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的格律诗的知识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结构特点编辑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格律诗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6:也称近体诗 拓展: 平仄介绍编辑 平仄就是声调。古代四声为平上去入,现代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现代的平,就是阴平和阳平,仄就是上声和去声。古代的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分散到现代的四声中去了,但在一些地方方言中还存在入声,所以写格律诗用旧韵时一定要考虑入声字。 基本句型编辑 现分别以大A小a大B小b来表示。现把四种句型写出来,分别以 - 表示平声以 | 表示仄声,以 + 表示可平可仄。下面讲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时会用到。四个句型即: 格律诗 a,(--)| | | - - b,(--)| | - - | c,(| | )- - | | - d,(| | )- - — | | 加上括号里两个平仄就是七言,去掉括号里两个平仄就是五言。 参考: 这里有很多诗词的格式可参考 诗词格律 诗词指绝句、律诗和词、曲。 诗词格律是诗词的表现形式之一。最先出现的形式、最基础的形式,是近体诗(也就是绝句和律诗)。 近体诗 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萌芽于南朝齐、梁时期,形成于唐朝初年,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严谨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包括了以下四项内容: (1)字句有定: 绝句为四句,每句5字的称“五言绝句”,简称“五绝”,7字一句的是“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律诗为八句,每句5字的称“五律”,7字一句的是“七律”。超过八句的是排律,同样有“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每两句诗为一联,每联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五律和七律各四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2)用韵极严: 押韵是诗歌的要素,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3)平仄协调: 平仄是近体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平仄的交错使用能令诗歌读起来有一种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美感。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4)讲求对仗: 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同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如“功”的拼音是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 “东”的拼音是dōng,其中d是声母,ōng是韵母。那么“功”和“东”的韵母就相同,他们属于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几个字放在同一个位置上。 格律诗中,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韵又称“韵脚”,如: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ou) 四声 古代汉语有四种声调,和今天的普通话的声调不完全一样。 A平声。 这个声调后来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可以理解为-/)。例:山、林等。 B上声。这个声调后来有一部分变成去声(可以大略理解为ˇ)。 例:柳、雨等。 C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来仍是去声(即\)。例:浪、月等。 D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有力的调子,今天的普通话没有这个音,但潮汕话中仍有保留,如白、独、蝶等。 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 平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术语,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仄的意思,是不平。 平仄交错是写格律诗的基础。 平仄如何交错呢?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A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B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如: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唐王维 《辛夷坞》)其平仄的安排为: | | | ―― ――― |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宋 苏轼 《定风波》)其平仄的安排为: | | ―――| | ― | ――― | |――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元 关汉卿 《【南吕】四块玉 别情》) ―|― ―|― ―| | 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作对仗。 何为对偶呢?对偶就是将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并列起来。一般规则是:名次对名次、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唐王维) 诗人用“竹”对“莲”,用“喧”对“动,”“归”对“下”,用“浣女”对“渔舟”,这就是对仗。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 二、律诗的写法 本讲座主要讲五言律诗的写法,因为五言律诗是最基本的形式,五言律诗会写了,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写法就能推出来。 1、律诗的特点 A每句限定八句,五言律诗共40字,七言律诗共56字。 B押平声韵。 C每句的平仄有规定。 D每篇必须对仗,对仗的位置有规定(一般是中间两联)。 2、五言律诗的写法 A平仄的安排 平仄的安排在一首诗中有三个要求: ①一句诗中平仄必须交替。 这样,就产生出四种基本句式: ――||- ||――| ―――|| 。 ―― 注意: 不能是|―||―,这种排法被称为“孤平”,是诗家第一大忌。也不能是||―――,这种排法被称为“三平韵”,是诗家第二大忌。 ②一联之内平仄必须对立。 如,出句的平仄安排如果是――||-,那对句的安排就必须与之相反,那安排的结果就是:||――| ③联与联之间必须相粘。 如,假使第一联的平仄安排是――||-,||――| 。 那第二联的第一、二个字的平仄安排就必须和第一联的出句的第一、二个字相同,那就是说,第二联的第一句的平仄安排应该是:。 ――。[练习]如果我要作一首五言律诗,选―――||形式为第一句,那往下应该怎么排?大家一起来排。 第一句: ――― | | 第二句: | | | ―― 第三句: | | ― ―| 第四句:― ― | | - 第五句:― ― ―| | 第六句:| | | ―― 第七句:| | ― ― | 第八句:― ― | | - 由于律诗的特点之一是“押平声韵”,所以五言律诗的平仄安排形式只有两种。 