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唯美主义文学是“纯艺术”流派吗唯美主义运动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 的运动。 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 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 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 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 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英 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 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 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 颓废主义者们 接受了这一观点。 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和奥菲尔•戈蒂埃在法国推广了这一观 念,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 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 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 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 他们如痴如 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 艺术。 唯美主义思潮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济 慈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他说:“美的东西就是永久的欢乐。” 法国作家戈蒂埃 是由浪漫主义向唯美主义过渡的作家。他反对艺术的功利主义,主张纯艺术,追求 形式美,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戈蒂埃成了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 2.为什么称戴望舒是唯美主义者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 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男,祖籍南京祖洪成谷村,浙江省杭州人。 诗人,翻译家。戴望舒的诗继承和发展了后期新月派与20世纪20年代末象征诗派的诗风,开启了现代诗派的时代,因此被视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他也因为诗作《雨巷》一度被人称为“雨巷诗人”。 代表作《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等,另有译著多种。戴望舒的语言风格较为明显,创作生涯中可大致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戴望舒少年时得过天花,故而脸上留下疤痕,这使得他形成了忧郁、内向的性格。 这种性格随着成长并未消退反而被他带入诗歌之中,使得他早期诗歌感伤气息较重,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 同时又因为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诗歌的意象选取朦胧、含蓄。《旧锦囊》收录了诗人的十二首初作,这些诗作明显地受到当时流行的新月诗派的影响,有明显格律诗倾向,语言也多旧诗词的印迹。 作品无论在意境、语言、形式上,都受到传统诗词的影响,同时诗歌在艺术形式上则接近格律诗派。这一时期的诗歌强调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例如《夕阳下》:“晚云在暮天上散锦,溪水在残阳里流金······荒家里流出幽古的芬芳。”在用词上别具特色,用了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节词,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中期是指《望舒草》时期,诗人在此时期经历了爱情的的挫败和人生的失意,故而这时期的作品也主要以此为素材创作,这时期的诗作自由、洒脱孕育着散文美。《望舒草》中戴望舒吸取后期象征派的诗艺精华,一改前一时期对诗歌音乐美的追求,创建了具有散文美的自由体,追求诗情的内在节奏一一即情绪节奏,挣脱了韵律的束缚,诗情自由而舒展。 《我底记忆》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我底记忆》一诗,没有《雨巷》那样和谐整伤的外形,放弃了外在的、表面的韵律和格式,大胆地探求内在的诗情节奏,变格律美为旋律美,创造了具有散文特征的自由诗体。《秋天的梦》中“哦,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诗中的这些精短简单的句子,虽然没有整齐的节奏和鲜明的韵脚,但在复沓的词语中使读者感到诗句中内在的情绪,诗歌呈现出自由、洒脱的风格。 3.*诗歌中的 意象主义和唯美主义各有什麽特点意象主义 开放分类: 文学、诗歌、艺术、哲学、理论 意象主义(Imagism),英美现代诗歌中的一支流派。 1913年休姆、庞德和弗林特等在伦敦发表意象主义三点宣言,要求直接表现主客观事物,删除一切无助于“表现”的词语,以口语节奏代替传统格律。庞德曾把“意象”称为“一刹那间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1914至1918年间在艾·洛威尔主持下出版了5卷《意象派诗选》,30年代又出过1卷。 属于这支流派的诗人还有英国的理查·奥尔丁顿、戴维·劳伦斯,美国的希尔达·杜利特尔和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等。他们着重用视觉意象引起联想,表达一瞬间的直觉和思想。一般用自由体写作短小篇章。据庞德等自称,他们曾受中国旧诗和日本俳句中运用意象方法的影响。这一流派对英美现代诗歌在采用口语、自由体和铸造意象方面颇有影响。 唯美主义 开放分类: 文学、艺术 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 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 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和奥菲尔·戈蒂埃在法国推广了这一观念,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 唯美主义视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和雪莱为先驱,也受到了拉斐尔前派的影响。