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薇的第四章是什么卫风·氓 一、《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农家小伙看上去很憨厚,抱着布来换丝。 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 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 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 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 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 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 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 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 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 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 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注释】 1、氓(méng):民,男子之代称。蚩蚩(chī):憨厚的样子。 (与憨厚同意的词。详见高二语文上册第一课《诗经》卫风·氓) 2、贸:交易。 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 3、即:就。 谋:古音mī。匪:读为“非”。 “匪来”二句是说那人并非真来买丝,是找我商量事情来了。所商量的事情就是结婚。 4、淇:水名。顿丘:地名。 丘:古读如“欺”。 5、愆(迁qiān)期:过期。 这句是说并非我要拖过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 6、将(枪qiāng):愿请。 7、垝(诡guǐ):和“垣(原yuán)” 同义,墙。 8、复:返。 关:在往来要道所设的关卡。女望男到期来会。 他来时一定要经过关门。一说“复”是关名。 9、涟涟:涕泪下流貌。她初时不见彼氓回到关门来,以为他负约不来了,因而伤心泪下。 10、卜筮(shì):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用蓍(湿shī)草占卦叫做“筮”。 11、体:指龟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结果。无咎言:就是无凶卦。 12、贿:财物,指妆奁(lián)。以上四句是说你从卜筮看一看吉凶吧,只要卜筮的结果好,你就打发车子来迎娶,并将嫁妆搬去。 13、沃若:犹“沃然”,润泽的样子。以上二句以桑的茂盛时期比自己恋爱满足,生活美好的时期。 14、耽(担dān):沉溺,贪乐太甚。 15、说:读为“脱”,解脱。 16、陨(允yǔn):黄貌。其黄而陨:犹《裳裳者华》篇的“芸其黄矣”,芸也是黄色。 17、徂(cú)尔:嫁给你。徂,往。 18、食贫:过贫穷的生活。 19、汤汤:水盛貌。 20、渐:浸湿。帷裳:车旁的布幔。 以上两句是说被弃逐后渡淇水而归。 21、爽:差错。 22、贰:“貣(特tè)”的误字。“貣”就是“忒(特tè)”,和“爽”同义。 以上两句是说女方没有过失而男方行为不对。 23、罔极:没有定准,变化无常。 24、二三其德:言行为前后不一致。 25、靡:无。 靡室劳矣:言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 26、夙:早。 兴:起。这句连下句就是说起早睡迟,朝朝如此,不能计算了。 27、“言”字无义。既遂:就是《谷风》篇“既生既育”的意思,言生活既已过得顺心。 28、咥(戏xì):笑貌。以上两句是说兄弟还不晓得我的遭遇,见面时喜笑如常。 29、“及尔”二句言当初曾相约和你一同过到老,现在偕老之说徒然使我怨恨罢了。 30、隰(xí):低湿的地方;当作“湿”,水名,就是漯河,黄河的支流,流经卫国境内。 泮(畔pàn):通“畔”水边,边岸。以上二句承上文,以水流必有畔岸喻凡事都有边际。 言外之意,如果和这样的男人偕老,那就苦海无边了。 31、总角:男女未成年时结发成两角,称总角。 宴:快乐。 32、宴宴(yàn):和悦貌。 33、旦旦:诚恳的样子。 34、反:即“返”字。 不思其反:言不想那样的生活再回来。 35、反是不思:是重复上句的意思,变换句法为的是和下句叶韵。 36、哉(古读如兹zī):语气词;末句等于说撇开算了罢。 2.《诗经》中的四首诗经分别是什么《诗经》四首,通常是指被引入高中课本的四首古诗,他们都出自《诗经》,分别是: 《国风·卫风·氓》、《国风·魏风·伐檀》、《国风·秦风·无衣》、《小雅·鹿鸣》。 1、《国风·卫风·氓》出自《诗经》。为先秦时代卫国华夏族民歌。 共6章,每章10句。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全诗六章,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叙述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 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原文欣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国风·魏风·伐檀》是魏国的民歌,共3章,有27句,为《诗经》中最为人们熟悉的篇目之一,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 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责问,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原文欣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3、《国风·秦风·无衣》,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 作为《诗经》中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此诗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叙说着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原文欣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4、《小雅·鹿鸣》,《诗经·小雅》第一篇。