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中漂泊

1.形容漂泊的诗词

《咏怀古迹五首》年代: 唐 作者: 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吾徒自漂泊,世事各艰难。

逆旅招邀近,他乡思绪宽。——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杜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莫厌客中频送客,思乡独上望乡台。

——陆畅孤戍迢迢蜀路长,鸟鸣山馆客思乡。——薛逢望远思归心易伤,况将衰鬓偶年光。

——独孤及我今漂泊等鸿雁,江南江北无常栖。——苏轼《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感秋怀微之》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叶下湖又波,秋风此时至。

谁知濩落心,先纳萧条气。 推移感流岁,漂泊思同志。

昔为烟霄侣,今作泥涂吏。 白鸥毛羽弱,青凤文章异。

各闭一笼中,岁晚同憔悴。《得舍弟消息》年代: 唐 作者: 杜甫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

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

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2.描写“独自一人在外漂泊 ”诗词有哪些

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出自唐代:张籍《秋思》 白话文释义: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白话文释义: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3,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出自唐代高适的《除夜作》 白话文释义: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

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所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白话文释义: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5,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望月有感》 白话文释义: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3.宋词中经常出现的杨花是指什么

杨花,据《辞源》解释为“柳絮”。

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落满飞”。 《辞源》是对的,古代诗词中“杨柳”意象不是指杨树和柳树,而是指柳树,一般是指垂柳,这是一个词,不是杨和柳并列。

折柳送别是古人的一个习俗,形成这个习俗大概因为古代交通不方便,远行走水路居多,而水边多植柳树,折柳条最方便,而且柳者,留也,也更能表达送别者的依依惜别之情。 隋代无名氏《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这里就用了“杨柳”、“杨花”、“柳条”几个词,显然,这里的树是柳树,“杨柳”是柳树,“杨花”是柳絮。梁元帝《折杨柳》:“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垂杨柳,垂杨柳,我们现在说的杨树有垂的么?其实垂杨即垂柳。我们可以得知,在古代诗文中,杨、柳、杨柳,均是指柳树,而且多指垂柳,并非什么杨树。

既然古代诗文中的“杨”其实是柳树,那么诗词意象中的杨花当然也是指柳絮。叫不同名字,可能和出于压韵平仄有关。

至于说到柳树叫杨柳是因为隋炀帝杨广开运河,下令河岸种柳树,后世遂称“杨柳”,这纯粹小说家附会。《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显然在春秋以前就早有杨柳一词了。 这里举几个例子。

首先是苏轼那首著名的咏杨花的《水龙吟》:“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这里用的就是柳絮入水化为浮萍的典故,这是苏轼很喜欢的一个典故。

苏轼《再次韵曾仲锡荔支》:“杨花著水万浮萍”。其中苏轼自注云:“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

从这里看,这个诗文中用的是“杨花”,自注中说的就是柳絮,所以明显杨花就是柳絮。 而苏轼那首《水龙吟》是次韵章质夫的《水龙吟》杨花词的。

章质夫《水龙吟·咏杨花》:“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标题说的是咏杨花,而词中说正堤上柳花飘坠。

显然这里的杨花也是指柳絮。很显然,古代说的杨花基本上就是指柳絮。

至于现在说的杨树,柳树,是两种不同的,前者代表如白杨,而后者就如一般的垂柳了,不过它们同属杨柳科。但现在说的杨树,的确杨花也是和柳絮差不多会到处飘舞的。

只是杨树飘的是花,柳树飘的是种子。而且杨花和柳絮体态也很相似,大概这个就造成现代人的误解了。

不过从上面看,如果过去杨柳是指柳树的话,那现在的杨树在过去应该不是叫“杨树”的,那时应该叫什么呢?或者杨树是后来引进的国外树种?或者也有可能,过去虽然有杨树,但种得比较少,而且杨树是比较难看的,不像柳树那样“万条垂下绿丝绦”很有观赏价值且适合用作诗词意象,故而不受诗人重视。究竟如何,还需具体考证,这里不再赘述。

杨花的轻柔多情,使得自己成为古往今来情愫满怀的迁客骚人、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早在北魏时,就有传为胡太后(宣武帝皇后)所作的杨花词,词曰:“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巢里。”以杨花隐喻逃往南方的情人杨华,巧妙双关,哀婉动人。

词人们把自己的理想抱负、与红粉佳人的缠绵哀思、与亲朋好友的离愁别绪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柔多情的杨花,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 “飞絮淡淡舞起,轻裳浅浅妆成。

