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与汉代有关的诗句

一、关于汉代古诗

江南 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①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①田田: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

【品评】 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 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 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

格调清新健康。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 江南景致。

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 显得活泼、自然、有趣。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 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

诗中没有 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 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 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 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 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 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 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 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 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古 歌 汉乐府民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 入亦愁。

座中何人, 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① 树木何修修。

② 离家日趋远, 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 肠中车轮转。

③ 【注释】 ①飙(音标)风:暴风。 ②修修:鸟尾干枯不润泽貌,这里藉以形容树木被 风吹得干枯如鸟尾。

③思:悲。末二句是说难言的悲感回环在心里,好象车 轮滚来滚去。

【品评】 这是一首客居胡地的游子思乡之歌。诗歌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了浓重的思乡愁绪,气氛惨烈。

诗的开端即以萧瑟秋风与一天愁云惨雾,以羁旅之身而置此 秋风落叶之时怎能不感到乡思难任,“愁杀人”也!“出亦愁,入亦愁”,真是愁肠百结,凄苦万状,无由解脱。面对瑟瑟秋风,举座之人“谁不怀忧”? “我”更是乡愁莫释,愁白了头!“胡地多飙风”写出了边远之地的荒旷,同时也透露出漂泊者心境的凄凉,他就象、被胡地飙风吹枯的树木一样,是那么 的委顿不堪。

“离家”二句直点主题,离家越远,乡愁越重,以至身体消瘦,衣带渐宽。如此乡愁难以言表,它就象那车轮滚来滚去,把一颗心辗得粉碎, 令人痛楚不堪。

这首诗以景与情,情怀激动,一泻而下,扣人心弦。尤其是最后两句以“车轮”比喻回环于心的悲哀,形象而深刻,令人仿佛也能感受到那往复辗转的无限痛楚。

二、关于汉朝的古诗 写两首

导航 诗词鉴赏(汉朝)2011-08-05 | hermit_liu | 转藏(9)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出处】 汉·李延年《佳人歌》【鉴赏】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两句诗是说这位美人回眸一顾盼,千娇百媚,使得全国全城的人无不扭转头来看她一眼。

“倾国倾城”的典故就出自这首歌;但是这句诗后来变成了咒骂女人祸国之词,说淫荡的女人迷惑了君王,就会把君王的国家倾覆了。李延年为将他妹妹进呈给汉武帝,特地教人在汉武帝面前唱这首歌。

当汉武帝想见这么一个“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美人时,李延年就带他妹妹朝见。果然,这位李家小姐的确冰肌玉骨,国色天香,舞艺超群,深得汉武帝宠幸,随即被封为李夫人。

【原诗】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出处】 汉·秦嘉《赠妇诗》【鉴赏】 人生就像早晨的露水,生命短暂,而一生中又有太多不顺利的事。【原诗】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居异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出处】 汉·刘细君《悲愁歌》【鉴赏】 常居异域,内心非常忧伤,真愿自己能变作黄鹄飞回故乡。【原诗】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鹤兮归故乡。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出处】 汉·辛延年《羽林郎》【鉴赏】 男子多半是喜欢新娶的媳妇,而女子却总是钟爱她的原嫁丈夫。

【原诗】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裙。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出处】 汉·刘邦《大风歌》【鉴赏】 刘邦平定天下后,回到故乡沛县,邀请旧日好友一起饮酒庆祝,喝到醉醺醺的时候,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这首《大风歌》。前两句诗气魄豪壮,雄迈飞扬,充分表现出一代英雄志得意满,意气风以的气概。

后一句诗表达了刘邦要巩固他的统治,急须招揽人才的心情,依据史书记载,刘邦唱此歌时,"泣下数行",可见他情绪十分激动。【原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出处】 汉·张衡《四愁歌》【鉴赏】 我所思念的人儿住在泰山,我很想去寻找他,但是路上有梁父山的阻隔,要想穿过它实在非常困难。

泰山古代都写作太山。梁父山是泰山下的小山。

这首四愁歌描写作者四面远人,内心愁苦万分。后人常引用“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两句诗,来表示对情人或理想的追求与向往;只是前途坎坷多阻,想要达成心愿实在不容易。【原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崐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