即 第一句: ――― | | (首句入韵为――||-) | | ― ― | (首句入韵为。 ――) 第二句: | | | ―― ― ―| | - 第三句: || ― ―| ― ― ―| | 第四句:― ― | | - | | | ―― 第五句:― ― ―| | | | ― ― | 第六句:| | | ―― ― ― | | - 第七句:| | ― ― | ― ― ―| | 第八句:― ― | | - | | | ―― 首句有时也入韵,那如果上面的诗首句也想入韵,那第一句的安排应变化。那其实五言律诗的平仄安排形式有四种。 到这里同学们可能觉得这种规。 5.诗词格律方面作绝句与律诗应讲究 字句有定 平仄协调 押韵 还有对仗 作词要符合词牌规定 给你我开讲座的讲义吧 里面详细得很 ------------如何写作格律诗-------------------- 亻壬 发表于2008年06月28日 19:51 阅读(140) 评论(4) 分类: 课堂讲义 举报 一、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诗词格律 诗词指绝句、律诗和词、曲。 诗词格律是诗词的表现形式之一。最先出现的形式、最基础的形式,是近体诗(也就是绝句和律诗)。 近体诗 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萌芽于南朝齐、梁时期,形成于唐朝初年,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严谨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包括了以下四项内容: (1)字句有定: 绝句为四句,每句5字的称“五言绝句”,简称“五绝”,7字一句的是“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律诗为八句,每句5字的称“五律”,7字一句的是“七律”。超过八句的是排律,同样有“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每两句诗为一联,每联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五律和七律各四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2)用韵极严: 押韵是诗歌的要素,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3)平仄协调: 平仄是近体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平仄的交错使用能令诗歌读起来有一种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美感。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4)讲求对仗: 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同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如“功”的拼音是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 “东”的拼音是dōng,其中d是声母,ōng是韵母。那么“功”和“东”的韵母就相同,他们属于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几个字放在同一个位置上。 格律诗中,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韵又称“韵脚”,如: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ou) 四声 古代汉语有四种声调,和今天的普通话的声调不完全一样。 A平声。 这个声调后来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可以理解为-/)。例:山、林等。 B上声。这个声调后来有一部分变成去声(可以大略理解为ˇ)。 例:柳、雨等。 C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来仍是去声(即\)。例:浪、月等。 D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有力的调子,今天的普通话没有这个音,但潮汕话中仍有保留,如白、独、蝶等。 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 平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术语,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仄的意思,是不平。 平仄交错是写格律诗的基础。 平仄如何交错呢?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A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B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如: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唐王维 《辛夷坞》)其平仄的安排为: | | | ―― ――― |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宋 苏轼 《定风波》)其平仄的安排为: | | ―――| | ― | ――― | |――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元 关汉卿 《【南吕】四块玉 别情》) ―|― ―|― ―| | 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作对仗。 何为对偶呢?对偶就是将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并列起来。一般规则是:名次对名次、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唐王维) 诗人用“竹”对“莲”,用“喧”对“动,”“归”对“下”,用“浣女”对“渔舟”,这就是对仗。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 二、律诗的写法 本讲座主要讲五言律诗的写法,因为五言律诗是最基本的形式,五言律诗会写了,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写法就能推出来。 1、律诗的特点 A每句限定八句,五言律诗共40字,七言律诗共56字。 B押平声韵。 C每句的平仄有规定。 D每篇必须对仗,对仗的位置有规定(一般是中间两联)。 2、五言律诗的写法 A平仄的安排 平仄的安排在一首诗中有三个要求: ①一句诗中平仄必须交替。 这样,就产生出四种基本句式: ――||- ||――| ―――|| 。 ―― 注意: 不能是|―||―,这种排法被称为“孤平”,是诗家第一大忌。也不能是||―――,这种排法被称为“三平韵”,是诗家第二大忌。 ②一联之内平仄必须对立。 如,出句的平仄安排如果是――||-,那对句的安排就必须与之相反,那安排的结果就是:||――| ③联与联之间必须相粘。 如,假使第一联的平仄安排是――||-,||――| 。 那第二联的第一、二个字的平仄安排就必须和第一联的出句的第一、二个字相同,那就是说,第二联的第一句的平仄安排应该是:。 ――。[练习]如果我要作一首五言律诗,选―――||形式为第一句,那往下应该怎么排?大家一起来排。 第一句: ――― | | 第二句: | | | ―― 第三句: | | ― ―| 第四句:― ― | | - 第五句:― ― ―| | 第六句:| | | ―― 第七句:| | ― ― | 第八句:― ― | | - 由于律诗的特点之一是“押平声韵”,所以五言律诗的平仄安排形式只有两种。 即 第一句: ――― | | (首句入韵为――||-) | | ― ― | (首句入韵为。 ――) 第二句: | | | ―― ― ―| | - 第三句: || ― ―| ― ― ―| | 第四句:― ― | | - | | | ―― 第五句:― ― ―| | | | ― ― | 第六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