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一苇

1.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别复制它

意思是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

出自《国风·卫风·河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作者无名氏。这是一首意蕴丰富的思归诗。全诗二章,每章四句。虽然内容简单,诗意浅显,但此诗饱含感情,情深意长,其奇特的夸张,能在出人不意之中,发挥令人拍案叫绝的强烈感染效果。

全诗如下: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译文如下:

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尖就能望见。

谁说黄河广又宽?难以容纳小木船。谁说宋国很遥远?一个早晨就能到达。

注释如下:

河:黄河。

苇:用芦苇编的筏子。杭:通“航”。

跂(qǐ):古通“企”,踮起脚尖。予:而。一说我。

扩展资料:

这首诗应该是春秋时代侨居卫国的宋人表达自己还乡心情急迫的思乡诗作。此诗的主人公,按《毛诗序》旧说当是归于卫国的卫文公之妹宋襄公之母,因为思念儿子,又不可违礼往见,故有是诗之作;现代的研究者多不从此说,而定其为客旅在卫的宋人,急于归返父母之邦的思乡之作。

此诗仅仅八句,就概括地速写了一位游子思乡的形象,和他欲归不得的迫切心情,栩栩如生。这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此诗善用设问与夸张。在卫与宋国之间,横亘着壮阔无涯的黄河,此诗之开篇即从对黄河的奇特设问发端——“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国风·卫风·河广

2.谁谓河广 一苇航之

原文杭字,出自于《诗经·卫风·河广》,原文为“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文中杭的意思,是航行,渡过的意思。谁说河面宽广,我看一根芦苇就可以渡到对岸去,故国并不是很遥远,踮起脚就可以望到。当然,文中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后来也说成语:一苇可航。是出自于《三国志·吴书·贺邵传》,“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意思也是说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渡过去。

相关内容
上一篇
诗经彼兮
下一篇
诗经词语6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