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的《桃夭》《芣苢》《蟋蟀》《柏舟》《黍离》各自的文章《诗经》中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和“兴”,“赋”就是“敷陈其率而直言之”;“比”就是比喻;“兴”又叫做“起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义”。 赋:《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起兴:《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其他:《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重章叠句的形式 2.《诗经》齐风.鸡鸣中有"自公召之",自如解释《诗经》齐风.鸡鸣中有"自公召之",自的解释。 自:此处为介词。从、由。 自,从也。——《广雅》。 自公召之:从官家那里传来召唤的声音;召唤的声音由官家那里传来。 原文欣赏: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颠之倒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白话翻译:东方还未露曙光,衣裤颠倒乱穿上。衣作裤来裤作衣,公家召唤我忧急。东方还未露晨曦,衣裤颠倒乱穿起。裤作衣来衣作裤,公家号令我惊惧。折下柳条围篱笆,狂汉瞪眼真强霸。不分白天与黑夜,不早就晚真作孽。 作品赏析:《东方未明》选自《诗经·齐风》。是周代在齐国京都地区(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它描写了在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下,奴隶们被强迫服苦役的痛苦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残暴,诉说了奴隶们受压榨的痛苦,反映了奴隶阶级的怨恨和反抗心声。 3.谁告诉我《诗经》中关于“东方未明”那段的原文和注释【原文】 东方未明, 颠倒衣裳①。 颠之倒之, 自公召之②。 东方朱晞③, 颠倒裳衣。 倒之颠之, 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4), 狂夫瞿瞿⑤。 不能辰夜(6), 不夙则莫(7)。 【注释】 ①衣:上身穿的衣服。裳:下身穿的衣服。②公:指王公贵族。③晞(xT):破晓。④樊:篱笆。圃:菜园。⑤瞿瞿:瞪着眼睛看的样子。(6)不能:不能分辨。辰:白天。(7)夙(su):早。莫:同“暮”,晚。 【译文】 东方黑暗天没亮, 急忙穿衣搞颠倒。 颠来倒去穿不好, 只因国君命令到。 东方黑暗天没亮, 慌忙颠倒穿衣裳。 颠来倒去穿不好, 只因国君召唤忙。 折柳编篱围菜园, 狂夫监工瞪着眼。 不分白天和夜晚, 不是起早就睡晚。 【读解】 国君一句话,小民累趴下。心慌意乱之中,竟连衣服怎么穿都闲不清楚了,更不用说其它。这种身不由己地服劳役,自然不是件愉快的差事。它的驱动力是内心的畏惧,而不是现实的利益或自我的意志。 由畏惧到丧失自我意志,是一个从人变为工具和机器的过程。机已只是一个物件,没有生命,不能思考,只能供人操纵,使唤。照此看来,同样是干活儿,在本质上却有天壤之别。 一种活儿是为生存必需,比如种田打猎,这是不得不如此的迫不得已,不劳动就不得食。虽然带有某种被迫的意味,却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一种活儿是为他人做嫁衣,比如为官方服苦役,这也是不得不如此的迫不得已,不去就会危及自己的生存,乃至丢掉生存所必需的一切。这虽是为了生存,却是被恐惧所驱使。一种活儿是为干活儿而干活儿,比如园中种花,种花既可劳动四肢,又可赏心悦目。这不是为了生存的必需,而是对自我能力的一种证明和赏识。 谁会愿意在恐惧的驱使下为他人做嫁衣裳呢?谁会愿意做没有意志和 4.“不夙则莫”《诗经》是什么意思不夙则莫的意思是:报时辰不是提前就是太晚. 这是出自《诗经·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这诗是讽刺国君号令不准的诗,而国君的‘不时’,又在于司时的官吏不负责任.古时无准确的钟表,故而司时的官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果司时的官吏每天搞错一点点,积年累月,经过一定时间,就可能出现巨大的误差.司时官吏失职,当然朝廷秩序也会一片混乱. 本诗在于讽刺司时官吏不准确报时,以致群臣见国君的时间混乱,官员手忙脚乱,心中忐忑不安,唯恐误时,遭到国君责怪. 此意乃是根据我收藏的中华书局出版的诗经注解来的,望能帮助楼主. 5.懂[诗经]的进来,不懂的也进来硕鼠 注释并 译文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题解] 这首诗表现农民对统治者沉重剥削的怨恨与控诉。 诗人骂剥削者为田鼠,指出他们受农民供养,贪得无厌。农民年年为剥削者劳动,得不到他们丝毫的恩惠,只得远寻“乐土”,另觅生路。 所谓“乐土”在当时只是空想罢了。 [注释] 1、硕鼠:就是《尔雅》的鼫(食shí)鼠,又名田鼠,啮(涅niè)齿类动物,穴居河川沿岸,吃豆粟等物。 今北方俗称地耗子。这里用来比剥削无厌的统治者。 “硕鼠”解作“肥大的鼠”亦可。《郑笺》:“硕,大也。 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 2、贯:侍奉。 三岁贯女: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女:汝,指统治者。 方玉润《诗经原始》:“三岁,言其久也。” 3、逝:读为“誓(《公羊传》徐彦疏引作誓)”。 去女(汝):言离汝而去。杨树达《小学述林》卷一:“此诗本表示决绝之辞。 三家作誓,用本字也。《毛诗》作逝,用假字也。” 4、爰:犹“乃”。所:指可以安居之处。 5、德:恩惠。 6、直:即“值”。 得我直:就是说使我的劳动得到相当的代价。 7、劳:慰问。 8、之:犹“其”。永号:犹“长叹”。 末二句言既到乐郊,就再不会有悲愤,谁还长吁短叹呢? [参考译文] 大老鼠啊大老鼠,千万莫吃我黄黍!三年小心服侍你,无人肯把我照顾。发誓就要离开你,去那遥远新乐土。 新乐土啊新乐土,那儿有我好住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千万莫吃我麦子!三年小心服侍你,我的恩德谁记起?发誓就要离开你,去那遥远新乐地。新乐地啊新乐地,我的位置在哪里? 大老鼠啊大老鼠,千万莫吃我禾苗!三年小心服侍你,无人肯把我慰劳。 发誓就要离开你,去那遥远新乐郊。新乐郊啊新乐郊,谁人还会长哀号?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东方未明》选自《诗经·齐风》。 是周代在齐国京都地区(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它描写了在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下,奴隶们被强迫服苦役的痛苦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残暴,诉说了奴隶们受压榨的痛苦,反映了奴隶阶级的怨恨和反抗心声。 全诗分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四十八字组成。 前两章以琅琅上口的语言形式,反复咏唱,下面试作翻译: 东方漆黑天未亮,颠颠倒倒穿衣裳。