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古诗中带'云'字的诗词带作者李清照的《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字回时,月满西楼.” 苏轼的《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张元千《贺新郞》 “凉生柳岸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王维《终南别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冯子振《鹦鹉曲》 “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李璟《浣溪沙》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张先《天仙子》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王之涣《塞上曲》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柳永《少年游》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柳永《望海潮》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李元膺《洞仙歌》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 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苏轼《江城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岳飞《满江红》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有关云的诗句诗经1、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唐·李商隐《咏云》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好雨不雨风不风,徒倚穹苍作岩险。——唐·齐己 4、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唐·刘禹锡《观云篇》 5、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唐·陆畅 6、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唐·李邕《咏云》7、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唐·崔何《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2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25、深处卧来真隐逸,上头行去是神仙。——唐·齐己《看云》26、会作五般色,为祥覆紫宸。——唐·李中《云》27、阴去为膏泽,晴来媚晓空。——唐·李中《春云》28、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唐·李世民《赋得含峰云》29、瑞云千里映,祥辉四望新。——唐·于季子《咏云》30、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故临飞阁度,欲入回陂销。——唐·李商隐《齐梁晴云》31、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唐·韩琮《云》32、碧落从龙起,青山触石来。——唐·李峤《云》33、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唐·焦郁《白云向空尽》 34、春云春水两溶溶,倚郭楼台晚翠浓。——唐·韦庄《春云》 35、薄彩临溪散,轻阴带雨浓。——唐·裴澄《春云》 3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37、多谢好风吹起后,化为甘雨济田苗。——唐·李中《夏云》 38、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唐·杜甫《云》 39、南北各万里,有云心更闲。——唐·于武陵《孤云》 40、虚虚复空空,瞬息天地中。——假合成此像,吾亦非吾躬。——唐·陆凭《咏浮云》 41、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唐·董思恭《咏云》 4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4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44、云散天边落照和,关关春树鸟声多。——唐·韦庄《云散》 45、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唐·郭震《云》 46、将比鹭鸶还恐屈,始思残雪不如多。——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唐·贯休《孤云》 4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8、闲云生叶不生根,常被重重蔽石门。——赖有风帘能扫荡,满山晴日照乾坤。——唐·施肩吾《讽山云》 49、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唐·来鹄《云》 50、水底分明天上云,可怜形影似吾身。——唐·齐己《片云》 51、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万里天。——唐·郑准《云》 52、来依银汉一千里,归傍巫山十二峰。——唐·姚合《咏云》 53、南北东西似客身,远峰高鸟自为邻。——唐·吴融《云》 54、片云朝出岫,孤色迥难亲。——唐·沈亚之《山出云》 3.带有“云”字的诗句推荐十个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诗经含云和珑字1、云何不乐 [先秦] 诗经 《扬之水》 2、云何其忧 [先秦] 诗经 《扬之水》 3、云何吁矣 [先秦] 诗经 《卷耳》 4、莫予云觏 [先秦] 诗经 《抑》 5、云胡不夷 [先秦] 诗经 《风雨》 6、云胡不瘳 [先秦] 诗经 《风雨》 7、云胡不喜 [先秦] 诗经 《风雨》 8、云徂何往 [先秦] 诗经 《桑柔》 9、荓云不逮 [先秦] 诗经 《桑柔》 10、如云不克 [先秦] 诗经 《桑柔》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 5.古诗词中带云字的诗有哪些古诗词中带云字的诗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王维《终南别业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李白《清平调·其一》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许浑《咸阳城东楼 》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6.带云字的成语有哪些1、〔 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2、〔 风卷残云 〕大风把残留下的浮云一下子刮走。比喻把残存的东西扫荡干净; 3、〔 风起云涌 〕涌:水腾跃。大风刮起来;乌云涌上来。比喻新生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 4、〔 风云际会 〕风云:指难得的好时机;际会:适时地遇合。在难得的好时机适时地相遇。 5、〔 风云人物 〕风云:比喻飞快发展变化的形势、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应运而生; 6、〔 风云突变 〕风云突然发生了变化。比喻局势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 7、〔 风云之志 〕像风云那样雄大高远的志向。 8、〔 浮云蔽日 〕浮云遮住太阳。原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后泛指小人当道,社会一片黑暗。 9、〔 富贵浮云 〕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10、〔 高义薄云 〕薄:迫近。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 11、〔 孤云野鹤 〕旧指闲散自在,不求名利的人。 12、〔 过眼烟云 〕如同烟云在眼前飘过。比喻身外之物和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13、〔 烘云托月 〕烘;渲染;托:衬托 。原指作画时渲染云彩来衬托月亮。 14、〔 九霄云外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15、〔 镂月裁云 〕雕刻月亮,裁剪云彩。比喻手艺极精巧。 16、〔 凌云之志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17、〔 判若云泥 〕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 18、〔 平步青云 〕平:平稳;稳当;步:行步;走上;登上;青云:青天。