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之美笔记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唐诗宋词之美

我喜欢唐诗宋词元曲,为我国的文学瑰宝的魅力所折服,从而感叹。想在这里介绍一点心得体会,或许对一些朋友有益。

我很喜欢文学,中国的文化让我如痴入迷,文学是人的灵魂的折射,是民族才华和智慧的结晶。在浩瀚的文学大海中,唐诗,宋词,元曲,经典之作、流芳百世之作相当多,茶余饭后信手拈来,或吟之,或书之,皆让人亦喜,亦悲,亦叹。诗以唐冠,宋以词称,曲以元盛。诗中有画,词中有画,曲中有画,诗情画意,词韵墨香,曲风赋骨,诗言志,词咏怀,曲抒情。唐诗的豪迈洒脱,宋词的清丽绮美,元曲的古朴明快;李白的浪漫,李清照的忧伤,苏轼的豪放,陆游的柔情……都让人迷恋。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以为,源远悠久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孕育出魅力无穷的灿烂文明,精品文学作品琳琅满目,光彩照人,让你爱不释手,如痴似醉。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多少代传唱至今,就像是高山流水,停云落月,让人流连忘返,魂牵梦绕;让人眼界大开,获益匪浅;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我以为,欣赏文学,鉴赏文学作品,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要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再造作者的艺术境界,领会作品的深层意味,升华作品的审美情趣。从而深刻感受文学的精彩之所在,领会意境美,品味语言美,体会韵律美。让好的作品陶冶我们的性情,培养我们的气质,提高我们的修养,激励我们热爱生活,珍惜年华,创造自己的绚丽人生。

诗仙李白的诗,气势磅礴,狂敖不羁,飘逸潇洒诗圣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诗魔白居易,他的诗风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算是朴而近古,写诗非常刻苦。宋词中,我喜欢苏轼、李清照、秦观、李煜、陆游的词。

应该说,我的文学修养,还远远不能很好地领略鉴赏这些文学大师作品的意境和韵律,这或许和我的个人悟性、文化程度、生活体验有关。有个名人曾经说过,世间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种潜心的感悟和品味,只要用心去寻找、去发现、去聆听、去体验,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绚丽多彩。

千古绝句,万代流传。

2.怎样写宋词能把现代生活融入又不失诗词之美

谢邀。

这些年试过填一些词,无奈笔下虽说能生花,但生出来的花全是平庸的。你问如何将宋词融入生活,但不失宋词的风韵,我觉得首先要背诵许多词。

《红楼梦》里香菱学诗,黛玉给她了本《王摩诘诗集》,好像本意是多读多看自然就能领悟到其中风韵。宋词自然也是这个道理。

融入生活的话,还要对生活有所领悟吧。宋词是一朵情花,远远不能用“丰腴”这二字去形容。

要把宋词融入生活,挺难的。生活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像李清照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把生活中的用具写进去,却不失宋词本色。

3.古典诗词之美什么是美

中国古代诗词是座美轮美奂的文学殿堂。

但当前国人在诗词常识方面有严重缺失,走进“围城”有五把钥匙——识字、识人、识世、识物和识法。数学大师华罗庚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一首诗歌,对卢纶的《塞下曲》提出批评。

卢诗是:“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华先生写了首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唐诗提出了批评。

