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当中的新韵是指的哪一类韵诗词的新韵采用现代声韵,一般依照《新华字典》执行。 按照古典的格律、采用现代的声韵,创制或填写的诗词为新韵诗词。其中,古典格律依照古人的诗词谱格执行。 2010年,中华诗词学会发布了中华新韵。中华新韵由《中华诗词》编辑部组织力量,对诗词界传用的几种简表,进行了分析、研究、比较和归纳,征求了一些诗词作者的意见,经过集体讨论,整理出了《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 中华新韵包含十四个韵部,其韵部表如下:一、麻 a,ia,ua 二、波 o,e,uo 三、皆 ie,üe 四、开 ai,uai 五、微 ei,ui 六、豪 ao,iao 七、尤 ou,iu 八、寒 an,ian,uan,üan 九、文 en,in,un,ün 十、唐 ang,iang,uang 十一、庚 eng,ing,ong,iong 十二、齐 i,er,ü 十三、支(-i)(零韵母) 十四、姑 u 制定原则:1、韵部划分的依据 ——普通话 韵部划分以普通话为读音的依据,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读音的依据,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麻波皆开微豪尤,寒文唐庚齐支姑。为了便于记忆,可用两句七言韵语来代表14个韵部:中华诗国开新岁,又谱江涛写玉篇。 2、韵部划分的标准 ——同身同韵 韵部划分用《汉语拼音》注音,韵母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韵母开头的部分i、u、ü,称为韵头;韵头后面的元音部分是韵母发音的主部,如ua中的a、ei中的e、iou中的o,称为韵腹;韵腹后面的辅音部分,即n、ng,称为韵尾。 韵腹和韵尾全称韵身。有的韵母没有韵头,只有韵身。 有的韵母没有韵尾,韵腹即是韵身。显然,韵身相同的字,发音取同一收势,读起来是和谐统一的,因而是押韵的。 所谓“同身同韵”,即是将韵身相同的字,归于同一韵部。这样就使音韵划分有了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和尺度,从而使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考虑到汉语拼音使用英文字母时的具体情况,在判定“同身”时,对个别具体情况有所调整。用《注音字母》注音,韵头称为介母,没有韵尾,韵母即是韵身。 韵母相同,自然同韵,同身等韵就更是理所当然的了。3、平仄区分的原则 ——只分平仄,不辨入声 每个韵部中发音为阴平、阳平的字,即为平声字;发音为上声、去声的字,即为仄声字。 不再区分入声字。这样,每个韵部实际上自然分成了平声、仄声两个部分。 用入声韵的词牌,用新韵时改用仄声。为了同时使用《平水韵》时更加方便,在每个韵部的后面标出该韵部平声字中所含的原入声字。 仄声部分中的原入声字不再标出。4、多音字归属原则 ——音随意定,韵依音归。 对于多音字,根据其不同的读音,分别归属于相应的韵部。在使用时,根据该字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确定其读音,从而确定其所属韵部及其平仄划分。 5、与旧韵书的关系 ——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创作旧体诗,提倡使用新韵,但不反对使用旧韵,如《平水韵》。 但在同一首诗中,对于新旧韵的不同部分不得混用。为了便于读者欣赏、便于编者审稿,使用新韵的诗作,一般应加以注明。 一般说来,新韵比旧韵要简单、宽泛,且容量大,这对于繁荣诗词创作应该是有促进作用的。但这并不妨碍继续使用旧韵,这就是“今不妨古”的原则。 而且,即使使用新韵,也可以使用比《中华新韵》更严、更细的韵目,这就是“宽不碍严”的原则。我们认为,声韵改革是一件大事,不是一蹴而就的。 《简表》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通过一个阶段的试行,还要进行修订和完善。希望这个《简表》能够对广大诗词作者和爱好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希望诗坛能够涌现出一大批使用新声韵的好诗,这是我们公布这个简表的根本目的。 问题说明:1. e、o 同韵。e 与 o 在汉语拼音中发音的区别,是依赖于声母的,当其与 b、p、m、f 相拼时,发 o 音,与其它声母相拼时,发 e 音。 它两个其实是一个韵母,只是与不同的声母相拼时,才造成了读音的微小差别。《平水韵》同归五歌,《十三辙》同入“梭波”,说明古时差别更小。 《注音字母》中用ㄛ、ㄜ表示,采用两个形近的字母,正是反映了读音的实际情况。因此,把 e、o 归入同一韵部,是在实际发音上是不违反“同身同韵”的标准的。 2. eng、ong 同韵。韵母 ong 的使用,只是《汉语拼音方案》的特殊处理。 从音韵学角度上讲,ong、iong 的韵腹都不是 o,而是 e,即应为 ueng、ǖeng,其韵身都是 eng 。