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泮水

1.诗经 泮水 翻译与赏析

《泮水》是《诗经》里面《颂·鲁颂》中的一首古典诗歌。

此诗的主题,《毛诗序》曰:“颂僖公能修泮宫也。”朱熹《诗集传》曰:“此饮于泮宫而颂祷之辞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曰:“受俘泮宫也。”孙鑛评此诗云:“大体宏赡,然造语却入细,叙事甚精核有致。

前三章近《风》,后五章近《雅》。”(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就艺术上说确乎如此;但刘瑾谓此诗“言不无过实,要当为颂祷之溢辞也”(吴闿生《诗义会通》引),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夸饰》篇特将末章首四句“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椹,怀我好音”作为修辞夸饰的例证之一,说明本篇的夸耀很有些过当,读者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2.【诗经中“鱼丽”“泮水”都出自哪里,又是何意】

《诗经·小雅·鱼丽》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物其多矣,维其嘉矣!物其旨矣,维其偕矣!物其有矣,维其时矣!鱼:游鱼;丽(音离):通罹,遭遇,落入.一说历,经过.《诗经·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旗.其旗茷々,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蹻々.其马蹻々,其音昭昭.载色载笑,匪怒伊教.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烝烝皇皇,不吴不扬.不告于訩,在泮献功.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车孔博.徒御无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获.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泮水:泮宫的水.泮宫为学校.《古今图书集成》载:“周承四代之制,立四学于京师,辟雍居中(即成均),东胶在左(即东序),瞽宗在右(即右学),虞庠在国之西郊,其在侯国之都者曰泮宫,自乡遂而下,则庠序并设.”由此可见,西周的学校大致分国学和乡学两级.国学包括京师四学和泮宫,乡学指“庠序”.。

3.《诗经》之《泮水》

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旗。

其旗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蹻蹻。

其马蹻蹻,其音昭昭,载色载笑,匪怒伊教。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

既饮旨酒,永锡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

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嫌囚。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

烝烝皇皇,不吴不扬,不告于讻,在泮献功。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车孔博,徒御无斁。

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获。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解释:颂鲁僖公修泮宫克淮夷。

泮(音盼)水:泮宫的水。茷茷(音配):旗下垂貌。

音:指德行声誉。教:教化。

茆(音卯):莼菜。屈:收。

群丑:禽兽。这里指淮夷。

孝:效。馘(音国):不服者杀而献其左耳。

皋陶:唐虞之士官。一说舜的大臣。

传说善断囚。桓桓:威武貌。

狄:剔。治。

烝烝:厚也。皇皇:美也。

吴:哗。觩:弛貌。

一说弓紧张貌。搜:众意也。

一说矢捆束貌。博:众多。

一说广大。孔淑不逆:淮夷化于善,不复为逆乱也。

犹:谋。黮(音甚):桑葚。

憬:远行貌。一说觉悟。

赂:赠。南金:南方之金(铜)。

4.求《诗经

这是《诗经*鲁颂*泮水 》中的最后一句话。

——如今淮夷有觉悟,献来珍宝表诚心。既有大龟和象牙,还有南方特产金。

泮水(全文) 【题解】歌颂鲁僖公能继承祖先事业,整修泮宫,征服淮夷,建立文治武功。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鲁侯戾止,言观其旗。其旗茷茷,鸾声哕哕。

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

鲁侯戾止,其马蹻蹻。其马蹻蹻,其音昭昭。

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

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

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

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

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

桓桓于征,狄彼东南。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不告于訩,在泮献功。 角弓其觩。

束矢其搜。戎车孔博。

徒御无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

式固尔犹,淮夷卒获。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

食我桑黮,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注释】 1、泮(畔pàn)水:《毛传》:“泮水,泮宫之水也。

天子辟雍,诸侯泮宫。”《释文》:“泮宫,诸侯之学也。”

2、芹:《郑笺》:“芹,水菜也。” 3、戾止:《毛传》:“戾,来。

止,至也。” 4、茷茷(配pèi):《集传》:“茷茷,飞扬也。

哕哕(惠huì),和也。” 5、于迈:《郑笺》:“于,往。

迈,行也。” 6、蹻蹻(焦jiāo):《毛传》:“其马蹻蹻,言强盛也。”

7、昭昭:严粲《诗缉》:“其声音昭昭然明亮。” 8、色:《毛传》:“色温润也。”

9、茆(卯mǎo):莼(纯chún)菜。《集传》:“茆,凫葵也。

叶大如手,赤圆而滑,江南人谓之莼菜者也。” 10、难老:《诗缉》:“则天与之难老之福。”

