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复沓

1.简述《诗经·黍离》中重章复沓手法的运用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昔日气派恢宏的王宫,转眼之间已是苔痕遍地,黍稷杂生,曾经拥有的辉煌,犹如明日黄花;鼎盛的人群,而今已如鸟立国兽散去。独有我孤独地踯躅在昨日风采的遗迹面前。质问苍天,为何如此对我?却得不到任何回答,只有独自黯然垂泪,任那亡国之痛一泄千里。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2.《诗经》中采用了回环复沓形式的诗歌有多少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

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把一位痴情人对恋人的相思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祝贺女子出嫁,赞美新嫁娘的.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1]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诗描写了抒情主人公对一位少女邂逅、追求、相思并同她完婚的全过程.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爱国主义诗篇,它是产生于秦地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

3.什么是“复沓”

复沓又叫复唱,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 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的效果。

复沓有时也叫反复,它经常出现在各种文体中。按形式可分为词语反复、句子反复,段落反复,连续反复,间隔反复数种。

如“即使雪山变成酥油/也被官老爷所占有/即使大海变成乳汁/我们也无权喝一口/” 含有词语和句子反复的特点。反复与排比相通之处,如果间隔反复的各项有相同或相似的语法结构,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同时有相同的同语,可以构成“排比式反复”。

否则不可将反复视为排比。

4.《诗经蒹葭》的复沓形式与表现思想感情有什么关联

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

“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

《西厢记》中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阴人远天涯近”,《蒹葭》中的诗人也是同样的感觉罢。诗人的追寻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终究还是水月镜花。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说坦塔罗斯王因自我吹嘘犯下罪过而遭受惩罚——忍受永远的焦渴和饥饿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颔,湖岸长着果树,累累果实就悬在他的头顶。

可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清泉佳果他始终可望而不可即。目标的切近反而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惋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

5.迭章复沓是什么

重章复沓的章法。

《诗经》章法形式的重要特征就是重章复唱,也就是一首诗由若干章构成,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的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重章复唱的形式,又称为叠咏体,是民歌中常用的样式,这一方面因为民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单纯而深挚的,只有重要的反复咏唱才能充分抒情达意;另一方面是因为民歌是口头传唱的,这种形式便于记忆和传诵。

重章复唱的形式影响了《诗经》的语言。首先它使《诗经》中形成了一些套语,这些套语不仅方便了记忆,而且也是语言运用的一种技巧和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

重章复唱的形式还影响了《诗经》的遣词造句。因为套语有相对固定的形式,不能随意改变,所以只能抓住中心词进行锤炼,靠中心词语的变换来叙事状物、写景抒情,从而取得突出的表达效果。

如《芣苢》中变换了六个动词,借此造成动作描写的连贯、画面的流动、情感的加深,可谓言简意深。

上一篇
菊花诗经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