倒倒颠颠穿衣裳,公爷召唤催得慌。 东方曚昽没放亮,颠颠倒倒穿衣裳。倒倒颠颠穿衣裳,公爷命令催得慌。 作者向人们描绘了这样一种情景:东方还没有透出一丝光亮,夜里仍是一片漆黑。突然从奴隶主那里又传来了讨厌的吆呼声,召呼命令那些尚在睡梦中的奴隶们马上起来去干活。 严厉、急促的呵斥,逼得奴隶们摸着黑穿衣裳,弄得上下衣服颠倒,错乱不堪。他们拖着没有消除疲劳的身体,开始了又一天繁重的苦役劳动。 末一章,则像特写镜头一样,勾画出一幅奴隶们在监工的严密监视下苦苦挣扎的活生生的画面:砍折柳条编篱圃,监工吹胡又瞪眼。不分清晨和黑夜,起早贪黑苦役难! 作者选取了一个普通的劳动场景,把奴隶们的悲惨生活集中而又概括地展示给读者。 从而使人们如临其境,仿佛看到饱经风霜的奴隶们艰难地砍折来一捆又一捆的柳树枝条,给那大片的菜园编上篱笆围墙。而奴隶主的监工走狗,却盛气凌人,吹胡子瞪眼,整天恶狠狠地监视着奴隶们干活,致使奴隶们没有一点儿喘息的机会。 他们像牛马一样,不分白天黑夜地被奴隶主奴役驱使,过着非人的痛苦生活。作者以情纬文,直抒胸臆,感情激越地表达了奴隶们对奴隶社会徭役制度的强烈的不满情绪。 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奴隶们心底隐藏着一种压抑已久而行将喷发的愤怒。正因为作者是从奴隶的身世遭际出发,抒发对于现实的愤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对统治阶级确实有一种活生生的鞭辟入里的揭露和批判作用,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需要说明的是,据《毛诗序》解释:“《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 《郑笺》则说:“挈壶氏失漏刻之节,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群臣促遽,颠倒衣裳。”一直到南宋的朱熹也认为,《东方未明》是“诗人刺其君兴居无节,号令不时”(《诗集传》),终没有跳出汉儒的窠臼。 一切从封建诗教出发,所以解诗就难免瞎子断匾、盲人说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如今人们对《东方未明》的认识和评估,已经真正贴近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准确把握了作者的赋诗真谛。 《齐风·东方未明》在结构形式和艺术手法上也很有特点。其一,《东方未明》为乐歌,在结构上回环复沓。 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有些句子只换了一个或几个字。例如“东方未明”与“东方未晞”、“颠倒衣裳”与“颠倒裳衣”、“颠之倒之”与“。 6.诗经 齐风 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诗经 齐风是讲的周朝时候的事情 鸡鸣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还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著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东方之日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甫田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卢令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敝笱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载驱 载驱薄薄,簟笰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沵々。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々。鲁道有荡,齐子游敖。 猗嗟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7.诗经中那几首中提到鸡叫《国风 齐风 鸡鸣》: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国风 王风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国风 唐风 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另,《国风 豳风 七月》中也提到蟋蟀(原文很长,只拣那句):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8.诗经《蟋蟀》拼音版是什么1. xī shuài zài táng ,suì yù qí mò 。jīn wǒ bú lè ,rì yuè qí chú 。wú yǐ dà kāng ,zhí sī qí jū 。hǎo lè wú huāng ,liáng shì qú qú 。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2. xī shuài zài táng ,suì yù qí shì 。jīn wǒ bú lè ,rì yuè qí mài 。wú yǐ dà kāng ,zhí sī qí wài 。hǎo lè wú huāng ,liáng shì juě juě 。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3. xī shuài zài táng ,yì chē qí xiū 。jīn wǒ bú lè ,rì yuè qí tāo 。wú yǐ dà kāng 。zhí sī qí yōu 。hǎo lè wú huāng ,liáng shì xiū xiū 。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1. 释义: 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留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本职事情莫耽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多警悟。 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停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分外之事也不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敏事务。 天寒蟋蟀进堂屋,行役车辆也息休。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不停留。行乐不可太过度,还有国事让人忧。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乐悠悠。 2. 赏析: 全诗是有感脱口而出,直吐心曲,坦率真挚,以重章反覆抒发,语言自然中节,不加修饰。押韵与《诗经》多数篇目不同,采用一章中两韵交错,各章一、五、七句同韵;二、四、六、八句同韵,后者是规则的间句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