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刑场上的婚礼》的原文《刑场上的婚礼》 作者:魏明 原文: (1) 你们的名字 与刑场上的婚礼 紧密连在一起 曾抒写了一段幸福 而感人的爱故事 它十分的悲壮 也十分的浪漫 它塑造了烈士爱的伟大 的壮举 (2) 一段浪漫的故事 表现了对党的忠诚 对祖国的热爱 和在敌人面前 的坚强不屈 这段爱情故事 即令人痛心 更多的是让敬畏和 深深感动 不论时空怎样更迭 你们永远活在人民 的心中 扩展资料: 作者背景: 1、魏明,豁达,开朗,喜爱文学,把文学作为人生梦想,本科学历,曾在开封日报发表小小说《二分钱》,汴梁晚报发表诗歌《杞县,我的母亲》《天使》,《真情》等十余首诗歌。 2、同时在百年美文网,发表诗歌、评论数十篇。并在中华诗歌网发表诗歌《故乡,我的乡愁》解放军报发表过诗歌二首,河南诗网发表作品若干首。中华诗歌网会员,发表诗歌30余首。 2.描写热闹的诗句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玉楼春 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3.诗歌《刑场上的婚礼》的原文《刑场上的婚礼》 作者:魏明 原文: (1) 你们的名字 与刑场上的婚礼 紧密连在一起 曾抒写了一段幸福 而感人的爱故事 它十分的悲壮 也十分的浪漫 它塑造了烈士爱的伟大 的壮举 (2) 一段浪漫的故事 表现了对党的忠诚 对祖国的热爱 和在敌人面前 的坚强不屈 这段爱情故事 即令人痛心 更多的是让敬畏和 深深感动 不论时空怎样更迭 你们永远活在人民 的心中 扩展资料: 作者背景: 1、魏明,豁达,开朗,喜爱文学,把文学作为人生梦想,本科学历,曾在开封日报发表小小说《二分钱》,汴梁晚报发表诗歌《杞县,我的母亲》《天使》,《真情》等十余首诗歌。 2、同时在百年美文网,发表诗歌、评论数十篇。并在中华诗歌网发表诗歌《故乡,我的乡愁》解放军报发表过诗歌二首,河南诗网发表作品若干首。 中华诗歌网会员,发表诗歌30余首。 4.岁月催人老的完整诗句岁月催人老出处:襄城道中怀曼叔 全文为: 襄城道中怀曼叔全文 作者:韩维 (宋) 吾交作尉地,南望一淹留。岁月催人老,山川记子游。 向城非昔勇,遇物更春愁。独喜高阳近,岚光逼马头。 拓展资料: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 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5.迎客之类的诗句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宋代史学家、文学家。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官至兵部尚书,因其《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人称“红杏尚书”。词的上片,作者写道:东城外面的景色,越来越美。湖面上棉纱一样的波浪,负载着游船,承载着游客的欢乐。绿杨翠柳,茂密如烟,春深了,只有早上,尚余轻寒。红杏枝头,蜂飞蝶舞,春意盎然。下片作者感叹道:人生的欢乐是多么少啊!愿拿千金换一笑。其实作者看得很透,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带不走,只有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灵,才能伴人终生。所以作者注重当下的感受:他端起斟满的酒杯,邀请夕阳,劝夕阳同干一杯。希望金色的晚照,能够在美丽的花丛中多停留一会儿! 这首词最精彩之处,是第四句的“闹”字。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一个字,即传达出春日万物争喧的情景,这正是词人的高明之处。不过,也有人反对这个“闹”字。清代学者李渔曾写道:“闹字极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于诗词。”当然,这不过是他一己之见。对于春天,诸多诗家学者,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观照。