去时散漫住何曾?总付流光一梦。素心原无管束,岂为牵惹东风。

旧时烟柳又满城,惆怅青衫犹冷。”一曲《西江月•杨花》把作者内心的孤寂、失意、怅然和抑郁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是那如蒙蒙细雨般的杨花又怎能解尽词人的愁绪呢?杨花是多情的,“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她想要抚平人生的伤痕,但是也许她只会增加词人的无奈、感慨。杨花又是无情的,“无情雪舞杨絮,离复聚、几番寻觅”,杨花真的懂得什么是离愁吗,但是她不知道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不知道游子们的深深眷恋。

杨花目睹了“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世间爱情纠葛,“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漂泊奈他飞。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这是对分手之初的内心复杂难言之苦涩的自我咀嚼。词人在此小词中表述了相思、阻隔、无望之哀,更浓重的是对“他”的怜爱怜惜。

倘若没有一种心音相通的理解的露水姻缘,分手不会有太难磨灭的痛苦。既是红粉知己,又是两情投合,却无力永成连理;更何况明知所爱者际遇哀苦,飘泊不能自主,此去将会落得怎样的命运安排?真难预料亦不堪想象时,其心底之失落和歉疚感交杂摩荡,最无法言语以传。

“怜他”句的动人处,正在于从“理还乱”的情思里抽理出最凝重的一层,传述了难以尽传的心灵悸动。也许此时的杨花最易于表达作者的感情,“天涯心事少人知”,唯有将哀思寄予杨花。

不过历史上,最为有名的还是苏试的那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是非花”,使杨花的“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的生动神态跃然纸上,而最末一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更成为千古名句。

这首词将杨花的精魂描写的淋漓尽致,把杨花与思妇的形象处理的不即不离。

4.唐诗宋词中的耒水河

唐开元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27年,张九龄奉朝廷之命,拜祭南岳和南海,在旅途中游历耒水,并写下五言律诗《耒阳溪夜行》: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耒阳溪,就是湘江支流耒水。这首诗作于诗人在秋夜行舟于耒水河上。清幽的溪山景色,触动诗人的情怀,由此产生淡淡的旅愁 。诗人着意融情入景。全诗几乎句句写景,结尾才以一个“愁”字,画龙点睛般点出题旨。但诗中的明月、溪声、岚气、霜华、猿啼,无不浸透着诗人的愁情。可以说,情与景高度融合,浑然一体,构成清幽的意境。诗人写景状物精细工丽,侧重于客观的刻画,由景物触发的情思,没有直接倾诉和议论表达,而是融情于景。

5.请分析《八声甘州》,以及《定风波》,比较宋词中婉约派与豪放派的

八声甘州 ·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赏析】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

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

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

“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

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

但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

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

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

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赏析】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

上片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

“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

“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柳永——《八声甘州》赏析对潇潇①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②,关河③冷风落,残照④当楼。是处红翠衰减⑤,苒苒⑥物华休⑦。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⑧?想佳人妆楼顒(yong)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⑩?争知⑾我、倚阑干处,正恁⑿凝愁⒀!注释:潇潇:雨声急骤;凄紧:形容秋风寒冷萧瑟;关河:亲山河流;残阳:夕阳;是处红翠衰减:是处:到处;红翠衰减:花朵调零,绿叶枯萎。

李商隐《赠荷枪实弹花》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红衰翠减愁煞人”句。苒苒:渐渐地;物华休:美好的景致已不复存在;淹留:久留;顒:抬头;天际识归舟:谢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误回天际识归舟指多少次将远处来的船误认作是丈夫的归舟,极写思情之深。争知:怎知;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思凝结难解。赏析:思妇凝眸远望,情思恍惚;词人登高凭阑,难抑愁思。

相隔千里,两相对照才可见相思之苦,写得情思委婉,兴味绵长。写思乡、思人以苍凉的清秋景物衬出,情融于景中,耆卿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照当楼。

6.求出自宋词中的成语30个

楼上好多诗,加我的应该够了。

先给22个,我继续找。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天涯海角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 《踏沙行》 晏殊

万紫千红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干红总是春。 《春日》朱熹

柔情似水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鹊桥仙》秦观

无可奈何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晏殊

山河带砺:语本“黄河如带,泰山若砺”,由柳永缩写而来。柳永在《千秋岁》里写道:“福无艾,山河带砺人难老。”成语中的“带”指衣带,“砺”指磨刀石。意思是“黄河变得细如衣带,泰山变得小如磨刀石”。表示时间久远,山河变化极大。

揽辔澄清:柳永在《一寸金》中写道:“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揽辔澄清,语本《后汉书·范滂传》:“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揽”为握住,“辔”为辔头,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成语初时表示旧时官吏一走马上任就决心治理好天下,后用来表示革除弊政、扭转衰乱局面的抱负。

