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古诗文阅读与赏析的答案有邮箱么?还有资料发邮箱里好了(都是自己整理)这里是2011年各省高考真题(也是我整理的,哈哈)还有一个比较详细的方法例析和赏析详解字数太多了,邮箱拿来还有,LZ给点分呗广东卷(答案好详细)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减字木兰花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答案】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 (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 (写出“早春”,1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2分)【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 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指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各2分)【诗词浅析】这首词的大意可以结合韩愈的《早春》来理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不过苏轼也真是偷懒,一首当中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韩愈的诗,只有下阕表达了自己的一点思想感情。 整首诗可以这样解:“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 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 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阳春、晚春的话,那么在花开花落的特征上,与人生的兴衰就有可比性。 根据韩愈的意思,早春显然是春天中最好的时令,苏轼采用了这一说,并且说要在这个时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时节,触目伤怀,颠之倒之。那么,我们可以揣测: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琅琊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 9.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答: 8. ( 4 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情怀9 . ( 4 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畜了画面的内涵北京卷(又:北京卷有它的特殊性,比较活,普适性较差)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示秬秸①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释:1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12.(7分)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12.(7分) ①(3分)B②(4分) 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 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 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13.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 2.古诗赏析题一般怎么答题诗歌鉴赏技巧答题要领: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1.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命题方式:这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命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具体方法:解释单个字+解释所在诗句的意思+手法分析+情感分析2.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具体方法:解释诗句+分析手法+结合谈情感3.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当然围绕艺术手法,也会有一些更具体的提问方式.问题越具体,相对而言,回答越容易.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具体方法:说出表现手法+通过这种手法表现的情感4.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命题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5.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命题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等.盘点知识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花草类(1)菊:隐逸、高洁、脱俗(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3)兰:高洁(4)牡丹:富贵、美好(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树木类(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5)竹:气节、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风霜雨雪云类(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美好(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动物类(1)子规:悲惨、凄惨(2)鱼:自由、惬意(3)鸿鹄:理想、追求(4)猿猴:哀伤、凄厉(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6)沙鸥:飘零、伤感(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器物类(1)玉:高洁、脱俗(2)簪缨(冠):官位、名望颜色类(1)白:纯洁无瑕、丧事(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3)绿:希望、活力、和平(4)蓝:高雅、忧郁(5)黄:温暖、平和(6)紫:高贵、利国利民(7)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其他类(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7)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9)破晓:初现希望(10)朝阳:希望、朝气、活力(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深夜:愁思怀旧二、诗歌的语言这部分涉及的考点有炼字、音韵、格律(押韵、对仗等)、简繁、用典等.在这里我们把炼字以外的内容称之。 3.找10篇诗歌鉴赏题目1 塞下曲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注] 蕃州:泛指西北地区。 黄河曲:黄河河套一带。结束:装束打扮。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慷慨豪情,但两首诗用以表现将士豪情的内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不同。(4分) (2)这两首诗在任务外貌和场面描写中都能用传神的文字透露出任务的精神风貌。 请从两首诗中分别选出一个具有这一特点的字词作简要分析。(4分)2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①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4分) 4 [双调] 沉醉东风 白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补注:忘机友:古人称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傲杀:傲视 (1)曲中刻画的烟波钓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4分) (2)开头两句和“点秋江白鹭沙鸥”句,皆为景物描写,试析其对刻画烟波钓叟这个艺术形象有何作用。(4分) 5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 (3分)(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 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5分)6 凤栖梧 无名氏①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 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注:①《全宋词》将其编为无名氏词。 (1)本词上阕在写景上具有怎样一些特点?(2分) (2)上下两阕表达了作者怎样一些情怀?结合有关词句,简要且合理地分析。(4分) 7 蝶恋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3分) 答: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做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5分) 答: 8 [双调]殿前欢 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 朝词人 《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 (2分) (2)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在曲中感叹自己什么?(2分) (3)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 9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① (其五)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②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注:○1此诗是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 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2赚:骗。 (1)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2)有人认为三四两句在承接二句解释悬念后,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有人认为诗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 你赞同哪种看法。请说明。 4.诗词赏析含问题和答案中国古代诗词课外阅读训练金 龙 设计一、《诗经》一首芣苡①采采②芣苡,薄言③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④之。采采芣苡,薄言掇⑤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⑥之。采采芣苡,薄言袺⑦之。 采采芣苡,薄言襭⑧之。【注】①芣苡:车前草的别称,一种药用植物。 ②采采:茂盛的样子。③薄言:文言虚词,无实际意义。 ④有:占有,即采到。⑤掇:拾取。 ⑥捋:手握住条状物向一端滑动。⑦袺:用衣襟兜着。 ⑧襭:用衣襟装东西。1、《诗经》中的民歌,是在民间传唱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因此它的歌词具有反复重叠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说明。 答:2、《诗经》在语言的运用上尤其是词语的选用上体现了灵活多变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说明。答:3、对这首诗的主题,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二、汉代诗歌一首涉江采芙蓉①涉江采芙蓉,兰泽②多芳草。采之欲遗③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①芙蓉:又称水芙蓉,荷花的别称。②兰泽:长有许多香草的滨水的地方。 ③遗:读wèi,赠送。1、诗中有一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找出来略加分析。 答:2、“长路漫浩浩”一句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作简要的分析。答:3、有人说,这是一首表达思乡感情的诗歌,理由是诗中出现了“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等诗句。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请把你的理解写出来。答:三、曹操诗一首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①,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②,山岛竦峙③。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④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⑤,歌以咏志。 【注】①碣石:山名,在秦皇岛市的海边,是观赏海景的好地方。②澹澹:波浪起伏或流水迂回的样子。 ③竦峙:高起而耸立。④星汉:布满星星的天空。 ⑤幸甚至哉:幸运到极点了啊。1、诗人是如何多角度地描写在碣石山上所看到的景色的?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2、诗里的写景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说明。答:3、诗歌里的景色总体给人一个怎样的印象?答:4、有人说,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又有人说,这是一首抒情诗。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答:5、就诗论人,请你谈谈对诗作者曹操的看法。 答:四、陶渊明诗一首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①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②使愿无违。 【注】① 兴:起来。②但:只,只要。 1、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艰难?摘录并作简要说明。答:2、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的勤劳?摘录并作简要分析。 答:3、结尾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请作简要阐述。答:五、李白诗一首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①。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②,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③影,行乐须及春④。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⑤,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⑥邈云汉⑦。 【注】①相亲:互相亲近的人,指一起喝酒的朋友。②不解饮:不会喝酒。 ③将:和。④及春:趁着春天的美好时光。 ⑤同**:一起欢乐。⑥相期:互相约定时间。 ⑦邈云汉:渺远的天河。1、在李白的诗歌中,存在着大胆的想象,这首《月下独酌》也不例外。 请结合有关诗句进行阐述。答:2、从“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李白的“及时行乐”的思想。 对这种思想应如何评价?请谈谈你的看法。答:3、诗中的“月”和“影”这两个意象有什么表达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4、有人说,李白的这首《月下独酌》是写孤独感的经典之作,它把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孤独感写绝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有关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六、杜甫诗一首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②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③。 【注】①发生:兴起,产生。②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③锦官城:指成都。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答:2、根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表现的意境,联系某种社会现象,用它造一个句子。 答: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两句的写景角度有什么变化?这种角度的变化,起到了怎样的表达作用?答:4、“花重锦官城”写出了成都的花的什么特点?这同“春夜喜雨”有什么联系?答:七、辛弃疾词一首青玉案①·元夕②东风夜放花③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④香满路。 风箫声动,玉壶⑤光转,一夜鱼龙⑥舞。蛾儿⑦雪柳⑧黄金镂,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⑨处。【注】①青玉案:词牌名。 ②元夕:元宵之夜。此作该词的标题。 ③花:烟花。④雕车:雕刻有花纹的马拉的车。 ⑤玉壶:指月亮。⑥鱼龙:鱼灯和龙灯。 ⑦蛾儿:古代妇女头饰。⑧雪柳:古代妇女头饰。 ⑨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1、这首词的上下阕描写的角度有何不同?答:2、请简要分析“风箫声动”的表达作用。 答:3、“蛾儿雪柳黄金镂,笑语盈盈暗香去”写出了女人们观灯时怎样的心理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