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的桧风中的“桧”字读什么桧风 :诗经国风中的内容。 桧(kuài),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妘(yún)姓,故都在今河南的密县与新郑之间,其统治区大致包括今密县、新郑、荥阳的一些地方。桧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 桧国于春秋初年为郑武公所灭。桧诗产生的时代,一说在桧灭之前,即春秋初以前;一说桧诗实际是“郑诗”,即桧灭之后(朱熹《诗集传》引苏氏说)。二说都系猜测,姑并存待考。 《桧风》源于哀国的乱世哀音 “郑国初封地在咸林(今陕西省华县西北一带),地处京畿之内,郑人的东迁,依凭溱、洧,寄食虢、郐的同时,也带来了京畿的时尚和奢华,从《诗经·郑风》不难看出郑人东迁入主中原的骄奢之风。一方面使风光旖旎,山水秀丽,经济富庶的溱、洧地区郐国奢华之风大张;另一方面郐国主昏臣怠,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桧风》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郑州师专中原文化研究所所长刘玉娥教授说,“郐国一些处在下位而头脑清醒的知识分子面对黑暗的现实政治,哀叹国之将亡,民生之艰难,国人在苦难中煎熬,一方面痛恨统治者昏庸不能清明政治,使国强盛;一方面自哀无力改变现实,内心痛苦,充满忧愁,甚至羡慕草木的无知,没有忧愁痛苦,更没有家室之累。” 《桧风》是西周封国郐国的歌谣,是西周末年郐国即将灭亡时期的作品,《桧风》里是一塌糊涂的哀怜怨恨之声,也是郐国行将灭亡时的悲愤哀号。 共录有四首诗。 包括: 羔裘 素冠 隰有苌楚 匪风 2.“桧”的读音是什么桧字为木字旁字中较常用者,同时也是多音字,共有两个读音:1.guì;2.huì 桧【guì】 1.常绿乔木,幼树的叶子像针,大树的叶子像鳞片,雌雄异株,雄花鲜黄色,果实球形,种子三棱形。 木材桃红色,有香气,可作建筑材料。也叫刺柏。 《西游记》中的凌空子便是桧树成精。 2. 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 桧【huì】 1.用于人名,秦桧,南宋宰相、奸臣。 2.音 kuaì,诗经的"桧风"、蜀桧等,现在的输入法中尚不能按此拼音拼出此字。 3.春秋国名。领土在今郑州周边,后为郑国所灭。 《诗经》有《桧风》。 4.《诗经》十五国风之一,第十三叫"桧"。 3.秦桧的“桧”应怎么读秦桧的“桧”读作:huì。 基本字义: 1、常绿乔木,幼树的叶子像针,大树的叶子像鳞片,雌雄异株,雄花鲜黄色,果实球形,种子三棱形。木材桃红色,有香气,可作建筑材料。 也叫刺柏。《西游记》中的凌空子便是桧树成精。 2、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 3、用于人名,秦桧,南宋宰相、奸臣。 4、音 kuaì,诗经的“桧风”、蜀桧等,现在的输入法中尚不能按此拼音拼出此字。 5、春秋国名。 领土在今郑州周边,后为郑国所灭。《诗经》有《桧风》。 6、《诗经》十五国风之一,第十三叫“桧”。 组词: 桧树、贞桧、霜桧、桧楫、土桧、翰桧、桧木、桧檝、油炸桧、桧花蜜、白公桧、葱包桧儿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组词解释: 1、桧树:桧树又叫圆柏,原产于中国,是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寿命可长达数百年。 2、贞桧:桧树四季常青,故称。 3、霜桧:桧柏经霜不凋,故称。 喻坚贞高洁。 4、桧楫:亦作“ 桧檝 ”。 桧木作的船桨。借指舟船。 5、土桧:柏科常绿乔木。桧树的一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海桧夭矫坚瘦,皆天成;又有刻削蟠屈而成者,名土桧。海桧绝难致。 凡人家所有,大抵土桧也。” 白话释义:海秦桧屈曲坚瘦,都天成;又有雕刻弯屈而成的,名当地秦桧。 海秦桧断难达到。凡是人家所拥有,大部分土秦桧的。 4.杀岳飞的秦桧的桧怎么读读作秦桧 [huì]。 拓展资料: 一、桧字为木字旁字中较常用者,同时也是多音字,共有两个读音:guì、huì。 1、guì (1)常绿乔木,幼树的叶子像针,大树的叶子像鳞片,雌雄异株,雄花鲜黄色,果实球形,种子三棱形。 木材桃红色,有香气,可作建筑材料。也叫刺柏。 《西游记》中的凌空子便是桧树成精。 (2) 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 2、huì 1、用于人名,秦桧,南宋宰相、奸臣。 2、音 kuaì,诗经的“桧风”、蜀桧等,现在的输入法中尚不能按此拼音拼出此字。 3、春秋国名。领土在今郑州周边,后为郑国所灭。 《诗经》有《桧风》。 4、《诗经》十五国风之一,第十三叫“桧”。 二、秦桧简介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宋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 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为挞懒信用。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桧逃回临安,力主宋金议和。 绍兴元年(1131年),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绍兴八年(1138年)再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逝,时年66岁,追赠申王,谥忠献。 开禧二年(1206年),宋宁宗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嘉定元年(1208年),史弥远执政后又恢复其王爵和谥号。 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参考资料:百对百科-桧、百度百科-秦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