意境是古典诗词的灵魂,看古诗,不要老盯着某些“科学”瑕疵。走进“围城”的第一把钥匙——识字。

汉字有多少?8万左右。你能识多少?算4000,再加1000,5000个字到顶了。

打开一本大字典,10个字里你不能识一个字。对一个字你认识到什么程度?20年前高考出过一道题,问“坐”是哪个部首?答案是“土”,古人席地而坐。

这一步,仅是高中生水平。古人怎么坐?把臀部放在脚后跟,叫坐;臀部离开脚后跟,叫跪;臀部在地上,两脚伸直,叫箕踞,比较正规的场合,绝对是跪坐。

理解到这一步还不够。“坐”为什么是两个“人”?《说文解字》里说“凡坐狱讼,必两造也”。

“坐”的本意是打官司,至少有原告和被告。至此,才对“坐”有真了解。

古代诗词里有时用的就是本意。古代单音词为主,千万不要用现在的双音词去理解,词义一定要准确地把握。

走进“围城”的第二把钥匙——识人。了解贾宝玉,先要了解曹雪芹。

这两者不等,但有联系。诗歌也这样。

李白的天才是写诗,在政治方面非常幼稚,两次政治赌注都失败。李白最吸引人的是平交王侯。

再大的官,跟我平等。杜甫的性格很褊,固执到极点。

杜甫肯定不如李白讨人喜欢,在长安十年,一无所获。杜甫是各体兼长的大师,他的诗歌都经过严密推敲,一字不能改。

李白靠天才,有时写得比杜甫好,但平均下来,杜甫的实力略强于他。杜甫诗歌的力量植根于整个社会审美观的变化。

他用很笨重的东西来讲,以丑为美,胆子很大,能写出丑恶的东西,造成心灵振荡,这跟时代的变迁有关。人跟诗歌、作品关系非常密切。

走进“围城”的第三把钥匙——识世。对时代要了解,但绝不能形而上学。

为什么有学者认为中国没有屈原?屈原是有些可以怀疑的地方。战国时代的知识分子爱国没爱到这个程度,那时很多知识分子有奶便是娘,如苏秦张仪。

大前提是中国内部斗争,秦、楚、齐,谁统一中国都一样。屈原这么执著的爱国思想,不大能够产生在战国,大一统的国家方有爱国主义。

走进“围城”的第四把钥匙——识物。物的范围广,包括所有名物、制度,了解得越多越好。

随着时代的推移,“物”会发生很多变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东汉就不知道雎鸠的内涵,只知道雎鸠是水鸟。

但它跟爱情有没有联系?肯定有,但这条链已经断了。中国大量神话失传,这或跟孔子的破坏有关,孔子不喜欢神话,“子不语怪力乱神”。

没有背景,物也难以理解。有个英国人结婚,我送他一对木头做的鸳鸯,我自认为寓意很好,没想到他打开一看说“这么漂亮的野鸭子”,他根本不知道里面有爱情的寓意,鸳鸯在英国不代表爱情。

走进“围城”的第五把钥匙——识法。写诗词有格律、有规律。

这就是“围城”,诗的平仄、对粘、对仗、用韵、古今体的分类这些基本的东西要把握。还有词牌(字数、句式、分段、用韵、平仄),它规定了词的所有方面。

掌握这些并不是要你成为一个诗人。掌握了,欣赏时不一样,能理解古人为什么这么写。

韵味是一种境界,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尤其不能翻译。我很反对诗歌翻译。

翻译古诗更难,要翻译古诗的韵味难上加难,基本不可能。要么就不要欣赏古诗,千万不要去读翻译过的古诗,特别是古典诗词。

我们不能偷懒,一定要欣赏原作。附:如何欣赏古典诗词之我见:“识数”+“五识”+“识典”读毕复旦大学胡中行先生的《如何赏析古典诗词之美》,深感读诗“五识”(识字、识人、识世、识物和识法)有醍醐灌顶之妙,受益匪浅。

冒昧补充如下:一、“五识”之前先“识数”少儿学字,多是从学数开始,一、二、三、四、五、六、七…百、千、万…。不少人可能嗤之以鼻:想想我都读到大学了难道连数都不识了么?古典诗词中用数字的地方很多。

数字的运用有点明题旨、画龙点睛的作用。大家都熟悉的“一字师”的佳话。

唐诗人齐己《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其中一句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数”字改为“一”字。

一字之改,意境却完全不同,“一”比原来的“数”字更能突出诗歌的主旨,真是“一”字曲尽其妙,意味深长。古典诗词中,把本属抽象思维范畴的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可以获得奇妙的美学效果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意境美。

所谓意境,就是指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统一所达到的“心物合一”的艺术境界。诗人词家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数字直接描绘形象,开辟意境,显得妙趣横生,诗意盎然,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例如晏殊词《破阵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前一句写。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