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罢黜的诗歌

1.求指点江山的帝王诗词~

西楚霸王项羽《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垓下歌》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也有为人的渺小而发出的沉重叹息。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是刘邦击破英布军,回长安,途径故乡(沛县)时,邀集父老乡亲饮酒。酒酣,刘邦击筑(一种打击乐器)高歌,唱了这首《大风歌》。表达了他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

汉武帝刘彻《天马歌》

太一贡兮天马下。

沾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跇万里。

今安匹兮龙为友。

汉武帝既为一代雄才大略的君主,也是一位颇具文学情怀的诗人。在这首诗中,他以准确的语词、豪迈雄健的笔法和流畅灵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在他眼中、更在他想象中的天马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大汉王朝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强盛的国力和飞腾的理想。

魏武帝曹操《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刚击败袁绍、袁术兄弟二人,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龟虽寿》可贵的价值在于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人的思想被禁锢了三四百年,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新鲜气息。

唐太宗李世民《入潼关》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

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

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

李世民这首诗通过叙写在冬日入潼关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抒发了诗人的毫迈气概。诗歌先从潼关的地理形势和地位起,接着写所见和所闻,最后又联想到诸多古代名士入关和出关时的所作所为,赞赏他们的奇才和豪志,从而抒发了诗人想建功立业干一番大事业的英雄气概。

2.什么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加以了整理。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3.有关拿破仑的诗歌

希望对你有帮助:普希金《拿破仑》奇异的命运已告终结, 伟大的人物明星殒灭, 拿破仑的严酷时代, 已经无可奈何的沉落。

逝去了,胜利的骄子, 遭受审判的执政者, 他受到天下人的放逐, 已是后代崛起的时刻。 他用血泊染成的记忆, 将久久的遍布于世界, 赫赫英名庇护着你, 安息在浩渺的烟波…… 这陵墓何等雄伟壮阔, 安置你遗骸的灵柩上, 人民的憎恨已熄灭, 而不朽之光却在闪烁。

在屈辱的土地上空, 你的鹰鹫飞翔了多久? 多少王国相继沦陷, 任霹雳残暴摧枯拉朽。 听凭宿命力量的驱遣, 战旗呼啸,灾祸横流, 你把强权专制的重轭, 压在大地子孙的肩头。

当世界从奴役中觉醒, 当希望的霞光照亮, 高卢人用愤怒的巨手, 推翻了腐朽的偶像; 当国王的肮脏尸体, 横陈在暴动的广场, 不可避免的伟大节日—— 自由的节日大放光芒—— 愤怒的人民掀起风暴, 你却预见到绝妙机会, 不顾人民的崇高希望, 你竟然蔑视整个人类。 只相信毁灭性的幸福, 你无畏的心如狂如醉, 受了专制制度的诱惑, 你迷恋玄虚幻灭的美。

你安抚变革中的人民, 平息他们幼稚的激狂, 新生的自由变得哑然, 突然丧失了他的力量。 奴隶簇拥你踌躇满志, 实现了你权力的愿望, 你用桂叶缠绕起锁链, 把民军们驱上了战场。

法兰西虽然获得荣耀, 却忘了她远大的抱负, 只能用不自主的目光, 望着她那辉煌的耻辱。 你把剑带进盛大宴会, 一切都像你拜倒欢呼, 欧罗巴毁了,阴惨的梦 在他的头顶上空漂浮。

巨人扬起可耻的尊容, 踏上了欧罗巴的前胸, 蒂尔希特!(罗斯人 听到它已经不再惊恐) 蒂尔希特使傲岸英雄 最后一次域外扬名; 和平乏味,安宁冷清, 幸运儿的心又在激动。 是谁蛊惑了你?狂人! 谁竟使奇才目光短浅? 你怎不理解罗斯人的心? 徒然有胆略见识高远! 未能预料熊熊的烈焰, 你幻想我们罗斯人民, 又把天赐的和平企盼; 待猜透我们为时已晚。

俄罗斯,惯战的女王, 你把古老的权利记牢! 熄灭,奥斯特利兹太阳! 伟大的莫斯科,燃烧! 另一个时代已经到来, 短暂的耻辱一笔勾销! 决死战是我们的协定! 俄罗斯,为莫斯科祈祷! 他伸出了冻僵的双手, 抓住自己铁的冠冕, 他完了,他终于完了, 目睹眼前无底的深渊。 雪地上到处都是血迹, 欧洲的民军匆匆逃窜, 融雪宣告他们的覆灭, 敌人的踪迹随即消散。

