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屋舍的诗句

1.描写屋舍 诗句

《诗经》上说:“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又《古诗十九首》,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更可见当时的人在园陵上植树的好尚了。

阮籍的《咏怀》,“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与在这个时期中,代表庭园文学的作家陶潜先生的《归田园居》诗:“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诸诗,我们读了之后,一种冲淡情怀,不觉油然而生,同时又觉得他们都喜欢,栽植桃李,而陶渊明的住宅,以榆柳作背景,以篱菊作花圃,这种淡雅鲜豁的装景之美,与他在散文上所表现的桃花园记的设计,同样的引人入胜。

他理想造园的记中所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什么小溪呢,假山呢,美池呢,差不多没有不依据这个造园的意境而来的。

《西京杂记》:

“梁孝王好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白室山,山上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岛渚,宫馆相连,延亘数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靡不毕具,王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

宋谢灵运的《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

“群木既罗户,众山亦当窗,„„”

又他的拟古: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谢庄的《北宅秘园》:

“微风清幽幌,余日照青林。收光渐窗歇,穷园自荒深。绿池翻素景,秋槐响寒音。„„”

鲍照的《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

“荒涂趣山楹,云崖隐灵室。冈涧纷萦抱,林障沓重密。昏昏磴路深,活活梁水疾。幽隅秉昼烛,地牖窥朝日。怪石似龙草,瑕璧丽锦质。洞庭安可穷?漏井终不溢。沈空绝景声,崩危坐惊栗!神化岂有方?妙象竟无述。至哉炼玉人,处此长自毕。”

何逊的《酬范记室》云:

“林密户稍阴,草滋阶欲暗。风光蕊上轻,日色花中乱。”

杨素的《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白云飞暮气,绿水激清音。”

“迢迢芳园树,列映清池曲。对此伤人心,还如故时绿!”

《游开元精舍》:

“梁园新雨后,香台照日初。绿阴生昼静(一作寂),孤花表春馀。”

《燕居即事》: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杜甫的《乐游园歌》:

“乐游古园崒(一作萃)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

《滕王亭子》: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韩诗《山石》: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他的《秋风》: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像以上这样作家的描写,在他们的诗里,随处都可看到是极其静穆的。他们以园林为娱乐晚景的设施,多半取风景清幽。故其所取材料,都是一些竹木松枥之类;再加以自然的“山红涧碧”的纷披,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濯足于溪流里,听水声的潺潺,让轻渺的微风吹拂他们的衣裾,在他们看来,梦一般似的,仿佛飘飘然而欲仙了。

他们虽亦有乐于山林泉石之胜,有花草可玩,鸣琴可娱,但一种苦闷的心情,仍未能去诸怀抱,所以即在芳园池曲里,他们仍不免一些感伤的流露,他们愈触景故园,愈加增他们感伤的作品。

2.描写屋舍 诗句

《诗经》上说:“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又《古诗十九首》,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更可见当时的人在园陵上植树的好尚了。

阮籍的《咏怀》,“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与在这个时期中,代表庭园文学的作家陶潜先生的《归田园居》诗:“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诸诗,我们读了之后,一种冲淡情怀,不觉油然而生,同时又觉得他们都喜欢,栽植桃李,而陶渊明的住宅,以榆柳作背景,以篱菊作花圃,这种淡雅鲜豁的装景之美,与他在散文上所表现的桃花园记的设计,同样的引人入胜。

他理想造园的记中所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什么小溪呢,假山呢,美池呢,差不多没有不依据这个造园的意境而来的。 《西京杂记》: “梁孝王好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白室山,山上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

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岛渚,宫馆相连,延亘数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靡不毕具,王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

宋谢灵运的《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 “群木既罗户,众山亦当窗,„„” 又他的拟古: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谢庄的《北宅秘园》: “微风清幽幌,余日照青林。收光渐窗歇,穷园自荒深。

绿池翻素景,秋槐响寒音。„„” 鲍照的《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 “荒涂趣山楹,云崖隐灵室。

冈涧纷萦抱,林障沓重密。昏昏磴路深,活活梁水疾。

幽隅秉昼烛,地牖窥朝日。怪石似龙草,瑕璧丽锦质。

洞庭安可穷?漏井终不溢。沈空绝景声,崩危坐惊栗!神化岂有方?妙象竟无述。

至哉炼玉人,处此长自毕。” 何逊的《酬范记室》云: “林密户稍阴,草滋阶欲暗。

风光蕊上轻,日色花中乱。” 杨素的《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白云飞暮气,绿水激清音。”

“迢迢芳园树,列映清池曲。对此伤人心,还如故时绿!”《游开元精舍》: “梁园新雨后,香台照日初。

绿阴生昼静(一作寂),孤花表春馀。” 《燕居即事》: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杜甫的《乐游园歌》: “乐游古园崒(一作萃)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 《滕王亭子》: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韩诗《山石》: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他的《秋风》: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像以上这样作家的描写,在他们的诗里,随处都可看到是极其静穆的。他们以园林为娱乐晚景的设施,多半取风景清幽。

故其所取材料,都是一些竹木松枥之类;再加以自然的“山红涧碧”的纷披,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濯足于溪流里,听水声的潺潺,让轻渺的微风吹拂他们的衣裾,在他们看来,梦一般似的,仿佛飘飘然而欲仙了。 他们虽亦有乐于山林泉石之胜,有花草可玩,鸣琴可娱,但一种苦闷的心情,仍未能去诸怀抱,所以即在芳园池曲里,他们仍不免一些感伤的流露,他们愈触景故园,愈加增他们感伤的作品。

