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梅图

1.看到梅花图你想到了那些诗句帮帮忙

有张渭的《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王安石也有赞颂梅的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等。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墨 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2.看到梅花图你想到了哪些诗句情写四句

古梅 宋·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红梅 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忆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

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西湖梅 元·冯子振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鸳鸯梅 元·冯子振 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题画墨梅 元·陶宗仪 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

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阳山道中 元·释善住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春晚杂兴 元·方回 芳草茸茸没屦深,清和天气润园林。

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冬词 元·郭钰 疏林晴旭散啼鸦,高阁朱帘 地遮。

为问王孙归也未?玉梅开到北枝花。寄迹武塘赋之 明·夏完淳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题画梅 明·徐渭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王元章倒枝画梅 明·徐渭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明·唐寅 题画 雪压江村阵作寒,园林俱是玉英攒。

急须沽酒浇清冻,亦有疏梅唤客看。早春 明·陈继儒 春风无力柳条斜,新草微分一抹沙。

欲向主人借锄插,扫开残雪种梅花。宋徽宗画半开梅 明·赵友同 上皇朝罢酒初酣,写出梅花蕊半含。

惆怅汴宫春去后,一枝流落到江南。画梅 明·方孝孺 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画梅 明·陈道复 竹篱巴外野梅香,带雪分来入醉乡。

纸张独眠春自在,漫劳车马笑人忙。画梅 明·陈道复 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后追寻笑我忙。

折取一技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梅花落 明·薛暄 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

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早梅 明·通润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丁卯新正三日写梅 明·李日华 檀口粉肋含笑语,春风拂拂为开怀。

酒人得此添狂兴,诗句从天泼下来。题画诗册页 清·普荷 无事不寻梅,得梅归去来。

雪深春尚浅,一半到家开。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画梅 清·金农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满把,如知明月是前身。题唐解元小景 清·恽寿平 雪后轻桡入翠微,花溪寒气上春衣。

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题梅花 清·汪士慎 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

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

3.梅花简笔画图片

梅(学名:Armeniaca mume Sieb.):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

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红褐色。

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两侧微扁。

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2n=16,24。

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

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千制,或熏制成乌梅人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

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扩展资料:植物学史 梅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应用历史。《书经》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

《礼记·内则》载:“桃诸梅诸卵盐”。《诗经·周南》云:“缥有梅,其实七兮!”。

在《秦风·终南》、《陈风·墓门》、曹风·鸬鸠》等诗篇中,也都提到梅。 上述古书的记载说明,古时梅子是代酪作为调味品的,系祭祀、烹调和馈赠等不可或缺少的东西。

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开始引种驯化野梅使之成为家梅--果梅。1975年,中国考古人员在安阳殷墟商代铜鼎中发现了梅核,这说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