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

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峙踞,何为怀忧心烦纡?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男儿重意气,何为钱刀为!【出处】 汉·卓文君《白头吟》【鉴赏】 原诗中的“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这两句是卓文君自喻其人格纯洁如玉。皑:白色,通常用来形容雪的洁白。

皎:皎洁,通常用以形容月光,洁白光明的意思,但也不专指月光,如《诗经·小雅》有“皎皎白驹”之句。“闻君有两意”:两意,指两条心。

说的是司马相如另有所爱——欲纳茂陵女为妾。“竹杆何袅袅,鱼尾何簁簁”:诗人用竹树尾的摇动和鱼尾的摇动来形容动摇意志、爱情不坚定。

钱刀:古时使用的铜钱形状似刀,故叫做钱刀。这里指爱情不是金钱能买到的。

汉朝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恋爱故事是很动人的。据说,司马相如穷困时在临贡富豪卓王孙家作客,在饮宴中偶然见到卓王孙新守寡的女儿文君很美貌,于是弹琴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挑逗文君。

文君果为所动,当夜与相如私奔成都。相如是个贫苦之人,生计无着,过了一阵只好同文君回到临贡开个小酒店。

卓文君当垆卖酒,卓王孙大为恼怒,不忍爱女抛头露面为人取笑,只好人一部分财产给她。司马相如后来到京城向皇帝献赋,为汉武帝赏识,给他官做。

司马相如在京城想娶茂陵女为妾,卓文君听到此消息,写了这首白头吟表示恩情断绝之意。“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是对司马相如负心的严厉责。

三、关于汉乐府的古诗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诗经》亦是现实主义),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四、有关描写汉服的诗句

【名称由来】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基本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男装的式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大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便是如此。

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续了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

女装式样相对稍多些,但基本式样大体也只有两种:

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同样以秦汉服饰为代表)。

隋唐兴起的大襟低胸这种,同秦汉深衣不同的是服饰分为上衣下裳,不再像深衣那样衣裳连在一起。这两种女服式样对宋明时期以及日本朝鲜的民族服饰(女服)影响非常大。隋唐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窄袖紧身翻领的胡服,但那些胡服基本是作为流行服饰来穿的(或者说是出于猎奇心理),并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宋明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一些别的式样,但影响并不广。

大家看到了秦汉唐宋明服饰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西汉的深衣和明朝的汉服基本式样是相同的,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不同。共性是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其实象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汉服在唐朝时期汉人依然在穿,不过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北方以圆领为主,而在吴越地区则两者兼顾,宋明类似。日本和服就是在飞鸟奈良时期(中国唐朝时期)引进汉人服饰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和服。

汉族服饰的风格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把汉族同欧洲民族相比的话,我们会发觉二者在许多方面都呈现明显的不同。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态的原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古汉服的鞋也是很讲究的,在传统绘画和戏曲中体现出,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了民族融合。此后仅经过数十年时间,中原的鲜卑等各少数民族就基本上和汉族人民融为一体了。

五、汉代有关长安的诗句或者文赋

汉代? 【西都赋】 有西都宾问於东都主人曰:“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

辍而弗康,寔用西迁,作我上都。主人闻其故而睹其制乎?”主人曰:“未也。

原宾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汉京。”

宾曰:“唯唯。汉之西都,在於雍州,寔曰长安。

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乙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襃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

众流之隈,汧涌其西。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则天地之隩区焉。

是故横被六合,三成帝畿。周以龙兴,秦以虎视。

及至大汉受命而都之也,仰悟东井之精,俯协河图之灵。奉春建策,留侯演成。

天人合应,以发皇明。乃眷西顾,寔惟作京。

於是睎秦岭,睋北阜。挟沣灞,据龙首。

图皇基於亿载,度宏规而大起。肇自高而终平,世增饰以崇丽。

历十二之延祚,故穷泰而极侈。建金城而万雉,呀周池而成渊。

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

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於是既庶且富,娱乐无疆。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

