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出家的诗歌

1.关于出家的诗句

顺治皇帝出家诗

荣华犹如三更梦

富贵还同九月霜

天下丛林饭似山

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

唯有袈裟披肩难

朕本大地山河主

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

空在人间走这回

未曾生成谁是我

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又不去

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滤

何日清闲谁得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

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

无忧无虑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

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

皆因夙世种菩堤

个个都是真罗汉

披搭如来三等衣

金乌玉兔东复西

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

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州汤放桀

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

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的紫袈裟

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

为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

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今撒手西方去

不管千秋与万秋

打破虚空笑满腮

玲珑宝藏豁然开

直饶空劫生前事

六字洪名毕竟该

还有一首无名的(记不住了)

青灯孤影木鱼声,

苦修禅意度余生。

面壁十年何其志,

达摩佛祖足先行。

心怀菩萨明善恶,

意有博爱如诵经。

有朝驾鹤踏云去,

莲花池畔侍圣僧。

2.顺治究竟为何出家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顺治皇帝无疑是个异端。

他的另类,他出生、死亡、爱情、功过,短暂的一生,却都带着传奇的色彩。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审时度势,更张成法祖制,且倚重汉官,整饬吏治,推行与民生息的政策,清代初期从他亲政开始逐渐鼎盛起来。他热爱写诗,并极具才情。

他曾写过一首《赞僧诗》是这样的: 天下从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一日清闲有谁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

个个都是真罗汉,披塔如来三等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洲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今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脱换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念撒手归山去,谁管千秋与万秋。

在这首诗里,可看的出这位天子多愁善感,他的浪漫与惆怅,使他不像政治家,倒更像一位诗人。他羡慕出尘脱俗的僧家生活,不留恋荣华富贵、江山皇权。

这点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也不多见。同时顺治皇帝还是一位历史上罕见的痴情的皇帝。

他固执,率性而为,一旦痴迷,则难以自拔。 就像他痴迷佛学,深爱董鄂妃一样。

因为痴迷佛学,他甚至要放弃皇位,皈依佛门。因为深爱董鄂妃,他可以不顾任何政治影响、不顾天下人的唾弃,最后董鄂妃一去世,他便也不再留恋尘世。

关于他和董鄂妃的爱情传说,几百年下来经久不衰。 董鄂妃的身世至今仍是个历史之谜,一直众说纷纭,主要有两个版本。

一是说董鄂妃就是一代名妓董小宛。但这个版本很快就被历史学家们否决。

还有一个版本则真实性比较高,据《清史稿》后妃传记载,董鄂氏(即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清代有选秀女的制度,但限制是13岁到16岁,而董鄂氏18岁才进宫。

所以可以断定,董鄂氏不是通过正常的渠道进入皇宫的。 据考证,董鄂氏在顺治十年入选秀女,被指配给襄亲王,那年董鄂氏16岁。

襄亲王名叫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的第11个儿子,顺治的同父异母弟弟。也因为这个,便注定了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爱情悲剧。

顺治皇帝与他第二个皇后大婚时,按照当时清代的规定,王爷们的福晋要进宫侍宴。 顺治皇帝由此与襄亲王的福晋董鄂氏相识相爱,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也因此愤而自杀。

博穆博果尔死的同年,顺治皇帝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董鄂妃接到宫中,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顺治皇帝还一度要废第二任皇后,而册封董鄂妃为皇后,可由于皇太后和大臣的反对,以及政治影响,他无奈只好作罢。

可是,董鄂妃在宫中的待遇和所受的恩宠早已超过那个平庸的皇后。 。

3.古代短发出家的古诗

行行重行行

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木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决(换玉旁).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4.顺治究竟为何出家

顺治出家一事,一段时期里曾是清初宫史的一大疑案。

人们传说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福临,在自己心爱的董鄂妃去世后,悲伤过度,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出家当和尚了。这件事不像太后下嫁“摄政王”那样复杂,但问题很难辩解。

很难辩解的理由之一,就是顺治皇帝喜欢寺庙生活,喜欢当和尚。 顺治帝6岁即位,24岁去世,在位18年。

他一生中十分信奉佛教,与当时著名高僧玉林谡、木陈、茆溪森等过往甚密。顺治帝多情善感,身体羸弱,时值青春年龄,放纵情欲,因此神经衰弱严重。

他曾对木陈说:“我睡觉时只能单人独室,不能与人同床。临睡前,必须让所有的人都出去,若听到一丝气息,就一夜睡不着。

睡早了也不行,必须熬过半夜,困极了,才能一觉睡着。” 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爱妃董鄂妃病逝,这使顺治帝精神陷入崩溃而不能自拔

他自己撰写了4500字的《董妃行状》,又命大臣为她作传,还破例追谥她为皇后,最后又让30名太监和宫女为她殉葬。但这一切都不能使他感情的创伤得到弥合,还昏天黑地不知死活。

孝庄皇太后无法,只好派很多人天天看守着他。这时的顺治帝决意披缁山林,孑身修道,终于在十月初,请茆溪森为自己履行了净发仪式,准备到山西五台山当和尚。

十月十五日,玉林谡第二次来到北京时,见茆溪森已给皇帝净了发,勃然大怒,当即命人取来干柴,要把茆溪森当场烧死。 顺治帝只得向玉林谡表示自己愿意蓄发,不出家了。

玉林谡又对顺治帝作了一番思想工作。他说:“若以人间礼法论,皇上应该永居皇位,这样上可以孝敬母后,下可以造福万民;若以世外之法论,皇上也应该永做君王,这样对外可以保护佛法,对内可以管理教内大事。”

顺治帝听后觉得有理,便不非要出家不可了。 在这情形之下写了《赞僧诗》。

该诗是其向往出家生活的写照,恳切感人,诗曰: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身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时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亦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宿世种菩提; 个个都是真罗汉,披搭如来三等衣。 金乌玉兔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黄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 但是经过4个多月出世与入世的反复折腾,顺治帝本就虚弱的身体已支持不住了,到年底终于病倒了,很快就染上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

顺治帝让玉林谡为自己念经祈祷,又亲自把平日最亲昵的太监吴良辅送到法源寺剃度,作为自己的替身,但病情仍不断恶化。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半夜,顺治帝自知势将不起,急命学士王熙、麻勒吉速到养心殿记录遗诏。

王熙垂泪听命,在床前匆匆写下遗诏的第一段。这时顺治帝已疲惫不堪,王熙担心皇上支持不住,便奏请先将遗诏全部拟出,再呈皇上过目。

顺治帝点头同意。王、麻二人到乾清宫西朝房连夜起草了皇帝遗诏,又赶到养心殿请皇帝过目。

顺治挣扎着将遗诏修改了三遍,天亮时才定稿。 又挨过一天,初七半夜,顺治帝在养心殿崩逝。

下一篇
豊年诗经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