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菊花有关的古诗词赏析菊 象征坚贞高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陶渊明) 七绝.题画菊 微黄淡紫凌霜菊,独立疏篱秋月明。 满地花阴人不见,寒烟漠漠抱幽贞。 【大意】: 明月映照的疏篱边,菊花犹在傲寒斗霜。花阴满地, 不见一个赏花人到来。它独自在漠漠的寒烟中,保持着高洁坚贞的节操。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树开。 青帝:司春之神。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破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赏析: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 《不第后赋菊》的境界比《题菊花》更雄伟、豪迈。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 元稹 秋菊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2.描写菊花的古诗与赏析菊 花元稹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菊花》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湘滞未容回。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陆龟蒙《忆白菊》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李商隐《菊花》忆菊一季西风未尽思,秋心最记傲霜时。黄花灿灿篱枝绽,瘦影纤纤山月知。 蝶叶翩跹摇梦远,冰魂缱绻念君痴。诗中宿怨经年叹,憔悴潇湘待约期。 访菊朗日晴心趁兴游,东篱素韵为诗留。馨香绕舍谁家院?冷蕊呵枝槛外秋。 傲骨幽怀情重重,痴心细语思悠悠。逍遥南山同物老,一曲清歌吟白头。 种菊幽幽小院待君来,为伴仙姿素手栽。雨落听风欣叶长,霜飞扫径喜花开。 朝吟冷色诗成韵,暮饮寒香酒入杯。腹有经书亭有客,心栖净土远尘埃。 对菊弃世留香品贵金,黄华自重傲霜深。疏篱抱膝听花语,素韵呈秋对月吟。 虚竹同君盟契友,幽兰与我共知音。清心若水流泉响,守静怀朴度寸阴。 供菊清容出水伴诗俦,黄卷青灯夜更幽。秀色徐开香满室,明眸善睐韵三秋。 书邻绿友成佳境,梦赴兰台约旧游。骋目驰怀方寸远,云舒云卷月心留。 咏菊入夜诗情随露侵,翻书拣句问琴音。千年故事何词赋?万古高风怎样吟?李醉花阴裁瘦句,陶怀菊意念痴心。 羞将钝笔说灵秀,脉脉秋思咏到今。画菊临笺秉笔写疏狂,研墨挥毫放眼量。 绿叶青青犹带露,黄花灿灿正含霜。纤枝蕴秀生新色,皓月倾辉惜晚香。 傲骨天成难绘就,秋容一纸沐斜阳。问菊寂寞秋心孰可知?寒香冷蕊自东篱。 孤标傲世何人伴?瘦雨凄风那季迟。圃旧园空飞雁断,魂单影只倩谁思?痴情不遇休恨隐,解语相期回首时。 簪菊种绿裁枝闲日忙,黄花一朵扮新妆。娇羞女儿三分秀,适性先生九样狂。 竹下吟诗惊月影,云中放鹤踏秋霜。兰心可比书山玉,不染纷华素鬓旁。 菊影秋窗素印一重重,叠叠流光入画中。风动香临花隐约,云飘叶颤蕊玲珑。 疏枝帘上轻曳绿,旧梦眸中漫幻空。惜玉怜芳呵远近,凭心月下认朦胧。 菊梦一季花魂水样清,秋篱月色透窗明。情牵驿路思前愿,梦去蓬山觅故盟。 魏晋乡魂东圃遇,宋唐客雁北坡鸣。云中漫步携知己,芳草天涯不了情。 残菊西风凋碧老枝欹,露重霜深落叶时。衰草寒烟香已散,疏篱冷圃翠无披。 惟余傲骨诗心念,只怕冰魂梦里迟。岁岁年年花事了,年年岁岁待相思。 唐寅题菊花图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菊花图九日风高斗笠斜,篱头对酌酒频赊。 御袍采采扬妃醉,半夜扶归挹露华。菊花图佳色含霜向日开,余香冉冉覆莓苔。 独怜节操非凡种,曾向陶君径里来。菊花图飒飒金飙拂素英,倚栏璚朵入杯明。 秋光满眼无殊品,笑傲东篱羡尔荣。墨菊图白衣人换太元衣,浴罢山阴洗研池。 铁骨不教秋色淡,满身香汗立东篱。菊图锦里先生日晏眠,客来高论坐无毡。 酒资尽在东篱下,散贮黄金万斛钱。墨菊图绿云架上草龙蟠,马乳含秋露下干。 