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馆藏诗经

1.急

《论语》和《诗经》中的“思无邪”到底是啥意思?在《论语•为政》当中,孔子的弟子记录了孔子谈《诗》的一句话: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是当时孔子读《诗》有感,引用《诗•鲁颂•駉》当中的一句话(“思无邪”)来概括整个《诗经》所收录的“风、雅、颂”三百首先秦诗篇的某一总体性质的评论词。这句话中,孔子所用的三个字在我们今人看来似乎毫无神秘感可言,普通到再也不能再普通了,然而,就其释读来说却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一) 现有解读实例 ⑴ 杨伯峻、吴树平:孔子说:“《诗经》三百首,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没有邪念’。”[1] 这种观点在大陆学者当中颇有代表性,许多书籍中有关本句的解释大同小异。

在国外有相当影响力的Arthur Waley的《论语》英文版本对于这句话的翻译也持有相同的观点:The Master said, If out of the three hundred Songs I had to take one phrase to cover all my teaching, I would say 'Let there be no evil in your thoughts'. [2] 然而,从译者对译文的注释来看,译者将其中的“思”认定为语气助词,这显然是把文中的“思”与后面的“思马斯徂”中的“思”混淆在一起了。(国内学者一般认为后者的“思”为语气助词,这也是不对的,本文后面将会论及) ⑵ 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不是一部译着,没有严格的译文,但是从其诠释来看,他也是赞同这种观点的:“人活着就有思想,凡是思想一定有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思想,孔子的‘思无邪’就是对此而言。

人的思想一定有问题,不经过文化教育,不经过严正的教育,不会走上正道,所以他说整理诗三百篇的宗旨,就是为了‘思无邪’。”[3] ⑶ 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对“思无邪”作了这样的注解:思无邪:《鲁颂•駉》篇辞。

或曰,诗有美刺正变,所以劝善而惩恶。则作者有三百篇之思,皆归无邪,又能使天下后世之凡有思者同归无邪。

有一说,无邪,直义。三百篇之作者,无论其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其言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假,此谓诗言志,乃三百篇所同。

故孔子举此一言以包盖其大义。诗人性情,千古如照,故学于诗而可以兴观群怨。

此说似较前说为得。駉诗本咏马,马岂有所谓邪正?诗曰:“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祛祛,强健貌。徂,行义。

谓马行直前。思马之思乃语词,不作思维解。

虽曰引诗多断章取义,然亦不当大违原意。故知后说为允。

钱先生的“白话试译”如下所示:先生说:“《诗经》三百首,可把其中一句诗来包括尽,即是‘思无邪’。”[4] 钱穆先生列举了两种通行的观点,并表明自己倾向于后者。

然而,后一种观点虽然符合“诗言志”的大意,但在文字学上很难立足,只是学者们根据诗文大意所得到的一种模糊的推断而已,因为“邪”与“斜”是同源字[5],但是“无邪”不能代表“直”的意思。因为要满足这个意义,否定词应该用“不”,而不应该用“无”。

更为重要的是,“斜”(邪)本身具有“抒发”的意义(《说文·斗部》:“斜,抒也。”段玉裁注:“抒,各本从木,今正。

凡以斗挹出谓之斜,故字从斗。”),加上“无”以后意义就反转了,无法表示“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假”的意境。

⑷ 有别于大陆传统,台湾学者似乎继承了钱穆先生的所取的观点。傅佩荣先生的白话译文为: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称之为:无不出于真情。”

傅先生对于“思无邪”的注释是这样的:思无邪:出于《诗•鲁颂•駉》,描写马向前直行的勇健貌,引申为诗人直抒胸怀,所作无不出于真情。[6] 这个注释的问题在于“思无邪”这三个字在诗中并非用来描写“马向前直行的勇健貌”,与Arthur Waley所犯的错误一样,他把真正描写“马向前直行的勇健貌”的“马斯徂”与前面的“思无邪”混淆了。

