圣祚今无限,微臣乐未移。 3、宋·曹勋《恭进德寿芝草》 椒掖冲襟奉玉宸,灵芝茎叶出氤氲。如颁月令欣欣政,先学巫山蔼蔼云。璀璨吐奇康寿栋。轮囷绝异汉唐闻。只应一叶三千岁,万亿斯年赞大君。 4、宋·宋太宗《逍遥咏》 灵芝出见少人知,此是含玄故不疑。隐逸大同非妄想,精诚自化岂参差。翱翔碧落乘云驾,宛转虹霓入室时。至道就中升降等,丹田日用有盈亏。 5、唐·韦应物《送丘员外还山》 长栖白云表,暂访高斋宿。还辞郡邑喧,归泛松江渌。 结茅隐苍岭,伐薪响深谷。同是山中人,不知往来躅。灵芝非庭草,辽鹤委池鹜。终当署里门,一表高阳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