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与“美”有关的诗句,名言王安石《黄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刘禹锡《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王维山水田园诗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杜甫《黄河二首》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 一作村) 寂,松风直似秋。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胡曾《咏史诗·黄河》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 一作只) 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谢灵运《泰山吟》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早发白帝城》 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白居易《题天柱峰》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刘禹锡《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与诗词和美学有关的参考文献《二十四诗品》 唐·司空图 【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备具①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①他本皆作“具备”。 【冲澹】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日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纤□】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幽谷①,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禾农〕nong3。 ①他本皆作“深谷”。 【沉著】 绿林①野室,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①他本多作“绿杉”。 【高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然空纵。 月出东?,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元宗。 □〔上穴下目〕yao3。 【典雅】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澹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洗炼】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反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劲健】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之以终。 【绮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雾余水畔①,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樽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①他本多作“露余山青”。 【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与道俱①往,著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①他本皆作“具道适往”。 【含蓄】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己①,若不②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漉满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①他本多作“涉难”。 ②他本多作“已不”。 【豪放】 观化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易狂①。 天风浪浪,海风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①他本皆作“以狂”。 【精神】 欲反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 青春鹦鹉,杨柳楼①台,碧山人来,清酒满杯。 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①他本多作“池”。 【缜密】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①,造化已奇。 水流花开,清露未?,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①他本多作“欲生”。 【疏野】 惟性所宅,直取弗羁。 控物①自富,与率为期。 ?室松下,脱帽看诗。 但知旦暮,不辨何时。 倘然自适,岂必有为。 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①他本多作“拾物”。 【清奇】 涓涓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①,隔溪鱼舟。 可人如玉,步□寻幽,载瞻②载止,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淡不可收。 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渫”去三点水换“尸”部首〕xie4。 ①他本多作“满汀”。 ②他本多作“载行”。 【委曲】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深玉,悠悠花香。 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如幽匪藏。 水理漩□,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圜方。 □〔氵伏〕fu2。 【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 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 3.求与美 有关的名言, 古文, 诗句一、“五色令人目盲”: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主要 是依据他的朴素辩证理论,一般地讨论作为艺术美鉴赏对象的“五色”、“五音”, 如果变成了过分的感官享受和毫无节制的满足,就会失去鉴赏艺术美的初衷,甚至 会失去其审美价值,而成为一种事与愿违、伤害身心的精神负担和审美“灾害”。 老子的美学观,与其哲学观中“道”的学说和政治观中的“无为”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他认为凡是那种“服文采、带利剑”(五十三章)之美,就和一切有为的东西一样,只能对人有害,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十二章),都是说“有为”之美必然损害人的本性。在老子看来,真正的美不在声色、富贵等外在的东西,而只能是自然本身,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十九章)之道才能体现。这样的美,就表现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十一章)。即是说,最完美的音乐是从没有声音处听到的,最美好的形象是从没有形象处显现的;一旦有了具体的声音、形象,反而破坏了自然的完美。这就是合乎“道”的美。老子的这些见解,接触到审美的境界问题,揭示出审美活动中一种超越对艺术的简单感知的审美体验,开了中国古代美学追求“自然”、“真美”、“意在言外”、“全声之美”等理论的先声,也奠定了与儒家美学双峰对峙的道家美学的基础。 二、“乐由心生”: 《乐记》中对音乐的本质有着精辟的论述,肯定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它认为: “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荀子有《乐论》一书,可相印证。 以上都是可以各看到一个系统的,下面是些散句: 1、见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史记·吴太伯世家》“ 2、美,甘也。——《说文》 3、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龚自珍《病梅馆记》 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八佾》 5、钟嵘的《诗品》也从诗的角度系统地论述美。他反对人为的声律,提倡自然声律,保持诗歌的自然美。其“自然英旨”指的是自然精美,也就是真美。 4.求与美 有关的名言, 古文, 诗句一、“五色令人目盲”: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主要 是依据他的朴素辩证理论,一般地讨论作为艺术美鉴赏对象的“五色”、“五音”, 如果变成了过分的感官享受和毫无节制的满足,就会失去鉴赏艺术美的初衷,甚至 会失去其审美价值,而成为一种事与愿违、伤害身心的精神负担和审美“灾害”。 