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第一首

1.诗经的第一首诗是什么

1. 《诗经》的第一首诗是《国风·周南·关雎》,全诗原文: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教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3. 注释: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⑿芼(mào):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4. 《国风·周南·关雎》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是《诗经》中的第一篇诗歌,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诗经的第一首诗是哪一首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这首诗应当是人们所熟悉、所了解的。为什么把《关雎》放在《诗经》的第一首?必然有很多人讨论这个问题,我想之所以把《关雎》放在《诗经》的第一篇,表示了中国的先人对男女婚姻乃至于家庭的重视。因为在中国人看来,男女婚姻、家庭乃是一个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的开始。《关雎》表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的婚姻、幸福家庭的祝福。所以《关雎》这首诗的第一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就成为人们在祝贺新人的时候对美满婚姻的赞颂,对幸福家庭的赞颂,这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能够听到的。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诗经的第一首诗是什么

《诗经》的第一首诗是《国风·周南·关雎》,全诗原文: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教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注释: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

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

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

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

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 mèi):醒和睡。

指日夜。寤,醒觉。

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

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

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

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

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

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

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

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⑿芼(mào):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国风·周南·关雎》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是《诗经》中的第一篇诗歌,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4.诗经第一首诗歌

第七首,《诗经》的第一首,《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是中国诗歌之始,其中不乏千古名句,尤以第一首广为人知。中国的爱情诗也有很多,其中不乏千古名句,但尤以《关雎》影响最大。

每当男人见到美女,想上去追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成了最充分的理由。这里是所有诗经中篇目及详细介绍/zhongmu/zysc/hyywx/zggdwx/zggdwx3.htm一、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一)《诗经》释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首诗歌,本来只称为《诗》,或连其成数称为《诗三百》,后来成为儒家经典,被称为《诗经》。

(二)《诗经》作品的分类《诗经》是按风、雅、颂的顺序分类编排。《诗经》原是配乐演唱的歌词,风、雅、颂原是音乐的分类:"风"是乐曲的意思,这里指相对于西周王畿的地方乐曲,所以《诗经》中"风"又称"国风",是指各诸侯国所在地区的乐曲。

共分15国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160篇。"雅"是周天子王畿地区乐曲,是相对于地方乐曲的"正乐",为朝廷典礼仪式所使用。

"雅"分"大雅"和"小雅",也是乐曲的区分。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颂"是周王室诸侯祭神祭祖的歌舞曲。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三)《诗经》的作者《诗经》作品的作者大多没留下姓名。《诗经》中大多是民歌,而民歌都带有集体创作的性质,总是不知具体作者的。

《诗经》中贵族文人的作品,有五篇说出了作者之名(如《大雅·嵩高》"吉甫作颂,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但关于作者的情况,也几乎全是空白。

只有个别作品,由于有确切的历史记载,可以知道作者姓名和创作背景。如《鄘风·载驰》,确知为许穆夫人所作。

(四)《诗经》作品的年代《诗经》中标明时间最早的一首诗是《豳风·破斧》,其中说到公元前1114年前后的"周公东征";最晚的一首诗是《陈风·株林》,是陈国人民讽刺陈灵公同夏姬**的作品,这件事《左传·宣公九年、十年》有载,相当于公元前600年、599年。至于是否还有更早和更晚的作品,很难说。

大致说来:《周颂》都是西周前期作品。《大雅》都是西周作品。

(大部分前期,小部分后期) 《小雅》大部分是西周后期和春秋时期作品,小部分是西周前期作品。《国风》大部分是春秋时期作品,小部分是西周作品。

《鲁颂》和《商颂》都是春秋时期作品。(五)《诗经》的结集《诗经》的创作年代上下五六百年,产生地域方圆几千里,作者包括社会各个阶层。

在古代的条件下,这些诗歌是怎样收集起来并编纂成书的呢?这确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民歌的收集方式--"采诗说"。

《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于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采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以上是汉代人所说的古代"采诗"制度,不见于先秦文献,虽有美化周天子的倾向,但应该有一定的事实依据。

