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中对心上人的称呼

1.古典诗词中对情人的称呼有哪些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白居易《长相思》中“妾”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中“淑女”

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红楼梦》第一回中“裙衩”

太聪明枉付了卿卿性命。——《红楼梦》中“卿”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陈后主《玉树后庭花》中“妖姬”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唐风·绸缪》中“良人”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诗经·郑风·野有蔓草》中“美人”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召南·摽有梅》中“庶士”

2.诗经中一首十段表达对爱人思念/赞美/祝福/的诗

诗经中描写思念爱人的句子篇一

《《诗经》中表达思念的语句》

《邶风.雄雉》中,作者以一介女性,发出“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易云能来? ”日子一天天经过,思君之情悠悠不绝。路途遥遥千万里,你什么时候才会来?这样的思念之情从一个少女的嘴里娓娓道出,诚而真挚。

《匏有苦叶》中载有“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不涉昂否,昂须我友。”翻译出来即为:船上的艄公招手让我快点上船,但别人上船了我偏要留下来,因为我在等我的男朋友。

《静女》中,“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描绘的是一幅娴静女孩约会情郎于城角却故意隐身不与之相见,使得情郎搔首等待来回寻找的情景。

《陈风.泽陂》中的思念之情则更为强烈:“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一个女子在荷塘边见到一个美男子,彻夜思念难以入眠,竟而至于因相思而“涕泗滂沱”。

《王风.扬之水》中,“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就是一名戍边兵士对家中妻子的思念。而《伯兮》中所记述的则是一名妇人对征夫的深深思念:“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自夫君随王征东。妇头发零乱如飞蓬,并不是没有油脂来洗,只是因为不知道为谁去整饰仪容!可惜的是,“曷月予还归哉”和“谁适为容”,却都不能让自己的心上人看见,只能留与后人凭文而吊。

《诗经》中,就我所见最让人动容最凄惨的篇章,莫过于《唐风.葛生》,它叙述的是一妇人对亡夫的思念,其中诗句断人心肠:“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葛藤覆盖着荆条,蔹草长满山冈,我的夫君亡于此,谁人来和他做伴?他独处多悲伤。可怜我未亡人度日如年,夏漫长,冬凄凉,只待百年后,与你共墓床。这一句,胜过了所有海誓山盟

3.《诗经》里“氓”中女子对男子的称呼变化是什么

《诗经·氓》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选文,该诗以女子的口吻讲述了其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程,情节叙述完整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心理刻画细腻入微,表现手法巧妙高明。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短短六节240字的诗中,女子对男子的称呼几易其名,这种变化与女子情感的跌宕有着微妙的联系,非常值得玩味。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说文》:“氓,民也。”本义为外来的百姓,这里指从外地来的男子。“氓”在这里是个泛称,一个外来做生意的小伙子,并没有太多的感情色彩。初次见面,感情还较疏远,女子保持着应有的矜持与娇羞。“氓”的憨厚给女子留下深刻印象,他抱布换丝,假谈生意,实际是来商量婚姻大事的。

子。“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尊称,尊重、客气、有礼貌,明显有亲近的感情色彩,有与对方进一步交往、发展感情的意愿。从后续的举动可以证明:女子送男子渡淇水到顿丘,一路上男子埋怨女子拖延婚期,女子耐心地给他解释延期的原因:你没有找到好媒人,有媒人才是名正言顺的。她不断抚慰男子:请您不要生气,这个秋天就是大好日子。可以想见此时男子在她心中已占重要地位,甚至男子的“怒”而催婚在她看来不过是男子深爱自己的证明。她以尊敬的称谓“子”来表达对男子的敬慕、宽慰,体现了女子的深情、温婉、体贴。

复关。“乘彼垢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送别男子后,女子陷入深深的思念和苦苦的等待之中。“复关”指男子居住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看做借代的手法,代指男子本人。女子此时陷入热恋之中,她的喜乐哀愁全因“氓”这个男子,带着满满的思念,登上那颓圮的篱墙,向远处深情凝望,不见朝思夜想的人,泣涕如雨,看到思念的人儿,破涕为笑,万语干言。“复关”在此可谓微言大义,热恋中的人,内心是甜蜜而隐秘的,女子呼“复关”,正是其热恋而隐秘、幸福又甜蜜的内心写照。