游士拟於公侯,列肆侈於姬姜。乡曲豪举,游侠之雄。

节慕原尝,名亚春陵。连交合众,骋骛乎其中。

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对郭,邑居相承。

英俊之域,绂冕所兴。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与乎州郡之豪杰,五都之货殖。三选七迁,充奉陵邑。

盖以强干弱枝,隆上都而观万国也。 “封畿之内,厥土千里。

逴跞诸夏,兼其所有。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

陆海珍藏,蓝田美玉。商洛缘其隈,鄠杜滨其足。

源泉灌注,陂池交属。竹林果园,芳草甘木。

郊野之富,号为近蜀。其阴则冠古乱以九嵕子红,陪以甘泉,乃有灵宫起乎其中。

秦汉之所极观古乱,渊云之所颂叹,於是乎存焉。下有郑白之沃,衣食之源。

提封五万,疆埸绮分。沟塍刻镂,原隰龙鳞。

决渠降雨,荷插成云。五谷垂颖,桑麻铺棻。

东郊则有通沟大漕,溃渭洞河。泛舟山东,控引淮湖,与海通波。

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缭以周墙,四百余里。

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神池灵沼,往往而在。

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马。黄支之犀,条支之鸟。

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於三万里。

“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

树中天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因瑰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

列棼橑以布翼,荷栋桴而高骧。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璫。

发五色之渥彩,光爓朗以景彰。於是左墄右平,重轩三阶。

闺房周通,门闼洞开。列钟虡於中庭,立金人於端闱。

仍增崖而衡阈,临峻路而启扉。徇以离宫别寝,承以崇台闲馆。

焕若列宿,紫宫是环。清凉宣温,神仙长年。

金华玉堂,白虎麒麟。区宇若兹,不可殚论。

增盘崔嵬,登降炤烂。殊形诡制,每各异观。

乘茵步辇,惟所息宴。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

合欢增城,安处常宁。茝若椒风,披香发越。

兰林蕙草,鸳鸾飞翔之列。昭阳特盛,隆乎孝成。

屋不呈材,墙不露形。裛以藻绣,络以纶连。

随侯明月。错落其间。

金釭衔璧,是为列钱。翡翠火齐,流耀含英。

悬黎垂棘,夜光在焉。於是玄墀扣砌,玉阶彤庭。

鶗磩采致,琳瑉青荧。珊瑚碧树,周阿而生。

红罗飒纚,绮组缤纷。精曜华烛,俯仰如神。

后宫之号,十有四位。窈窕繁华,更盛迭贵。

处乎斯列者,盖以百数。左右庭中,朝堂百寮之位。

萧曹魏邴,谋谟乎其上。佐命则垂统,辅翼则成化。

流大汉之恺悌,荡亡秦之毒螫。故令斯人扬乐和之声,作画一之歌。

功德著乎祖宗,膏泽洽乎黎庶。又有天禄石渠,典籍之府。

命夫敦诲故老,名儒师傅。讲论乎六蓺,稽合乎同异又有承明金马,著作之庭。

大雅宏达,於兹为群。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启发篇章,校理秘文。周以钩陈之位,卫以严更之署。

总礼官之甲科,群百郡之廉孝。虎贲赘衣,阉尹阍寺。

陛戟百重,各有典司。周庐千列,徼道绮错。

辇路经营,修除飞阁。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亘长乐。

淩磴道而超西墉,掍建章而连外属。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爵。

内则别风之嶕嶢,眇丽巧而耸擢。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阖。

尔乃正殿崔嵬,层构厥高,临乎未央。经骀荡而出馺娑,洞枍诣以与天梁。

上反宇以盖戴,激日景而纳光。神明郁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跻。

轶云雨於太半,虹霓回带於棼楣。虽轻迅与僄狡,犹愕眙而不能阶。

攀井干而未半,目眴转而意迷。舍棂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复稽。

魂怳怳以失度,巡回涂而下低。既惩惧於登望,降周流以旁徨。

步甬道以萦纡,又杳窱而不见阳。排飞闼而上出,若游目於天表,似无依而洋洋。

前唐中而后太液,览沧海之汤汤。扬波涛於碣石,激神岳之嶈嶈。

滥瀛洲与方壶,蓬莱起乎中央。於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

岩峻崷崒,金石峥嵘。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

轶埃堨之混浊,鲜颢气之清英。骋文成之丕诞,驰五利之所刑。

庶松乔之群类,时游从乎斯庭。实列仙之攸馆,非吾人之所宁。

“尔乃盛娱游之壮观,奋泰武乎上囿。因兹以威戎夸狄,耀威灵而讲武事。

命荆州使起鸟,诏梁野而驱兽。毛群内阗,飞。

六、关于汉赋的古诗

归田赋 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

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鸧鶊哀鸣;

