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什么意思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意思是: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子思所作的《中庸》第十三章,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道”就是《中庸》中所指的中庸之道,是一种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至高道德,是天地、人伦之道。 道不远人意即此道并不排斥人,人可以通过正心诚意修炼而成此道,旨在鼓励人努力向道靠近,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伦理水平。孔子认为道并不脱离人们平实的生活,而是日用间人人皆能知能行并易知易行的道理,如果专务高远难行之事,那就不是“大道”了。 扩展资料 《中庸》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 《中庸》指出,“道不远人”,要在笃行不移。中庸之道广大而隐微,普通百姓只要由衷修行亦可有所成就,但深入修养,即使圣贤亦有所不能之处。道可大可小,大到天下装不下,小到不可分,既适合百姓所用,又适合圣贤所修。 道本为常人办常事所行常理,如脱离常理而求道,则为空道,则为不合实际之道。而修道之则就在常理常事之中。《中庸》引用《诗经·豳风·伐柯》诗句,说明用中庸的楷模就在心中,就在身边,可是学起来还差得远,这是很自然的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道不远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中庸 2.诗经中含有"远"的意思的字的句子有哪些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全诗表现了作者与心上人距离遥远 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 》表现了作者距离回家的时间已经很久远了 一、 1、《蒹葭》译文 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2、简析 《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怀人古体诗。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本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浑融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二、《采薇》 1、作品译文 回想当年我出征时,正值春天,微风吹拂着柔弱的柳枝。如今归来之时,已是漫天飞雪的冬天。 2、简析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老兵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表达了作者想家却不能回的悲伤,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3.《诗经》: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 国风 卫风 伯兮 伯 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注释 丈夫久役不归,妻子怀念远人的抒情诗。 朅(音切):英武高大。殳(音书):古兵器,杖类。长丈二无刃。 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 杲(音稿):明亮的样子。谖草:萱草,忘忧草。背:北。指北堂。痗(音妹):忧思成病。 4.诗经 蒹葭大家都知道“露是液化形成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可是古人不知道啊,他们又没有学科学。,所以他们看来,美丽而晶莹的露珠在 漫漫的寒气中凝结成了霜。 这两句的大意: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 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 其实就是环境渲染,达到表现等待之人的内心焦灼。 lz不必和这个较真。 说实话,个人觉得《诗经》比《论语》那些个典籍好看多了,比较简单的。 嘿嘿,因为里面很大部分都是讲古人开放的爱情啊、野合啊,求子风俗啊什么 的。很有趣。古人比我们开放多 了。O(∩_∩)O哈哈~扯远了,当然也有很正经 的讲宗族啊,祭祀啊,国政啊等等。 读了以后你会发现,现在的小说灵感绝大多数源自《诗经》,尤其是金庸啊,琼 瑶奶奶啊,譬如《天龙八部》木婉清的名字:《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