天下沸腾,狂飙漫卷, 欧罗巴挣脱了锁链, 万民的诅咒飞向暴君, 讨伐的吼声雷鸣一般。 巨人看见了复仇女神, 看见人民在挥舞铁拳: 暴君阿,重重的屈辱, 都要如数的找你清算。

他往日的贪得无厌, 以及出奇制胜的凶残, 换来流放的心情苦闷 和异国天空下的孤单。 寻访囚徒的炎热小岛, 将有来自北方的帆船, 游人会在一处岩壁 刻下宽容和解的语言。

在这里极目远望海浪, 囚徒曾想起刀剑齐鸣, 想起北国冰冻的恐慌, 想起他的法兰西天空。 他在荒岛上有时忘了 王位、后世以及战争, 独自,独自想着爱子, 心里感到凄楚、沉痛。

如今什么人心胸褊狭, 甘愿承受可耻的骂名, 才会发出轻率的谴责, 去惊扰他废黜的亡灵! 阿,他为俄罗斯人民 指出了崇高的使命, 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 是他放逐生涯的遗赠。 致大海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象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 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 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 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 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 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 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 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 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 大群的船只就会被覆亡。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地海岸, 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 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 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虚枉: 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 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 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绿虑的路径? 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 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

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 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 是一些威严的回忆; 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

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 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 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 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 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

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 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 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 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 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

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 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 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哦,再见吧,大海! 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 我将长久地,长久地 倾。

4.茨维塔耶娃的诗

我的日子

我的日子是懒散的,疯狂的。

我向乞丐乞求面包,

我对富人施舍硬币。

用光线我穿过绣花针眼,

我把大门钥匙留给窃贼,

以白色我搽饰脸色的苍白。

乞丐拒绝了我的请求,

富人鄙弃了我的给予,

光线将不可能穿越针眼。

窃贼进门不需要钥匙,

傻女人泪流三行

度过了荒唐,不体面的一日。

诗歌在生长

诗歌以星子和玫瑰的方式生长,

或好似那不曾为家人所期望的美人。

对于所有的花环和最高荣耀

一个答案:它从那儿到达我这里?

我们在睡,忽然,移动在石板上,

天国那四瓣的客人出现。

噢世界,捉住它!通过歌手-在睡梦中-被打开了

星子的规则,花朵的公式。

茨冈热衷于离别

茨冈热衷于离别

相久——匆匆离

我用双手托着前额

凝视黑夜陷入沉思:

任凭谁翻遍我信札

没能明白内真情

我背信弃义却意味着——

我忠实于自

脉管注满阳光

脉管注满阳光——血液——

深棕色手臂

我独自自灵魂

满怀着巨情

我等待着螽斯数百

折断根草茎噬咬着……

强烈、普通受命短暂

奇异——我命

茨维塔耶娃·玛琳娜·伊万诺夫娜,1892-1941年,俄罗斯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茨维塔耶娃的诗以生命和死亡、爱情和艺术、时代和祖国等大事为主题,被誉为不朽的、纪念碑式的诗篇,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

5.评汉武帝 诗歌

评汉武帝诗歌有以下几首

一。《有感五首》之一 杜甫.

将帅蒙恩泽,兵戈有岁年.至今劳圣主,可以报皇天.

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

《有感五首》作于公元763年,那一年,吐蕃进攻大唐,长安危在旦夕,朝廷中分为战与逃两党.杜甫此时作诗,表达了寸土不让,坚守长安爱国之心.诗中引用了张骞乘槎的典故.歌颂了汉武帝时代的兵强马壮,用以鼓励沙场征战的大唐将帅士兵.特别是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四句,以仙人乘槎之典故,委婉的说出了,国家的疆界一寸不能放弃,交战的旧地,是张骞时代就归为大汉的土地,在战争中,虽然会出现累累新白骨,但是,为了旧时的拓边,为了国家的完整,马革裹尸,虽死尤荣.这是一种悲惨的壮烈.

二。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四有汉帝多自作诏一条,其中说到汉诏最可观,至今犹诵述,文辞可观,古今诵述的诏书中,有的是天子自作他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汉武帝.

