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黍离讲解

1.诗经黍离讲的是什么

那黍子已茎叶繁茂,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恍惚惚忧愁不安。了解我的人,会说我忧郁难熬;不了解我的人,会问我寻找什么。叩问那茫茫的苍天,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黍子已茎叶繁茂,那高粱抽出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会说我忧郁难熬;不了解我的人,会问我寻找什么。叩问那茫茫的苍天,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黍子已茎叶繁茂,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忧伤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会说我忧郁难熬;不了解我的人,会问我寻找什么。叩问那茫茫的苍天,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黍离》出自《诗经·王风》,采于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华夏族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于它的缘起,毛诗序称:“《黍离》,闵(通悯)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2.谁有诗经中《黍离》的全文及解释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3.《黍离》的解析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一章)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二章)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②。(三章) ①诗序曰:“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②毛传:“彼,彼宗庙宫室。

迈,行也。靡靡,犹迟迟也。

摇摇,忧无所想。”钱澄之曰:“毛云靡靡犹迟迟也,盖意懒而足不前之貌。”

李塨曰:“离离,散垂之貌。稷即今之小米也。

黍秀,即散垂,稷则苗穗挺直,实乃垂而不散,故黍但见其离离,而稷则见其苗、其穗、其实也。”焦琳曰:“摇摇者,神魂之无主也;如醉者,意绪之俱迷也;如噎者,愤气之填满胸臆也。”

沈青崖曰:“述其所见,既非托物,因所见而行为之靡靡,心为之摇摇,亦是实写其忧,而非由于黍稷引起,直是赋体,不兼有兴。”邓翔日:“章首二句咏物,后六句写情,惟三、四句自肖形神,觉此时此身茫无着落处,深心国事,尚有斯人。”

关于《黍离》,似乎不必再说太多的话,停留在诗人心弦上的哀伤早已作为一个象征而成为永恒的悲怆。牛运震曰:“此诗纯以意胜,其沉痛处不当于文词求之。

后人诗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六朝如梦鸟空啼’之类,徒伤代谢而已,固无此怀古深情也。‘谓我何求’四字,说尽人世浅薄,一‘求’字误人,直到君国之义漠不相关,可惧哉。

谢叠山先生云:文武成康之宗庙尽为禾黍,而能为悯周之诗者一行役大夫外无人也。吾读《书》至《文侯之命》,观所以训诫文侯者,惟自保其邦而已。

王室之盛衰,故都之兴废,悉置不言,吾于《黍离》之诗,重有感也夫。按此数语委婉尽致,而出自叠山先生,尤足发此诗幽情。”

所引谢氏语,出自谢枋得所著《诗传注疏》。论《黍离》一节原很长,引者乃撮述其要。

谢氏于宋亡之后,以死拒绝元朝的征聘,可算全了名节的忠烈之士,其读《黍离》,自当别有怀抱,不仅仅为诗而发也。如牛氏所论,后世的怀古诗,多半指点江山,月旦古人,作局外人言,虽然不乏兴废存亡之慨,却很少有切肤的伤痛。

《黍离》之悲,则是把整个儿的自己放在一叶痛史里边,故戴君恩曰:“反复重说,不是咏叹,须会无限深情。”以一个孤独的个人来哀悼沉重的历史,他不能为这个历史负责任,他本来也不在“佛时仔肩”之列,而却明明把丧亡的哀恸全部来担负。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与其说是以天下为己忧者的悲哀,不如说,更是“不知”者的悲哀。 关于黍稷,范处义曰:“稷之苗、稷之穗、稷之实,非必谓前后所见,盖其忧思既乱于中,谓我所见宗周故都尽为禾黍,岂真黍邪,抑稷之苗、稷之穗、稷之实邪。

既不能辨其为黍为稷,岂复计其成之蚤晚,为苗、为穗、为实哉。”但也有另一种意见,李樗曰:“箕子闵商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既曰麦秀,又曰禾黍,则亦与此同意。

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以见尽为禾黍之意。”两说各有理据,不妨并存。

“悠悠苍天”,毛传:“悠悠,远意。苍天以体言之,尊而君之则称皇天,元气广大则称吴天,仁覆闵下则称曼天,自上降鉴则称上天,据远视之苍苍然,则称苍天。”

说本《尔雅》。初看似是赘文,细绎则不然。

且读《周颂·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是天去人也近。而《黍离》之天,则不同于皇天,吴天,曼天,上天,是再没有《敬之》时代的监临与护佑,而悠悠也,苍苍也,去人也远。

