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孟浩然

1.孟浩然的古诗有哪些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题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 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 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 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 方知不染心。

临洞庭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访袁拾遗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卷152 「来闍黎新亭作」孟浩然 八解禅林秀,三明给苑才。

地偏香界远,心净水亭开。傍险山查立,寻幽石径回。

瑞花长自下,灵药岂须栽。碧网交红树,清泉尽绿苔。

戏鱼闻法聚,闲鸟诵经来。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

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卷160_153 「西山寻辛谔」孟浩然 漾舟寻水便,因访故人居。

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徐。

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

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卷160_154 「题长安主人壁」孟浩然 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

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

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

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卷160_155 「行出东山望汉川(一题作行至汉川作)」孟浩然 异县非吾土,连山尽绿篁。

平田出郭少,盘坂入云长。万壑归於汉,千峰划彼苍。

猿声乱楚峡,人语带巴乡。石上攒椒树,藤间缀蜜房。

雪馀春未暖,岚解昼初阳。征马疲登顿,归帆爱渺茫。

坐欣沿溜下,信宿见维桑。卷160_156 「夜泊宣城界(一题作旅行欲泊宣州界)」孟浩然 西塞沿江岛,南陵问驿楼。

湖平津济阔,风止客帆收。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

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火识梅根冶,烟迷杨叶洲。

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卷160_157 「下赣石」孟浩然 赣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间。

沸声常活活,洊势亦潺潺。跳沫鱼龙沸,垂藤猿狖攀。

榜人苦奔峭,而我忘险艰。放溜情弥惬,登舻目自闲。

暝帆何处宿,遥指落星湾。卷160_158 「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作」孟浩然 异县天隅僻,孤帆海畔过。

往来乡信断,留滞客情多。腊月闻雷震,东风感岁和。

蛰虫惊户穴,巢鹊眄庭柯。徒对芳尊酒,其如伏枕何。

归屿理舟楫,江海正无波。卷160_159 「醉后赠马四」孟浩然 四海重然诺,吾尝闻白眉。

秦城游侠客,相得半酣时。卷160_160 「赠王九」孟浩然 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

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卷160_161 「登岘山亭,寄晋陵张少府」孟浩然 岘首风湍急,云帆若鸟飞。

凭轩试一问,张翰欲来归。卷160_162 「送朱大入秦」孟浩然 游人武陵去,宝剑直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卷160_163 「送友人之京」孟浩然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

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卷160_164 「送张郎中迁京」孟浩然 碧溪常共赏,朱邸忽迁荣。

豫有相思意,闻君琴上声。卷160_165 「同张将蓟门观灯」孟浩然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

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卷160_166 「张郎中梅园中」孟浩然 绮席铺兰杜,珠盘折芰荷。

故园留不住,应是恋弦歌。卷160_167 「北涧泛舟」孟浩然 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

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卷160_168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卷160_169 「洛中访。

2.孟浩然的古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词全文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以上两句写送别情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

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刻的。而写离别之情的手法,也只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并不直接抒写感情,却越发使人体会到真味情切。

着首诗中的第三句,在宋朝人编的《万首唐人绝句》中写成“孤帆远影碧山尽”,在陆游的《入蜀记》中,则写成“孤帆远映碧山尽”,并且竭力称赞他描写入微。此后不同的版本往往就出现不同的写法,不过无论是何者,都不失为绝佳诗句。◆

------------------------------------------------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

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李白不是有过一个“梦笔生花”的故事吗?想不到作为他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赢得前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天空也被明丽的

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诗人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3.孟浩然的古诗(整首)要多

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清明日宴梅道士房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题义公禅房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临洞庭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访袁拾遗不遇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4.古诗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译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满,包容天空于水浑然一体.水面的雾气笼罩了云梦泽,波涛汹涌,震撼了岳阳城.想要渡湖水而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的天子.坐在那看人家垂钓,只有徒然的羡慕之情.赏析 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诗的本意是求宰相张九龄引荐做官,其景阔大雄壮,其情也积极向上,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诗的前四句运用夸张写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八月秋水涨潮后洞庭湖碧波连天,天空仿佛装在湖中一般.远望天水一色,湖中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沼泽,湖边的草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湖水汹涌澎湃,使得天摇地动,好象临湖的岳阳城也被摇撼的动了起来.这几句写得形象鲜明突出,笔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洞庭湖,体现了诗人自己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历来为后人所欣赏.后四句借景抒情,第五、六句由湖水的浩阔引出“欲济无舟楫”的感叹,委婉含蓄的表达诗人求荐入仕的愿望和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最后两句诗人巧妙地引用《淮南子》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进一步的表现自己的心迹,希望能为国为民一展抱负.这首诗前四句起兴自然,写景豪壮;后四句抒情真切,入情入理.诗人运用高明的技巧,既表达了自己希望引荐入仕的愿望,又不见丝毫寒乞相,态度不卑不亢,十分得体.。

5.李白孟浩然真是什么用古诗回

李白酒隐安陆的时候,结识了一位著名的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是谁?下面几首诗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了。《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史称“王孟”。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 隐居一段时间,又想有所作为,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从此,浩然就对官场不怎么感冒了。

据说,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李白: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时正与朋友喝酒,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新唐书》有记载:“浩然斥曰:‘业已饮,惶恤他!’卒不赴。韩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

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

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李白第一次游黄鹤楼的时候,面对美景,自然是诗情大发。

正想提笔赋诗,却见壁上已有诗作,那是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读完全诗,惊得半天没有说话,这等好诗,岂非凡人能做。于是李白感慨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

据说后来李白一直心有不甘,竟然还有让自己不敢下笔的地方,胸中块垒,难以展抒。 后来到金陵,游金陵凤凰台时,一时兴起,便写下《登凤凰台》一诗,欲与崔颢一较高低,其诗为:“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其风格意境却有相似之处,而境界高远确也难分高下了。

十年之后,李白与孟浩然见了第二次面,这次李白写了《赠孟浩然》,以表达自己的朋友的钦佩。《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能得李白如此厚爱的人,当少之又少了。参考资料: 。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