《汉语拼音方案》中还有一个韵母 ueng,与 ong 同音,可见 ong 与 ueng 是等效的。 在《注音字母》中,ong、iong 即为ㄨㄥ、ㄩㄥ。介母不同,韵母同为ㄥ,其与 eng 同身同韵的状况,更是一目了然。 《平水韵》分为一东二冬八庚九青十蒸,至《十三辙》统归中东,反映出古人已经认识到它们可以是同韵的。3. ie、ue 的韵身不是 e,而是 ê。 我们所说的“同身同韵”的标准,是以字的实际读音为依据的。《汉语拼音方案》为了简便,对个别字母的使用做了调整。 比如,ie、ue 中的 e 实际应是 ê,即《注音字母》中的ㄝ,为了简便,以 e 代之。注音时是简便了,划韵时却增加了一层假面具。 必须抛开假面具,按照其实际读音划韵。因此 ie、ue 不应与 e 同韵,而应自成一韵。 《平水韵》中,此二韵杂于九佳六麻,《十三辙》始辟“乜斜”,反映出读音的发展。 2.古诗中,新韵做 何解什么是新韵。 新韵,也称今韵,新声韵。 什么是新韵(我国格律诗权威机构中华诗词学会称为“新声韵”),就是用普通话,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发音,来写格律诗!这里只分两个问题:1.根据汉语拼音方案,一声、二声是平声,也是平韵;三声、四声是仄声,也是仄韵。 2.根据专家们的肯定,古人的入声,现代汉语的发音已经没有了,一些读平声,一些读仄声,所以统统并到我们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查到的发音里面。古人读入声的声调,现代汉语的发音已经没有了,所以统统并到我们在现代汉语书籍查到的发音里面;古人押入声韵,现代汉语的发音已经没有了,所以统统押仄声韵。 格律诗规则方面(格律),我们应该去查古人的平仄谱。它的发音,我们就查现代汉语的发音。 记住,一声、二声是平声,也是平韵;三声、四声是仄声,也是仄韵;古人读入声押韵(押韵的字),并到仄韵里面;古人读入声的声调(读平声或仄声),统统并到我们在现代汉语字典、词典查到的发音“一声、二声、三声、四声”里面。查唐诗、宋词、元曲的平仄谱,就可以发现,里面除了押韵以外,都是平仄。 我们就去查现代汉语字典、词典,一声、二声是平声;三声、四声是仄声。这样我们就完全符合格律诗的要求了。 举例说明: 山头老生习作双调忆江南 跟往事干杯(今韵)—— 来把酒,跟往事干杯。(干,平声) 求索三十常看月,功名万里被尘灰。 昨日不须追。 将进酒,跟往事干杯。 霜露随风秋已到,长天极目鹭齐飞。 地里果成堆。 宋词《忆江南》,双调忆江南,是根据格律可以重复写两遍。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 《忆江南》格律:-+/,+//――(韵)。+/+――//,+-+//――(韵)。 +//――(韵)。 这是一首符合格律的宋词。 写作感受:首先是宋词《忆江南》的格律,也是词谱,应该严格遵守它的格律;第二是韵,它押平韵,有三个韵,双调所以有六个韵;第三是平仄,从现代汉语字典、词典中对照把符合现代汉语发音的平仄的字和词填入,完成诗歌内容。当然,我们为了区别平水韵,1.一首格律诗里面,要求平水韵和新韵不能混用;2.最好在诗歌的题目后面用括号加注(新韵)或(今韵)或(新声韵)。 3.诗词的用韵一、平仄音 一般来讲,普通话里的第一、第二声(既阴平、阳平)里大部分字,是古典诗词声韵部里的“平声”;而三、四声都是仄声(既“上声”和“去声”),但这仅仅是一般而言,绝不是肯定。 如以普通话发音作为韵的平仄确定,一准出现错误。因为在不少入声字里,它的发音就是普通话里的阴平、阳平声,而入声字,又偏偏就是诗韵中的仄音。 我对入声韵字最头痛,稍不留神就会出错。自己创作的古典诗词里,被人挑出毛病的地方,多为入声字的错误使用。 入声字怎样才能记住?有人总结了窍门,但我不太认可。我认为入声字的掌握,应该是在长期写作时慢慢感悟出来的,在不熟悉的时候,只能靠查韵书去确定,这样做虽然比较烦琐,但是,能够有效的避免了平仄出现错误。 入声字韵书上写的很分明,这里就拿几个字作为例子,不过是希望大家知道,这些字可不是平音,而是仄音:剥、吃、出、*、激、息、等等,这些字的发音都是普通话的“阴平”,但在诗韵里,它们都是仄韵。 附加讲个小故事,很能说明平仄声的问题: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 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 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 其实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 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它们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部,可在普通话读来却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能分得清清楚楚,分别读做ik,it,ip)。 