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中佳丽

1.《诗经》中形容“美女”的句子是什么

1、原文: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出处:先秦·佚名《关雎》 释义: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2、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出处:先秦·佚名《桃夭》 释义: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3、原文: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出处:先秦·佚名《汉广》 释义: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

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 4、原文: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出处:先秦·佚名《国风·召南·野有死麕》 释义:一头死鹿在荒野,白茅缕缕将它包。

有位少女春心荡,小伙追着来调笑。 林中丛生小树木,荒野有只小死鹿。

白茅捆扎献给谁?有位少女颜如玉。 5、原文: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出处:先秦·佚名《何彼襛矣》 释义:怎么那样地秾丽绚烂?如同桃花李花般娇艳。平王之孙容貌够姣好,齐侯之子风度也翩翩。

2.有没关于赞美佳丽的诗词

娇女诗 所属朝代: 魏晋南北朝时代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最早《诗经》中对女性的描写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颈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 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

有美人兮,清扬婉兮!

木兰诗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肤若凝脂

云想衣裳花想容,东风拂槛露华浓;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匆匆梳里匆匆洗,廻廊半霎回眸里.

柔水轻绸柳腰细,樱口叶眉诗情意.

虽为宫中作平凡,风流却被一指系.

盈步过处倩影遗,携带一屡清香气.

轻缓一笑似花开,西施貂禅也无趣.

古诗十九首

之二 (部分)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相逢肯顾生姿色 最是樽前逞倦眸。

3.这位佳丽是谁

答案应该是李夫人 成语:倾城倾国 拼音:qīng chéng qīng guó 解释:倾:倾覆;城:国。

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出处:《诗·大雅·瞻?n》:“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汉书·外戚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近义成语:绝色佳人、倾国倾城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故事:汉朝中山李氏兄妹三人到京城长安发展,李延年进入皇宫乐府,他向汉武帝推荐他妹妹是绝世佳人,一见倾城,再顾倾国。汉武帝十分高兴就召见李延年的妹妹并封她为夫人,生下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十分宠爱这个绝色夫人 常用程度(1:最小;3:最大):3。

4.含有佳丽的诗句有哪些

1.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

释义:墙依然很低,梅花照着眼睛,依然是旧的风味,漏了点痕迹,十分美丽。

2. 犹是江南佳丽地,徘徊把酒看苍天。——唐 文天祥《中秋》

释义:还是江南的地方,徘徊着喝着酒看着苍天。

3. 回首天南佳丽地,时时引领九江春。——唐 洪皓《次韵学士重阳雪中见招不赴前后十六首》

释义:回首还是天南佳丽,已经九江春了。

4. 须信杨家佳丽种,洛川自有浴妃池。——唐 苏轼《成伯席上赠所出妓川人杨姐》

释义:

5. 风流称南朝,文物始佳丽。——唐 晁说之《忆江南赠通叟年兄》

释义

6. 锦囊佳丽邻徐庾,剩欲同君赋恼公。——唐 陈师道《寄寇十一》

释义:锦囊的佳丽在徐庾,剩欲同你一起分享烦恼。

7. 环奇填市井,佳丽溢闉阇。——唐 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

释义:在市井中,佳丽都在闺阁中。

8. 燕赵休矜出佳丽,宫闱不拟选才人。——唐 杜甫《承闻河北诸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其六》

释义:燕赵都有佳丽,宫闱不像是选才人。

9. 名都郁佳丽,公室兼弘敞。——唐 戴良《送刘仲脩》

释义: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

10.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唐 《长恨歌》

释义:在华美的宫殿里梳洗打扮好,娇媚动人地去伺候君王。在华丽的楼房中进餐以后,皇帝已经喝醉了,两个人相伴而眠。

5.古代诗经中的四大美女分别是谁

《诗经》里的美女,其实比西施更具体、更实在、更有细节,例如庄姜。

标准: 修长、高大、丰满、白皙 说起春秋时代的美女,知名度最高的当然是西施,西施具体漂亮到什么地步,史料里没有具体的描绘,尤其是对于身材五官本身,诚所谓“无图无真相”。好在有《诗经》,给我们留下了春秋时代关于美女标准的详细资料,虽然也说不上是“有图有真相”,但细致入微的描写,比画图的作用还要大。

在《诗经·卫风》里有一首名为《硕人》的诗,就是专门描述美女的。硕是什么意思?就是大的意思,东汉权威的《诗经》研究者郑玄是这么解的:“硕,大也。”

用“大”来形容美女,似乎有点让人接受不了,尤其在时兴减肥瘦脸的今天,那么魁梧的一个女人也能算是美女?对,东周春秋时代对美女的要求之一就是要高大、修长。而且并不是只有《硕人》这个孤例,我们还可以再举一例,同样是出自《诗经》,同样是讲美女,有这么一句:“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一个美女,长得高大且美好。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硕人》上来。这位高大的美女名叫庄姜,她是齐国的公主,齐国国君是姜子牙的后代,姓姜,而美女的老公是卫庄公,因此大家称她为庄姜。