宋代无名氏有诗写道:“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该诗从两个方面对春日春风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我们知道,一年分四季,自然界不会永远是春光明媚、风和日丽。人生也何尝不是如此?人生的道路上也不会总是一马平川,风平浪静,不会总是月白风清,良辰美景,不会总是成功的欢乐、动人的微笑、甜蜜的絮语、悦耳的歌声。所以,当您的人生中遇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举步维艰的时候;当你的人生遇到“无边落木萧萧下”“黑云压城城欲摧”,困难重重的时候;当您的人生遇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天寒地冻的时候,请您不要气馁,不要退缩,不要一蹶不振,要相信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春天还会远吗?最后,给朋友们送上两句话:一句是,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一句是,留得根蒂在,岁岁有春风。 6."杞县"的含义古多杞柳,西周称杞国,秦置雍丘县,五代改杞县。县因古国名,国因柳名。 杞县城,古称“雍丘城”,是杞国的都城。杞在这里立国1000余年,它在这里留下许多文化足迹。在杞县境内有众多的夏、商、周文化沉积。《商代杞国文物考》说:“杞县属各代黄河泛滥区,但近年来考古工作者仍在杞县段岗、牛角岗、西伯牛岗、竹林、白畅岗、鹿台岗等地发现有不少的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遗址。特别是朱岗遗址西距雍丘城约2公里,是一处二里头文化和商代文化遗存,说明这里是夏人和商人活动的地区,应当就是或至少部分应是杞人在这里留下的物质文化遗存。” 7.咏桥的古诗句有哪些《诗经.大雅.大明》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诗中写武王之母太姒来归之情,文王亲自迎亲于渭水,渭水无车,于是立即“造舟为梁”,以通亲好,显示了文王对太姒女的真挚感情和遇事果断的魄力,因而极大地显示了文王的光辉。这可以说是我国诗歌中最早出现咏桥的名句。 宋之问(?-713?)为初唐著名诗人,中宗时(684)为越州长史, 饱览越中风光。宋之问的《游云门寺》写到了云门石桥的情景:“维舟探静域,作礼事尊经。 龛依大禹穴,楼依少微星。 虹桥转翠屏”。 元稹(779-813)字微之,曾为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 《寄乐天》:“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灵汜桥在五云门外,今废。此诗写越州风光的优美,热情邀请白居易来越州销魂。 李绅(772-856),唐大诗人,大和七年(833)为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灵汜桥》是一首完整的咏桥诗,诗曰:“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 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能促岁阴惟白发,巧乘风马是春光。 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忆越乡。” 华镇(约1093年前后在世),北宋著名诗人,又名华安仁,会稽人。 《还珠桥》:“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清风不共门墙改,长与寒泉起浪花。” 陆游(1125-1210),山阴人。古代爱国诗人,他一生所存9300 多首诗至少写到30多座桥,有百余首桥诗。 陆游与云门寺结下深厚的感情,这里曾经是陆游早年读书之处,史称“ 云门草堂”。《五云桥》:“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 陵谷双迁谁复识?