因为只有处于天下共主地位的周天子才能发动这样大规模的采诗活动,凭任何私人或诸侯国的力量都是办不到的。2.贵族文人诗歌的收集方式--"献诗说"《国语·周语》: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而后王斟酌焉。

"献诗"是周代士大夫把诗歌用于政治生活的一种方式。一些人看到国君或上司、同僚做了什么好事和坏事,就往往作一首诗献上,以表示颂美或讽谏。

有的人也往往通过献诗来发泄和申诉个人的冤屈或不幸。这些都叫"献诗"。

如以下作品直陈献诗本意:《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 。"《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小雅·四月》:"君子作歌,维以告哀。"献给周天子的诗,要经过太师(掌管音乐)、乐工配乐演唱,贵族之间的献诗,也要经过乐工配乐,汇集于太师。

至于宗庙祭祀所用的颂歌,是贵族文人奉命而作,也归太师掌管。太师和乐工是搜集和保管诗歌的专门人员。

各国太师有向周太师进献诗歌的义务,只有周太师最有可能把他们集中起来,编定成集。《诗经》中雅、颂部分,周室大夫作品占绝大部分,不用说是周太师收集、保管的;就是各国的民歌,如果不是周太师,而靠各国相互搜集,也是很难完备的。

《诗经》民歌产生于广大地域,而其中的方言差异、音韵差异、形式差异却很小,显然是经过了加工整理,最有可能的加工整理者当是周太师、乐工。《周礼·春官》:。

5.诗经第一首是什么

第七首,《诗经》的第一首,《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是中国诗歌之始,其中不乏千古名句,尤以第一首广为人知。中国的爱情诗也有很多,其中不乏千古名句,但尤以《关雎》影响最大。

每当男人见到美女,想上去追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成了最充分的理由。 【注释】 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

雎鸠: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 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配偶。

⑤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服:思念。 ⑧悠:忧思的样子。

⑨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友:友好交往,亲近。

⑩芼:拔取。 赏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

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

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

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

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

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

“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

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

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

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

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

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

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

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

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

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

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

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

6.诗经第一首是什么

关睢

《诗经·周南》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今译]

关关鸣叫的雎鸠鸟,在那河中小洲上。美丽善良的好姑娘,正是小伙儿的好伴侣。长长短短的荇菜,随水左右采摘忙。美丽善良的好姑娘,日里梦里把她想。追求她呀追不上,醒来梦里都牵肠。忧思长长夜长长,翻来覆去不能忘。长长短短的荇菜,左采右摘忙得慌。姑娘美丽又善良,弹琴鼓瑟亲近她。长长短短的荇菜,左采右摘忙得慌。美丽善良的好姑娘,敲钟打鼓让她心欢畅。

[注释]

窈窕:容貌美丽体态文静的样子。

好逑:好的配偶。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流:寻求,择取。

悠哉:深长的样子。

芼:挑选拔取。

7.诗经从第1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寘 通:置)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

(173人评分) 8.3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望采纳

8.诗经的第一首诗为什么是关雎

关雎是一种水鸟这种雌雄配偶永远忠于对方,不会分开,不会变心和变节,是人借这个比喻男女的爱情和希望男女的爱情要这样的水鸟一样永远忠于对方,不要分开,不要变心和变节。

诗中描写男主人公,看见窈窕淑女,想去追求,窈窕淑女很多理解的很浅,就是认为身材好、长得漂亮的美女就是窈窕淑女,其实窈窕淑女你自己理解和知道一次该诗的背景就会知道不是这些,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那个时候能在河上采这些荇菜的姑娘是这个氏族里面很有德行、品德高尚、善良的淑女才能采的,荇菜是氏族祭祀用的,不是一般人能采的,这首诗是君子追求善良、有品德的淑女的写照,也是告诫我们后人选择妻子的时候要找贤良、善良、品行良好的女人,不是要你追求美女,而不考虑品行的,不过现在的社会很多人的观念不在像前人了。..诗经中将:《关雎》放在第一位我个人认为,诗经一言蔽之:“思无邪,”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正确的追求婚姻观念和行为才是伦理的正统,五伦里面夫妇伦正了以后其他的伦自然就正了,这样才能更好的生活。

上一篇
诗经论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