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歌中的江南

1.古诗中的江南作文

江南水乡是多情的,柔情的。

杜牧的“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曾描绘了江南春景: 千里江南,莺飞草长,绿叶红花,鸟语花香,山村傍水,城郭依山,春风浩荡,酒旗飘拂 。其中有山水,花草,禽鸟等自然景观,还有城郭,村庄,酒旗等人文现象。

江南不仅极其秀美,而且人烟稠密,十分富庶。可见江南水乡对人是多情的,柔情的! 马致远的“ 小桥流水人家 ”。

桥与水把江南演绎的如诗如画,浑然天成。水是江南水乡流动的梦,潺潺的流水技术展开柔弱的丝绸,在微风下飘扬飞舞,在大地上欢快的奔跑。

而水是江南水乡停住的梦,奇巧的身姿就是精灵飞舞的轻灵的翅膀,在阳光下透明而朴质,在细雨中清雅而迷离。江南水乡对水,桥是多情的,柔情的! 江南的雨是有灵性的,灵性的河是有诗情 的,那雨从久远久远的历史的时空里落下来,有些凝滞但也有些明丽。

江南的雨落在瓦砾上。就像丝竹的声音,忧“怨”急“缓”。

那河里有江南的思绪,也有江南的灵魂,要不烟雨里江南怎么会是另一番情韵呢?当你撑着雨伞走过小桥,走过长长的古巷。一定会让你生出一点淡淡的惆怅,生出一种隐约的怀想。

丝竹声里评弹又是江南的另一景观 ,长长的古巷,古老的石桥,悠悠的碧水承载着历史的感怀。江南的灵魂在水,在石桥,在古巷,在人的内心深处。

这就是江南,如诗如画的江南,引起诗人思绪和诗性的江南,它是多情的,柔情的。 也难怪有白居易的这首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江南》的诗此诗中有江南河采莲莲叶和田田的诗句查全文

采莲诗赠友看朱成碧 南华帝子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有双鲤鱼,相戏碧波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莲叶深处谁家女,隔水笑抛一枝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东家莫愁女,其貌淑且妍.十四能诵书,十五能缝衫.十六采莲去,菱歌意闲闲.日下戴莲叶,笑倚南塘边.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水覆空翠色,花开冷红颜.路人一何幸,相逢在此间.蒙君赠莲藕,藕心千丝繁.蒙君赠莲实,其心苦如煎.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采莲一何易,驻马一何难,远山雁声啼不断,远浦行云白如帆.远钟一声催客行,远路漫漫俟客还.牵我青骢马,扬我柳丝鞭.踏我来时道,寻我旧时欢.回首望君已隔岸,挥手别君已泪潸.看君悲掩涕,看君笑移船,惘然有所思,堵塞不能言.江南可采莲,莲叶空田田,莫言共采莲,莫言独采莲,莲塘西风吹香散,一宵客梦如水寒.。

3.正是江南好风景在古诗中的作用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自己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象是即景书事,又象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熟悉时代和杜甫身世的读者会从这四个字上头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却又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复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无疑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真是显得蕴藉之极.写诗同许多其他事情一样,要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情景制宜.此诗不著一字议论、感叹、抒情(无表面带有感情的字眼),然而却全心全力地铺张着感情深鸿沉郁的氛围.前两句不惜重复铺叙、浓重渲染,与其说是与李龟年这样的当年如日中天的巨星相符合,不如说诗人是在暗喻、借指当年“开元盛世”之盛,更是在说着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目睹国运衰败,流浪漂泊远地的暮年中的诗人心中的深深怀念、抚忆和感慨.后两句,也是在充分地营造一种悲剧性的情境,江南风景固美,但偏是在落花时节,两个衰落的、各怀绝艺的故人,重逢了,一个“又”字,己、人、家、国、世之悲,尽在其中.。