尔。“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随着感情的升温,二人终于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女方答应了婚事,男子开始占卜算卦,卜筮的结果都很吉利,于是婚事告成。这是女子甜蜜幸福的时刻,所以她已不再用初恋时敬称“子”,也不用热恋时隐秘的“复关”,而是用了日常生活中的“尔”,这个称谓少了陌生和客套,多了熟悉和惯常,是一种生活化的称谓。表明女子已经完全把对方看作是感情上的依靠和人生的归宿了。“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至此,女子已完完全全放下矜持,走进了与氓的婚姻生活。

士。“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士”在春秋时期既可指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也可指未婚男子,当然也可泛指男子。本节诗中当是第三个义项。女子婚后生活并不幸福,遭到男子的厌弃,感情出现裂痕。但女子并没有口出恶言,体现了女子的忍让与涵养。经历感情的震荡,女子得出痛彻的领悟,劝告天下女子:不要与男子沉迷于爱情,女子一旦动情便无法自拔,而男子说变就变、随时脱身。这里的“士”既婉指让自己心伤的男子,她不愿直接提及那位让自己伤痕累累的负心汉;“士”是男子的泛称,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男权至上,女子遭背弃后的控诉,使诗歌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几句诗中的“士”是指自己的丈夫,直言不讳地指出,自己没有什么过错,而丈夫用情不专,行为不端,而且对感情没有定准,做人没有底线、不讲原则。这里,女子已出离愤怒,指出婚姻的失败是“士”造成的。即便如此,仍以“士”相称,可见其温柔与善良。

尔。“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女子隋感由激昂转为平静,由控诉转为叙述,女子又以“尔”称呼男子,但此的“尔”是决绝之后冷漠的称谓,这一称谓的背后是女子伤心欲绝的痛苦和痛定思痛后的清醒。从“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到“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女子已经看清男子的真实面目,对这段婚姻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也不愿再续噩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既然你不念旧情,背叛爱情,那就算了吧!表达女子对人生的幡然醒悟和清醒之后的冷静决绝。

4.《诗经》里“氓”中女子对男子的称呼变化

你好。

《诗经 卫风 氓》之女子,对遗弃她的男子的称呼变化:

氓——复关——士——尔

【氓之嗤嗤】:女子初见的是“表面老实”的【那个男子】。

继之: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此处以地名代指“那个男子”)。“复关”来娶我。

又继之:【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此处的“士”,便是“那个男子”。

【士】,这一称呼,从此一直到——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尔】;事后的称呼。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5.古汉语中女子对情人的称呼“氓”和“子”有区别吗

氓 méng 【名】 (会意。

字从民,从亡,亡亦声。“亡”意为“丧失”、“没有”。

“民”指土著氏族、本地居民。“亡”与“民”联合起来表示“丧失本地人口”。

本义:本地人口外流。说明:本地外流的人口亦称“流氓”。

“流氓”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没有田地,因为到了外乡,属于外来人口,自然分不到田产,只能从事非农业性行业,如贸易行业。古代人民的最大财产就是田产,没有田产就是无产者、无产阶级) 同本义〖nonnative〗 氓,民也。

——《说文》。按,自彼来此之民曰氓。

而不忧民氓。——《战国策·秦策》 以宽民氓。

——《淮南子·脩务》 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孟子》 古代称百姓〖thecommonpeople〗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诗·卫风》 氓家无积而衣服修。——《管子·八观》。

注:“谓民家” 又如:群氓(统治阶级对百姓的蔑称);氓黎(民众,百姓);氓家(民家);氓庶(百姓);氓萌(民众);氓智(人民的聪明才智);氓俗(民俗) 野民,周朝指居住在鄙野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rustic〗 奸巧边萌(氓)。——《史记·三王世家》 又如:氓隶(犹贱民,旧时对劳动人民的贬称) 通“泯”。

灭,尽〖eliminate〗 庄王之氓社稷也。——《韩非子·有度》 详细字义 〈名〉 (1) (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子,十一月乾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