(二) 《诗经》中的“思无邪” 为了弄清原委,我们有必要将《诗经•鲁颂•駉》原封不动地抄写出来,进行一番必要的研究。[7]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

思无疆,思马斯臧!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駵有雒,以车绎绎。

思无斁,思马斯作!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鉴于其译文有诸多问题,故不列出,我们在此只探讨与“思无邪”直接相关的文字。

笔者以为,整个诗文行文颇有规律性,这对于解读“思无邪”非常有帮助,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的《论语》注释者和《诗经》注释者忽略了这一点,是素质问题吗?是态度问题吗?笔者只能唏嘘再三,为其扼腕不已!笔者以为,只要我们将“思无疆”、“思无期”、“思无斁”和“思无邪”放在一起对比,就不难发现“疆”和“期”是表示空间和时间界限的文字,因为诗文有排比对称的特点,我们可以初步推断“斁”和“邪”也应该与此类似。首先,让我们考察一下“斁”字。

“斁”:《诗经全解》的作者们将其释为“厌”,并将“无斁”据杨合鸣《疑难词语辨析。

2.诗经全文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1、第一篇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第二篇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 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3、第三篇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4、第四篇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扩展资料 诗经的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

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 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

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 。

3.诗经中秋的诗句

辞别诗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赠王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宋人送别词《雨霖铃》[1]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中秋。

4.诗经中“渌水澹澹”出自哪里

东京赋 《东京赋》 ——张衡 汉文化遗产传续至今的既有《东京赋》、《西京赋》、《灵宪》、《七弁》、《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

《东京赋》中的安处先生否定和批判了他的观点,警告凭虚公子“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又对东都洛阳的盛况进行了一番描绘,意在称颂东京的兴盛而不流于奢侈。

东京赋 安处先生于是似不能言,怃然有闲,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苟有胸而无心,不能节之以礼,宜其今而荣古矣。

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缪公于宫室,如之何其以温故而知新,研核是非,近于此惑?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始于宫邻,卒于金虎。嬴氏搏翼,择肉西邑。

是时也,七雄并争,竞相高以奢丽楚筑章华于前,赵建丛台于后。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思专其侈,以莫己若。

乃构阿房,起甘泉,结云阁,冠南山征税尽,人力殚。然后收以太半之赋,威以参夷之刑。

其遇民也,若氏之芟草,既蕴崇之,又行火焉。〔A11C〕々黔首,岂徒高天、厚地而已哉!乃救死于其颈,驱以就役,唯力是视。

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高祖膺受图,顺天行诛,杖朱旗而建大号。

所推必亡,所存必固。埽项军于垓下,绁子婴于轵涂。

因秦宫室,据其府库。作洛之制,我则未暇,是以西匠营宫,目玩阿房,规摹逾溢,不度不臧。

损之又损之,然尚过于周堂。观者狭而谓之陋,帝已讥其泰而弗康。

且高既受命建家,造我区夏矣,文又躯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武有大启土宇,纪禅肃然之功。

宣重威以抚和戎狄,呼韩来享,咸用纪宗存主,飨祀不辍。铭勋彝器,历世弥光。

今舍纯懿而论爽德,以《春秋》所讳而为美谈,宜无嫌于往初,故蔽善而扬恶,祗吾子之不知言也。必以肆奢为贤,则是黄帝合宫,有虞总期,固不如夏癸之瑶台,殷辛之琼室也,汤武谁革而用师哉!盍亦览东京之事以自寤乎?且天子有道,守在海外。

守位以仁,不恃隘害。苟民志之不谅,何云岩险与襟带?秦负阻于二关,卒开项而受沛。

彼偏据而规小,岂如宅中而图大?昔先王之经邑也,掩观九奥,靡地不营。土圭测景,不缩不盈,总风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