参考资料:梅花_百度百科。

4.梅的成语

摽梅之年 (biào mén zhī nián)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驿寄梅花 (yì jì méi huā) 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摽梅之年 鹤子梅妻 梅妻鹤子 妻梅子鹤 青梅竹马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说梅止渴 望梅阁老 望梅止渴 雪胎梅骨 香药脆梅 驿寄梅花 驿路梅花 盐梅相成 盐梅之寄 盐梅舟楫 驿使梅花 止渴思梅 止渴望梅.春落梅枝头.每逢春寒料峭,瑞雪纷飞的残冬,梅花盛开了.清香馥郁芳扑鼻.梅园里红梅、白梅、绿梅、墨梅,竞相开放.红的似片片朝霞,白的粉妆玉琢,绿的清翠欲滴,黑的庄重脱俗,使人目不暇接.那洁白素净的玉蝶梅如翡翠的绿萼梅,胭脂点珠的朱砂梅,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浓艳如墨的墨梅,萼红瓣白的红梅,木蕊发红的骨里红,铁骨虬枝的龙游梅,枝若垂柳的垂枝梅,枝干和花蕊都向下,宛若探身弄影的照水梅……千姿百态、争丽斗妍,灿烂芬芳.随风飘动,像五彩云霞装扮着大地;风送幽香,点缀着残冬,使人间生出盎然春意."烟姿玉骨,淡淡东风色,勾引春光一半出."随着梅香的飘拂,那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转瞬就要到了. 梅先天下春,这是梅最可贵之处 .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冒着凛冽的寒风,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开花;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历来被人们当作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的象征.元代诗人杨维帧咏之:"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是一种蔷薇科樱桃属植物)落叶乔木.别名又叫梅、春梅、干枝梅、獠.梅花分五瓣,花色有白、红、淡绿、淡红等.以白色和淡红色为主.花先于叶子开放,果实可分青梅(绿色)、白梅(青白色)、花梅(带红色)三种,除供鲜食外,还可制蜜饯和果酱.未熟的果经过加工就是乌梅.乌梅原产我国, 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各地. 我国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了..《诗经》里有:"漂有梅,其实七分"的记载.1975年在河南安阳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铜鼎里,发现了一颗梅核,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年了.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已很盛,人们已从采梅果为主要目的而过渡到赏花."梅始以花闻天下",人们把梅花和梅子作为馈赠和祭祀的礼品,到了汉晋南北朝,艺梅咏梅之风日盛.《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米梅、胭脂梅."又:"汉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晋代陆凯,是东吴名将陆逊之侄,曾做过丞相,文辞优雅.陆凯有个文学挚友范晔(即《后汉书》作者)在长安.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开之际,自荆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邮驿专赠范晔,并附短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春"而且可以寄赠,自陆凯始,以梅花传递友情,传为佳话.到南北朝,有关梅花的诗文、轶事也多了.《金陵志》云:"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这可能是用梅花图案美容的开端. 据史料记载:隋人赵师雄在罗浮山遇见梅花仙子,故事美丽动人.说明当时人们也爱梅成风..杭州孤山的梅花在唐时已闻名于世.诗人白居易在离开杭州时,写了一首《忆杭州梅花,因叙旧寄萧协律》,诗云:"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伍祖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唐代名臣宋环在东川官舍见梅花怒放于榛莽中,归而有感,遂作《梅花赋》,诗中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谅不移本性,方可俪于君子之节"等赞语.此外,如杜甫、李白等诸多名家均有咏梅诗篇.曾一度为唐明皇李隆基大见宠幸的江来苹,性喜梅花.据《梅妃传》记:"所居栏槛、悉植数枝……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唐明皇)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北宋处士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南宋范成大是位赏梅、咏梅、艺梅、记梅的名家.他在苏州石湖辟范村,搜集梅花品种12个,并在1186年写成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1191年冬,词人、音乐家姜夔住在范成大石湖梅园中,正值梅花盛开.他自度新曲,填了两首咏梅词,名曰:《暗香》、《疏影》,音节谐婉,极受范的赞赏. .元代有个爱梅、咏梅、艺梅、画梅成癖的王冕,隐居于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又工画墨梅,花密枝繁,行笔刚健,有时用胭脂作没骨梅,别具风格.其《墨梅》诗名扬天下: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还写过一篇《梅华传》,把《三国演义》中的"望梅止渴"故事改写成了一篇趣味盎然的童话:大将军曹操行军迷路,军士渴甚,愿见梅氏.梅聚族谋曰:"老瞒(笔者注:曹操小名)垂涎汉鼎,人不韪(不韪即不同意)之.吾家世清白.慎勿与语.竟匿不出."王冕借赞扬梅花蔑视权贵的精神来暗喻自己的人格.南宋爱国诗人陆放。

5.《千里江山图》简介是什么

《千里江山图》为北宋王希孟所绘的山水画作品。

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渺的江湖。

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形象精细,刻画人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

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画法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

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少见的巨作。

6.梅的成语

摽梅之年 (biào mén zhī nián)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

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驿寄梅花 (yì jì méi huā) 请邮差寄送梅花。

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摽梅之年 鹤子梅妻 梅妻鹤子 妻梅子鹤 青梅竹马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说梅止渴 望梅阁老 望梅止渴 雪胎梅骨 香药脆梅 驿寄梅花 驿路梅花 盐梅相成 盐梅之寄 盐梅舟楫 驿使梅花 止渴思梅 止渴望梅=========================。

.春落梅枝头。每逢春寒料峭,瑞雪纷飞的残冬,梅花盛开了。

清香馥郁芳扑鼻。梅园里红梅、白梅、绿梅、墨梅,竞相开放。

红的似片片朝霞,白的粉妆玉琢,绿的清翠欲滴,黑的庄重脱俗,使人目不暇接。那洁白素净的玉蝶梅如翡翠的绿萼梅,胭脂点珠的朱砂梅,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浓艳如墨的墨梅,萼红瓣白的红梅,木蕊发红的骨里红,铁骨虬枝的龙游梅,枝若垂柳的垂枝梅,枝干和花蕊都向下,宛若探身弄影的照水梅……千姿百态、争丽斗妍,灿烂芬芳。

