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清照诗词乡愁“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南方早春人们换著夹衫,欣喜万分。 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 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残落。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邈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 “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 “忘”正好表明不能忘。这里正话反说加一层转折,把此意表现得更加强烈: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 而作者之所以会有“忘”的念头和举动,不仅是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回乡几乎无望有关:如果回归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会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乡无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觉得不如忘却。真是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记起。 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不会完结。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 字。 “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 末句重用“消” 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 清照生当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切望收复失地,对故乡的刻骨怀念,即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首词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片写早春之喜,下片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 2.李清照思乡的词如《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中,词人“望归鸿而思故里,见碧云而起乡愁” ,借外物来抒发内心的思乡之情。在《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中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如《永遇乐》(落日熔金)这首,通过对朋友们约请作者同去游赏市内的元宵灯会而被作者谢绝了,为此她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全篇只有一个“怨”字,且写的是笛怨,而不是直接抒写作者本人之怨,此外再无任何“愁”、“悲”、“苦”、“痛”字句,但在那字里行间却完完全全浸透了作者无限的悲痛和对故国家乡的无限怀念,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如词中所写,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故国之思。又如《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首,也是时代的苦难在她精神上的反映。如《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秋雨梧桐”是南北共有之景,而芭蕉雨是江南特有之景,其“点滴霖淫”当然令初来的“北人不惯”,但这“不惯”中更有弃别家乡、流寓异地的悲哀。而在一首《念奴娇》(萧条庭院)中,李清照以隐喻的笔法,将人间风雨比作时局的风雨,时局的动荡不安,使得女主人公“万千心事难寄”,“游春意”难圆。 李清照所有的思乡词中,都包含着对故乡的刻骨怀念,即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恢复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3.李清照诗词乡愁“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南方早春人们换著夹衫,欣喜万分。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残落。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邈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忘”正好表明不能忘。这里正话反说加一层转折,把此意表现得更加强烈: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而作者之所以会有“忘”的念头和举动,不仅是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回乡几乎无望有关:如果回归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会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乡无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觉得不如忘却。真是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记起。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不会完结。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 字。“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末句重用“消” 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清照生当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切望收复失地,对故乡的刻骨怀念,即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这首词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片写早春之喜,下片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 4.描写春天、送别、思乡的诗歌,还有李白、李清照的诗歌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描写春天的古诗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描写春天的古诗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描写春天的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5.关于思乡的诗词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6.宋代关于思乡的诗或词哪些宋代作家写的关于思乡的作品比较多? 苏轼、李清照 思乡作品中哪些意象出现较多? 主要有: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捣衣等。 还有嫦娥、玉兔、蟾蜍、桂树、月宫、琼楼等。 在《全宋词》中收有中秋词210首,其中标有“中秋”字样的就有178首,其内容大多描写【月色、思乡、思亲,其中常提到嫦娥、玉兔、蟾蜍、桂树、月宫、琼楼等】。 在《全宋词》中收有中秋词210首,其中标有“中秋”字样的就有178首,其内容大多描写月色、思乡、思亲,其中常提到【嫦娥、玉兔、蟾蜍、桂树、月宫、琼楼等。】 宋代写赏月诗最好的是苏轼,他有中秋词三首,都是名作,其中《水调歌头》最为脍炙人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只是文人喜欢在中秋之夜赏月赋诗,许多寻常百姓也有此雅兴。宋代写赏月诗最好的是苏轼,他有中秋词三首,都是名作,其中《水调歌头》最为脍炙人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只是文人喜欢在中秋之夜赏月赋诗,许多寻常百姓也有此雅兴。 民间广为流传的三个女婿或三个儿子中秋赛诗的故事就是这种习俗的反映。 民间广为流传的三个女婿或三个儿子中秋赛诗的故事就是这种习俗的反映。 --------------- 【思乡类意像概括】参见: ======================= 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胡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现代唱的人很多,印象中王菲唱过,还有就是《河东狮吼》里苏永邦的搞笑版。 ----------------------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 “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间烟火气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 “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 “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 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 “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 “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 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 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 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