昨日文园愁肺渴,几丸嚼破蔗浆寒。薛逢 【杂曲歌辞·何满子】 系马宫槐老,持怀店菊黄。 故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许敬宗 【拟江令于长安归扬州九日赋】 本逐征鸿去,还随落叶来。 菊花应未满,请待诗人开。许敬宗 【同前拟】 游人倦蓬转,乡思逐雁来。 偏想临潭菊,芳蕊对谁开。王勃 【九日】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 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孟浩然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韦应物 【九日】 一为吴郡守,不觉菊花开。 始有故园思,且喜众宾来。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杜甫 【复愁十二首】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 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丛菊生堤上,此花长后时。 有人还采掇,何必在春期。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晚菊绕江垒,忽如开古屏。 莫言时节过,白日有馀馨。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浔阳江畔菊,应似古来秋。 为问幽栖客,吟时得酒不。钱起 【九日寄侄箊箕等】 采菊偏相忆,传香寄便风。 今朝竹林下,莫使桂尊空。顾况 【**湾】 时菊凝晓露,露华滴秋湾。 仙人酿酒熟,醉里飞空山。卢纶 【赠别司空曙】 有月曾同赏,无秋不共悲。 如何与君别,又是菊花时。李端 【和张尹忆东篱菊】 传书报刘尹,何事忆陶家。 若为篱边菊,山中有此花。司空曙 【别张赞】 今日山晴后,残蝉菊发时。 登楼见秋色,何处最相思。司空曙 【别卢纶(一作纶别曙诗)】 有月多同。 3.急..唐•徐夤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 唐•殷文圭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裁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古断春光。 南窗睡起(南宋•陆游) 梦中志却在天涯,一似当年锦里时。 狂倚宝筝歌白苎,醉移银烛写鸟丝。 酒来郫县香初压,花送彭州露尚滋。 起坐南窗成绝叹,玉楼乾鹊误归期。 题彭州丹景山白玉盘(马大骙) 不厌山行远,春得见此花。 晶莹明月净,摇碧羽衣斜。 沾袖馨香久,撩人艳慕赊。 天生非俗品,岂可乱涂鸦。 丹景山牡丹(清•玉闿运) 娟娟压槛红,曾苑玉台中。 探春伴霞倚,种玉许龙云。 敷体个腴丽,含香共露风。 落纨比叶重,朱粉映肤融。 暄晴百种鸟,采雾一丛峰。 偏入永嘉水,应惜宠迟逢。 若遇祥光艳,谁希世俗容。 红楼梦里黛玉宝钗众姐妹所作菊花诗 忆菊 怅对西风何所思,难忘芳菲留情时。 幽幽静静望新客,雅雅清清慰故知。 北去离人苦情远,南来归雁相思痴。 冰心一片花魂附,聚散两依应有期。 (二) 访菊 秋上南山独自游,梦中景象此间留。 出尘可比清荷韵,高洁更显紫菊幽。 谁言寸心锁东篱,岂知尺素扮金秋。 山风亦羡情悠远,寒重寒凝藏枝头。 (三) 种菊 蓝天碧碧絮飘来,青苗慢移用情栽。 暮春时节细雨浸,金秋九月满园开。 笑指长天云千朵,淡对红尘茶一杯。 待到漫天雪飞时,悄然离去化尘埃。 (四) 对菊 满眼繁花处处金,园中有客思情深。 红袖添香西窗剪,锦瑟无端相思吟。 缕缕幽香暗浮动,悠悠白云渺乡音。 晓寒霜重我重归,比翼双飞度光阴。 (五) 供菊 慢启莲步花圃中,带露紫菊意雅幽。 素手采得一点韵,空瓶供奉三分秋。 天空飞燕传新讯,案前孤影念旧游。 多情总被无情误,暗香淡雅心中留。 (六) 咏菊 不惧冷霜寒露侵,冰心只为谢知音。 高山流水缈琴韵,红叶秋风伴月吟。 一身傲骨如枝干,满腹华章藏花心。 谁说金菊花期短,悠然一梦到如今。 (七) 画菊 尊前赋诗不知狂,惊羡雅魂难考量。 花前提笔凝眼眸,案上泼墨染秋霜。 浓情隐去随风远,淡心归来与花香。 红尘难留芳魂在,情思悠悠伴斜阳。 (八) 问菊 秋韵秋情难说知,叩访锦菊在东篱。 