曼衍鱼龙:柳永在《破阵乐》里写道:“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妖春罗绮,喧天丝管。”其中“曼衍”也作“漫衍”、“曼延”,巨兽名,古代仿以为百戏节目。“鱼龙”也是古代百戏节目。成语初意为古代演出的杂戏,后用以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

文期酒会:指旧时文人定期举行的诗酒集会,来自柳永的《玉蝴蝶》:“难忘,文期酒会,儿孤风月,屡变星霜。”

新愁旧恨:指新近的和旧有的各种忧愁、怨恨,也指长期积在心头的很多愁恨。来自柳永的《内家妖》:“奈少年,自有新愁旧恨,消遣无计。”

薰风解愠:“愠”:怒,怨恨。“薰风”:和风。意为温和的风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形容晴日和风给人的舒畅之感。语本《孔子家语·辩乐》:“昔日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语,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柳永在《永遇乐》中把语本加以浓缩后写道:“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雯时候。”于是“薰风解愠”成为成语。

朝云暮雨:语意为“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早晚变化,旧时比喻男女的约会。柳永在《迷仙引》写道:“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又作暮云朝雨。它还是出自柳永的《洞仙歌》:“愿人间天上,暮云朝雨长相见。”蕙心兰质、尤云歹带雨、朝云暮雨,这三条成语何其相似。《成语词典》中某一词条之内两次引用同一个人的经典之作,是相当不容易也是相当罕见的,可是它们就出在柳永身上。可见柳永在遣词造句方面独出心裁独树一帜,灵活又不拘旧范,真可谓无与伦比。

惨绿愁红:柳永在《定风波》中有一佳句:“扑面春来,惨绿愁红,芳心事事可可。”用来形容经风雨摧残的败叶残花。

壶浆盈路:柳永在《临江行》中有:“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浆:古时一种带酸味的饮料。成语指古代老百姓用壶装着酒夹道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

浪萍风梗:“浪萍”:漂流中的浮萍。“风梗”:风中的草梗。形容人行踪不定,到处漂泊。出自柳永的《彩云归》:“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

千愁万绪:“绪”:情绪,思绪。“千”、“万”:指数不清。出自柳永的《妇女冠子》:“好天良夜,无端惹起,千愁万绪。”

浅斟低唱:指浅浅地向杯中倒酒,慢慢地喝着,低声地唱着歌曲。形容封建士大夫消闲享乐的生活情态。出自柳永的《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黯然销魂““销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灵魂离开了躯体。出自柳永的《倾怀》:“共黯然销魂,重携纤手,话别临行,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

海誓山盟:也作“海约山盟”。古代在神前立誓缔约,引申为誓约。指着山海立誓订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柳永在《洞仙歌》中写道:“夜永欢余,共有海约山盟,记得翠云偷翦。”

倾城倾国:也作“倾国倾城”,原指君主迷恋女色而亡国,后形容女子极其美丽。语本《汉书·孝武李夫人传》“(李)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柳永在《柳腰轻》中写道:“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肠断。”

物是人非

出自李清照《武陵春》

水落石出

出自欧阳修《醉翁庭记

7.唐诗宋词中有哪些句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2.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李煜《采桑子》

3. 此去今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的《雨霖铃》

4.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6. 以乐景写哀情

涵义

乐景写哀情。实际上,乐景写哀情说的是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的关系大致有四种:一是用美好之景表现愁苦之情,即乐景写哀情;二是用美好之景表现欣喜之情,即乐景写乐情;三是用衰败之景表现昂扬、欣喜之情,即哀景写乐情;四是用衰败之景表现愁苦之情,即哀景写哀情。

7. 在表现手法上的作用分析

1. 杜甫有这样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人以碧江、白鸟、青山、艳花等意象描绘了春末夏初的美景,一句“今春看又过”使人无暇欣赏眼前的美景,而将诗歌的情感引向了“何日是归年”的漂泊异乡的思念家乡的伤感。景虽是美景,情却是伤感。这份伤感源于诗人有眼前的美景想到了家乡。在景与情的关系上,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在表现手法上就叫做衬托:用美好之景衬托伤感之情

2. 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在诗歌中,诗人起笔抒“恨”,即亡国之痛,然后描写“旧时游上苑”的繁华盛况:车水马龙,花月春风。诗人的“恨”全在这“繁华盛况”之中,情与景的连接点就是“昨夜梦魂中”一句。在这里,“旧时游上苑”的景致描绘的越美,越能够表达出诗人梦醒之后被囚的亡国之痛。从景与情的关系上讲这就是以乐景写哀情,在表现手法上就叫做衬托:以繁华盛况反衬亡国之痛。

8.最唯美的20首宋词

推荐几首我认为好的宋词吧!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想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满江红 写怀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蝶恋花

冯延巳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