光是平仄音就说这么多,其实,如果手里有一本韵书就是最方便的事情了,许多字的平仄音在吃不准的时候,就可以翻查。过去我比较喜欢使用“平水韵”,而现在只喜欢在书店里购买的《诗韵新编》,在本书被称为“新韵”,而新韵就是改良后的古典诗词的韵书。 如果到一些比较大的书店里去,应该可以找到这类书卖。(三联书店里就有这些书籍)。 附:《诗韵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书本定价10.60元 二、关于韵的几个概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实,一个字如果出现在诗行中,它的平仄音可以称为律,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律”,一个字在韵脚处才叫“诗韵”,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韵”。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甚至连民歌都会押韵。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于是,“押韵”又称为“合辙”。 一般人在写古典诗词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习惯不按格律平仄去写诗词,他们在格律上的使用,习惯按普通话发音确定,所以,出律与否不提了,本就没有按格律写作,但是,韵却很可能出现错误,我固执的认为,一首古典诗词,它能错律但绝不能错韵,否则就完全谈不上古典而属于现代诗歌,甚至属顺口溜了。另一部分朋友喜欢按格律写诗词,参照的韵部多为“平水韵”或者是“声律启蒙”里的规定,这个做法是正确的,尽管已有不少人呼吁以普通话发音去确定一首诗词韵声部,但是,这些呼吁一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或认可,所以,如果想使自己的诗词在韵上不出现错误,还是要使用古人为我们写出的这些规定。 牵扯到韵的使用问题其实不多,除了用字可按韵书规定外,再就是把几个必须掌握的概念弄明白就可以了。 总结归纳一下与韵有关的定义,也算是名词解释吧: 1、通韵:古体诗写作时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2、窄韵:某韵部的字数很少。(宽韵与窄韵意思相反,略去不提) 3、出韵:应该按词谱规定用韵时,诗词里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叫做出韵。 4、和韵:在唱和别人诗词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作诗叫和韵。 5、次韵:也称“步韵”,既用原诗词相同的韵字,且前后秩序都必须相同。 6、用韵:既使用别人原诗中相同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秩序。 7、依韵:既用与原诗词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8、抱韵:既首句与末句押韵,第二句与道第二句押韵,以此类推向中环抱的押韵方式。 9、偶韵:既逢偶句才押韵 10、随韵:既一呼一应进行转换的押韵方式,一般是上句定韵,下句随押。 11、排韵:既从地一句到全章甚至全篇,每句都押同一种韵。 三、对仗: “对仗”如果细说,不如买本书自己细看,主要是内容实在太多了。 记得当初我看见“对仗”这个词的学习资料居然有那么多的时候,吃惊极了。总以为掌握基本知识就够了,没想到还有那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了解。 在对仗的每部分里,又分出各小部分,枝枝叉叉难以在这里归纳全面,所以,只能拣一些易记、多用的知识作为笔记内容,再深的知识,就必须看书了。 诗词中的对偶,就叫做“对仗”。 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便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由。一般讲的对偶,指的是上下两句的相对。 而上句又叫“出句”,下。 4.古韵与新韵的区别新韵 新韵诗词是相对于旧体格律诗变革而来的一种诗体。 新韵诗就是在这些旧体诗(如七绝、五律、七律)的基础上变革而来的新诗体。 写新韵“七绝”诗:全诗要求四句,每句七字,互句不必讲平仄对韵,也不讲对偶,但起句未字一般要用平声韵,双句未字要押首句的平声韵,一韵到尾; 写新韵五律诗时:全诗要求八句,每句五字,互句不必讲平仄对韵,也不讲究对偶,首句未字要平声韵,双句未字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尾; 写新韵七律时:全诗八句,每句七字,互句不必平仄对韵,中间四句也不用对偶,上下句也不用粘对,但首句一般应为平声韵,双句未字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尾。 