在英国,唯美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卡·王尔德和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这两个人都接受过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和唯美主义运动有关联的艺术家包括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和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唯美主义思潮对室内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唯美主义的室内设计师们喜欢以孔雀羽毛和蓝白相间的中国瓷器作为装饰。唯美主义运动曾经受到来自杂志《笨拙》以及吉尔伯特和苏利文的小歌剧《忍耐》的嘲讽。 4."唯美主义是个什么概念唯美主义亦称“唯美派”。 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认为艺术是自足的,除了它自身的存在之外,没有任何目的;因为一件艺术品的目的仅仅是形成完美的存在,所以艺术是人类产品中具有最高内在价值的东西。 其共同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否定艺术应有的社会功能,诸如艺术内容中的道德原则、教育作用等。含有对19世纪末资产阶级社会的庸俗风尚和功利主义的嫌厌反抗意味。 最先为法国戈蒂埃所提倡;英国佩特在理论上予以系统化。代表作家还有法国的波德莱尔、英国的王尔德、美国的爱伦.坡等。 5.西方唯美主义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是19世纪后半叶颓废主义大潮中的一个支流;唯美派是近代欧洲文艺思潮中有深远影响的艺术流派之一。 它的影响可谓地贯东西,时延今日。唯美主义片面地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和美的超功利性,导致对艺术的思想性和功利性的否定,使艺术走上反理性主义、形式主义和耽乐主义的迷途,这是后人应引以为戒的。 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 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 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 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 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和奥菲尔·戈蒂埃在法国推广了这一观念,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 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 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 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 唯美主义视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和雪莱为先驱,也受到了拉斐尔前派的影响。 在英国,唯美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卡·王尔德和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这两个人都接受过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 和唯美主义运动有关联的艺术家包括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和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 唯美主义思潮对室内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唯美主义的室内设计师们喜欢以孔雀羽毛和蓝白相间的中国瓷器作为装饰。 唯美主义运动曾经受到来自杂志《笨拙》以及吉尔伯特和苏利文的小歌剧《忍耐》的嘲讽。 来源: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6.求耽美的字或者词(BL就不要了)LZ说的是唯美主义么。..唐诗就是唯美主义的典型代表了。唐诗,雄浑大气、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凝聚着中国文化的精华,它将我国古典诗歌的音韵和谐、文字精练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比如,锦瑟(李商隐)感伤是一种终生不愈的残疾——重过圣女祠(李商隐)开满秘密的花园——《碧城》三首(李商隐)看不见的城市——天上谣(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随笔·唐诗小札诗与帝国对峙——野望(王绩) 离歌响起,不诉离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于轮回中开启永恒之门——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思念如蝴蝶般扑面而来——望月怀远(张九龄)善的乏力——读张九龄《咏燕》人生是个苍凉的手势——读王维《终南别业》时间永在,是我们飞逝——读刘希夷《代悲白头吟》不敢诉封的信——读宋之问《渡汉江》母亲是一个叫做“温暖”的地方——读孟郊《游子吟》目的地不明——读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悲观主义的花朵是心的名胜——读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如果爱,请深爱——读薛涛《牡丹》献给一个时代的情书——读韩翃《寒食》沉默的牺牲——读白剧易《燕子楼》时间如白昼之月,暗中运行——读刘禹锡《金陵五题》家乡,在那美的远方——崔涂《春夕旅怀》月光再亮,终究冰凉——读张泌《寄人》二首绕过诗的守门人——读张籍《节妇吟》鸳鸯蝴蝶梦未完待续——读崔珏《和友人鸳鸯之什》三首向记忆深处打听一个人——读杜牧《赠别》二首后记 7.求几本书,对唐诗宋词一类做解析的书,类似人生若只如初见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 ~ 周汝昌 (作者) 纳兰容若词传 唐诗的唯美主义 苏缨 陌上香锦蔷薇织 王臣 (作者) 王臣这一本专门写李清照和《漱玉词》的《陌上香锦蔷薇织》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这令人欣慰。越读完后我对这本书的综合印象是:干净,流畅,清澈,唯美,优雅。 初见人间芙蓉色:那些在千年唐宋中轻舞飞扬的女子 周语 (作者), 红颜知已 (作者) 人闲桂花落:隔花初见唐宋的诗人们 (平装) ~ 倾蓝紫 (作者) 恋歌十八拍:追忆古典诗词中的惆怅往事 (平装) ~ 杜珂 (作者) 当时只道是寻常 (平装) ~ 安意如 不负如来不负卿: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与情 (平装) ~ 姚敏 (作者) 希望你喜欢 如果你要买的话 在卓越网上都能买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