三。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说,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澘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诗的第一句即茂陵刘郎秋风客.秋风客成为汉武帝的代号,正是因为《秋风辞》的缘故.

四。苏轼《过莱州雪后望三山》诗茂陵秋风客,劝尔麾一杯;帝乡不可期,楚些招归来句,《安期生》诗茂陵秋风客,望祀犹蚁蠭;海上如瓜枣,可闻不可逢句,也是同样的例证.清人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一一飞廉馆瓦条说到元人王恽就一用汉飞廉馆瓦当制作的砚台写诗,也称汉武帝为秋风客元王文定恽《秋涧集》有《飞廉馆瓦砚歌》,略云刘郎杳杳秋风客,神鸟冥飞忆初格.豹章爵首尾蟠蛇,建章千门风冽冽。

6.九年级上册抒发雄心壮志的诗句有

龟虽寿

【东汉末年】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作品富于哲理,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笔调兴会淋漓,有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写这一组诗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

7.求陆游的诗歌5首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的《钗头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

但因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

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

传说,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

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了,仍怀念唐婉,重游沈园,并作成《沈园》诗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

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

悲怆便为郁愤。 再看尾联。

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

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

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回看整首诗歌,但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

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

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句是当年作者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心情与生活的概述。

他胸怀报国鸿图,匹马单枪驰骋于万里疆场,确实想创立一番不朽的业绩。“觅封侯”不能单单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因为在写法上作者在这里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毋庸说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却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抒发自己念念不忘国事,却又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闷心情。

“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 结尾三句,苍劲悲凉,寓意深刻。

“谁料”二字。

8.求几首爱国主题的诗歌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陆游《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暗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陆游《书愤》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回看整首诗歌,但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9.跪求《终南山》、《登楼》、《书愤》的诗歌鉴赏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①,连山到海隅②。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③。 分野中峰变④,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⑤,隔水问樵夫。 答案:写景 山、云、霞 夸张 互文 动静结合 高大磅礴、如画中景 热爱自然、陶醉山水 译文: 终南山高大雄伟,几乎接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回望刚刚在身前退向两边的茫茫白云,淡淡青雾,又弥漫成了朦胧迷蒙的一片奇幻的境界。中峰高大雄伟,成了分野之界,阴天和晴天里千岩万壑的景象相差悬殊。

天晚了,想要找个人家住下,我只好隔着水向樵夫打听。 疑难点注释:①太乙:终南山的主峰,也是终南山的别名,在唐京长安城南约四十里处。

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绵延八百余里。天都:因太乙为洞天之最,故曰天都,或说指唐都长安。

②连山句: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③ 两句诗互文。

即“白云入看无,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回望合”。 白云,白茫茫的雾气。

青霭,也是雾气,比白云淡。 ④分野句:中峰南北,属于不同的分野。

古代天文学家将天空十二星辰的位置与地上州郡区域相对应,称某地为某星之分野。 ⑤人处:人家、村子。

赏析点拨: 鉴赏这首诗,首先要注意诗的线索和顺序。作者以游踪为线索,以时空变化为顺序,对终南山进行了描绘。

首联是远观,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峻、广大,它高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颔联写进入山中所见到的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奇妙景象。

颈联写来到中峰时所见到的景象,突出了山之高大、景象之变换无穷。尾联写登山流连往返,以至天晚欲寻觅宿处。

线索清楚,层次分明,在仅仅四十个字之内把终南山的高大雄伟展现在我们面前。 其次,重点鉴赏诗的第二联。

这一联诗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来描写进入终南山所见到的奇妙景象。诗人进入终南山,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

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维,又有谁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呢?“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答案:写怀诗 花、楼、浮云、庙、日 借景抒情、古今对比、用典 山河破碎、国破家亡 爱国、忧国忧民 【注解】: 1、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 2、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3、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 4、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5、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

北极:北辰。 6、西山寇盗:指吐蕃。

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

故吐蕃也莫相侵。 7、《梁父吟》:乐府篇名。

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但现存《梁父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

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 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评析】: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

“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

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

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此诗抒写诗人对国家灾难的深重忧思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感伤。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当此春光浓艳、繁花似锦的三月,花近高楼,正好赏玩,而诗人登临却触景伤情,百感交集,不能自已。

“伤心原不在花,在于万方多。

上一篇
秋烟诗经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