审曲面势,溯洛背河,左伊右,西阻九阿,东门于旋。盟津达其后,太谷通其前。

回行道乎伊阙,邪径捷乎に辕。大室作镇,揭以熊耳。

底柱辍流,钅覃以大丕。温液汤泉,黑丹石辎。

王鲔岫居,能鳖三趾。宓妃攸馆,神用挺纪。

龙图授羲,龟书畀姒。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周公初基,其绳则直。苌弘魏舒,是廓是极。

经途九轨,城隅九雉。度堂以筵,度室以几。

京邑翼翼,四方所视。汉初弗之宅,故宗绪中圮。

巨猾闲,窃弄神器,历载三六,偷安天位。于是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

我世祖忿之,乃龙飞白水,凤翔参墟。授钺四七,共工是除。

枪旬始,群凶靡余。区宇宁,思和求中。

睿哲玄览,都兹洛宫。曰止曰时,昭明有融。

既光厥武,仁洽道丰。登岱勒封,与黄比崇。

逮至显宗,六合殷昌。乃新崇德,遂作德阳。

启南端之特闱,立应门之将将。昭仁惠于崇贤,抗义声于金商。

飞云龙于春路,屯神虎于秋方。建象魏之两观,旌六典之旧章。

其内则含德、章台,天禄、宣明,温饬、迎春,寿安永宁。飞阁神行,莫我能形。

濯龙芳林,九谷八溪。芙蓉覆水,秋兰被涯。

渚戏跃鱼,渊游龟。永安离宫,修竹冬青。

阴池幽流,玄泉冽清。鹎ス秋栖,鹘鸟春鸣。

且鸠丽黄,关关嘤嘤。于南则前殿灵台,和欢安福。

讠移门曲榭,邪阻城洫。奇树珍果,钩盾所职。

西登少华,亭候修敕。九龙之内,实曰嘉德。

西南其户,匪雕匪刻。我后好约,乃宴斯息。

于东则洪池清。渌水澹澹。

内阜川禽外丰葭。献鳖蜃与龟鱼,供蜗{庳虫}与菱芡。

其西则有平乐都场,示远之观。龙雀蟠蜿,天马半汉。

瑰异谲诡,灿烂炳焕。奢未及侈,俭而不陋。

规遵王度,动中得趣。于是观礼,礼举仪具。

经始勿亟,成之不日。犹谓为之者劳,居之者逸。

慕唐虞之茅茨,思夏后之卑室,乃营三宫,布教颁常。复庙重屋,八达九房。

规天矩地,授时顺乡。造舟清池,惟水泱泱。

左制辟雍,右立灵台。因进距衰,表贤简能。

冯相观,祈褫禳灾。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

百僚师师,于斯胥洎。藩国奉聘,要荒来质。

具惟帝臣,献琛执贽。当觐乎殿下者,盖数万以二。

尔乃九宾重,胪人列,崇牙张,镛鼓设。郎将司阶,虎戟交铩。

龙辂充庭,云旗拂霓。夏正三朝,庭燎,撞洪钟伐灵鼓,旁震八,平盖隐訇,若疾霆转雷而激迅风也。

是时称警跸已,下雕辇于东厢。冠通天,佩玉玺,纡皇组,要干将,负斧,次席纷纯,左右玉几,而南面以听矣。

然后百辟乃入,司仪辨等,尊卑以班。璧盖皮帛之贽既奠,天子乃以三揖之礼礼之。

穆穆焉,皇皇焉,济济焉,将将焉,信天下之壮观也。乃羡公侯卿士,登自东除。

访万机,询朝政,勤恤民隐,而除其眚。人或不得其所,若己纳之于隍。

荷天下之重任,匪怠皇以宁静。发京仓,散禁财,赉皇寮,逮舆台。

命膳夫以大飨,饔饩浃乎家陪。春醴惟醇,燔炙芬芬。

君臣欢康,具醉熏熏。千品万官,已事而。

勤屡省,懋乾乾。清风协于玄德,淳化。

5.带“快”字的古代诗词

卜算子 宋 魏了翁

江横山簇。柏箭森如束。满眼飞蓬撩乱,知几几、未膏沐。

【快】意忽破竹。一奁明翠玉。千古江山只麽,人都道、为君绿。

登快阁 宋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依韵奉酬李迪 隋唐 高骈

柳下官资颜子居,闲情入骨若为除。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

只见丝纶终日降,不知功业是谁书?而今共饮醇滋味,消得揶揄势利疏。

望远行 宋 黄庭坚

自见来,虚过却、好时好日。这訑尿粘腻得处煞是律。

据眼前言定,也有十分七八。冤我无心除告佛。

管人闲底,且放我【快】活。便索些别茶祗待,又怎不遇偎花映月。

且与一班半点,只怕你没丁香核。

朝中措 宋 黄机

驳云行雨苦无多。晴也【快】如梭。春思正难拘束,客愁谁为销磨。

寻花觅谶,传杯托意,种种蹉跎。消息不来云锦,泪痕湿满香罗。

6.含叶的诗句 诗经

含有“叶”字的诗句诗经有 1.《踏莎行·碧海无波》 年代: 宋 作者: 晏殊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

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2.《咏史》 年代: 魏晋 作者: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3.《丽人行》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榼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4.《玉楼春》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当年信道情无价,桃叶尊前论别夜。脸红心绪学梅妆,眉翠工夫如月画。

来时醉倒旗亭下,知是阿谁扶上马。忆曾挑尽五更灯,不记临分多少话。

5.《踏莎行·小径红稀》 年代: 宋 作者: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7.诗经 全部成语

谷风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

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寘予于怀。

将安将乐,弃予如遗。习习谷风,维山崔嵬。

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遵大路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1]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驺虞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1],于嗟乎驺虞!彼茁者蓬,壹发五豵[2],于嗟乎驺虞!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席[1]兮,敝予又改作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酌 於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

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著 俟我于著乎而。

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俟我于庭乎而。

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俟我于堂乎而。

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竹竿 籊籊[1]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2],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3],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株林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兮?匪适株林,从夏南兮!驾我乘马,说于株野。

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终南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1],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1],暵[2]其乾矣。

有女仳离,慨其叹矣。慨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

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湿矣。