举杯邀月怎说早,断水抽刀何意迟? 傲霜斗寒哪寂寞,赋诗寄情谁相思? 若解芳心花间问,执子之手待何时? (九) 簪菊 日照东篱处处忙,绿叶黄花扮红妆。 花中妾颜多娇美,窗前郎心亦痴狂。 炽热可比七月火,淡雅更如九秋霜。 信手拈来菊一枝,高情斜插在耳旁。 (十) 菊影 秋深霜浸寒重重,晚风吹拂菊梦中。 花枝绰绰摇清影,月辉缕缕锁玲珑。 香留人间魂归远,泪洒红尘梦成空。 皓月怜花心亦碎,凭空一拜也朦胧。 (十一) 菊梦 霜凝露重和风清,月照菊心多空明。 意学双飞花中蝶,魂系三生石上盟。 水月悠悠叹缘断,镜花残残悲雁鸣。 一腔愁怨与谁诉,白云千载代传情。 (十二) 残菊 秋意浓浓香渐远,谁阻花谢小雪时。 余情有心知淡泊,残枝无叶翠离披。 一枕空寂成心病,千朵浮云送花迟。 年来花期再相会,明月清风说相思。 4.古诗菊花的赏析菊花 唐朝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5.与菊花有关的古诗词赏析菊 象征坚贞高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陶渊明) 七绝.题画菊 微黄淡紫凌霜菊,独立疏篱秋月明。 满地花阴人不见,寒烟漠漠抱幽贞。 【大意】:明月映照的疏篱边,菊花犹在傲寒斗霜。花阴满地,不见一个赏花人到来。 它独自在漠漠的寒烟中,保持着高洁坚贞的节操。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树开。 青帝:司春之神。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破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赏析: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 《不第后赋菊》的境界比《题菊花》更雄伟、豪迈。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 “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 “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 “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 元稹 秋菊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6.求元稹的《菊花》的诗词赏析,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7.七言绝句《菊花》(黄巢)的赏析七言绝句《菊花》的赏析: 句子的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 而诗人却为之庆祝,“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具有凌厉、激越的肯定意味。 “九月八”不单单是押韵,而且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到来的情绪。 用金菊冬天盛开和百花在冬天凋谢做对比,显示出菊花的顽强生命力。 也暗示着农民革命的风暴来临,腐朽的唐晚潮就会像枯枝败叶一样。 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对胜利的憧憬和预见,菊花盛开,整个长安城变成了菊花的世界,充分展现了农民革命摧毁旧统治,建立更新的王朝,统治一切的胜利前景。 扩展资料: 黄巢本是山东菏泽人,祖上都是贩盐的,只有他读书显得聪颖些,于是让他去应考,时值大唐末期,天下渐渐混轮,想中举你必须得贿赂主考官,黄巢不知道,他考了五六次都没有中举,愤愤不平,自感明珠蒙尘,于是写下了《不第后赋菊》。 黄巢起义的结局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他也使腐朽不堪的唐王朝彻底动乱起来,终酿成了五代十国的惨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黄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