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苎麻的诗词危亭望极,草色天涯,以鬃侵半苎。——吴文英《莺啼序》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唐·李白 生遣红裙嗤白苎,莲芳何在枣甜存。——明·王夫之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唐·李贺 当年身着六铢服,不识人间有苎麻。——宋·白玉蟾 岂知人间世,有人服苎麻。——宋·白玉蟾 信衣非苎麻,白云无知音。——唐·贯休 乐府有 白紵歌 也叫白苎舞歌 沈约曾写 四时白紵歌 戴叙伦曾做白苎词 白紵歌 宋 滕岑 白紵舞女杨花轻,玉笙学得悲风鸣。 烂然繁星上华檠,凉苑夜宴风气清。 美人酒半妆脸明,宝钗绾髻歌欲倾。 良宵人人愿君醉,岂问遍谁得君意, 君其欢娱至万岁。 诗经 东门之池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具体专门描写苎麻的古诗词 没找到 2.诗意:我的脸蜡黄,没有一点光泽,哪知道人世间的什么荣华富贵。 年年都说我养蚕辛苦,为什么身上穿的是苎麻做的衣服? 出处:《蚕妇》是晚唐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注释: 蚕妇:指养蚕的妇人。 粉色:指妇人应有的健美肤色。饥色:即脸色因为工作而变得蜡黄。 荣华:豪华富贵的生活。底事:何事,为何。 着苎(zhù)麻:指穿粗麻布织成的衣服。苎麻,一种草本植物、茎部韧皮可供纺织。 《蚕妇》是晚唐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以粉色和饥色对比,深刻表现了养蚕妇人穷困处境;后两句通过蚕妇之口,表达了她们对统治阶级剥夺她们劳动果实的强烈不满和怨恨。 全诗语言朴实、浅显,近乎乡间口头语,诗情激昂悲愤,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中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杜荀鹤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正逢唐朝末年的动乱时期,当时,藩镇割据,叛乱时起,官吏专权,官僚党争进一步加剧;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也导致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 所以,杜荀鹤的创作主张以手中的笔和诗作来反映人民的苦难生活与不幸遭遇。《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蚕妇》等皆为穷苦百姓抒写冤仇悲愤而作。 文学赏析: 起句写生活的折磨,使养蚕妇女脸上失去了一般妇女应有的脂粉和光泽。诗人一开始就以“粉色”为衬托,用特写手法,抓住养蚕妇憔悴的面部特征突出地表现出来,使读者对养蚕妇穷困处境建立起第一印象,从她的面部颜色去想见其生活的窘迫和痛苦。 第二句与上句意脉相承,和于濆的《里中女》“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等句意近,是说由于统治者横征暴敛,养蚕妇挣扎在死亡线上,终岁劳苦,尚不得温饱,囿于自己的贫苦生活,她们不理解在人世间还有一种与此截然不同的荣华富贵生活。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结穴之处。 在写了养蚕妇的贫穷之后,诗人以养蚕妇口吻突然一问:“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一下子就把封建社会中一种普遍而令人触目惊心的矛盾摆到了读者面前。 这就是《淮南子·说林训》中所说的“屠者藿羹,车者步行,陶者缺盆,匠者狭庐,为者不得用,用者不肯为”的不合理现象。 而对于养蚕妇终年辛苦养蚕的劳动果实到哪里去了,是谁剥夺了她们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诗人虽未直接说出,然而,唯其如此,才使诗歌含而不露,更能启发读者去探索造成这一不合理现象的根源,把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 这首诗歌,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粉色和饥色对比,养蚕和着麻对比,贫穷和繁华对比,情理应得和实际状况对比。 这样,既使诗歌感情色彩十分鲜明强烈,更使那种人吃人的社会本质昭然若揭,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名家点评: 近代学者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代乡村妇女呼吁之作也。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张圣洁《中国历代讽刺诗选注》:这首诗作者以养蚕妇“粉色全无”和“饥色加”的对照,“蚕辛苦”和“着苎麻”的对比,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他们的残酷剥削,讽刺了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蚕妇。 3.苎麻的初加工是怎样的苎麻的原麻中含有70~75%的纤维素,24 ~ 30%的非纤维素物质,非纤维素包括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脂蜡质、水溶物、灰分等,统称为“胶质”。 胶质将苎麻 的单纤维粘到一起,使得原麻粗硬。苎麻原麻不能直接用 于梳纺,要把苎麻的单纤维相互分开,就必须除去这些 “胶质”。 除去原麻“胶质”获得可纺织利用的纤维的过 程,我们称为“脱胶”。目前,苎麻脱胶的方法有化学脱 胶法和生物脱胶法。 化学脱胶法能加工出符合纺织利用的 纤维,但需要耗费大量的化学药品和能源等,成本高、污 染大;而生物脱胶法因不能全部除去胶质,工业上还需进 行一次化学脱胶处理,所以未能在工业上推广应用。目前 工业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是化学脱胶法。 4.苎麻指的是什么呢苎麻是荨麻科苎麻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我国已 有的苎麻栽培种有白叶种苎麻和绿叶种苎麻。 白叶种苎麻 由地下茎、和根系形成庞大的根蔸。地下茎表面有节,鳞 叶和叶芽可作无性繁殖材料,称为种根,地上茎直立,圆 柱形,表面有毛,高1〜3米,直径0.6~1.4厘米,一般 不分枝,绿色或绿带红色,成熟时皮层木栓化变褐色,叶 互生,叶片多为卵圆形,尖椭圆形,边缘密生锯齿,先端 渐尖成尾状基部具楔形或截形,叶表面光滑或有皱纹,绿 色或黄绿色,叶背密生白色茸毛,具三条基生脉,雌雄同 株异花,着生叶腋间,雄花序于雌花序之上,种子很小, 成熟种子褐色,每千粒约0.1克左右D白叶种纤维产量 高,品质优,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 我国栽培的苎麻均 为白叶种。 5.含有麻字的古诗词《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短歌行》李白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送嵩律师头陀寺》戴叔伦 相传五部学,更有一人成。 此日灵山去,何方半座迎。 麻衣逢雪暖,草履蹑云轻。 若见中林石,应知第四生。 《春日旅舍书怀》薛能 出去归来旅食人,麻衣长带几坊尘。 开门草色朝无客,落案灯花夜一身。 贫舍卧多消永日,故园莺老忆残春。 蹉跎冠盖谁相念,二十年中尽苦辛。 《黄莺》郑谷 春云薄薄日辉辉,宫树烟深隔水飞。 应为能歌系仙籍,麻姑乞与女真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