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有宛在水中央的诗是什么,写出整个诗《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蒹葭(jiānjiā):蒹,荻,像芦苇。 葭,芦苇。 苍苍:深青色。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ù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 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 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宛,仿佛,好像。 凄凄:茂盛的样子。现在写作“萋萋”,与下文“采采”义同。 晞(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小岛。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ì):水边。 右:迂回。 沚(zhǐ):水中的沙滩。 [编辑本段]【今译】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 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 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 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编辑本段]【简评】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 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 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 相思莫不如是。露之为物,瞬息消亡。 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 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一理也。 霜者,露所凝也。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故曰“未晞”,“未已”。 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着,所谓伊人。 然在水一方,终不知其所在。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夫悦之必求之,故虽不知其所踪,亦涉水而从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 且道路险阻弯曲,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追逐者,不过幻影云雾,水月镜花,终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触之,却遥不可及。“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 每读到此,不由喜之,叹之,怨之,哭之!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 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 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冲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 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 ‘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说。 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 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 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 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 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编辑本段]【层次结构】 此诗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 2.唯美古诗中,带苑句子《登三台言志》李世民未央初壮汉,阿房昔侈秦。 在危犹骋丽,居奢遂投人。岂如家四海,日宇罄朝伦。 扇天裁户旧,砌地翦基新。引月擎宵桂,飘云逼曙鳞。 露除光炫玉,霜阙映雕银。舞接花梁燕,歌迎鸟路尘。 镜池波太液,庄苑丽宜春。作异甘泉日,停非路寝辰。 念劳惭逸己,居旷返劳神。所欣成大厦,宏材伫渭滨。 《冬狩》李世民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霜浓凝广隰,冰厚结清流。 金鞍移上苑,玉勒骋平畴。旌旗四望合,罝罗一面求。 楚踣争兕殪,秦亡角鹿愁。兽忙投密树,鸿惊起砾洲。 骑敛原尘静,戈回岭日收。心非洛汭逸,意在渭滨游。 禽荒非所乐,抚辔更招忧。《喜雪》李世民碧昏朝合雾,丹卷暝韬霞。 结叶繁云色,凝琼遍雪华。光楼皎若粉,映幕集疑沙。 泛柳飞飞絮,妆梅片片花。照璧台圆月,飘珠箔穿露。 瑶洁短长阶,玉丛高下树。映桐珪累白,萦峰莲抱素。 断续气将沉,徘徊岁云暮。怀珍愧隐德,表瑞伫丰年。 蕊间飞禁苑,鹤处舞伊川。傥咏幽兰曲,同欢黄竹篇。 《芳兰》李世民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咏桃》李世民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妆。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 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 《九日绝句》李适禁苑秋来爽气多,昆明风动起沧波。中流箫鼓诚堪赏,讵假横汾发棹歌。 《春游曲》长孙氏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从驾幸少林寺》武则天陪銮游禁苑,侍赏出兰闱。云偃攒峰盖,霞低插浪旗。 日宫疏涧户,月殿启岩扉。金轮转金地,香阁曳香衣。 铎吟轻吹发,幡摇薄雾霏。昔遇焚芝火,山红连野飞。 花台无半影,莲塔有全辉。实赖能仁力,攸资善世威。 慈缘兴福绪,于此罄归依。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 《腊日宣诏幸上苑》武则天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李煜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忆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多少泪,沾袖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 愁杀看花人。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包佶秘殿掖垣西,书楼苑树齐。秋烟凝缥帙,晓色上璇题。 门接承明近,池连太液低。疏钟文马驻,繁叶彩禽栖。 职美纶将綍,荣深组及珪。九霄偏眷顾,三事早提携。 对案临青玉,窥书捧紫泥。始欢新遇重,还惜旧游暌。 左宦登吴岫,分家渡越溪。赋中频叹鵩,卜处几听鸡。 望阙应多恋,临津不用迷。柏梁思和曲,朝夕候金闺。 《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苏颋晓入宜春苑,秾芳吐禁中。剪刀因裂素,妆粉为开红。 彩异惊流雪,香饶点便风。裁成识天意,万物与花同。 《奉和圣制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苏颋楼观空烟里,初年瑞雪过。苑花齐玉树,池水作银河。 七日祥图启,千春御赏多。轻飞传彩胜,天上奉薰歌。 《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苏颋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 正睹人间朝市乐,忽闻天上管弦声。酺来万舞群臣醉,喜戴千年圣主明。 《御箭连中双兔》苏颋宸游经上苑,羽猎向闲田。狡兔初迷窟,纤骊讵著鞭。 三驱仍百步,一发遂双连。影射含霜草,魂消向月弦。 欢声动寒木,喜气满晴天。那似陈王意,空随乐府篇。 《打球篇》蔡孚德阳宫北苑东头,云作高台月作楼。金锤玉蓥千金地,宝杖雕文七宝球。 窦融一家三尚主,梁冀频封万户侯。容色由来荷恩顾,意气平生事侠游。 共道用兵如断蔗,俱能走马入长楸。红鬣锦鬃风騄骥,黄络青丝电紫骝。 奔星乱下花场里,初月飞来画杖头。自有长鸣须决胜,能驰迅走满先筹。 薄暮汉宫愉乐罢,还归尧室晓垂旒。《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崔日用新年宴乐坐东朝,钟鼓铿锽大乐调。 金屋瑶筐开宝胜,花笺彩笔颂春椒。曲池苔色冰前液,上苑梅香雪里娇。 宸极此时飞圣藻,微臣窃抃预闻韶。《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李乂诘旦行春上苑中,凭高却下大明宫。 千年执象寰瀛泰,七日为人庆赏隆。铁凤曾鶱摇瑞雪,铜乌细转入祥风。 此时朝野欢无算,此岁云天乐未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