先秦时代华夏族宫廷乐歌。 此诗主题,历来有争论,大致有美诗和刺诗两种意见。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原文欣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3.青青子衿 呦呦鹿鸣 赵茹暄 第四章《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短歌行-操作》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诗经中周南的第四篇是什么意思《诗经.国风.周南.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注释:1.南有樛木:南,可理解为南方的地区、南山或南方的山上。 樛(音鸠)木,树枝向下弯曲称为樛木。孔颖达疏曰⒑「以兴必取象,以兴后妃上下之盛,宜取木之盛者,木盛莫如南土,故言南土也。 」这句话大意是:「用『兴』的修辞手法写诗必定先要有起兴的物件,以此来比喻后妃上下的膁盛,用树木的茂盛形容最相宜,而树木最茂盛的地方莫如南方地区,所以《毛传》释为南方地区。2.葛藟累之:葛藟(音垒),亦称「千岁藟」,现代称「常春藤」。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千岁藟》:「苏颂曰⒑『藤生蔓延木上,叶如葡萄而小,四月摘其茎,汁白而味甘,五月开花,七月结实,八月采子,青黑微赤。』陈藏器曰⒑『冬只凋叶,大者盘薄,故曰千岁藟。 』累(音雷)之:累,缠绕之意。3.乐只ⅷ音洛纸):快乐,和美。 只?孔颖达疏曰「犹是也」;朱熹注释「语助辞」,均可通。4.福履绥之:福履(音吕),孔颖达及朱熹的注解均为:福禄。 而笔者的个人见解,此诗的「福履」翻译成「善心」或「善行」更贴切,更容易让现代的人理解。当然善心或善行中,包含了用钱财或物品去资助他人,或者皇帝赐给贤德之士官爵(福禄),让他安心为朝廷效力,成就贤臣的美名。 绥(音虽),(使)安定、安抚。5.荒:奄,覆盖。 6.将(音姜):扶助。7.萦:缠绕。 《康熙字典》:【玉篇】萦,旋也。【广韵】绕也。 【诗.周南】葛藟萦之。8.成:就也;成全或使成功之意。 9.以上注音除了「履」字外,其他的字读音均参考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及朱熹的《诗经集注》。注释除「福履」一词略有不同外,其他也是这样。 赏析:《毛诗.序》:「〈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恩德施於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而无嫉妒之心焉。 后妃能和谐众妾,不嫉妒其容貌,恒以善言逮下而安之。这手诗在《诗经》中的呐序是第四手,笔者先将〈野有死麇〉提前赏析了,其实不敢改变《诗经》的次序,将来赏析到〈野有死麋〉这手诗的时候,会把次序调过来。 《诗经》在第四篇〈樛木〉诗中讲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人不能有嫉妒灸。那麽君子或淑女应该怎麽做才能去掉嫉妒灸呢?或者说一位没有嫉妒灸的君子或淑女,他/她是如何做的呢?请看下面的赏析。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大意: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樛木),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并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大意:一位快乐的君子,他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抚人或使人安定。 言外之意是,君子以帮助别人而快乐。朱熹曰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本诗还是以「樛木」及「葛藟」起兴,然后再讲到君子所应该具备的品行。我们看,下垂的树枝(樛木)让葛藟爬上来快乐的生长和蔓延。 以之教化人,君子也以帮助别人而快乐。而君子能够这样帮助别人,是因为他没有嫉妒灸。 为了瞭解此诗的内涵,笔者用这麽一个故事来串讲此诗:北宋时期,在江州府临江乡有这麽两个读书人,一位叫张弘古,一位叫卢仝德。张家是富裕人家,而卢家是贫穷之家。 弘古与仝德从小在一起玩耍长大。到入学年龄的时候,仝德虽然从小就显得很聪明,闻一知十,但因为家境贫寒交不起束脩而面临辍学,弘古就回家求父亲,请父亲资助仝德读书。 弘古的父亲也是个好善之人,认为资助别人读圣贤书是做好事。但张弘古的父亲也说了,还要看卢仝德这孩子是不是个读书的料子,如果仝德真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那麽一直资助下去都没有问题;如果仝德不爱读书,或虽然愿意读书,但根本就领悟不了,先生也认为这孩子不是读书的材料,那麽也就资助他读一两年书,让他当自己儿子的伴读。 可是,事实证明卢仝德这孩子确实是读书的材料,领悟力、记忆力都很强,先生也很喜爱他。反而是张弘古显得木讷了些。 因此,弘古的父亲也就一如既往的资助卢仝德读书,并常常接济仝德的家庭,使仝德能够安心读书。张弘古也没有因为仝德书读得比自己姑及先生经常夸奖他而起嫉妒灸。 还是把仝德当成自己最好的捏友。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们可以明白,张弘古和他的父亲的所作所为,就体现了「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这样的品德。 看到他人的优点,不仅不嫉妒他人,反而给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使他生活安定,能继续发挥他的长处或优点。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中,「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体现在人与人交往中的方方面面。 