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里破斧一诗的意思破斧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东征,四国是吪. 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东征,四国是遒. 【译文】 我的圆孔斧战破, 我的方孔斧缺损. 周公率师去东征, 四国叛乱被匡正. 可怜我们从军者, 能够生还是幸运. 我的圆孔斧战破, 我的凿已经残缺. 周公率师去东征, 四国臣民被感化. 可怜我们从军者, 能够生还是喜事. 我的圆孔斧战破, 我的凿已经残缺. 周公率师去东征, 四国局势已安定. 可怜我们从军者, 能够生还是美事. 【读解】 周公东征平叛,对统治者来说是英明之举,正义之举,受到 大肆赞颂.对打仗的普通士兵来说,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命安 危和家庭生活的幸福,因而有幸死里逃生,自然是要大肆庆贺的. 对于战争,平民百姓的苦恼肯定与肉食者们的苦恼不一样.肉 食们担心的是自己的既得利益和特权会丧失,关心的是保持和 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的稳固.用平民百姓的痛苦和死亡来换取他 们所看重的一切,完全可以在所不惜,并且还会想出种种冠冕堂 皇的理由来装点自己.平民百姓关心的是丰衣足食,平安和睦,充 军打仗是迫不得已,杀人饮血是迫不得已,眼看同乡同伴战死,武 器残破,白骨遍野,得以不死,能不庆幸吗? 肉食者的利益与老百姓的利益大概从来都难以取得一致,这 很自然.但是,是不是可以多多设身处地为老百姓想想,想想他 们那些最基本、最没有非份之想的生存愿望?老百姓如水,导向 哪里就流向哪里;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2.《诗经·国风·豳风》的破斧这首诗到底是赞美还是讽刺《诗经·国风·豳风》的破斧,是一篇管、蔡、殷、奄四国之民对周公赞颂的歌。 《毛序》:“《破斧》,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恶四国焉。”郑笺:“恶四国者,恶其流言毁周公也。” 周武王灭纣,据有天下,封纣子武庚于殷,再封自己的弟弟姬鲜、姬度、姬处于管、蔡、霍以监视武庚。武王死,成王年幼,由周公辅政,武庚、管、蔡、徐、奄等国叛周。周公率兵东征,历时三年,平定叛乱。管、蔡、殷、奄四国之民因作此歌以赞美周公。 全诗三章,采用复沓形式,各章仅异数字。孔颖达疏曰:“三章上二句恶四国,下四句美周公。” 破斧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 周公东征,四国是遒。 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 周公东征,四国是遒。 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希望能帮助到你 3.谁发个诗经 <<破斧>> 的拼音破斧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1]。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2]。周公东征,四国是吪[3]。 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4]。周公东征,四国是遒。 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 【注释】: [1]:音枪,斧 亦孔之将:死里逃生,也算大幸 [2]:音奇,矛属 [3]:音俄,动,化 [4]:音求,穿刺的兵器 遒:音优,固,敛 4.关于铁锤精神的诗歌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之八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竹石》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唐·裴休《宛录》 下面一些不是诗,是警句或者古文,其中一些句段也是鼓励人应该不断的磨练自己: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荀子·劝学》 --孟子·告子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这是颜迈为了赞扬蒲松龄坚忍不拔的意志而赠送给他的一副对联,张于蒲的书斋——聊斋中。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军主力的史实;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败后励志,卧薪尝胆,处心积虑,报仇雪耻,终达目的的故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5.破釜沉舟是文学体裁吗文学体裁有哪些?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简称“文体”。 常见的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小说剧、寓言等。以下是是小编带来的文学体裁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Ⅰ散文 这里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那些以写真事物为基础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 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兼有抒情成分)、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和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主要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常用的艺术手法有:寓情于景,即景抒情(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寓情于事,因事见情(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如巴金的《灯》)。 Ⅱ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小小说)。 按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 按写作体制分为章回小说、日记体、书信体、自传体等。 按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 ⑴寓言(先秦两汉),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⑵笔记小说(魏晋南北朝),如干宝的《搜神记》(又成志怪、志人小说)。 ⑶传奇(唐代),如李朝威的《柳毅传》。 ⑷话本(宋代),如《快嘴李翠莲》。 ⑸拟话本(明代),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⑹章回小说(明、清),如《红楼梦》。 Ⅲ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就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行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窦娥冤》)。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Ⅳ诗歌 ⑴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它要求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⑵诗歌的特点 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③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⑶诗歌的分类: 诗歌按时代可分为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旧体诗)两大部分。 现代诗歌按形式又可分为新诗和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如**的《沁园春?长沙》)。 新诗按内容有无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抒情诗又可以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和借人、事的描写抒情等几种形式。 新诗按形式分为格律诗(如闻一多的《死水》)、自由式、散文诗。 新诗按来源分为群众创作的民歌(歌谣)和文人诗作。 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古诗、古风)、近体诗(今体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倚声”“填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常常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 近体诗就是古典格律诗,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它一般又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形式的绝句和七言律诗、五言律诗、排律等多种形式的律诗。 按字的多少,词一般又有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⑷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新诗 旧体诗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用白话写的自由体诗,如《再别康桥》《我爱这土地》都是新诗。用文言写的格律诗称为旧体诗,如:**的《沁园春?长沙》,陈毅的《梅岭三章》。 这些都是现代诗歌。 ②信天游 。 6.关于曹雪芹诗词的问题谁能给我解释一下: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撰 自勉联 【注释】(1)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3)蒲松龄(1640-1715):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 幼年有轶才,少年得意,十九岁科考得县、府、道第一。 自此,专心攻读,希望能博取功名,一酬壮志。 后终老未得意于科场,屡试不第,七十一岁方援为贡生。长期穷愁潦倒,以教书为业。 一生著作很多,尤其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达到古代文言小说创作高峰,为后世所称道。另有《聊斋诗集》《聊斋文集》等。 蒲松龄聪明颖慧,才智过人,青年时期热衷举业,却“年年文战垂翅归,岁岁科场遭铩羽”,抑郁侘傺。 为了激励自己不断发愤读书和创作,在压纸用的铜尺上刻上了此联。 意为:一个有志气的人,做事情是一定会成功的! 【鉴赏】上联用的是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的典故,说明做事要有项羽那种拼搏到底、义无反顾的决心。 下联用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典故,表示要学越王勾践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毅力。 蒲松龄撰下此联,就是激励自己在读书和创作上,象这两位人物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做任何事情,有了决心和毅力,还会不成功的吗?天不负这位有志者,蒲松龄怀着矢志不渝的决心,穷毕生精力著书,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不仅在诗文、词赋、戏曲、俚曲等均有佳作,一部《聊斋志异》更是为古典文学树起一座丰碑。 幸好腐朽的科举制度没让蒲松龄跨进官场仕途,否则,文学史上将殒灭一颗巨星。 此联对仗工整,命意含蓄,富有哲理。 其最大特点在于用典灵活有新意,上下联呼应自然,一气贯下,如行云流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