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国风内容

1.《国风》的内容是什么

《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

包括《周南》、《召南》和《邱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 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也称为“十五国风”,共160篇。 作品大多体现 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对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揭露,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但也不尽是 民间作品。 《国风》大部分作品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

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 表达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和对劳役、兵役的痛苦与反感。 例如《豳风•七月》描述 了农奴被剥削、压榨,终年辛勤劳动和痛苦和生活。

《魏风•伐檀》揭示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 对不劳而食者提出了质问和抗议。《魏风•硕鼠》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反抗和对自由 幸福生活的向往。

《唐风•鸨羽》写出了久困王事,在沉重的徭役压榨下人民痛苦的呼号。 《豳 风•东山》描述战后农村的破败景象,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痛苦,表达了人民对和平 与劳动生活的渴望。

而《王风•君子于役》则从征夫家属的角度,表示了对兵役、徭役的愤怒与 不满。 ② 对劳动的讴歌。

如《周南•芣苢》是妇女们三三两两去采集车前子时边采边唱的歌,表 达了妇女劳动时的欢快之情《魏风•十亩之间》唱出了采桑姑娘在劳动中的欢乐和劳动后愉 悦的心情。 ③ 表现爱国主义情操和对统治阶级丑恶行径的揭露。

如《秦风•无衣》反映战士们在国难 当头保卫家园、慷慨从军、团结御侮、同仇敌忾的豪情。《鄘风•载驰》表达了许穆夫人为拯救 祖国于危亡之中而奔走的崇高爱国精神。

《陈风•株林》还揭露了陈灵公的荒淫无耻,《鄘风• 相鼠》则对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④ 表达爱情的恋歌和反映妇女婚姻与命运的诗篇。

如《周南•关雎》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大 胆、率真地表露对一位美丽姑娘的相思之情。《召南•标有梅》写一个女子唯恐青春易逝而急 于求偶的热切心情,大胆泼辣,真挚动人。

《邶风•静女》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富于生活情趣。

2.诗经国风的内容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另有6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有目无辞。《风》也称《国风》,你所说的国风指的就是这个风从大体的诗歌内容来分,是这样的:《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雅》分《大雅》、《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多为贵族祈丰年、颂祖德的诗歌。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从思想内容来看:《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

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或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

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谷风》、《将仲子》、《氓》等。 二是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

这类诗也很多,有的赞颂农业成就,夸耀田土广大、农夫众多、收获丰盛,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载芟》、《良耜》、《噫嘻》等;有的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如《周南·芣苡》;有的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如《豳风·七月》等。 三是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

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如《东山》、《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君子于役》等。也有少数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小雅·采薇》等。

四是颂歌。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在三《颂》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

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学依据,如《维天之命》、《文王》;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殷武》、《江汉》;有的颂宴饮赞嘉宾,如《鹿鸣》、《南有嘉鱼》等。 五是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

这类诗主要存于《雅》诗和《国风》中,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作,的借古讽今,如《荡》、《正月》。

更多的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民劳》、《板》、《荡》。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等。

《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硕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

六是周民族的史诗。《大雅》里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

远古传世的史诗极少,此组诗显得格外珍贵。艺术风格:《诗经》的艺术特点。

[1]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铺叙直陈。

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打比方。

兴: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这三者常常综合使用。[2]句式和章法。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舒徐和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和情感的变化。叠句,有的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如《豳风??东山》、《周南??汉广》等。

有的是在同一诗章中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如《召南??江有汜》,既是重章,又是叠句。重章叠句的好处是,有利于歌唱记忆,有利于情感抒发的回旋跌宕,有利于突出咏叹的主题。

《诗经》中的叠字,又叫重言。《诗经》中还有不少联绵词,表现为双生叠韵。

它们的好处是使诗歌在演唱或吟咏时,音节舒缓悠扬,语言具有音乐美。《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

还有后世诗歌中不常见的句句押韵。也有不是一韵到。

3.诗经国风的主要内容

①表达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和对劳役、兵役的痛苦与反感。例如《豳风·七月》描述了农奴被剥削、压榨,终年辛勤劳动和痛苦和生活。

②对劳动的讴歌。如《周南·芣苢》是妇女们三三两两去采集车前子时边采边唱的歌,表达了妇女劳动时欢快之情。

③表现爱国主义情操和对统治阶级丑恶行径的揭露。如《秦风·无衣》反映战士们在国难当头为保卫家园,慷慨从军,团结御侮,同仇敌忾的豪情。

④表达爱情的恋歌和反映妇女婚姻与命运的诗篇。如《周南·关雎》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大胆、率真地表露对一位美丽姑娘的相思之情。

4.《诗经》包括哪些内容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人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另有6篇为玺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

风,是不一样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一样又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汉初传授《诗》学的共有四家: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

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5.古文《国风》内容

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人的凄惋的心境,也正是借这样一幅秋凉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刻划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遡洄从之,一会儿“在水中央”,白露为霜”,哀乐之触,荣悴之迎,未干。“湄”水草交接之处,也就是岸边。“跻”,升高,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不管是陆行,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这是他第一次的幻觉,在水一方”,反复咏唱。“未晞”。“遡游从之。“所谓伊人、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什么也没有。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曲折、动人,皆水边所生。“蒹葭”是荻苇,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胧性,来加强抒情写物的感染力的,《蒹葭》一诗,又是把实情实景与想象幻想结合在一志,用虚实互相生发的手法。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蒹葭采采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在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神魂不安。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蒹葭苍苍;一会儿在岸边,一会儿在高地,白露未已”。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梦境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芦苇的合称,情生景,明明看见对岸有个人影,可是怎么走也走不到她的身边。“宛在水中央”,这是他第二次的幻觉,忽然觉得所爱的人又出现在前面流水环绕小岛上,可是怎么游也游不到她的身边。那个倩影,白露未晞。所谓伊人,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而这种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宛在水中坻,一会儿“在水一方”,迂曲。“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白露为霜”,生发出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但主人公却坚信这是真实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艰辛去追寻她。这正生动深刻地写出了一个痴情者的心理变态,得到形象具体的表现,道阻且长”,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换过来说,白露未晞”,所谓“蒹葭苍苍,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右”,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下面两章只换少许字词,创造的一个扑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另外,似真不真,似假不假,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蒹葭凄凄。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互藏其宅”,写出了他对所爱者的强烈感情,又使全诗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感。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是秦国的民歌