在朝廷中,您是一位宰相,您手下的官员中,可能很多人比您有本事,您应该怎麽做呢?一位七品的县令,您负责的衙门中,可能有个小官吏比您有才识,您又应该怎麽做呢?而一个普通的古代家庭中,可能有正妻及几个妾,正妻如何与妾处理好关系呢?在皇宫中,有皇后、妃子及普通的宫女,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皇后如何与宫中的漠官处理好关系呢?古人讲,先齐家而后治国,如果一位大臣的家庭中妻妾不和,闹得一团糟,大臣如何协助皇帝治国呢?如果皇宫中皇后与妃子不和,争争斗。 5.诗经中周南的第四篇是什么意思南山上的樛木呀,弯弯绕绕地耸入云霄,曲度没有损减他的伟岸挺拔一丝一毫。正值枝繁叶茂好华年,器宇轩昂,体格风骚。 葱茏的那一团绿,清新鲜嫩,清香宜人,是葛蔓。她密密地毫不顾忌地将樛木缠绕。 枝干扶持着藤蔓,藤蔓攀附着枝干,他们拥抱得那么紧密,那么缠绵。浓绿和鲜绿交相呼应,挺拔和柔软相得益彰。君当如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多么和谐!多么自然! 秋日的黄昏宾朋满屋,坐无虚席。欢歌笑语声后紧跟着礼炮,快乐的新郎手挽着娇羞的新娘下车了。最幸福的时刻终于来到,人们送来鲜花、端起酒杯向这对新人献上最纯洁的祝福和最真诚的微笑…… 6.《诗经·小雅·四月》赏析这首诗的题旨过去颇多争议,一直没有定论,今考察全诗,似是遭祸被逐之作。 其人自称君子,诗中愤愤不平地诉说自己曾为国事操尽了心,并以“南国之纪”的江汉,比喻自己曾是国家的重要角色。可是如今却被放逐江南,有家不能归,受着无穷的灾难。 因此他恨自己不是鸟不是鱼,不然就可以上天入渊,逃之夭夭了。在这无可奈何中,他只得以诗来寄托自己的悲哀。 全诗八章。前三章叙述自己自初夏被逐,历经秋冬,孤苦无告;第四章以比喻说明自己无过受害;第五章叹息自己前途可悲;第六章为自己忠而见逐不平;第七章恨自己无计逃祸;第八章自叙作诗的目的。 关于‘嘉卉’,《诗经》里常把坚硬的栗树和抗寒的梅花说成是良木好花。(《诗经•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7.诗经采薇中第四五章节细节写到四牡,对诗歌情感到底有何作用《小雅·采薇》中,第四、五章节细节写到四牡,是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1、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释义: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 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2、“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释义: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 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3、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释义: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 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4、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释义: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 5、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入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追忆多年的戎马倥偬的场景,表现他的爱国情怀,与他现实的触景生悲,对多年生命的流逝的戍卒生活的存疑,甚至于厌战。一昔一今,对比分明,更能表现他思念家乡之情,对战争的反感。 扩展资料:原诗:《采薇》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释义: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 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 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 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 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 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 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 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 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赏析: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 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不能不令“我心伤悲(释义:我的哀痛谁体会)”。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释义: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 绝世文情,千古常新。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 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 一别经年,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怯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雅·采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