4.古诗“江南”诗意

是王思宇的汉乐府诗《江南》么?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

这是一首优美的江南采莲曲。

江南水乡,莲的生长极普遍。一到夏秋间,莲子成熟,年轻姑娘们(采莲一般由年轻妇女承担)划着小船,穿行于碧荷间,一边歌唱,一边采莲,最富有水乡的特色。《江南》这首采莲歌,就描绘出这种劳动生活的动人情景。

开头两句是写采莲的人们望着露出水面的又大又圆的荷叶,心里无限喜悦,因而禁不住发出热烈的赞美。“可”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田田”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的样子,一说是形容莲叶饱满劲秀、挺立水面。“何田田”就是“何其田田”,是极度赞美的语气。这里只写叶,我们却可以联想到花。莲的花期为夏历五至七月,每朵花可开二至三天,每日清晨开放,下午三、四点又逐渐闭合,翌晨再度开放,花开过二十天,可采收莲蓬生食,果实(莲子)的成熟期在七、八月间。清人张玉榖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古诗赏析》)莲叶茂密,莲花繁盛,不仅景色无比秀丽,还表明莲子必然丰收,采莲人自然心里非常高兴。

人们在采摘水上的莲蓬的时候,必然会看到水中的情景。“鱼戏莲叶间”写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宛如在游戏一般。“戏”字写鱼在水中的迅捷欢乐神态,非常形象。这里既在写鱼,也有以鱼比人意,采莲人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宛如鱼儿在水中游动,其划船动作之娴熟,船行之轻快,采莲人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自然浮现在我们眼前。下面四句又用东西南北这四个方位字,反复咏唱,描绘出鱼儿久久不去,围绕莲叶四面游动的动人画面。这首诗是汉乐府相和歌辞,是由一人唱、众人和的,这四句当是众人和唱的歌辞。而对鱼儿欢乐嬉戏的反复歌咏,正表达出采莲人的愉快心情。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云:“排演(铺排敷衍)四句,文情恣肆,写鱼飘忽,较《诗》‘在藻’、‘依蒲’尤活。(按,《诗经·小雅·鱼藻》:“鱼在在藻,依于其蒲。”谓鱼隐在藻、蒲间,是写人的静态。)”赞誉并不为过。

鱼儿清晰可见,不仅表明池水很清,还表明天气晴朗。在夏秋间晴朗的一天,清澈的池水,映着碧绿的莲叶,晚开的莲花,姑娘们美丽的衣服,和她们那花朵般的笑脸,空气中洋溢着莲蓬的清香;她们欢笑着,嬉戏着,一边采摘莲蓬,一边唱着采莲歌,最后采满船舱,唱着欢乐的歌,满载而归——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图景!

此诗只用了一句写采莲,主要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来表达人们采莲时的愉快心情。末尾连用四个叠句,不但不使人感到重复,还使全诗的节奏显得更轻快,更能表现采莲人的兴高采烈。清沈德潜称它为“奇格”(《古诗源》),艺术表现手法确实非常独特。唐陆龟蒙曾用它的末五句作为首句,写成五首《江南曲》,可见它的影响和人们对它的喜爱 。引自百度

5.古诗《江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该诗出自汉代的《乐府诗集》,作者为无名氏。全诗如下: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乐府诗简介:

秦有乐府,为少府属官。汉初设乐府令,掌宗庙祭祀之乐。汉武帝立乐府,制作雅乐,采集民歌。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十二类中的七类里,雅乐在《郊庙歌辞》类,《铙歌》十八曲在《鼓吹曲辞》类,民歌主要在《相和歌辞》、《舞曲歌辞》和《杂曲歌辞》类。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歌唱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愉快情景的民歌。前三句点明采莲季节、场合,地点;后四句描述鱼儿嬉戏的场景。全诗使用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南采莲时的优美意境。全诗没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写采莲人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采莲男女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一片,许多小伙子和采莲姑娘们还在调情求爱。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