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

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鯋鰡。

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

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

感老氏之遗诫,将廻驾乎蓬庐。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

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古诗十九首与汉赋的异同:

1、二者出现时代有先后:先有汉赋后有《古诗十九首》,汉代主要文学样式有汉赋、散文和诗歌。其中汉赋是汉代最盛行的文体,是两汉四百年间文人创作的重要文学样式。而诗歌在汉代长期以来不发达,东汉末年,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步兴起,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开始走向成熟阶段。

2、二者体制不同:《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而汉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体制宏大,采用问答形式,有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言志赋等不同形式,其中散体大赋为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体。

3、二者性质不同:《古诗十九首》为民间兴起,多是底层民众有感而发,不为统治阶级入目;而汉赋体现的是汉代统治阶级的皇权、帝国的声威和气势。

3、二者内容不同:《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二是宦途失意者的伤时失志之悲。而汉赋以铺陈为能事,以歌颂皇权、声威和气势为主。

总的来说:《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其情感真挚而富于概括性。情景、物我交融,构成浑然优美的艺术境界。语言浅近自然而又工整细致。而汉赋,尤其是大赋的巨丽之美,更是作为了体现国家、民族生命力的美学方式。我们常说的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和张衡,他们的代表作篇幅巨大,体制宏伟,是汉赋的典型作品。例如司马相如的主要赋作是《子虚》、《上林》;扬雄的代表作有《甘泉赋》等;班固的代表作《两都赋》;张衡赋作则以《二京赋》为代表。都是汉大赋中的代表作。内容多是田猎宫苑和京都歌舞等宫廷生活。

吊屈原赋(贾谊)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2],意不自得。及渡湘水[3],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 [4]。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5]。谊追伤之,因自喻[6]。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7]。侧闻屈原兮[8],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9]。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10]。呜呼哀哉!逢时不祥[11]。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12]。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13]。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14]。谓随、夷溷兮,谓跖、蹻为廉[15];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16]。吁嗟默默,生之亡故兮[17]。斡弃周鼎,宝康瓠兮[18]。腾驾罢牛,骖蹇驴兮[19]。骥垂两耳,服盐车兮[20]。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21]。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22]。

谇曰[23]:已矣[24]!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25]?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26]。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27]。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28]?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29]?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30]。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31]?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32]。见细德之险征兮,遥增击而去之[33]。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吞舟之巨鱼[34]?横江湖之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35]。

七、跪求一下在东汉的时候比较有名的名言和诗句

爱国如饥渴。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汉朝·东汉名人名言东汉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 张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骥:良马。枥:马槽,指养马的地方。烈士:犹言壮士。这几句大意是:伏在马槽吃草的良马虽老,壮志仍在千里疆场;怀有大志的人,年近垂暮,雄心不减当年。该名句用比兴手法.抒发了豪迈的气魄与奋斗不息的进取精神。气韵沉雄奔放,语言自然朴质,故历史上屡有爱此名句成癖之例。晋人王敦每于酒后执如意击壶唱“老骥伏枥”,因而成为著名典故。此名句直到今天仍活在人们的口语中。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曹操 《步出夏门行》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王充《论衡·薄葬》对事物最好的证明是看看他是否有效,对理论最好的检验是看他有没有证据。

东汉哲学家 王充 《论衡·薄葬》

http://www.newxue.com/mingyanmingjudaquan/13447315396.html这个网站有很多

八、请教一下汉朝赞美有名的诗句有什么

《羽林郎》

年代: 汉 作者: 辛延年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耀,翠盖空踟蹰。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旧,贵贱不相逾。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九、想问下在汉朝的时候比较有名的名言和诗句