话说庄姜某年嫁到卫国去,卫国人民兴高采烈地来迎接这位来自大国的公主,立即就为姜姑娘的美丽所迷。她给卫国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硕人其颀”,这新娘长得高大修长,很大气。

除身材外,人们还观察了庄姜那天的着装。她穿的是什么衣服呢?诗里也有具体记录,只见她身穿绫罗锦缎,外面还罩了一件麻纱衣。

任何时代的人都讲究门当户对,于是人们就问,这漂亮的大姑娘,是谁家的姑娘呢?有人回答,她是齐国国君的女儿,还是公主呢。她的哥哥是齐国太子,她的姐姐妹妹也嫁得挺好,夫君分别是邢国和谭国的国君。

当然,大伙最关心的不是出身,还是她本人的容貌。于是,中国史上最富有才华的描写美女的文字出现了。

她的手指呀,好像初生白茅的嫩芽那样纤细柔软,她的肌肤,就像冻结的油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柔荑是什么,没见过,但是冻结的油脂倒是可以从小时候吃的猪油凝结后白嫩光滑的情状中想象一二。 讲完了手,开始讲脖子。

这脖子,又长又白皙,这时候又来一个比喻,像天牛的幼虫,“领如蝤蛴”。天牛是何物,我们也很陌生,但是想一想幼虫长而白的样子,理解的障碍也就不大了。

描述美女,少不了会说到她的牙齿。庄姜的牙齿自然也对得起她的美貌,就像是瓠瓜的籽,方正而洁白,而且还排列得整整齐齐,“齿如瓠犀”。

手、脖子和皮肤都写过了,接下来该露脸啦。诗里接下来的一句是“螓首蛾眉”,就是说她额头方正宽广,像一种螓的虫类;眉毛呢,是蚕蛾眉。

不过诗里没有交待她是不是长着一张时下流行的锥子脸,也没有交待她化的是什么妆,应该不会是烟熏妆吧。当然,姜大美女又不是雕塑,是有表情的。

表情从哪里来?从眉目笑容来,只见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笑起来露出甜美的酒窝,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如王心凌所唱:睫毛弯弯眼睛眨眨。 写到这里,寥寥几十个字,把咱中国以后几千年关于美女的描写技巧基本涵盖了。

虽然后来还有沉鱼落雁之类的描写,但基本上都是侧面落笔,烘托为主,像《硕人》这样正面描写、硬碰硬的技术派,已经很罕见了。 正面写美人,难度不是一般的高。

《硕人》用尽了各种动植物打比方,增强了现场感和质感。 清朝中期有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这就是众多文人都青睐着一位英烈女性,多位文人将她采入野史笔记或写进小说中,这个人物就是林四娘。

我们对林四娘并不陌生,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记得第七十八回中曾写到的这个“姽婳将军”,曹雪 芹花了很长的篇幅描述这位巾帼英雄,称林四娘故事是“风流隽逸、忠义感慨”的“千古佳话”,不但让贾宝玉在众多清客面前专门诵读了他的长篇《姽嫿词》,还让纨袴子弟贾环和小才子贾兰各作了一首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来赞颂林四娘,曹雪芹这么倾情一位女性是很不寻常的。清代另一位文学家蒲松龄也以林四娘的题材为背景,撰写了一个短篇小说《林四娘》,收在《聊斋志异》第三卷中。

此外,另有王士祯的《池北偶谈》、林云铭的《林四娘记》、陈维崧的《妇人集》、卢见曾的《国朝山左诗抄》、李澄中的《艮斋笔记》、安致远的《青社遗闻》、邱宗玉的《青社琐记》、王士碌的《燃脂集》等,也收有关于林四娘事迹的笔记,曲家杨恩寿更是以林四娘故事编撰了六出昆曲大戏的文本《姽婳将军》。 一 按有关史料记载,林四娘应为明末清初人,因为在清初或清朝中叶时期,林四娘在社会上或文化圈中的名声很大。

而按《红楼梦》中的描写,林四娘不但美丽、有武艺,而且还在丈夫恒王死后,勇敢地站出来带领恒府眷属与“流贼余党”奋战,最后“殒身于王”,是不折不扣的节烈女。但在正史中,这个人物却不见踪影,无论《明史·列女传》还是《清史稿·列女传》中都未收录林四娘的事迹,就连长达12卷本《清朝野史大观》也未见有林四娘的条目,看来,林四娘这个人物有可能是子虚乌有。

林四娘的来历,按《红楼梦》介绍,是恒王的一位宠姬,最得。

6.诗经里面赞扬女子美丽的诗有哪些

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赏析: 《野有蔓草》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野间不期而遇,自然结合的情景,表现出内心的无限喜悦。

诗以田野郊外,草蔓露浓为背景,同时也是一种象征,情长意浓,男女相遇,自然情景交融,人不期而遇,情也就不期而至了。宋代的朱熹就解释得好:“男女相遇于田野草蔓之间,故赋其所在以起兴”,“言各得其所欲也”。