比喻官位很高。 19、〔 人云亦云 〕云:说。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 20、〔 胜友如云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7.《诗经》中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释义:可怜我的父母,抚养我大太辛劳!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父母,抚养我大太劳累!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没有父亲何所靠?没有母亲何所恃? 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父亲你生下我,母亲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父母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 出处:出自周代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的《诗经·小雅·蓼莪》。 原文: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白话译文: 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父母,抚养我大太辛劳!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父母,抚养我大太劳累!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没有父亲何所靠?没有母亲何所恃? 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父亲你生下我,母亲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父母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 扩展资料: 赏析: 此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 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 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句中设喻是取瓶罍相资之意,非取大小之义。“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 汉乐府诗《孤儿行》说“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从地下黄泉”,那是受到兄嫂虐待产生的想法,而此诗悲叹孤苦伶仃,无所依傍,痛不欲生,完全是出于对父母的亲情。诗人与父母相依为命,失去父母,没有了家庭的温暖,以至于有家好像无家。 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字字血”来形容,那是最恰切不过了。 8.云在古诗文中的意像云”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常见的意象,很早就已为人们所注意,并进入诗歌审美之中。 诗经里便有: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非我思存。 《郑风.出其东门》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齐风.敝笱》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都人士之仕.白华》 诗经之“云”多以意“多”。 因于认识上的局限,见天上漫漫云朵,其实为众,是而认为众多。也有看云飘飘而产生感叹的,如“英英白云”句,看白云飘悠悠而想到时运之艰难,有几分惆怅,已有象征的义素。 楚辞之中“云”也不少,如: 飘云屯其相离兮,帅云霞而来御 屈原《离骚》 云霞来迎,一如亲友,可见诗人给予“云”的任达,浪漫之情采。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屈原《大司命》 此云能“乘”,可谓为行铺路。岂是云能行?诗者思行矣!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 屈原《悲回风》 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宋玉《九辩.四》 “浮云”于高空飘荡,似高志之于理想,又不免“浮”而不定,何者?云因“浮”而难免有不能自控之处,因而高志遭疑总难免,此“浮云”实为诗人心中情感之云矣。 如果说《诗经》里的“云”仍是比较集体意识,那么《楚辞》里的“云”则已比较个性化。 《诗经》之“云”仍多在实物与其本义的层面,而《楚辞》中“云”更注诗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色彩。如“云霓”成为拟人化的物象而恭迎诗人;是诗人用以遮天蔽日的“云”;“玄云”则为乌云,有迎风乘云之宏势;而以“青云”为衣“白霓”为裳,寄寓诗人精神上的舒放壮达;有时“云霏霏”弥漫天宇,仿佛把诗人的欢乐都笼罩去了,“云”即有黑暗势力之意;诗人心中的“浮云”则含有一种浮离不定之感,其飘其止仿佛其身其志,因而发出哀叹之声;而“云蒙蒙”则明显地指希望太阳(光明势力)耀长空,可恨乌云(黑暗势力)来迷蒙。 总而言之,楚辞里“云”意象已具很强个性色彩,含有更多的是其本义之外的象征义 云,作为一种意象,在不同的诗歌作品中被赋予了作者不同的思想。例如,卢思道的《从军行》中,借“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塑造了战斗激烈、绵长的景象。这里的“云”是从云的浓重沉实的本象形态与战斗凝重紧张的相似点出发,通过这个意象的寄托,使战斗场面更生动,突显其惨重;也使一种厌战之感委婉道出。 崔灏的《黄鹤楼》所写的“云”,则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里的“白云”着重把其悠悠千载,依然如故的情景与鹤去楼空、古人已逝、岁月不再的现实相对比,发出的是对人世茫然的深沉感叹。 王维的诗歌最喜写云。 “在王维现存的489首诗中(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据初步统计有83首诗中有‘云’的意象,这表明王维诗中‘云’是一个中心意象。” 众所周知,“空”是王维诗歌的一个中心概念。 但“空”也是佛教的最高范畴之一,是佛教哲学对宇宙、人生的抽象思辨。佛家之“空”,并不是指一切皆无。 世间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有”,佛家所强调的是从“有”中悟“空”。王维最崇信的《维摩洁经》,以及《金刚经》、《楞伽经》都宣扬这种“万法如幻,无有定相”的观点。 王维接受了空幻观,他尽力想看空人世间的许空幻观对王维的艺术影响很大,表现在诗歌中,就是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不仅着重外形突出特征的刻画,还探究外在形式所蕴含的意味。佛家说,实相非相。 王维的诗总在试图突显实际事物空幻的本质,因而具有一种超脱、空灵、含蓄的美。③ 同时,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云似乎是最虚实难测的东西。 它形态万千、变化无常,恰喻多样不定的世事;它又如此的瞬间变幻,成团的实体一下子就变成雨水消失无踪,因此它最能象征同样似有实无的空幻。这个也许就是王维常在诗中写到“云”的原因。 因为心中塞满的全是“空幻”,感受最深的自然就是类似空幻的情景。而且王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过着亦官亦隐的日子,生活上的简单与孤独使诗人有充裕的时间亲近大自然:“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还无期。” 《终南别业》,从而,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云”作为天空的一部分,随处可见,可能是诗人每每抬头望天,思考无限的哲学意蕴,感概人生的最忠实的聆听者。 此外,唐代士子盛行漫游、读书山林的风气,眼界广阔、理想远大,与自然更有长期的交往。唐代人口流动较大,疆域内外出入频繁,贸易、游历、迁谪、服役、做官等都使人们走出狭隘的家庭空间,走入自然。 在王维以前及其时的唐代诗人中,也有不少写到“云”的意象,例如: “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王勃〈普安建阴题壁〉)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宋之问〈灵隐寺〉)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只是王维诗中的“云”是有个性的,虽然各有差别,却符合其诗“清淡而味远”的整体风格。 这些都是由于王维个人涵咏大雅的才情(精通音乐、绘画;广涉佛学以及以儒、道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复杂的人格结构(做官与归隐之间的长期徘徊)所赋予的。 张海沙先生在其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