汉朝历史:(前202—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

前202年高祖刘邦建国,六月定都长安。随后汉武帝刘彻进一步推动大一统事业。

公元九年,王莽篡夺政权,西汉结束。25年,参加反抗王莽政权的皇族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开创了“光武中兴”。汉朝时期,民族融合空前发展,对外交流频繁,国力和经济较为强盛。

并且文化的统一,为中华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朝共历400多年,24位帝王。

220年被魏国曹丕篡权而灭亡。心广体胖。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大学》 汉朝名言无征不信。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中庸》教学相长。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学记》因时施宜。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韦贤传》 汉朝名人名言至廉而威。

——西汉哲学家 董仲舒至诚无息。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中庸》 汉朝名言西汉·戴圣《礼记·中庸》真诚是没有止境的。

永远以真诚自勉。至诚如神。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西汉·戴圣《礼记》至诚:极其真诚诚恳。指精神所至,可以推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如同神仙一样。

同志为友。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 许慎 《说文》食鸡敬鹄。

——西汉学者 韩婴 《韩诗外传》 汉朝名人名言把鸡杀了吃掉以此来吓唬吓唬鹄(一种鸟)谦而四益。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怒如烈冬。

——西汉学者 扬雄 《太玄经》韦编三绝。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孔子世家》 汉朝名言后来者居上。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汲黯列传》民以食为天。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苛政猛于虎。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檀弓下》 汉朝名人名言安步以当车。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齐策四》辩讼愕愕然。

——汉代文学家 桓宽 《盐铁论·国病》友邪则己僻。 ——汉魏间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 徐干书肇于自然。

——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蔡邕人生各有志。 ——东汉末年文学家 王粲 汉朝名人名言举贤贤于贤。

——西汉学者 韩婴爱国如饥渴。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逐鹿者不顾兔。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说林训》 汉朝名言欲投鼠而忌器。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贾谊传》誉人不增其美。

——东汉哲学家 王充 《论衡·艺增篇》戴盆何以望天。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汉朝名人名言《诗》无达诂。

——西汉哲学家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疾雷不及掩耳。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兵略训》彼可取而代也。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项羽本纪》 汉朝名言肠一日而九回。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不食嗟来之食。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檀弓下》期期以为不可。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张丞相列传》 汉朝口惠之人鲜信。

——西汉学者 韩婴 《韩诗外传》口惠而实不至。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表记》止谤莫如修身。

——汉魏间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 徐干 《中论》 汉朝名言贤母使子贤也。 ——西汉学者 韩婴 《韩诗外传》仁者义之本也。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君子诚之为贵。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 汉朝名人名言荷天下之重任。

——东汉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 张衡不可同日而语。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汉书》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

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匿病者不得良医。

——西汉哲学家 董仲舒 《春秋繁露·执贽》 汉朝名言君子必慎其独也。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大学》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汉后期学者 刘歆 《西京杂记》前车覆,后车诫。 ——西汉文学家 贾谊 《治安策》 汉朝名人名言成大功者不小苛。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政理》无验而言之谓妄。 ——西汉学者 扬雄 《法言·问神》情欲信,辞欲巧。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表记》 汉朝名言西汉·戴圣《礼记·表记》。毋剿说,毋雷同。

腐术不可以为桂。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刘辅传》男儿宁当格斗死。

——东汉末年文学家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累累若丧家之狗。 阳春白日风花香。

—— 《乐府诗》 《晋白纻舞歌诗三首》 汉朝名言智士者,国之器。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新序》汉·刘向《新序》智士:有才智的人。

器:人才。用人不以私害公。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务学不如务求师。 ——西汉学者 扬雄 汉朝名人名言时难得而易失也。

——西汉文学家 贾谊仁者莫大于爱人。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人背信则名不达。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汉朝名言其德薄者其志轻。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攀龙鳞,附凤翼。

——西汉学者 扬雄 《法言·渊骞》汉·扬雄《法言·渊骞》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明主治吏不治民。

——汉王朝第7位天子 刘彻 汉朝名人名言廉者昌,贪者亡。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宽而栗,严而温。

——。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