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二首课堂测试

1.五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11课《诗词二首》理解,感悟怎么写

春,是开启梦的精灵

轻轻的,悄悄的

伴随着第一场雨的飞舞

翩然而至

带来绿的新意

生命的气息

夏,是感受希望的天使

旖旎而神奇

和着白花的绽放

蝴蝶的缠绵

轻快的欢唱着

好似人间的天堂

秋,是转换自然气息的魔法师

绚烂多变的个性

是秋最美的符号

每一片飘零的落叶

都是大自然的奇迹

生命的赞歌

冬,是妖娆妩媚的雪女

纯净中透着清新

纷纷的雪花

是雪女轻舞的彩绫

是浪漫的飞絮

是新生命即将到来的曙光

2.六下20课古诗两首的学习手册和练习与测试的答案

一. 石灰吟画第二个 焚烧画第一个 吾家画第二个 磨痕画第一个 二.默写古诗自己抄书 1.明 于谦 石灰 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2.(1)石灰:所经受的磨难 作者:不惧怕恶势力的打击 (2)石灰:清清白白 作者:高尚的情操 三.古诗抄书 1.元 王冕 墨梅 鄙视流俗,贞洁自首的高尚情操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四 一.都是咏物诗 二 都是七言绝句 三 都表现了作者的志向,都是托物言志发展练习 一.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 1.B 如果说琴可以发声,那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有了声音? 2。

C 如果说声音是手指发出的,那为什么不能通过耳朵靠过手指直接听到乐声呢? 3.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因为光有琴不行的,还要靠人的指头弹动,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 是我的空间哦!!在日志里!!(下面的参考资料)严禁抄袭!!!。

3.有没有古代古诗,,,,,宋词练习

词诵读自测题 一、随着词调的不断发展和丰富,词牌也越来越多。

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词牌中嵌有动物、植物、花果、颜色、地名等名称,虽然词的曲调内容跟它们关系不大甚至毫无关联,但感觉便于联想和理解。 下面请试着选择。

(一)嵌有动物名的词牌 1._______归来 a、鹧鸪 2._______天 b、凤 3._______桥仙 c、燕 4._______恋花 d、蝶 5._______栖梧 e、鱼 6.摸_______儿 f、龙 7.水_______吟 g、鹊 (二)嵌有植物名的词牌 1._______枝 a、桂 2.采_______子 b、木兰 3.一剪_______ c、柳 4.章台_______ d、梅 5._______花慢 e、杨柳 6._______枝香 f、桑 (三)嵌有颜色名的词牌 1._______缕 a、绛 2._______玉案 b、金 3.满江_______ c、红 4._______楼吟 d、青 5._______缕曲 e、黄金 6.点_______唇 f、翠 (四)嵌有地名的词牌 1.忆_______ a、江城 2._______春 b、江南 3._______慢 c、巫山 4._______一片云 d、扬州 5.八声_______ e、甘州 6._______子 f、沁园 二、数字入词作为一种手法,被宋代词人运用得十分娴熟,让人在欣吟诵之余,也尽情感受着数字的妙用。 下面请根据词的内容填上你认为最准确的数字。

1. 重湖叠山献清嘉,有_______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2. _______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3. 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4.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_______人家。

柳永《望海潮》 5. 三杯_______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 6. 但愿人长久,_______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7. 心似双丝网,中有_______结。 张先《千秋岁》 8. _______柔肠,盈盈粉泪。

欧阳修《踏莎行》 9. 花自飘零水自流,_______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10._______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三、古代文人除名、字外,多喜欢按自己的趣味取个号,宋代词人亦然。 宋人词人的号中,取“**居士”的特别多,请在下面的选项中选择配对。

1.苏洵 a、淮海居士 2.苏轼 b、老泉居士 3.秦观 c、后山居士 4.周邦彦 d、石湖居士 5.李清照 e、东坡居士 6.陈师道 f、易安居士 7.刘克庄 g、清真居士 8.范成大 h、后村居士 四、“诗庄词媚”历来被认为是诗词的分界,宋代婉约词更能见出词的柔婉的风格。 “愁”是婉约词中常见的抒情主题,其中有许多直接点“愁”的名句,请试着填空。

1.______________,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青玉案》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3.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4.争知我,倚栏杆处,____________。

柳永 《八声甘州》 5.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______。 秦观 《浣溪沙》 6.____________,几年离索。

错错错。 陆游 《钗头凤》 7.爱上层楼,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 丑奴儿 》 8.________________,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五、填空。

1. 词是由诗发展而来的,唐五代时称为曲子词,后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别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宋初文坛领袖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风清丽自然,但其词却风格迥异:情调冷艳幽香,风格委婉缠绵。

欧词的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婉约人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才子词人”柳永是北宋第一个大量描写中下层人民生活和都市生活的词人,其词语言通俗,艺术性强,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词抒情感人至深,名句随处拈来,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同时,柳永也是铺写都市生活的高手,名句不少,如他叙写杭州名词《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控制妇女思想,扼杀妇女才能的封建礼教时代中盛开的一朵“女儿花”。 她的词深受时代和家庭变故的影响,读来令人唏嘘感慨。

其中,抒写相思之苦的句子有:“花自飘零水自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下眉头,___________。”

“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宋代豪放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世称 “苏辛”。

苏轼作词,甩开婉约的包袱,引来天风海雨,一洗绮罗香泽,极大地开拓了词的境界,开启了豪放的词风。 苏轼的豪放词,表现了大丈夫建功立业、踌躇满志的胸襟,口为之诵,豪迈之气顿生。

比如,“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点浩然气,________________”等等。 辛稼轩词同为豪放派,但其词中更透露出浓浓的爱国情怀,表现了驰骋疆场,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

著名的句子有“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 等等。 5.爱国诗词是南宋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量的作品或表现国。

4.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与测试》22课 古诗两首

22.古诗两首 补充习题答案一、选择正确读音全部选第一个。

二、填写诗句。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活水,不断学习新知识,三、默写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填写诗句1、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难得几回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五、读一读,想一想。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2、有志则灵,难在坚持。

六、读一读,悟一悟1、珍惜时光,努力学习2、读书学习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5.29课46页古诗两首练习册参考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题练习册 29 古诗两首 知识积累 一.拼一拼,写一写。

qǐ qiú qiǎo miào yún xiāo ( ) ( ) ( ) píng fēng là zhú cháng é ( ) ( ) ( ) 二、加偏旁,将下面的字变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肖 ( )( ) 度( )( ) 尧 ( )( ) 俞( )( ) 三、辩字组词 乞( ) 渡( ) 绕( ) 偷( ) 气( ) 度( ) 晓( ) 喻( ) 四、补充诗句。 云海屏风( ), 长河( )沉。

嫦娥应悔( )。 ( )夜夜心。

五、默写《乞巧》 六、抄一抄,争取积累下来。 月色如水 月色溶溶 月明星稀 花好月圆 月黑天高 清风明月 月色朦胧 新月如钩 发展练习 快乐阅读 一 碗 馄 饨 女孩和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见前面有个小吃店,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小吃店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东西?”她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 女孩刚吃了几口 泪就掉了下来 纷纷落在碗里 她说 我们不认识 而你却对我这么好 愿意煮馄饨给我吃 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和她吵架?” 积 累 1、比一比,组词语 摸( ) 馄( ) 感( ) 硬( ) 模( ) 混( ) 盛( ) 便( ) 2、能在短文的第三自然段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吗? 感 悟 3、根据原文,你能给故事写个结尾吗?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行为简单的说说吧! 能力拓展 收集民间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同学老师听还可以开个故事会。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