将上述旧体格律诗写为新韵诗时,在押韵时一般通行的办法是以普通话四声的第一、二声作为平声韵的,而旧体格律诗的押韵则是以古时平水韵来定平声韵的,所以新韵诗称为“新韵”就在于此。 也就是说,新韵诗是针对旧体格律诗进行改革,只保留旧体格律诗全诗句数、每句字数和起句平声隔句押韵(按普通话音押韵)的特点,其余旧体诗的互句平仄声要相对、上下两句要粘连、中间四句要互相对偶(对仗)、按旧韵书“平水韵”押韵的严格要求均舍去,这就是新韵诗词。 古韵 古韵指以《诗经》为主的先秦两汉韵文的韵。这些韵,从早就有人发现有些不大顺口,到宋代,有叶音说:凡字用到韵文里,可以按不同的上下文随便改变平时的念法,好叫它顺嘴。 汉语音韵学术语,以《诗经》为主的中国先秦两汉韵文的韵。传统音韵学关于古韵的研究,主要成就在于古韵分部。所利用的材料,主要是《诗经》韵字和《说文解字》的谐声偏旁,兼及先秦两汉韵文、重文、异文通假、读若、音训等。 其基本方法是首先系联《诗经》韵字,归纳韵部。然后根据谐声关系,扩大韵部范围,如此推衍,可得到完整的古韵系统,并将汉字分别归入各韵部。 与其抱残守古韵,不如新韵与时进。 2005年中华诗词学会颁布了《中华新韵简表》。新韵韵部的划分以普通话为读音的依据,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读音的依据,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麻波皆开微豪尤,寒文唐庚支齐姑。 新韵又以“同身同韵”(韵母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韵母中开头的i、u、ü,称为韵头;韵头后面的元音部分称为韵腹,它是韵母发音的主要部分;韵腹后面的辅音部分,即n、ng,称为韵尾。韵腹和韵尾合称韵身)为韵部划分的标准,即是将韵身相同的字,归于同一韵部。 本人认为《中华新韵简表》也还有值得灵活处理的地方,如o和e韵在《中华新韵简表》里属同一韵部,但o和e的实际读音差别还是较为明显的,最好将e归入到ie、ue 的韵部之中。另外,un和en本是同韵,但实际运用中最好可分可合,便宜处之。 5.古诗中,新韵做 何解什么是新韵。 新韵,也称今韵,新声韵。 什么是新韵(我国格律诗权威机构中华诗词学会称为“新声韵”),就是用普通话,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发音,来写格律诗! 这里只分两个问题: 1.根据汉语拼音方案,一声、二声是平声,也是平韵;三声、四声是仄声,也是仄韵。 2.根据专家们的肯定,古人的入声,现代汉语的发音已经没有了,一些读平声,一些读仄声,所以统统并到我们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查到的发音里面。古人读入声的声调,现代汉语的发音已经没有了,所以统统并到我们在现代汉语书籍查到的发音里面;古人押入声韵,现代汉语的发音已经没有了,所以统统押仄声韵。格律诗规则方面(格律),我们应该去查古人的平仄谱。它的发音,我们就查现代汉语的发音。记住,一声、二声是平声,也是平韵;三声、四声是仄声,也是仄韵;古人读入声押韵(押韵的字),并到仄韵里面;古人读入声的声调(读平声或仄声),统统并到我们在现代汉语字典、词典查到的发音“一声、二声、三声、四声”里面。 查唐诗、宋词、元曲的平仄谱,就可以发现,里面除了押韵以外,都是平仄。我们就去查现代汉语字典、词典,一声、二声是平声;三声、四声是仄声。这样我们就完全符合格律诗的要求了。 举例说明: 山头老生习作双调忆江南 跟往事干杯(今韵)—— 来把酒,跟往事干杯。(干,平声) 求索三十常看月,功名万里被尘灰。 昨日不须追。 将进酒,跟往事干杯。 霜露随风秋已到,长天极目鹭齐飞。 地里果成堆。 宋词《忆江南》,双调忆江南,是根据格律可以重复写两遍。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忆江南》格律:-+/,+//――(韵)。+/+――//,+-+//――(韵)。+//――(韵)。 这是一首符合格律的宋词。写作感受:首先是宋词《忆江南》的格律,也是词谱,应该严格遵守它的格律;第二是韵,它押平韵,有三个韵,双调所以有六个韵;第三是平仄,从现代汉语字典、词典中对照把符合现代汉语发音的平仄的字和词填入,完成诗歌内容。 当然,我们为了区别平水韵,1.一首格律诗里面,要求平水韵和新韵不能混用;2.最好在诗歌的题目后面用括号加注(新韵)或(今韵)或(新声韵)。 6.诗词中,用平水韵与新韵来押韵,有什么区别当然有区别了,首先,平水韵和新韵中间的字有很多不一样。而平水韵是近体诗的正韵,所以你要写正规的绝句律诗,你最好用平水韵,虽然现在有人说还用平水韵是抱残守缺,但是如果不用,那就不能算真正的近体诗。如果你写现代诗,你当然用哪个韵都可以。 押韵没有什么细节。近体诗是死的,就是隔一句一定要押韵,同时首句可以入韵,也就是说,比如一首绝句,二、四句是必须押韵的,一句可以压,三句不压。律诗类推,现代诗就更没有细节了,隔一句,两句,三句,甚至不压都没错。不过要记住,押韵千万不要每句都压,那样就成了顺口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