可知与“悠悠苍天”对应的乃国之败亡,却并不仅仅是“远而无可告诉”的迷惘,下接“此何人哉”,揭出人天两造,既是无所归咎,又是有所归咎,所谓“通篇不指一实事实地实人,而故国沦废之况,触目伤心之感与夫败国基祸之恨,一一于言表托出”(王心敬),是也。 【原载】 《诗经别裁》,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

【作者】扬之水 又:《黍离》之作,单从意象来解说,“黍”之貌“离离”,指高梁和野草长得遍地漫野,看起来分外有“荒芜”、“凄凉”之感。以“苗”、“穗”、“实”以示季节变迁。

作者在这样景色的一个地方俳徊、流连,也许脸上还带着忧伤的神情,别人看见了,了解他的人就知道他心中有忧伤;不了解他的人,就会问:你想要什么?你在担忧些什么?每段的最后一句在解释上而言,景可以看作是“举首望天,仰天长叹”——又或者简单说是“问天”情状,至于“问”的内容是什么,恐怕就要对最后一句做解释。“此何人哉”,句中“人”字,历史上有解为“仁”的解法,指苍天不仁,对周朝竟不作庇佑,所以后来的诗人都将“黍离”引用为“去国怀乡”的语意。

然而在整首诗看来,整个情状似乎也只是描写了某人在萋萋野外的某种情感抒发,上面的解释显而易见是处于“朝廷”这个话语体系内的解释。跳离话语体系而论,全诗若是站在诗人的角度解读,则并没有明显的立场。

他可以是伤怀时间流逝,。

4.有关《黍离》的题(1)后人概括此诗意思为“黍离之悲”这是一种什

1、出自《诗经》“王风”,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行役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室的被颠覆,悲伤而作【黍离】.描述了当一个人看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于苗草中时的难受心情,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以至于人们把“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称为“黍离之悲”. 2、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各章间仅有个别字句有变化.第二句尾的不同字:“苗”、“穗”、“实”,不仅起了分章换韵的作用,而且造成景致的转换,反映了时序的迁移,说明浪子长期流浪而不知所归.第四句末分别是“摇摇”、“如醉”、如噎”,生动地显示出浪子长期“行迈”而内心逐渐加重的悲伤,其余各句反复咏叹,有回环往复之妙,使强烈的悲愤之情倾吐得淋漓尽致.3、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人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诗经•黍离》运用了情景相生的艺术手法.诗每章的开头都描写诗人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所见的景物,触发故国之思与亡国之痛,正所谓触景伤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也”.4、《诗经•黍离》首章“中心摇摇”之句触景生情,抒发亡国之痛.二、三章“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用形象的比喻表现诗人内心的忧伤,而重章复沓所造成了低回节奏,加强了对内心的恍惚和忧愤的表达.。

5.1、请概括《诗经

1本篇选自《诗经》“王风”,“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被称为“王风”.“王风”多乱离之作,特别是《黍离》一诗,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但仅从诗中难以看出是周大夫感伤西周的沦亡,倒是看到一个四处漂泊的浪子形象,听到他因流离失所而发出的愤怒呐喊.诗分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都借景起兴,弓瑟出第三、四句浪子彷徨不忍离舍家园远去的描述,后四句以旁人对“我”的态度来烘托浪迹天涯的悲情,并以呼天抢地的形式,愤怒谴责给自己带来灾难的罪魁祸首. 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各章间仅有个别字句有变化.第二句尾的不同字:“苗”、“穗”、“实”,不仅起了分章换韵的作用,而且造成景致的转换,反映了时序的迁移,说明浪子长期流浪而不知所归.第四句末分别是“摇摇”、“如醉”、如噎”,生动地显示出浪子长期“行迈”而内心逐渐加重的悲伤,其余各句反复咏叹,有回环往复之妙,使强烈的悲愤之情倾吐得淋漓尽致.2 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工于心计.姜氏为共叔段请封给“制”这个地方.庄公因为“制”是险要地方,坚决不给,足见其精明;共叔段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庄公表面不动声色,内含杀机,故意纵养其恶.等到时机成熟,火候已到,这才一举击败共叔段.庄公在一怒之下幽禁了母亲,后又怕担上不孝的坏名,采纳颍考叔的计策,为自己摆脱不孝之名找了个台阶.表现他的虚伪.34《风波》写一个农民家庭里的小风波.这个风波是由张勋复辟引起的.通过《风波》这篇小说,使我们看到辛亥革命以后的农村社会现实.就是说当时农村是没有变动的.5。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