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无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执竞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钟鼓喤喤,筦磬将将。

降福穰禳,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正月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

哀我小心,癙忧以痒。父母生我,胡俾我愈。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忧心愈愈,是以有侮。忧心惸惸,念我无禄。

民之无辜,并其臣仆。哀我人斯,于何从禄。

瞻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烝民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天监有周,昭假天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

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振鹭 振鹭于飞,于彼西雝。

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在彼无恶,在此无斁。

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召旻 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

天降罪罟,蟊贼内讧,昏椓靡共,溃溃回遹。实靖夷我邦。

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

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我相此邦,无不溃止。

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湛露 湛湛露兮,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

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瞻昂 瞻昂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贼蟊疾,靡有夷届。

罪罟不收,靡有夷瘳。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

此宜无罪,女反收之。

8.谁有诗经里的《蒹葭》

蒹葭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濉?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今译]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 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 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 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

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

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

露之为物,瞬息消亡。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

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

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

故曰“未??”,“未已”。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

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着,所谓伊人。 然在水一方,终不知其所在。

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夫悦之必求之,故虽不知其所踪,亦涉水而从之。

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险阻弯曲,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

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追逐者,不过幻影云雾,水月镜花,终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触之,却遥不可及。

“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痴人耶?梦境耶?每读到此,不由喜之,叹之,怨之,哭之! 【写作背景】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5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

《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冲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脐’、‘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

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低’。‘水中让”,意思是治国有希望。”

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

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 ”三是“爱情”说。

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自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木可即,诗人陷入烦恼。

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

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属于秦风。

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

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

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层次结构】 此诗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

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

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嘟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怅惆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洞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 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恫之情愈深。

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

下一篇
诗经閉宫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