我来徙倚暮烟中。”第二句是描绘石桥的千古佳句。 《秋思》:“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 陆游在《剑南诗稿》中有十几首写绍兴的柳桥,如:《戏作绝句, 以唐人句终之》“雨细穿梅坞,风和上柳桥。 山居无历日,今日是何朝?”《柳桥秋夕》:“柳疏桥尽见,水落路全通。衣杵家家月,渔舟浦浦风。 眼明无俗物,步蹇有枯筇。野逸谁能那,悠然西复东?”《秋日杂咏》:“久雨初睛喜欲迷,青鞋踏遍舍东西。 忽然来到柳桥下,露湿蓼花红一溪。”《柳桥秋夜》:“青帝万里月轮孤,扫尽浮云一点无。 正是吾庐秋好夜,上桥浑不要人扶。”《即事》:“小山榴花照眼明,青梅自堕时有声。 柳桥东岸倚筇立,聊借水风吹宿醒。”《柳桥》:“村路初晴雪作泥,经旬不到小桥西。 出门顿觉春来早,柳染轻黄已蘸溪。”《独行,过柳桥而归》:“忽觉意稍佳,呼童扶下堂。 寒云覆江干,惨惨雪欲作。篱根犬迎吠,碓下鸡俯啄。 徐行过傍舍,醉笑盛酬酢。” 陆游还写了绍兴其他许多桥,如:《题跨湖桥下酒家》:“湖水绿于染,野花红欲燃。 春当三月半,狂胜十年前。小店开新酒,平桥上画船。 翩翩幸强健,不必愧华颠。”《泊舟湖桥酒楼下》:“缥缈云边罨画楼,空蒙雨外木兰舟。 谁知老子清狂甚,独占城南十里秋?”《柳》:“春来无处不春风,偏在湖桥柳色中。看得浅黄成嫩绿,始知造物有全功。” 《晚归》:“梅市桥边弄夕霏,菱歌声里棹船归。白鸥去尽还堪恨,不为幽人暖钓矶。” 《梅市舟中作》:“漕渠北向小桥通,渐入苍茫大泽中。造物将无知我醉,故吹急雨打船篷。” 《暮春》:“市桥岸下泛湖舟,雕槛疏帘半上钩。春事几何君惜醉,明朝赤帜插谯楼。” 《江上》:“禹会桥头江渺然,隔江村店起孤烟。冷云垂野雪方作,断雁叫群人未眠。 万里漂流归故国,一生蹭蹬付苍天。暮年尚欲师周孔,未遽长斋绣佛前。” 《闲游》其三:“祓除情景烟波上,放荡胸怀诗酒中。禹会桥边潮落处,夕阳几度系孤篷。” 《过杜浦桥》二首:其一:“桥外波如鸭头绿,杯中酒作鹅儿黄。山茶花下醉初醒,却过西村看夕阳。” 其二:“桥北雨余春水生,桥南日落暮山横。问君对酒胡不乐?听取菱歌烟外声。” 《舟中》:“捩柁柯桥北,维舟草市西,月添霜气峭,天带斗杓低。浦冻无鱼跃,林深有鹤栖。 不嫌村酒恶,也复醉如泥。” 绍兴城里的桥,陆游也写了不少咏桥诗,如:《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绝句》:“城南天镜三百里,缭以重重翡翠屏。 最好长桥明月夜,寄船策蹇上兰亭。”《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素璧初升禹庙东,天风为我送孤篷。 山横玉海苍茫外,人在水壶缥缈中。茅舍灯青闻吠犬,苹汀烟淡见惊鸿。 白头尚耐清寒在,安得终年伸钓翁。”《秋夕虹桥舟中偶赋》:“解缆初离小市门,放篙冲破一溪云。 露萤合散自成阵,水鸟飞鸣如觅群。枫落河疏秋渐老,河倾斗转夜将分。 书生老负功名志,醉里长歌强一欣。” 徐渭(1521-1539),山阴人,为明代著名诗人、戏剧家、书画家, 我国青藤画派创始人,写了不少咏桥诗。 如:《柳桥不知谁氏园,旧有梨树六株,花甚盛。余每当月夜坐观移时,拟买之屋而扁曰香雪园,今归谁氏,梨且斫尽矣》,这诗题目较长,对柳桥梨树表达了深切的情意:“六树梨花打百球,昔年曾记柳桥头。 娇来靥靥西施粉,冷伴年年燕子楼。不受三郎催羯鼓、好当一梦入罗浮。 今来斫尽谁家圃,鼙负山人扁额休。” 李慈铭(1834-1894),被尊为一代文史大师, 写过一些颂赞绍兴柳桥的诗。 8.关于蜂蝶闹表现春的诗句,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最精彩之处,是第四句的“闹”字。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一个字,即传达出春日万物争喧的情景,这正是词人的高明之处。不过,也有人反对这个“闹”字。清代学者李渔曾写道:“闹字极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于诗词。”当然,这不过是他一己之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