11、长道:《集传》:“长道,犹大道也。”《毛传》:“屈,收。

丑,众也。” 12、昭假:诚心祭告。

《郑笺》:“信文矣,为修泮宫也。信武矣,为伐淮夷也。”

13、矫矫(搅jiǎo)、馘(国guó):割敌左耳。《郑笺》:“矫矫,武貌。

馘,所格者之左耳。” 14、淑:《郑笺》:“淑,善也。

囚,所俘获者。” 15、桓桓:《毛传》:“桓桓,威武貌。

狄,当作剔,剔,治也。东南斥淮夷。”

16、烝烝皇皇:《集传》:“烝烝皇皇,盛也。不吴不扬,肃也。”

17、訩(凶xiōng):争辩。《传疏》:“不告于訩,言不穷治凶恶,唯在柔服之而已。”

18、觩(求qiú):《集传》:“觩,弓健貌。五十矢为束或曰:百矢也。

搜,矢疾声也。” 19、博:《传疏》:“博,众也。”

《集传》:“无斁(益yì),言竟劝也。” 20、犹:《郑笺》:“犹,谋也。”

21、鸮(萧xiāo):《毛传》:“翩,飞貌。鸮,恶声之鸟也。”

22、黮(慎shèn):通“葚”。桑葚。

《毛传》:“黮,桑实也。”《郑笺》:“怀,归也。”

23、憬(景jǐng):强。琛(抻chēn):珍宝。

《集传》:“憬,觉悟也。琛,宝也。”

24、赂(路lù):赠送财物。 【参考译文】 大家游乐泮水滨,我在水中采水芹。

鲁侯大驾要光临,已经看到旌旗影。车上旌旗随风展,铃儿叮当响不停。

无论大官和小官,跟随僖公向前行。 游乐泮水兴致高,我在水中采水藻。

鲁侯大驾已来到,马儿强健气势豪。马儿强健气势豪,随行人多声音高。

鲁侯和颜面带笑,不发怒气耐心教。 游乐泮水久停留,采摘莼菜忙不休。

鲁侯大驾已光临,泮宫里面饮美酒。美酒已经举杯饮,祝君长生不老寿。

顺着大道向前走,收服丑类不用愁。 庄严美好鲁僖公,恭敬勤勉品德高。

注意威仪有礼貌,光辉榜样人人效。真正能文又能武,先祖神灵诚祭告。

遵循祖训无不孝,大福一定能求到。 勤勉努力鲁僖公,能修品德讲法度。

已把泮宫建设好,淮夷人民都归服。武臣矫矫如猛虎,献敌左耳泮水处。

审讯得法似皋陶,就在泮宫献俘虏。 朝臣济济有修养,能把善心来推广。

威风凛凛去出征,平定东南势力强。声势盛大军容壮,没有喧哗无叫嚷。

宽待俘虏不穷究,泮宫献功无夸张。 角弓弯弯硬又强,百箭发出嗖嗖响。

兵车坚固数量多,战士英勇斗志昂。淮夷已经征服了,不再违命多善良。

坚决执行你谋略,淮夷终于得扫荡。 翩翩飞来猫头鹰,落在泮水傍边林。

吃了我的桑上果,给我送来好声音。如今淮夷有觉悟,献来珍宝表诚心。

既有大龟和象牙,还有南方特产金。

5.诗经中“鱼丽”“泮水”都出自哪里,又是何意

《诗经·小雅·鱼丽》鱼丽于罶,鲿鲨。

君子有酒,旨且多。鱼丽于罶,鲂鳢。

君子有酒,多且旨。鱼丽于罶,鰋鲤。

君子有酒,旨且有。物其多矣,维其嘉矣!物其旨矣,维其偕矣!物其有矣,维其时矣!鱼:游鱼;丽(音离):通罹,遭遇,落入。

一说历,经过。《诗经·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鲁侯戾止,言观其旗。其旗茷々,鸾声哕哕。

无小无大,从公于迈。思乐泮水,薄采其藻。

鲁侯戾止,其马蹻々。其马蹻々,其音昭昭。

载色载笑,匪怒伊教。思乐泮水,薄采其茆。

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穆穆鲁侯,敬明其德。

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明明鲁侯,克明其德。

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

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济济多士,克广德心。

桓桓于征,狄彼东南。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不告于訩,在泮献功。角弓其觩。

束矢其搜。戎车孔博。

徒御无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

式固尔犹,淮夷卒获。翩彼飞鸮,集于泮林。

食我桑黮,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泮水:泮宫的水。

泮宫为学校。《古今图书集成》载:“周承四代之制,立四学于京师,辟雍居中(即成均),东胶在左(即东序),瞽宗在右(即右学),虞庠在国之西郊,其在侯国之都者曰泮宫,自乡遂而下,则庠序并设。”