3.关于四合院的诗句

1、李宣章《四合院》

一片片土瓦,

为远古牵线。

将淳朴凝聚,

睦邻亲情融合。

欢声笑语,

在老屋檐缠绵。

虽然低矮,

难同现代比肩。

但温暖而清新的,

泥土气息,

能将人心拉近,

远离孤独,

美梦常留心间。

2、戚秦《四合院》

清风杨柳芊,院庭四合间。房脊琉璃苫,天井座中间。民风格律远,还古续今观。屋里清香漫,茶盏对八仙。

3、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扩展资料:

正式的四合院,一户一宅,平面格局可大可小。房屋主人可以根据土地面积的大小、家中人数的多少来建造,小到可以只有一进,大可以到三进或四进,还可以建成两个四合院宽的带跨院的。小者,房间为13间;一院或二院者,房间为25间到40间。

厢房的后墙为院墙,拐角处再砌砖墙。大四合院从外边用墙包围,墙壁高大,不开窗户,以显示其隐秘性。从制式上来说,许多王府和寺庙也是按照四合院的布局进行设计和建造的。

最小的一进院,进了街门直接就是院子,以中轴线贯穿,房屋都是单层,由倒座房、正房、厢房围成院落,其中北房为正房,东西两个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故称为“倒座房”。四合院中植花果树木,以供观赏。

两进四合院分为前院和后院,后院又叫作内宅。前院由门楼、倒座房组成,连接前后院的一般为垂花门,一些相对朴素的住宅则用月亮门,后院由东西厢房、正房、游廊组成。也有的两进四合院,例如北京茅盾故居,并没有垂花门隔出前院,而是在正房后加后院,建专供女眷居住的后罩房。

完整的四合院为三进院落,第一进院是垂花门之前由倒座房所居的窄院,第二进院是厢房、正房、游廊组成,正房和厢房旁还可加耳房,第三进院为正房后的后罩房,在正房东侧耳房开一道门,连通第二和第三进院。

在整个院落中,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座房,女儿住后院,互不影响。这其中也有反映“男外女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合院

4.关于书的句子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

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

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

黎志远《汉阳舟次》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 赵翼《论诗五绝》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坐舟--谚语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宋之问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

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

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

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

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

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彷徨。

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

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

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

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

5.关于院子的诗句

朝归书寄元八

【唐】白居易

进入阁前拜,退就廊下餐。归来昭国里,人卧马歇鞍。

却睡至日午,起坐心浩然。况当好时节,雨后清和天。

柿树绿阴合,王家庭院宽。瓶中户县酒,墙上终南山。

独眠仍独坐,开衿当风前。禅僧与诗客,次第来相看。

要语连夜语,须眠终日眠。除非奉朝谒,此外无别牵。

年长身且健,官贫心甚安。幸无急病痛,不至苦饥寒。

自此聊以适,外缘不能干。唯应静者信,难为动者言。

台中元侍御,早晚作郎官。未作郎官际,无人相伴闲。

玩新庭树因咏所怀

【唐】白居易

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

下有无事人,竟日此幽寻。岂惟玩时物,亦可开烦襟。

时与道人语,或听诗客吟。度春足芳色,入夜多鸣禽。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

春六十韵

【唐】元稹

启齿呈编贝,弹丝动削葱。醉圆双媚靥,波溢两明瞳。

但赏欢无极,那知恨亦充。洞房闲窈窕,庭院独葱茏。

浪淘沙

【唐】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6.描写乡村月色的诗句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归 园 田 居(其三)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过 故 人 庄 《过故人庄》写的是诗人融身于世外的特殊感受和认识,体现了他悠然闲适的诗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情趣的感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写朋友邀我做客。

“具鸡黍”“至田家”,朴朴实实的叙述,表现了老朋友之间真挚的感情,洋溢着愉悦的田家情趣。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写山村风光。绿树环抱着村庄,这是近景;郭外青山逶迤,那是远景。

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写把酒闲话。窗子一开,扑面而来的是谷场和菜圃,远处是绿树、青山,知心朋友喝着酒,谈谈农事,风儿送来阵阵泥土和庄稼的气息。

这田园风光简直令人陶醉!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写诗人告诉朋友:重阳节我还要到你家,喝菊花酒。

朋友间那种融洽的感情、诗人对田园的喜爱溢于言表。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他善于用看似平淡的描述创设深邃高远的意境,《过故人庄》很能表现他的这一风格。

值得强调的是,孟浩然的田园情趣毕竟是封建文人的闲适恬淡之情,与劳动者的田园情趣有本质区别。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人春游西湖,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西,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低临水面,像要探足水中濯洗一般。春天来了,西湖水涨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见早来的黄莺争抢着飞上向阳枝头唱歌儿,它们还有些怕冷;不知是新到谁家的一双小燕子从水边衔了泥飞回去筑巢。

春到西湖,鸟儿们开始活跃起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诗人看到路畔野花似开未开,但看势头不久就会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已是绿草如茵,但草地还不够深,骑马走过,马蹄刚刚被它埋没起来。西湖之春,到处都是生机勃勃。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后,诗人来到绿柳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于是赞叹地说: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呢! 这首歌咏西湖的诗,旨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处名胜或某一种景物,而是要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为此,作者采取了两种写法:一、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二、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属动物,花和草是植物,这样的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诗人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诗中写水、写云,写莺、写燕,写花、写草,无不如此。

试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欲”“才能”两个字眼,是多么富于动态,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前面六句中,诗人已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则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这里怎样可爱,除点明是在“绿杨阴里”而外,未作任何形容,全凭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

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更是难能可贵。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对于他的政绩,历史对他褒贬不一,但是对于他的文学成就无不交口称赞。他的许多诗文都写得别具一格,既具有高超的。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