6.论述《诗经·国风》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诗经》中的“国风”本是乐歌,本来是那个时代的通俗文学,经过孔子整理,到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并加以解释之后,就化俗为雅了。

周朝有许多民间歌谣,这些歌谣的作者大都是平民。据说这些诗歌经过专人采集后,由掌管音律的乐官、太师修正、加工,再演奏给天子听,以观风俗,知得失,这就是《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 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

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周南、召南、豳都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十五国风即 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

国风中,豳风全部是西周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 大部分是东周作品。 国风中的作品,更多针对战争徭役,婚姻恋爱等生活抒发诗人 的真实感受,在对这些生活侧面的具体描述中,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鲜明的个性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艺术特点,表现在赋、比、兴的手法 句式的章法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

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 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 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赋运用得十分广泛普遍,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

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是很常见的。赋可以叙事描写,也 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基础。

《国风》中比的运用也很广泛,比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如《豳风·鸱鸮》、《魏风·硕鼠》、独具特色; 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更是丰富多彩。

《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 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分别以柔嫩的白茅芽、冻结的油脂、白色长身的天牛幼虫、白而整齐的瓠子、宽 额的螓虫、蚕蛾的触须来比喻美人的手指、肌肤、脖颈、牙齿、额头、眉毛,形 象细致。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两句动态描写,又把这幅美人图变得生动鲜活。以具体的动作和事物来比拟难言的情感和独具特征的事物,在《诗经》中也很常见。

“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王 风·黍离》)。大量用比,表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 现异彩纷呈的物象。

“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关起调节韵律、唤 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国风》中更多的兴句, 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的内在联系。

或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题旨, 构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缺的部分。《郑风·野有蔓草》写情人在郊野“邂逅相遇”: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清秀妩媚的少女,就像滴着点点露珠的绿草一样清新可爱。而绿意浓浓、生 趣盎然的景色,和诗人邂逅相遇的喜悦心情,正好交相辉映。

兴句与所咏之词通过艺术联想前后相承,是一 种象征暗示的关系。《诗经》中的兴,很多都是这种含有喻义、引起联想的画面。

比和兴都是以间接的形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后世往往比兴合称,用来指《诗经》 中通过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

7.《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入诗歌305篇(《小雅》中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5《国风》,诗160篇;《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 《诗经》歌咏的内容很复杂,由于诗歌的性质不同,描述的内容也相应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分别选择若干重要的类型加以介绍。《周颂》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

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以外,还有一部分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灵的乐歌,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 如《丰年》中唱道:“丰年多黍多狳,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而《噫嘻》则描绘了大规模耕作的情形:“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是一组周民族的史诗,记述了从关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历史。 如《生民》叙述后稷的母亲姜祷神求子,后来踏了神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了后稷,不敢养育把他丢弃,后稷却历尽苦难而不死:“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西周后期,由于戎族侵扰、诸侯兼并,社会剧烈动荡。 《大雅》、《小雅》中产生于这一 时期的诗,有很多批评政治的作品。

如《瞻卬》中说:“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 覆夺之。

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悦之。”

更多的政治批评诗,表达了作者对艰 危时事的忧虑,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如《十月之交》写道:“焊婢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 腾,山冢宰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僭莫惩!”《国风》中也有这一类的诗,如《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姮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相鼠》 也是类似的作品:“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 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也很多。

《小雅》中的《采薇》、《状杜》、《何草不黄》,《豳 风》中的《破斧》、《东山》,《邶风》中的《击鼓》,《卫风》中的《伯兮》等,都是这方 面的名作。 这些诗歌大都从普通士兵的角度来表现他们的遭遇和想法,着重歌唱对于战争的厌 倦和对于家乡的思念。

其中《东山》写出出征多年的士兵在回家路上的复杂感情,在每章的开 头,他都唱道:“我徂东山,悟悄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又如《卫风•伯兮》:“伯 兮竭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 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这首 诗是以女子口吻写的。

她既为自己的丈夫感到骄傲,因为他是“邦之桀(杰)”,能“为王前 驱”;又因丈夫的远出、家庭生活的破坏而痛苦不堪。 在《国风》中,最集中的是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

《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蜕兮,无使尨也吠。”

一个打猎的男 子在林中引诱一个“如玉”的女子,那女子劝男子别莽撞,别惊动了狗,表现了又喜又怕的微 妙心理。 《郑风•将仲子》写道:“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仲子”是她所爱的情人,但她却不敢同他自由相会,且 不准他攀树**,只因父母可畏。《国风》中有许多情诗,咏唱着迷惘感伤、可求而不可得的 爱情。

又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陈风•月出》)“南有乔 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周 南•汉广》)《国风》中还有许多描写夫妻间感情生活的诗。像《唐风•葛生》,一位死了丈 夫的妻子这样表示:“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邶风》中的《谷风》,《卫 风》中的《氓》是最著名的两首弃妇诗。《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诗,内容丰富,感情 真实,是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