郊野蔓草青青,缀满露珠晶莹。有位美丽姑娘,眉目流盼传情。

有缘今日相遇,令我一见倾心。郊野蔓草如茵,露珠颗颗晶莹。

有位漂亮姑娘,眉目婉美多情。今日有缘喜遇,与你携手同行。

7.含有佳丽的诗句

盘互长干有绝陉,并包佳丽入江亭。

——王安石《雨花台》犹是江南佳丽地,徘徊把酒看苍天。——文天祥《中秋》回首天南佳丽地,时时引领九江春。

——洪皓《次韵学士重阳雪中见招不赴前后十六首》须信杨家佳丽种,洛川自有浴妃池。——苏轼《成伯席上赠所出妓川人杨姐》风流称南朝,文物始佳丽。

——晁说之《忆江南赠通叟年兄》锦囊佳丽邻徐庾,剩欲同君赋恼公。——陈师道《寄寇十一》环奇填市井,佳丽溢闉阇。

——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燕赵休矜出佳丽,宫闱不拟选才人。——杜甫《承闻河北诸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其六》名都郁佳丽,公室兼弘敞。

——戴良《送刘仲脩》银烛莫辞深夜照,几多佳丽负春光。——张昱《邻园海棠》。

8.唐诗中的《佳人》大概意思是什么

代有佳人(1),幽居在空谷(2)。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3)。关中昔丧乱(4),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5),不得收骨肉(6)。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7)。

夫婿轻薄儿(8),新人美如玉(9)。合昏尚知时(10),鸳鸯不独宿(11)。

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12)。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13),牵萝补茅屋(14)。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15)。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16)。[1]译文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

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过去关中一带遭遇战乱,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

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无法收埋。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

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

丈夫只看见新人欢笑,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

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2]题解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七月,他毅然弃官,拖家带口,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橡栗,自给度日,《佳人》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季。

诗中写一个乱世佳人被丈夫遗弃,幽居空谷,艰难度日。关于这首诗的作意,一向有争论。

有人认为全是寄托,有人则认为是写实,但大部分折衷于二者之间。杜甫身逢安史之乱,身陷贼手而不忘君国;对大唐朝廷,竭尽忠诚,竟落得降职弃官,漂泊流离。

但他在关山难越、生计困窘的情况下,也始终不忘国忧。这样的不平遭际,这样的精神气节,可嘉可叹,与这首诗的女主人公很有些相像。

所以,作者借他人之酒以浇胸中块垒,在她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杜甫的《佳人》应该看作是一篇客观反映与主观寄托相结合的诗作。

赏析这首诗作于759年(乾元二年)秋季,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在此之前,杜甫被迫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为生计所迫,携带妻子,翻山来到边远的秦州。

杜甫对大唐朝廷,竭忠尽力,丹心耿耿,最后却落得弃官漂泊的窘境。即便是在关山难越、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仍始终不忘国家民族的命运。

这样的不平际遇,这样的高风亮节,和诗中女主人公是很相像的。因此,这首诗既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寄托。

诗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既让人同情,又令人敬佩。诗人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时用“比兴”的手法赞美了她高洁的品格。

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感人肺腑,能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是杜甫诗中的佳作。[2]全诗分三段,每段八句。

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第二段,佳人倾诉被丈夫抛弃的大不幸。

第三段,赞美佳人虽遭不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操。“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开头两句点题,上句写其貌之美,下句写其品之高。

又以幽居的环境,衬出佳人的孤寂,点出佳人命运之悲,处境之苦,隐含着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以上四句是是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从此处以下转为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当年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兄弟们惨遭杀戮。

官位高也没有什么用,他们死后连尸骨都得不到收殓。“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这里指长安。

756年(天宝十五年)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官高”呼应上文的“良家子”,强调绝代佳人出自贵人之家。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这四句托物兴感,刻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宋代的刘辰翁评论说:“闲言余语,无不可感。”

“转烛”,以风中的烛光,飘摇不定,比喻世事转变、光景流逝的迅速。“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写负心人的无义绝情,被抛弃的人伤心痛苦。

在佳人倾诉个人不幸、慨叹世情冷漠的言辞中,充溢着悲愤不平的情绪。一“新”一“旧”、一“笑”一“哭”,强烈对照,被遗弃女子声泪俱下的痛苦之状,如在目前。

夜合花朝开夜合,所以说“知时”。鸳鸯则多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这几句似悲似诉,佳人自言自誓,有矜持慷慨、修洁端丽之意。同时,可见佳人居家环境的简陋清幽,生活的清贫困窘。

浦起龙评论说:“这二句,可谓贞士之心,化人之舌,建安而下无此语也。”它出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

但在这首诗中,有多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或以新人旧人为清浊,或以前华后憔为清浊,或以在家弃外为清浊,或以守贞为清、改节为浊。

还有人认为:佳人以泉水自喻,以山喻夫婿之家,意思是妇人为夫所爱,世人便认为她是清的;为夫所弃,世人便认为她是浊的。另一种解释是佳人怨其夫之辞。

人处空谷幽寂之地,就像泉水在山,没有什。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