由此可见,西周的学校大致分国学和乡学两级。国学包括京师四学和泮宫,乡学指“庠序”。

6.思乐泮水,薄采其茆是什么意思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颂.泮水》。

茆:莼菜 农事诗里,能见到轻盈的手,去采天底下绿莹莹的好物件,就会痴想。古之鲁国,今之山东地,思乐一片山水,有薄采之手,说明生活是轻快的,有妙趣,叫人想来,该是好生活。

好生活不完全由富贵凭持,得乎心态。 《植物学》的资料里,介绍莼菜,为睡莲科水生宿生草本植物,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蔬菜中的珍品,以嫩茎叶供食用,还是抗癌症的佳品。

莼菜,以杭州莼菜和四川的西昌莼菜为佳品。从我找的图片里看,好象以前吃过,究竟真的吃过没有,自己却不能肯定下来。

想想《诗经》里薄采莼菜的那双手,对这种蔬菜里的佳品到止不住的有些神往了。

7.《诗经》里经常提到的“水”有哪些

《诗经》里经常提到的“水”如下:1、江有汜,之子归。

江有渚,之子归。江有沱,之子归。

——《召南江有汜》译文:江水决堤啊又流回,心爱的人儿别处飞。江水静流啊积沙岛,心爱的人儿别处飞。

江水决堤啊又流回,心爱的人儿别处飞。2、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邶风新台》译文:新台明丽又辉煌,河水洋洋东流淌。

新台高大又壮丽,河水漫漫东流去。3、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邶风泉水》译文:泉水汨汨流不息,还是回归入淇水。

回想当初宿泲地,摆酒饯行在祢邑。4、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卫风淇奥》译文: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5、扬之水,不流束薪。

扬之水,不流束楚。扬之水,不流束蒲。

——《王风扬之水》译文:平缓流动的水啊,冲不走成捆的木柴。平缓流动的水啊,也飘不起成捆的柴草。

平缓流动的水啊,也流不动成捆的柳枝。6、凫鹥在沙,公尸来燕来宜。

凫鹥在渚,公尸来燕来处。凫鹥在潀,公尸来燕来宗。

凫鹥在亹,公尸来止熏熏。——《大雅生民之什凫鹥》译文:野鸭鸥鸟河中央,公尸赴宴多安详。

野鸭鸥鸟沙滩上,公尸赴宴来歆享。野鸭鸥鸟在洲诸,公尸赴宴来居住。

野鸭鸥鸟港汊中,公尸赴宴位居尊。野鸭鸥鸟在峡门,公尸赴宴醉醺醺。

扩展资料: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

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诗经价值:《诗经》实际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历史,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其涉及面之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全部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

后世史学家的史书叙述这一历史阶段状况时,相当部分依据了《诗经》的记载。如《大雅》的《生民》等史诗,本是歌颂祖先的颂歌,属祭祖诗,记录了周民族自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到周灭商建国的历史,歌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的辉煌功绩。

这些诗篇的历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记录了周民族的产生、发展及灭商建周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记载了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迁徙、大战争等重要历史条件,反映了周民族的政治、经济、民俗、军事等多方面情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诗经》的民俗价值也显而易见,包括恋爱、婚姻、祭祀等多个方面。

如《邶风·静女》写了贵族男女青年的相悦相爱;《邶风·终风》是男女打情骂俏的民谣;《郑风·出其东门》反映了男子对爱情的专一。这些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表现各种婚姻情状的诗篇,综合地体现了西周春秋时期各地的民俗状况,是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史很好的材料,从中也能了解到古代男女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和婚姻观。

《诗经》中不少描述祭祀场面或景象的诗篇,以及直接记述宗庙祭祀的颂歌,为后世留下了有关祭祀方面的民俗材料。如《邶风·简兮》中写到“万舞”,以及跳“万舞”伶人的动作、舞态,告诉人们这种类似巫舞而用之于宗庙祭祀或朝廷的舞蹈的具体状况。

更多更正规的记录祭祀内容的诗篇,主要集中于《颂》诗中。这些诗章充分表现了周人对先祖、先公、上帝、天地的恭敬虔诚,以祭祀歌颂形式,作讴歌祈祷,反映了其。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