老子的美学观,与其哲学观中“道”的学说和政治观中的“无为”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他认为凡是那种“服文采、带利剑”(五十三章)之美,就和一切有为的东西一样,只能对人有害,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十二章),都是说“有为”之美必然损害人的本性。 在老子看来,真正的美不在声色、富贵等外在的东西,而只能是自然本身,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十九章)之道才能体现。这样的美,就表现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十一章)。 即是说,最完美的音乐是从没有声音处听到的,最美好的形象是从没有形象处显现的;一旦有了具体的声音、形象,反而破坏了自然的完美。这就是合乎“道”的美。 老子的这些见解,接触到审美的境界问题,揭示出审美活动中一种超越对艺术的简单感知的审美体验,开了中国古代美学追求“自然”、“真美”、“意在言外”、“全声之美”等理论的先声,也奠定了与儒家美学双峰对峙的道家美学的基础。 二、“乐由心生”: 《乐记》中对音乐的本质有着精辟的论述,肯定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它认为: “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荀子有《乐论》一书,可相印证。 以上都是可以各看到一个系统的,下面是些散句: 1、见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史记·吴太伯世家》“ 2、美,甘也。——《说文》 3、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龚自珍《病梅馆记》 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 《论语·八佾》 5、钟嵘的《诗品》也从诗的角度系统地论述美。他反对人为的声律,提倡自然声律,保持诗歌的自然美。 其“自然英旨”指的是自然精美,也就是真美。 5.关于“美”的诗词、古文、美,哲学概念,一般指“某一事物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一种属性”[1]。汉字“美”是由“羊”和“大”组成,由此而延伸出其它美的含义。但是各个时代或者民族对于美的定义是不同的。在甲骨文中,美写作戴羽毛头饰的妇女,与“每”同源,都表示漂亮、好看的意思。《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谓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鲁迅先生曾经把“美”解释成“戴帽子的太太”。钱钟书曾引了伏尔泰一段话:“何谓美?询之雄蛤蟆,必答曰‘雌蛤蟆是也’。” 专门用来研究美的学科是美学,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美的哲学定义: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环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的特殊性能、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人们在密切接触具体事物,受其刺激和影响产生了愉悦和满足的美好感觉后,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取出来的有别于丑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 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美不能够离开具体事物单独存在。《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6.有关美学名词解释10个,美学名言10句1、鲍姆嘉通 鲍姆嘉通不仅仅是美学学科的创名人,而且也在美学史上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注意的美学问题。鲍姆嘉通提出建立美学学科并不是出于盲目创新的激情,而是他对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理性主义哲学以及全人类全部知识体系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具有理性派美学的认识论意义。鲍姆嘉通的美学思想对当代实践美学的建构也有一定的启示。 2、气韵生动原则 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在谢赫时代,气韵作为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主要是看作品对客体的风度韵致描绘再现得如何,而后渐渐涵容进更多主体表现的因素,气韵就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一的形象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了。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3、传神写照 ."传神写照"是顾恺之就绘画而言提出的一个命题.他强调要 突破外在皮相的有限形象达到传神,这种理论正是"得意忘形说"的张扬.诗歌,绘画,音乐,书法是中国 艺术的灵魂,而在这些灵魂中最为璀璨夺目,贯穿一致的则是传神写照这一美学命题.传神写照所要表 达的美学思想及其内涵极其深邃.它所涵盖的决不仅仅是人物绘画的美学原则,它作为中国传统文艺 的一个阐述点,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灵魂特征 4、美学 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5自由创造 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必然性、规律性的基础上,能动地去改造世界,以实现人类的目的和要求的活动。美是自由创造的形象体现,自由创造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6艺术美 指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事物的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艺术美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7艺术典型 指艺术家创造出的既具有概括性而能揭示一定的生活本质、又具有具体可感的鲜明的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恩格斯所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这段话揭示了艺术典型的一条普遍规律,即艺术典型都应该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8意境 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是客观与主观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的结晶。 9传神 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在艺术中通过对象的外部特征表现其内在精神,把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是艺术中的一种美的境界。 10社会美 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美包括人的美、劳动产品的美、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美。社会美的特点表现为实践性、社会功利性、以善为前提,重在内容。 11劳动产品美 是人的创造、智慧和力量的物化形态,是在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肯定人的本质的一种普遍形式。劳动产品的美包括产品的整体美、功能美、造型美、质料美、色彩美等。 12自然美 指自然事物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自然性是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宗白华,美学家 一个敏感的人,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的因素。 ——阿尼克斯特,前苏联文学史家 美,是人喜欢某种事物时的感受。美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没有利害关系的、自由的快乐。 ——瓦西列夫,保加利亚作家、戏剧家 哪里有美,哪里就有爱,大自然的造物总是相辅相成,它给你美貌,你更能获得爱情。 ——希斯,瑞士解剖学家 美与善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二者都以形式为基础;因此,人们通常把善的东西也称赞为美的。 ——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席勒,德国诗人、剧作家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