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

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

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

——《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

——《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幽也。

——《汉书·杜钦传》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4) 儿女。

古人称子兼男女。 孀妻弱子。

——《列子·汤问》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

子,指晋襄公。墨,动词,染黑。

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绖,头巾和腰带。)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9)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无子,有女二人。

——唐· 陈玄佑《离魂记》 (10) 又如:子侄(本指子与侄。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11) 子孙。

(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石崇《王昭君辞》 (14) 人的通称。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16)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

——赵彦卫《云麓漫钞》 (17)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子年少。

——晋· 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8)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子曰:学而时习之。

——《论语》 子墨子闻之。——《墨子·公输》 (19) 又 子墨子解带为城。

(20) 地支的第一位。 (21)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子日困敦。

——《尔雅》 (22)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子,又以纪月。——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 (23) 用以纪日 不辟子卯。

——《仪礼·士丧礼》 (24) 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西游记》 (25) 又如:子夜 (26) 专指女儿。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诗·大雅·大明》。

毛传:“长子,长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 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8) 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此三子者。

——《战国策·魏策》 非郑尹而快孙子。——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程氏子以蠹贫。

——《聊斋志异·促织》。

6.古代男子的心上人怎么称谓

卿拼音:qīng,注音:ㄑ一ㄥ,简体部首:卩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0画

笔顺:ノフノフ一一フ丶フ丨

释义:

1、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卿相。

2、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3、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4、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5、古代夫妻互称或对心上人的称呼:卿卿。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

6、姓。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客卿[kè qīng]

古代指在本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2、卿署[qīng shǔ]

九卿的官署。

3、玉卿[yù qīng]

玉人。

4、冢卿[zhǒng qīng]

孤卿;上卿。六卿中掌国政的人。

5、侈卿[chǐ qīng]

指大臣,重臣。

7.古代的诗词里面,女子可以称爱人为君,男子也可以称爱人为君,请问

古代对自己女人的称呼: 皇帝称老婆叫梓童; 宰相称老婆叫夫人; 文人称拙荆; 雅士叫执帚。

商贾称贱内; 士人叫妻子。 秀才称娘子; 庄稼汉叫婆姨。

扩展资料: 在元代以前,称妻子为“娘子”是不对的。宋代之前,“娘子”专指未婚的少女,意同今天的姑娘。

到了唐代,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杨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无与伦比,宫中号称为”娘子”。这里的娘子,显然已不是指少女了,但也不能理解为是对妻子的称呼。

到了元代,社会上已普遍称呼已婚妇女为“娘子”。 到了明代,一般习惯称少妇为“娘子”,而且带有娇爱的味道。

随着称妻为“娘子”的流行,一般妇女也就称为某娘了,如称接生婆为“老娘”,称巫婆为“师娘”,称妓女为“花娘”,称男女关系不清的女人为“夫娘”,以及鄙称妇女为“婆娘”等等,通称她们为“娘们”。戏文之中,夫妻之间,多有“相公”和“娘子”之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娘子。

8.古代女性如何称呼自己的心上人

1、夫君。

唐 赵鸾鸾《云鬟》:“侧边斜插黄金凤,妆罢夫君带笑看。” 释义:侧面插上黄金打造的凤钗,化好妆夫君看了满面笑容。

2、玉郎。牛峤《菩萨蛮》词中有云:“门外雪花飞,玉郎犹未归。”

释义:外面下起了雪,心上人却还没回来。 3、良人。

李白《子夜吴歌》之三:“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释义: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

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4、檀郎,潘岳又名潘安,小名檀奴,后人称之为檀郎。潘安是出了名的美男子,所以檀郎经常出现在诗词中,作为心上男子的代称。

李贺《牡丹种曲》中有诗曰:“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庭月明燕也语。” 释义:贵族的青年男女又有什么归宿呢,当年喧嚣一时的观花楼台只有燕子在明月下対语。

5、萧郎。唐朝人崔郊,他姑姑有一个婢女,长得十分美丽,后来卖给了连帅,崔郊十分思慕她,因赠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释义:公子王孙竞相争逐在后面,貌美的女子流泪湿透了罗巾。

一旦进入深幽如海的侯门,从此萧郎便成为了陌路之人。 从此之后,萧郎就成了女孩子们心上人的代称。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