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行李

1.急求:“李”为什么假借为“理”字,以行李为例

“李”本意为: 1、李〈名〉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李,李果也。――《说文》

北山有李。――《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又如:李下瓜田(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又指李树的果实、李花、李园

华如桃李。――《诗经•召南•何彼禯矣》

(李:李花)

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李:李子)

丘中有李。――《诗经•王风•丘中有麻》

(李:李园)

2、狱官。通“理”

皋陶为李。――《管子•法法》

3、星名。即角宿二,为室女座 δ星

4、李(Prunus salicina Linn.)

别名 :山李子,嘉庆子,嘉应子,玉黄李

分类: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

5姓氏:百家姓之一,参看李姓。

可见,并不是所有的“李”都假借为“理”,只有当作“狱官”讲时才假借

2.急求:“李”为什么假借为“理”字,以行李为例

“李”本意为: 1、李〈名〉形声。

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李,李果也。――《说文》 北山有李。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又如:李下瓜田(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又指李树的果实、李花、李园 华如桃李。

――《诗经•召南•何彼禯矣》 (李:李花) 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李:李子) 丘中有李。

――《诗经•王风•丘中有麻》 (李:李园) 2、狱官。通“理” 皋陶为李。

――《管子•法法》 3、星名。即角宿二,为室女座 δ星 4、李(Prunus salicina Linn.) 别名 :山李子,嘉庆子,嘉应子,玉黄李 分类: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 5姓氏:百家姓之一,参看李姓。

可见,并不是所有的“李”都假借为“理”,只有当作“狱官”讲时才假借。

3.什么是“诗经六义”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雅、颂、赋、比、兴。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

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桃夭》、《定之方中》、《柏舟》、《君子偕老》、《伐檀》、《硕鼠》、《伐柯》、《东山》、《鸿雁》、《鹤鸣》、《灵台》、《氓》、《七月》等。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分别为31、4、5篇。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与子成说(shuō):和你立下誓言。 此处“说”并不通“悦”字。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风 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

“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这部分诗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处境及思想意识、审美观念,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深刻认识。

“国风”的语言朴素、鲜明,富于形象性,多处,用双声、叠韵、叠字等,表达准确优美。形式上多是四言成句,隔句用韵,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

同时多处出现章节的复叠,有一唱三叹的艺术美感,是《诗经》的精华部分。雅 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音乐。

雅 诗的内容多描写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常用在宴会歌舞中。颂 有形容的意思,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颂 诗的内容多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祭祀宗庙时演出。

4.《诗经》中描述冬天的句子有哪些

1、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诗经·邶风·北风》

雨雪:下雪。雨:下,落。雱:大雪纷飞的样子。

2、北风其喈,雨雪其霏---《诗经·邶风·北风》

喈:风疾的样子。霏:霏霏,纷飞的样子。

3、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4、《小雅 谷风之什 信南山》: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霢(mài)霂(mù),既优既

5、《诗经·小雅·角弓》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惨栗:非常寒冷。

5.诗经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出自那里啊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出自: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执子之手,与子共著.

执子之手,与子同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夫复何求?

这四句里只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诗经里的文字(诗经里还有“君子偕老”的词句)。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一句,毛《传》训“契阔”为“勤苦”,郑(郑玄)《笺》则发挥其意,谓“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说爱之恩’(沙场上军士之间相互勉励约定相互救助的盟约。不管遇到什么危难,我们都不要独自跑掉而不顾对方)。”钱锺书在《管锥编》中评价说:“《笺》甚迂谬”,又指责其“穿穴密微”,并很幽默的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等句,比较《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刺配沧州临行云“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身去不稳”语,断为“情境略近”。

另外两句的“共著”,“同眠”,都是拟“偕老”变化而来的,在网络文章中广为流传。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携"字

xié

<;动>

(形声。从手,隽(jùn)声。本义:提着)

同本义(把地上的物品举提起来) [carry in hand]

携,提也。——《说文》

如璋如圭,如取如携。——《诗·大雅·板》

又如:携壶;携带(提挈,照顾);携酒牵羊;携杖

拿着,持 [hold]

闲携杖,漫出门,官槐满路叶纷纷。——清·孔尚任《桃花扇》

又如:携盘;携帚

牵挽;挽扶 [lead]

相携于道。——《淮南子·览冥》

吾与汝并肩携手。——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携抱(牵挽扶抱);携率(率领);携将(扶持);相携于道;携幼扶老;携扶;携负(牵背)

带,随身一道 [bring along]

携其妻子。——《公羊传·襄公二十七年》

于是夫负妇戴,携子入于海。——《庄子·让王》

民扶老携幼。——《战国策·齐策四》

携幼入室。——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携童几数人。——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又如:携子同行;携女归宁;携行;携家眷同行;携款潜逃;携械投诚

通“愶”。离;背离;离散 [discord]

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左传·僖公七年》

不如私许复曹,卫以以携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其刑矫诬,百姓携贰。——《国语·周语上》

须要宣布皇灵,携其党羽,则王直势孤,自不能容。——《西湖二集》

又如:携爽(背离);携弛(有二心而松懈);携泮(离散);携贰(有二心,叛离);携背(背离,背叛);携叛(背叛)

携带

xiédài

[carry;bring;take along]

随身带着

携带行李

经受或容许以特定方式带

易于携带的负载

[pack]∶作为部分经常装备佩带

[wear]∶手里拿着

携带一根手杖

携家带口

xiéjiā-dàikǒu

[take one's family along] 携带家眷;也指受家眷的拖累。也说“携家带眷”、“拉家带口”

携手

xiéshǒu

[hand in hand] 手拉手

携手并肩

只有携手一意大体与诗境相同,但是携手是双方的,而原诗是指一方采取主动,故此应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上一篇
婉桐诗经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