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个好的诗经版本,像诸斌杰版本《诗经全注》那种我推荐一本: 书名: 诗经校注 作者: 陈戌国 校注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 2004-5-1 类型: 诗文评类 字数: 306000 参考价: 22 内容简介: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我国韵文的不祧之祖是《诗经》。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是《诗经》。这些命题,早已成为国人的常识。 《诗经》有风、雅、颂三部分。自来纳入《风》诗的二《南》,独立于《风》诗之外也不是毫无理由。先师郭君重先生说:周南召南,周指周定公,召指如穆公,“本旦奭后嗣”,“南指江汉南国”,“则与二《南》所讴歌之事略坃扞路”,然而本属国风。一般都认为风是民间创作,是劳动人民的歌谣。其实不尽然。甚至可以说:《诗》三百篇,真正出自劳动人民创作的毕竟只占少部分。譬如网诗之外的雅、颂,基本上没有劳动人民的作品。风诗固有至今不失民歌面貌者,然而大部分未必是民歌。其中有不少原本就出自贵族之手。有不少经过贵族文人修饰,也就让人觉得不像劳动人民之作。但是研究者不应该因此而否定或者低庆“诗三百”的价值。 作者简介:岳麓书院陈戍国教授以一人之力遍注群经,近二年岳麓书社已出版其《四书校注》、《诗经校注》、《尚书校注》、《周易校注》、《礼记校注》、《春秋左传校注》。 2.目前谁的诗经译注最好最好是程俊英的《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有注释,有白话翻译,有收藏价值。程俊英先生对自己《诗经译注》并不很满意,因为诗是不可译的,翻译诗歌意思容易传达,韵味却会丧失殆尽。 想要深入研究,最好是程俊英、蒋见元的《诗经注析》,中华书局。有非常详细的注释,没有白话翻译。这个版本被收入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很有价值。 比较常见的版本还有周振甫的《诗经译注》,中华书局。个人认为比较而言,程俊英的版本更好。 另外还有高亨的《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这本书的意识形态性较强,建议算了。 3.诗经的注本哪个好读经一般可从汉注唐疏入手,所以最好还是要看一下《诗经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比较不错,但是中华书局(不太确定,也可能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毛诗传笺通释》并没有附上《诗经》原文,而全部都是解释性的文字。另外王先谦的三家诗考订是很有成就的。 如果你要研究《诗经》音韵问题,可能不太适合看宋人的注本,因为宋人对于叶韵有些滥用。 关于研究《诗经》音韵的问题不知道章太炎黄侃有没有好的资料可以参考,可以去国学论坛或者北大中文论坛询问。 以下是我从张舜徽先生的《中国文献学》一书中摘录整理的有关解释经文的几种体例,你可以稍微了解下。 注、传、说、训、微、故、解、笺、章句:自汉儒始,是时,学贵专门,不相通假,故释经文不出一家之言。 集解、集注、集释、集说:自魏晋始,荟萃众说,以成一书。何晏《论语集解叙》云:“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 正义:唐初最高统治者感到“经学多门,章句繁杂”,令孔颖达、颜师古整理五经义疏,每经只用一家的注解,而不杂他家之说。 《易》从王弼注,《书》从伪孔安国传,《诗》用毛传、郑笺,《传》用杜预注,《礼》用郑玄注。 共计一百八十卷。这是后来合刻《十三经注疏》中最先写成的五部,其他八部,皆遵此例。 “宋学”:注解古书,至宋代而风气大变。有宋一代学者不屑墨守成规,拘束于一家之言,喜欢发挥自己的意见,甚至不惜推翻前人就说,别创新解,以朱熹为代表。 清代李兆洛《养一斋文集》卷三《诒经堂续经解序》中说: 能守专家者,莫如郑氏康成。而其于经也,泛滥博涉,彼此通会,故能集一代之长。 能发心得者,莫如朱子。而其于经也,搜采众说,惟是之从,故能为百世之宗。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进一步指出: 由“专家”的途径发展下去,便流于拘隘;由“心得”的途径发展下去,便流于悍肆,这就形成了两派末流的大弊病。 。 4.谁能将诗经中的 殷其雷 的全文全注上拼音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huang)。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感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敢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雷动声 斯:前后两个“斯”分指“人”和“地方”,即:为什么你,离开这里?或说指代“时间”和“地点” 违:离去,远离 或:稍微 遑:闲暇 振振:勤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