随风飘动,像五彩云霞装扮着大地;风送幽香,点缀着残冬,使人间生出盎然春意。"烟姿玉骨,淡淡东风色,勾引春光一半出。

"随着梅香的飘拂,那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转瞬就要到了。 梅先天下春,这是梅最可贵之处 。

.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冒着凛冽的寒风,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开花;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

梅花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历来被人们当作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的象征。元代诗人杨维帧咏之:"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梅花,是一种蔷薇科樱桃属植物)落叶乔木。别名又叫梅、春梅、干枝梅、獠。

梅花分五瓣,花色有白、红、淡绿、淡红等。以白色和淡红色为主。

花先于叶子开放,果实可分青梅(绿色)、白梅(青白色)、花梅(带红色)三种,除供鲜食外,还可制蜜饯和果酱。未熟的果经过加工就是乌梅。

乌梅原产我国, 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各地。 我国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了。

.《诗经》里有:"漂有梅,其实七分"的记载。

1975年在河南安阳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铜鼎里,发现了一颗梅核,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年了。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已很盛,人们已从采梅果为主要目的而过渡到赏花。

"梅始以花闻天下",人们把梅花和梅子作为馈赠和祭祀的礼品,到了汉晋南北朝,艺梅咏梅之风日盛。《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米梅、胭脂梅。

"又:"汉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晋代陆凯,是东吴名将陆逊之侄,曾做过丞相,文辞优雅。

陆凯有个文学挚友范晔(即《后汉书》作者)在长安。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开之际,自荆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邮驿专赠范晔,并附短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春"而且可以寄赠,自陆凯始,以梅花传递友情,传为佳话。到南北朝,有关梅花的诗文、轶事也多了。

《金陵志》云:"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这可能是用梅花图案美容的开端。

据史料记载:隋人赵师雄在罗浮山遇见梅花仙子,故事美丽动人。说明当时人们也爱梅成风。

.杭州孤山的梅花在唐时已闻名于世。

诗人白居易在离开杭州时,写了一首《忆杭州梅花,因叙旧寄萧协律》,诗云:"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伍祖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唐代名臣宋环在东川官舍见梅花怒放于榛莽中,归而有感,遂作《梅花赋》,诗中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谅不移本性,方可俪于君子之节"等赞语。

此外,如杜甫、李白等诸多名家均有咏梅诗篇。曾一度为唐明皇李隆基大见宠幸的江来苹,性喜梅花。

据《梅妃传》记:"所居栏槛、悉植数枝……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唐明皇)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

"北宋处士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南宋范成大是位赏梅、咏梅、艺梅、记梅的名家。

他在苏州石湖辟范村,搜集梅花品种12个,并在1186年写成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1191年冬,词人、音乐家姜夔住在范成大石湖梅园中,正值梅花盛开。

他自度新曲,填了两首咏梅词,名曰:《暗香》、《疏影》,音节谐婉,极受范的赞赏。 。

.元代有个爱梅、咏梅、艺梅、画梅成癖的王冕,隐居于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又工画墨梅,花密枝繁,行笔刚健,有时用胭脂作没骨梅,别具风格。

其《墨梅》诗名扬天下: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还写过一篇《梅华传》,把《三国演义》中的"望梅止渴"故事改写成了一篇趣味盎然的童话:大将军曹操行军迷路,军士渴甚,愿见梅氏。

梅聚族谋曰:"老瞒(笔者注:曹操小名)。

7.梅竹合在一起有什么含义或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中,把梅、竹合画一幅之上称为“梅竹双清”。无论诗歌还是绘画,都是将梅、竹分而吟咏图绘的。咏物诗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出现很早,《诗经》中已有大量以花喻人的诗句,屈原更是遍咏香萆,以比德君子。

梅的特质是在严寒的季节傲雪绽放,竹的是:四季常青,直立云霄,规整有节。未出土时先有节,凌云深处仍虚心。梅竹合在一起暗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不为强权压力坚持自己的信念,官位、实力在强虚心的坚持原则,象征人格高尚。

扩展资料

元代才有以梅竹为题合吟于一首的诗作,有贡性之的《题翠竹红梅》,有泰不华的《题梅竹双清图》,这是见到最早以双清称谓梅竹的文字记载。从题目看,这是题于画作上的,这说明“梅竹双清”在元代已开始有画家在画。

从留下的画迹看,其实从宋代已开始,只是不叫“梅竹双清”,如马麟有《梅花图》,画面上有梅花有竹子,另有宋元(佚名)《梅竹合卷》,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将梅竹合画在一起的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梅竹双清

下一篇
紫衿诗经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